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在经历了长时期、大规模的开发之后,我国的很多资源型城市逐步进入了资源枯竭期,数十年积累的问题开始显现。但,资源不是负担。资源枯竭型城市需要重新认识自己城市的资源潜力,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或处理好资源产业与非资源产业的配比等。寻找到适合当前城市发展需要的路径,才是实现转型的根本路径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一直以来,资源型城市在国家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区域和城市发展等方面作出了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开采不断增多,传统的资源型城市已经逐渐转变成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推动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本文拟在讨论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的前提下,简要介绍国外以美国休斯顿地区为代表的四个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讨论分析当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最终提出我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未来应向何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80%的资源型城市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和迫切期,经济转型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它们的发展命运。休斯敦是美国典型的因油气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休斯敦成功经历了由农产品加工和贸易业向油气产业转型、由单一的油气产业为主向多元化产业转型、油气产业内部由油气资源生产业向油气资源服务业转型三次产业结构转型,成功实现了油气产业向多元化产业的经济转型,使经济社会保持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综合型城市。在休斯敦的经济转型过程中,有三个推动因素值得我国资源型城市借鉴:一是政府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联邦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企业正当竞争和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地方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招商和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上。二是石油企业非常重视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集聚和具有国际化视野;三是金融业的发展壮大为其经济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4.
《能源》2012,(10):24-25
9月25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强调,要把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棚户区改造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棚户区改造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内容和巨大潜力源泉。为防重蹈资源型城市“矿竭城衰”覆辙,中国正在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立法。  相似文献   

5.
资源城市曾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目前却成为区域发展中各方面矛盾集中凸显的问题地区.加快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是促使资源型城市尽早摆脱困境的关键.从资源城市的产业结构特征出发,论述了循环经济理论对资源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的意义,提出了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劲松  李宏军 《中外能源》2009,14(11):15-20
资源型城市以资源的开发、加工、利用及相关配套服务为基本社会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资源指向性。资源型城市必须具备3个条件:①对当地自然资源进行开采与利用;②资源型产业占据该城市经济的主体;③人口和用地规模称得上城市的区域。资源型城市的界定原则为:①以统计年鉴所公布的城市为样本空间,以市辖区为研究范畴;②以城市社会经济结构与当地自然资源的依存关系为判据;③分类别选择适宜的指标和定量标准。按照该界定原则,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界定了煤炭、冶金与建材、森工类资源型城市;根据资源分布与城市资源禀赋、有无大型加工企业、旅游业在全国行业中的地位等非定量指标,判定非森工的其他农副产品加工与旅游资源型城市。最终确定了我国2007年各类资源型城市共156座,并对其按主导资源进行了分类统计。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对宁夏石嘴山市12家煤炭企业现场调研和12次座谈会成果,对该市煤炭产业发展优势、所取得的经验、面临的问题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总结;同时回顾我国西部10余座煤炭城市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西部煤炭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困局"的原因以及突破这一困局的出路。本文认为,西部资源型城市需重新审视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在新常态下的新地位,以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走出一条转变现行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国家政策需正确界定"资源枯竭"和"资源枯竭型城市",使政策更加贴近这些城市的实际和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律,结合西部特点与需求,滚动规划西部大开发的整体设计,为西部发展提供更多、更好和更有利的"公共品"。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表征。城市在繁荣和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阻碍城市发展的严峻问题,诸如: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衡,交通拥堵,污染增加,城市环境质量恶化,资源供应短缺等。其中,能源问题被认为是最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和城市地表水严重污染,造成我国许多城市水资源短缺,困扰着城市的发展。开发利用雨水资源成为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介绍国内外雨水利用的研究现状,针对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雨水处理工艺和经济评价等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充分利用城市雨水资源,可以缓解城市水资源危机,涵养地下水源,还可以调节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钮钦 《中国能源》2022,(1):75-80
进入新时代,我国能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面临着更加复杂严峻的环境.本文通过对典型能源型城市大同的案例分析,剖析了能源型城市在振兴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此类城市需要从融入区域分工体系、开创协同发展新局面、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和实施科技立市战略,构筑创新发展新战略方面探索努力.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了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必要性,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煤炭资源型城市长治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煤炭资源型城市长治在建设过程各阶段产生的问题,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提出了长治在建设过程中城市、城镇和城市边缘区等不同区域建设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ovides a method for choosing alternative industries for resource-based cities that are confronted with resource depletion and have to restructure their industrie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The method integrates intra- and inter-reg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s in a two-dimensional matrix model. We applied this method in an empirical study of Jiaozuo city, China and found that the size of the pool of alternative industries depends on the strictness of the selection criteria.  相似文献   

14.
垃圾焚烧发电工艺设计及技术装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垃圾发电的技术,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成熟;在我国沿海发达城市则刚刚兴起发展态势,已经兴建了一些垃圾发电厂,但工艺技术装备还在探索研究。文中介绍了较新的垃圾发电工艺流程设计方法及装备技术,对我国开展垃圾发电、环境保护和再生能源技术项目,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In the wake of the commodity boom, “new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Latin America are centering 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reby questioning the “resource curse” thesis and linking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this activity with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In this context, the aim of this paper focusing on the Brazilian oil sector is to analy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resource-based industrialization strategy. After analyzing the Brazilian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and identifying the key features of a resource-based industrialization strategy, we assess its development and identify its scope and limitations.  相似文献   

16.
我国能源依赖型城市的能源供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城市化演进过程不断加快,能源消耗逐渐向城市集中,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制定、实施科学的能源供应规划对于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了基于能源禀赋的城市能源类型划分,着重分析了我国主要能源依赖型城市的能源供应状况,并提出城市能源供应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Recognized as implementation actors of operative measures for transition 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 cities must establish a development roadmap integrating local resources with local energy development plans. A systematic approach does not exist yet and cities develop their plans individually, which is difficult for small and medium sized cities due to limited development capacities. Conventional city planning approaches do not integrate considerations on energy,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in transition plans in an easily comparable way, yet making decisions with regards to these parameters is vital to determine outcomes of planned developments on future sustainability of the city.The paper presents a framework model based on emergy synthesis which integrates energy,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ity systems in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examining associated theoretical challenges and application limitations. The method is applied on the city of Sisak in Croatia which has developed plans to implement several initiatives geared towards creating a smart energy city. The model enables simulation and assessment of impacts of individual projects targe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smart energy city on city sustainability expressed through emergy performance, used as a tool for evaluating local development alternatives within the boundary of loca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8.
徐耀兵  王敏  潘军  李兵 《中外能源》2012,17(7):29-34
地热资源是一种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新型能源,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地热发电技术主要包括干蒸汽发电、扩容式蒸汽发电、双工质循环发电和卡琳娜循环发电等.其中干蒸汽发电系统工艺简单,技术成熟,安全可靠,循环效率可达20%以上,是高温地热田发电的主要形式;扩容式发电技术已在地热发电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中高温地热田,二级扩容系统循环效率约为15%~20%;针对中低温地热资源,双工质循环发电技术是较为适用的,它由地热水系统和低沸点介质系统组成,循环效率较扩容式蒸汽发电技术可提高20%~30%;卡琳娜循环在低温地热资源应用领域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通过调整氨和水的比例,可以适应低温地热水的发电特性,卡琳娜循环发电技术的循环效率比朗肯循环的效率高20%~50%.在低温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双工质循环和卡琳娜循环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一种新型地热资源,干热岩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新型的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是地热发电技术的发展方向.在浅层地热能得到大规模开发后,中深层地热资源和干热岩资源将成为地热发电技术新的资源,我国应注重中深层地热资源和干热岩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