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用<'60>Co γ射线预辐照接枝法,在聚偏氟乙烯(PVDF)粉体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制备了含有高活环氧基团的PVDF-g-PGMA粉体.结果表明,接枝率随反应时间增大,5 h后基本不变;接枝率随辐照剂量增大;单体浓度较低时接枝率随单体浓度增大,单体浓度>15%后接枝率减小;温度较低时并无接枝反应发生,温度高于30℃,接枝率随着温度增加,50℃时达最大值,温度继续升高接枝率又有所降低.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表明接枝物为PVDF-g-PGMA共聚物;差热扫描量热仪分析表明,接枝粉体的熔融温度Tm以及熔融焓△Hf均随接枝率的增大而降低.对接枝粉体进行化学改性得到了多胺基吸附材料.实验证明,改性粉体材料对Cu2+有较好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2.
粉体PVDF辐射接枝苯乙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聚偏氟乙烯(PVDF)粉体为基材,采用预辐射接枝方法,在PVDF粉体上接枝聚合苯乙烯单体。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对接枝后粉体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证明苯乙烯被成功接枝到PVDF粉体上,DSC图谱反映出结晶度随接枝率的增大而减小,接枝苯乙烯后粉体的热重图与接枝前的粉体比较也有明显的变化,进一步佐证了苯乙烯的成功接枝。  相似文献   

3.
以60Coγ射线为辐射源,对SBS粉体在空气中进行预辐照,然后将一定量粉体置于丙烯酸水溶液体系中进行接枝反应。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和吸收剂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证明了羧酸基团的成功引入,并对接枝后粉体的热重分析,结晶度和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利用γ射线共照射技术在聚醚砜(Polyethersulfone,PES)粉体上按枝了丙烯酸。研究了丙烯酸单体体积分数、接枝溶液pH值、吸收剂量、阻聚剂(Cu^2+)浓度等对接枝率的影响规律。通过与称重法相结合,得到了利用红外光谱对接枝率进行定量分析的工作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当吸收剂量为25kGy、单体体积分数为30%、阻聚剂用量为0.004mol/L时,可以获得最高的接枝率。接枝溶液中盐酸的添加有利于提高接枝率。提高接枝率有助于改善PES的亲水性。  相似文献   

5.
以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树脂为基材,采用γ射线预辐射接枝法在PVDF树脂上接枝苯乙烯磺酸乙酯(Ethyl styrenesulfonate,ETSS),探讨吸收剂量、接枝温度、接枝反应时间及单体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之后在95℃水解PVDF-g-PETSS聚合物得到PVDF接枝苯乙烯磺酸(PVDF-g-PSSA)离子交换树脂。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重分析证明PVDF-g-PETSS及PVDF-g-PSSA被成功制备。当接枝率为120%时,PVDF-g-PSSA的离子交换容量达到2.05 mmol/g。这种将带有磺酸基团的单体通过辐照接枝引入PVDF基材然后水解的方法简单、高效、污染小,有望在离子交换树脂及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γ射线辐射接枝法制备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tyrene—Butadiene—Styrene,SBS)粉体接枝甲基丙烯酸(MAA)聚合物,讨论了单体浓度、辐照剂量、气氛及辐照状态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凝胶渗透色谱(GPC)、扫描电镜(SEM)、动态剪切流变(DSR)等分析手段对接枝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平均粒径为0.2mm的线型SBS粉体在辐照剂量为12kGy、剂量率为0.75kGy/h、MAA/SBS的质量比为0.6时,可获得最大接枝率。FTIR谱出现1705cm^-1。处羰基的吸收峰证实了接枝聚合物的存在,分子量分布测定表明SBS-g-MAA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变宽,动态剪切流变中接枝聚合物的粘度增大,表明单体在SBS链上有接枝链的增长;热分析曲线中聚苯乙烯嵌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损耗因子转折温度升高,都说明单体MAA对PS嵌段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γ射线辐射接枝法制备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tyrene-Butadiene-Styrene,SBS)粉体接枝甲基丙烯酸(MAA)聚合物,讨论了单体浓度、辐照剂量、气氛及辐照状态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凝胶渗透色谱(GPC)、扫描电镜(SEM)、动态剪切流变(DSR)等分析手段对接枝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平均粒径为0.2mm的线型SBS粉体在辐照剂量为12kGy、剂量率为0.75kGy/h、MAA/SBS的质量比为0.6时,可获得最大接枝率。FTIR谱出现1705cm-1处羰基的吸收峰证实了接枝聚合物的存在,分子量分布测定表明SBS?g?MAA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变宽,动态剪切流变中接枝聚合物的粘度增大,表明单体在SBS链上有接枝链的增长;热分析曲线中聚苯乙烯嵌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损耗因子转折温度升高,都说明单体MAA对PS嵌段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γ辐射接枝甲基丙烯酸改善聚醚砜膜亲水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 γ 射线共辐照技术在聚醚砜(PES)膜上接枝了甲基丙烯酸。通过改变甲基丙烯酸单体浓度,获得了具有不同接枝率的改性 PES 膜。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体浓度<10%的范围内,接枝率与单体浓度成线性关系,提高接枝率有助于改善聚醚砜膜的亲水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共辐射接枝法,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单体接枝聚合到尼龙滤布表面,通过测定接枝聚合前后尼龙滤布质量变化来计算接枝率。以无水甲醇为溶剂、硫酸铜为阻聚剂,考察了接枝率随单体浓度的变化规律,测试了接枝前后尼龙滤布表面与水的接触角(CA),并研究了接枝前后样品的热分解行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聚合后的样品热分解温度降低,单丝表观尺寸增大且表面粗糙度增加,随着接枝率的升高,改性尼龙滤布的接触角逐渐减小,亲水性增强,这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在室温时的亲水性相符。  相似文献   

