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型原油储罐底板焊接采用埋弧焊加碎丝焊接工艺能大大提高焊接效率、有效的控制焊接变形和焊接热输入,在大型原油储罐底板焊接施工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此工艺在焊接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碎丝不能完全熔化的"层间未熔合"缺陷,给原油储罐底板焊接质量留下隐患。通过研究并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对此缺陷进行分析并反复试验,最终制定出合理的焊接工艺,保证了储罐底板焊缝焊接质量和焊接进度。  相似文献   

2.
石油储罐底板是焊接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小和避免储罐底板变形,可以提高储罐整体的焊接质量和承载能力。在详细分析石油储罐底板焊接变形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储罐底板焊接变形的方法,对提高石油储罐罐底焊接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原油储罐容积的增大,罐底板面积及底板厚度也在相应增大,底板焊接工作量明显增加。采用一种什么样的焊接方法,能使焊接速度快,效率高,而且焊后变形量小,是大家探求的课题。在这里介绍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坡口加碎焊丝埋弧焊(cut wire submerged arcwelding)。 1 坡口加碎焊丝埋弧焊该种焊接方法的原理及操作基本同于普通埋弧焊接,所不同的是,焊接前先在坡口内填满碎焊丝(cut wire),然后引弧进行埋弧焊接。焊接过程中电弧热能不仅要熔化作为电极的焊丝,同时还要熔化坡口内的碎焊丝。最  相似文献   

4.
承建的两台10万m~3原油储罐,底板直径80 m,每台焊缝延米近2 600 m,焊接量极大,焊接变形累积效应严重。而焊接底板的传统工艺是SMAW+SAW,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所需焊工多,对焊工操作技能要求高,焊接缺欠和焊接变形很难控制。介绍了CO_2焊+碎丝+SAW焊的新工艺,以及该工艺所涉及的场地布置、设备选择、辅助设备制作、焊接材料确定、焊接参数范畴、具体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同时描述了底板的组对方法及预防焊接变形所采取的措施等。新工艺操作简单,实现了焊接自动化,提高了焊接速度和焊接质量,降低了焊接综合成本。  相似文献   

5.
舒福明 《江汉石油科技》2009,19(4):51-52,47
大型立式钢制储罐是石油化工行业非常重要的储运设备,越来越多地用于原油、成品油等储运工程。焊接是储罐建造的主要工序,对储罐的施工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钢制储罐焊接方法较多,不管采取哪种焊接方法,在焊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焊接变形,特别是储罐壁板、底板焊缝,施工中时常会产生较大的变形。  相似文献   

6.
大型储罐施工中的焊接变形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型储罐焊接变形的控制是保证储罐施工质量的关键,文章以浮顶罐为例,对储罐的底板、浮顶、壁板及其它部位的焊接变形控制措施作了经验性介绍,黄岛、舟山、天津等地的数十座大型储罐的施工证明,焊接变形控制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储罐安装施工的关键在于如何控制焊接变形,尤其是储罐底板焊接,若变形量大,则不易控制。通过分析焊接应力,掌握其形成规律,制定严谨的排板设计,能有效抵消大部分焊接应力。在安装过程中,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选取合理的工艺措施,科学地调度人员合作,同时结合工卡具的使用,能够很好地控制焊接应力变形,有效地避免焊接应力集中,确保储罐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10万m^3原油储罐为例,介绍了大型储罐底板采用CO2气体保护焊根焊+碎焊丝填充+埋弧自动焊盖面进行焊接的新工艺,与以往的焊接工艺相比,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综合成本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文章还介绍了将CO2气体保护焊设备改装成为CO2气体保护自动焊接设备的方法。目前该工艺已在大型储罐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1前言在储罐底板施工中,常规方法是:(1)焊接中幅板,焊接顺序是先焊短缝.后焊长缝,分段焊或跳焊;(2)再焊接边缘板(先焊边缘板对接外线300mm部位的焊缝);(3)焊接罐底大角焊缝;(4)焊接边缘板与中福板之间龟甲缝。长期实践证明,对于小型防罐底板焊接而言,由于罐底板较薄,焊接时易变形,上述方法焊接的储罐底板局部凸间变形不易被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在新疆某石油公司2000m3储罐底板施工中我们编制了新的施焊工艺,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两台储罐底板焊接结果表明:罐底板局部凸凹变形均符合规范要求,其最大变形值为35mm…  相似文献   

