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圆管形胶带机过渡段的有关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玉山 《矿山机械》1995,(12):14-16
介绍了圆管形胶带机过渡段长度的计算公式,并对过渡段内加料点的位置、缓冲托辊及其它托辊的有关计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我国研制的矿用防爆型大倾角带式输送机的几项关键技术,它们是:(1)花纹输送带;(2)四节深槽承载托辊组;(3)可控起动与可控制动装置。并提供了10台典型应用实例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3.
张军 《煤矿机电》2005,(2):77-77
SSJ带式输送机承载段是由三节独立的缓冲托辊围成“U”字型,并由托辊座支撑,其托辊座由型钢(一般主要是角铁)加工而成。由于承受转载物料(煤炭、矸石)的连续冲击,故承载段的托辊较密,托辊座间的间隙也较小,使转载时撒落的大块物料,充填、堆积于托辊座之间及托辊座和托辊之间。造成带式输送机的运输阻力增大,达不到额定运输距离。  相似文献   

4.
《煤矿机械》2017,(8):154-156
应用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4种结构型式的托辊架含中间架结构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对承载托辊和回程托辊进行受力分析,得到了承载托辊和回程托辊各支座上的受力分布,利用有限元得到了4种结构型式的托辊架含中间架结构的应力云图和位移云图,结果研究表明:短支腿V形回程托辊组合结构的最大变形和最大应力均最低,结构型式更为合理,为托辊架和中间架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托辊接触力是圆管带式输送机托辊结构设计的关键参数,工程设计中基于输送带成形力、物料与输送带重力近似计算托辊组接触力,并将其作为单个托辊接触力的设计依据,使托辊接触力误差较大。为提高托辊接触力的计算精度,得到托辊接触力的计算方法,将托辊接触力分解为与物料重力、输送带成形力、输送带重力相关的3个分量,同时考虑托辊组中6个托辊的不同位置,分别研究各托辊接触力中3个分量,最终得到托辊接触力计算式。以管径为150 mm的圆管带式输送机直线段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过程如下:首先,研究了物料因素对托辊接触力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输送带-托辊动力学模型,考虑8组不同物料填充率下各托辊接触力的变化规律,分析得到各托辊承受物料重力的占比,当物料填充率大于50%时,下方两侧托辊承受33%~34%的物料重力,最下方托辊承受约60%的物料重力;其次,基于输送带-托辊动力学模型,分别考虑承载5组不同密度的物料,分析得到物料密度对托辊承受物料重力的占比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基于上述物料因素分析,确定了托辊接触力中物料重力分量的计算式。然后,研究了输送带重力、输送带成形力对托辊接触力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只考虑输送带成形力和只考虑输送带重力的2种输送带-托辊动力学模型,分析得到下方两侧托辊承受约32%的输送带重力,最下方托辊承受约70%的输送带重力;下方5个托辊受输送带成形力作用相近,最上方托辊受输送带成形力作用最大,约为下方5个托辊平均值的1.49倍。综合托辊接触力中3个分量,得到各托辊接触力的计算式。最后,通过实验测试了不同物料填充率下的托辊接触力,验证了托辊接触力计算式,其计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影响带式输送机承载托辊组间距的几个主要因素,对如何根据带式输送机应用的基本情况,合理地选取承载托辊组的间距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带式输送机承载工作过程中的铰接托辊的对比分析,对铰接托辊的脱脱原因形成了初步认识,从理论方面对铰接托辊的受力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总结了铰接托辊的脱钩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托辊作为带式输送机的重要部件,其总重约占整机的40%,正确的选择托辊组是至关重要的。托辊的种类繁多,按用途可分为:承载托辊,空载托辊和专用托辊;按支承方式又可分为:支架式和吊挂式2种。主要针对支架式承载托辊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托辊间距的选择对带式输送机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大仟  何青 《煤矿机械》2008,29(4):66-68
讨论了带式输送机托辊间距的选择对功率消耗的影响。采用CEMA标准,使用典型的三辊槽形承载托辊和两辊V形回程托辊,对某大型带式输送机(6 000 t/h,8.9 km,5.6 m/s)选择相同的带速,计算并比较了不同的托辊间距对输送带张力和功率消耗的影响,为大型带式输送机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公司中细碎所用的缓冲托辊安装在装料处。为了减少物料对胶带的冲击,原设计是三辊式槽形(侧辊槽角为30°,托辊为159×455mm)。其缺点是托辊易损坏,胶带磨损严重更换频繁。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缓冲托辊加以改进,其结构为1轴5辊式(结构装配示意见图1)。 改进后,托辊为丁基橡胶(或丁苯橡胶),选用312轴承72轴,大大提高了托辊的强度与使用寿命;槽角为10°,胶带运行时不易跑偏;1轴5辊式各托辊的线速度不同,提高了胶带的使用寿命;改进后的托辊装置只需拆开螺母6即可拆换磨损的托辊,降低了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1.
李剑峰 《煤矿机械》2007,28(3):154-154
SSJ带式输送机上层托辊都是把3节串联起来悬挂到纵梁上围成“U”形。由于串联的托辊之间间距比较大,在物料重力的影响下,运送物料时造成托辊边缘磨损输送带,明显地缩短了输送带的使用寿命。兖州矿业(集团)公司鲍店煤矿通过现场的观察研究,在保证带式输送机正常承载运送煤炭物料的基础上,成功地对带式输送机的上层托辊进行了改造。  相似文献   