10.
γ射线共辐照接枝聚偏氟乙烯超滤膜表面亲水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γ射线液相共辐照法对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超滤膜进行接枝改性,研究了单体浓度、辐照剂量、链转移剂异丙醇(Isopropanol,IPA)、盐酸(Hydrochloric acid,HCl)、阻聚剂CuSO4浓度对接枝率及膜表面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涉实验条件下,接枝率随辐照剂量和接枝体系中单体浓度的增大,随CuSO4及IPA含量的增大而减小,改性膜表面接触角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接枝体系中HCl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接枝率,有效降低改性膜表面接触角;改性后PVDF超滤膜表面亲水性显著提高,表面接触角由改性前的83.3°可降低至改性后的39.2°.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报道采用~(60)Coγ射线将DEGDMA和DEGDMA,HEMA混合单体分别在乙醇/水(1:1W/W)体系中,与硅橡胶管共辐射接枝。 从所得实验结果指出:单体和链转移剂(四氯化碳)在体系中浓度增大接枝率提高,当Cu~(++)浓度为0.075N(当量浓度)时,接技率曲线上出现峰值。在同一辐射剂量时,剂量率增大,接枝率有所下降。在同一剂量率时,接枝率随辐射剂量增大而提高。DEGDMA和HEMA混合单体在乙醇/水(1:1W/W)体系中,DEGDMA含量增多,接枝率有所提高,HEMA增多,接枝物的水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预辐照接枝的方法研究了丙烯酸甲酯(MA)单体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表面的接枝聚合反应。考察了吸收剂量、单体浓度、接枝聚合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UHMWPE纤维接枝MA的接枝率较高,最高可达约151%,接枝率随吸收剂量、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用红外光谱法分析了接枝前后纤维官能团的变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接枝前后纤维表面的形貌。  相似文献   