10.
在大型储罐安装制造工艺中,对罐底板的焊接变形控制是主要的施工技术问题之一,通过对边缘板、中幅板、龟甲缝的焊接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和焊接工艺,可有效地避免应力集中,提高施工焊接质量,控制凹凸变形量在2%以内,从而最终确保油罐整体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1.
石光耀  朱旭  刘红霞 《焊管》2010,33(12):49-51
分析了螺旋埋弧焊管内焊送丝系统的两种形式,对比了新、旧三维调整焊枪机构及其优缺点,论述了软管送丝机构及其优越性。相对于焊枪送丝机构,软管送丝机构能更好地适用于焊管内焊单丝、双丝、多丝焊接,尤其适用于426 mm以上规格的螺旋焊管内焊焊接。软管送丝机构的稳定性为保持焊接参数的稳定提供更好的机械保障,同时使焊炬倾角的调整灵活、方便,是焊枪送丝机构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2.
许贵芝 《焊管》2010,33(11):68-71
简要介绍了目前世界各国对混合气体保护焊接用焊丝的研究概况。重点介绍了俄罗斯新推出的混合气体保护焊用焊丝CB-08Г2С-С的研制情况及其优越性。新研制的焊丝CB-08Г2С-С和原焊丝CB-08Г2С相比,具有电弧燃烧温和、飞溅少和焊缝成形好等优良的焊接工艺性,用该焊丝所焊焊件的焊缝强度和塑性较高,低温下冲击韧性良好,抗热裂纹形成稳定性较高。鉴于新焊丝优良的性能,推荐在钢结构混合气体保护全自动焊接中使用该新焊丝替代原来的CB-08Г2С焊丝。  相似文献   

13.
双丝单弧预热填丝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元良  周有龙  胡久富 《焊管》2001,24(4):23-27
介绍了双丝单弧预热填丝焊的基本原理,以及双丝单弧预热填丝埋弧焊试验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双丝单弧预热填丝焊是一种高效节能节材的新方法,尤其是在焊丝掺合金堆焊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钨极气体保护焊的的焊接效率,扩大应用范围,介绍了热丝TIG焊的特点和分类,重点阐述了单丝热丝TIG焊、窄间隙热丝TIG焊和热丝TIG复合焊在石油化工、核电以及海洋工程等管道应用行业的现状,提出了热丝TIG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认为,热丝TIG焊虽然具有优质、高效和节能等系列优点,但在焊接效率、磁偏吹等方面仍需进行改进。最后,指出了热丝TIG焊的发展趋势及未来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5.
窄间隙热丝TIG焊技术经济特性分析与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窄间隙热丝TIG焊的研究现状及其系统的构成,并对其技术、经济特性进行了分析。窄间隙热丝TIG焊是一种比较具有竞争优势的焊接工艺方法,焊接过程无飞溅,焊接稳定性高,不存在清渣问题,比较容易解决窄间隙侧壁熔合关键问题。焊接接头具有更小的变形、更低的残余应力,抗裂性好,并具有优异的接头机械性能和焊缝质量,在板较厚、焊接质量要求较高的场合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贵锋  张建勋  裴怡 《焊管》2006,29(1):11-15,34
通过CO2气体保护焊和混合气体保护焊(MAG)工艺性能的对比,强调MAG焊在减少熔滴过渡过程中的飞溅、改善焊缝成型、提高焊缝金属冲击韧性方面优于CO2焊接工艺.列举了MAG焊在重要构件如管线钢管等焊接方面的应用实例,提出:对薄板及要求不高的构件可采用纯CO2焊;对中、厚板及对焊缝质量要求(如韧性、外观等)较高的重要构件,推荐采用纯CO2气体 药芯焊丝或富氩(Ar CO2)混合气体 实芯焊丝两种工艺;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积极使用脉冲MAG电源,以进一步提高焊速,改善过渡.同时重点介绍了日本近年关于焊丝开发(无镀铜实芯焊丝、焊后去应力回火钢材用无再热裂纹全位置药芯焊丝、低相变温度焊丝)与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王海力 《焊管》2012,35(2):56-61
分析了影响螺旋埋弧焊管外焊缝形状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是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焊丝偏心距、焊丝倾角及侧倾角、焊丝间距、焊丝伸出长度、焊接坡口、成型控制以及焊剂等焊接设备的选择等,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合理选择与控制,从而获得良好的焊缝成形。最后提出了采用磁控电弧焊及预精焊工艺进一步改善焊缝成形的特殊途径,以便更好地满足钢管防腐对外焊缝形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尹长华  闫臣 《焊管》2008,31(2):71-74
介绍了厚壁钢管自保护药芯焊丝半自动焊的特点及应用情况。结合目前常用的管材和焊接材料,分析了自保护药芯焊丝半自动焊接头氢含量较高的原因,提出了降低厚壁钢管自保护药芯焊丝半自动焊接头氢含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双丝埋弧焊在螺旋焊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绍庆 《焊管》1998,21(6):12-14
分析了双丝埋弧焊工艺的特性,提出了双丝埋弧焊接工艺中极性,电流,电压,焊速以及焊丝直径,焊丝之间的间距和倾斜角等主要工艺参数的选择原则,可供生产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20.
X70直缝钢管四丝埋弧焊焊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X70管线钢的焊接接性能分析及四丝埋弧焊工艺和四丝埋弧焊的特点,并给出了两组焊接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