12.
针对装配间隙对煤矿托辊传动和承载影响较大等问题,对煤矿托辊支撑轴承与托辊轴装配特性进行研究,基于MASTA对煤矿托辊支撑轴承与托辊轴装配系统热膨胀性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及仿真结果表明:煤矿托辊支撑轴承与托辊轴加工制造误差、装配方式对煤矿托辊支撑轴承与托辊轴装配间隙影响较大。在实际工况下,煤矿托辊支撑轴承与托辊轴装配间隙是实时变化的,热膨胀对煤矿托辊支撑轴承与托辊轴装配间隙和接触应力影响较大。该研究可为煤矿托辊系统综合传动性能提高、承载能力的增加及疲劳寿命的延长等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闫丕江 《煤矿机械》2012,33(6):209-210
带式输送机是煤矿生产中运送物料的主要设备,托辊架、托辊是支承输送带正常工作的必备配件,普通的托辊架、托辊,作为落料点承载,经常会被从给料机出来的物料砸坏,导致输送带跑偏,甚至撕裂等危害,特别是工矿企业尤为突出。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在落料点研制了多功能缓冲托辊及挂钩缓冲托辊专用多槽调偏龙门架。缓冲托辊的应用,延长了带式输送机的使用寿命,节省了材料费用,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4.
下运胶带输送机防物料滚滑装置的结构与计算煤炭部邯郸设计研究院姚化利图1防物料滚滑装置简图3-上覆盖带托辊;1-螺旋拉紧装置;2-改向滚筒;4-上覆盖带;6-入带处第一个压轮;8-主机承载带7-下覆盖带;5-下覆带压轮;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小主斜井带式输送机的投资成本,分析了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提出通过优化托辊间距来减少托辊数量来减小投资成本。托辊间距通常都是由辊子轴承的承载能力和输送带的下垂度决定,根据主斜井带式输送机倾角大、张力变化大的特点,提出采用1.5 m间距布置承载分支、3 m间距布置回程分支的方案,通过数据计算和实例分析,结果证明这一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对DSP1040/800和DP340/800等普通中小型胶带输送机而言,其承载托辊都采用3节托辊校接成组的结构形式,如日1所示。3节托辊通过连板连接在一起,再通过挂钩将钦接成组的托辊挂在胶带输送机纵梁上。从日中可以看出.挂钩与托辊之间用一个连接套连接.校接成组的托辊在纵梁上用弯轴支座定位,从而使其能正常工作。伯县.如胶带输送机的工作过程中,经常发生效接托辊脱钩,给正常生产和维护都带来不便。为此有的单位用加大挂钩圆弧包角的方法,有的干脆用铁丝将挂钩与育轴支座捆绑在一起。所有这些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反还带来了…  相似文献   

17.
1胶带输送机胶带跑偏的处理 (1)调整承载托辊组。胶带输送机的皮带中部跑偏时可调整托辊组的位置来调整跑偏。具体方法是皮带偏向哪一侧,就在胶带跑偏的那一侧把绞接托辊组或下托辊支架按胶带运行方向向前偏移一个角度,或另外一侧向后逐渐偏移。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带式输送机胶带跑偏的机理及生产过程中跑偏的原因,得出了提高其制造安装质量、合理操作和加强维护是防止胶带跑偏的主要途径,同时还介绍了承载托辊前倾的纠偏方法,对胶带运行的在线监测及自动纠偏系统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带式输送机的托辊间距对承载边而言,国内外一般取为1.2米,但是美国俄亥俄州一家发电厂所采用的承载边托辊间距为10英尺(~3米),回程边托辊间距为20英尺(~6米).目前对这种做法,有两个学派意见不一.一派认为机长不变,拉大托辊间距减少托辊可使整个系统摩擦力减小,因而所需功率下降;另一派则认为,托辊间距加大会引起载荷在托辊间下沉,运输载荷将需要  相似文献   

20.
带式输送机托辊性能测试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带式输送机托辊的种类及结构,从托辊的直径、托辊的材料以及托辊的结构类型方面对托辊的种类进行阐述;讨论托辊结构的研究进展,尤其在密封结构及轴承方面进行详细介绍。然后详细介绍了带式输送机托辊性能测试,总结了带式输送机托辊性能测试的发展进程。最后归纳了带式输送机托辊在机械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