13.
用电子束共辐照技术在聚醚砜微孔膜上接枝了甲基丙烯酸。改变接枝单体的浓度和吸收剂量获得具有不同接枝率的改性聚醚砜膜。系统研究了接枝率与单体浓度和吸收剂量间的关系,得到最佳的单体浓度和吸收剂量。接枝膜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表征,接枝膜表面及断面形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并测试了接枝膜的亲水性接触角。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以电子束辐照预处理聚丙烯(PP)无纺布接枝丙烯酸(AA)和丙烯腈(AN),AA与AN的共接枝的最佳反应条件是:辐照剂量为200kGy,反应温度为75℃,反应4h,添加剂用硫酸约0.05moL/L,摩尔盐为0.08%,且单体比例为40/60、浓度为50%,同时也探讨了阻聚剂[(NI-h)2Fe(SO4)2]对反应接枝率的影响。FT-IR结果反映了单体浓度变化时总接枝率的变化情况,单体比例对总接枝率的影响与其单体自身的稳定性有关,但总接枝率在所给定的单体浓度范围内一直增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电子束辐照接枝的方法将丙烯酸(Acrylic acid,AA)单体接枝到涤纶织物上来改善其亲水性。通过改变吸收剂量、接枝单体浓度、阻聚剂浓度、预辐照的吸收剂量以及前处理氢氧化钠浓度等影响因素来获得具有不同接枝率的改性涤纶织物。优化的反应条件:吸收剂量为195 k Gy、AA浓度为50%、阻聚剂(Fe SO4?7H2O)浓度为0.8%、预辐照的吸收剂量为43 k Gy、前处理Na OH浓度为15 g/L。傅里叶红外光谱证明AA已接枝成功;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改性涤纶织物的表面具有覆盖物,且随着接枝率的增大,其覆盖物明显增多;回潮率测试结果表明,改性涤纶的回潮率随接枝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当接枝率达到最大值27.84%时,改性涤纶的回潮率可达3.51%。涤纶织物经30次洗涤后减重率仅1%左右,说明接枝牢度优异。  相似文献   

16.
在氮气保护下,利用预辐照接枝技术在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上接枝苯乙烯三甲基氯化铵(VBTAC)单体,以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单体作为接枝辅助单体来提高VBTAC的接枝率,制备出阴离子交换膜,解决了在HDPE上难以直接接枝聚合VBTAC的问题.本文研究了接枝条件及接枝液的组分对接枝的影响,并用X射线显微分析方法研究了VBTAC的接枝进程和接枝分布.  相似文献   

17.
羊毛辐射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甲醇溶液中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脂在羊毛纤维上的γ射线辐射接枝反应作了系统研究。考察了气氛、剂量、剂量率、单体浓度等实验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发现气氛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很小,而接枝率随辐照剂量和单体浓度的增大而提高,接枝效率则随单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在剂量大于11kGy后接枝率达到平稳状态。用红外吸收谱仪(IR)和扫描电镜(SEM)分析发现单体均匀地接枝在羊毛上。  相似文献   

18.
通过预辐射接枝方法将光敏性单体甲基丙烯酸-4,5-二甲氧基-2-硝基苯甲酯(DMNBMA)以共价键方式接枝到聚乙烯(PE)表面。系统地研究了辐射接枝动力学,考察了吸收剂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浓度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接枝后材料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DMNBMA成功接枝到PE上。用紫外光对接枝后样品PE-g-PDMNBMA进行照射,使接枝链上的光敏基团4,5-二甲氧基-2-硝基苯甲酯发生光解反应而转化为羧基,红外表征证明了光解反应成功进行,同时接触角测试证明材料经紫外光照后由疏水变成了亲水。辐射接枝DMNBMA可以成功实现对材料表面的光敏化修饰。  相似文献   

19.
聚丙烯丝束预辐射接枝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利用γ射线预照射对聚丙烯丝束进行了辐射接枝改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单体接枝到聚丙烯(PP)丝束上。接枝实验结果显示,增加接枝体系的单体浓度和吸收剂量可以提高PP的接枝率,在反应温度为70℃时,接枝反应4h即可以完成。选择适当的反应条件,接枝率可达200%,丝束的回潮率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20.
利用预辐射方法,在聚乙烯薄膜上接枝不同分子量的缩乙二醇丙烯酸酯单体。研究单体不同分子量的变化对接枝反应和接枝样品亲水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摩尔接枝率随单体分子量增加而非线性地降低;接枝基材的溶胀程度对分子量较大的单体的接枝反应影响较大;该片溶胀度越大,接枝率越高;单体分子量增加,接枝反应初速度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