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张宇 《电子产品世界》2007,(11):68-68,70
WiMax功率放大器的参数测试往往要求信号源和频谱仪构成不同的配置,这些测试常常是耗时而费力的。对此,R&S公司提供了一款在外部PC上运行的测试程序DemoMeas_WiMax,与信号源和频谱仪一起,实现WiMax功放所有参数的自动化测试。  相似文献   

2.
Rick Nelson  Ron Wilson 《电子设计技术》2008,15(7):60-60,62,64,66
WiMax已蓄势待发,准备扩大在PC联网和手机通信领域的覆盖范围。半导体生产商在推广WiMax芯片组,而测试设备厂商则在提供芯片组和相关产品的测试所需的实验室仪器和生产ATE系统。WiMax有望作为一种PC联网技术,也有潜力成为蜂窝通信技术(见附文《WiMax市场与机遇》)。Aeroflex(艾法斯)公司的PaulArgent预计wiMax最初将把宽带无线访问能力带给笔记本电脑,尽管WiMax论坛成员认为,WiMax是一种有多种应用的技术,其中包括蜂窝电话。他说,未来两年,WiMax将主要为咖啡店和行驶车辆中的PC提供高速数据访问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民用飞机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以下简称:PDM))系统在民机制造业各厂所的普及使用,软件测试在PDM系统的推广使用中占据不可取代的角色。通过软件测试可以有效地发现PDM系统中的缺陷,并高效地提高软件的可靠性。软件的测试分为自动化软件测试和手动测试两种。使用自动化软件测试可以大大减少测试的开销,同时提高有限时间内的测试量。然而,通过自动化测试发现所有的问题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在PDM系统的测试中,将自动化测试和手动测试技术有效地结合,保证了PDM系统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网络自动化测试系统是从网络测试的需求出发对传统的手动测试进行改进。通过采用分布式IP网络测试架构,设计了一套基于TCL的自动化测试平台,能较好地完成对待测IP网络性能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测试例脚本将网络的性能、功能以及IP协议的测试配置流程代码化,在搭建好的测试平台上执行测试,实现了网络测试的自动化。结合"指定VLAN...  相似文献   

5.
WiMax技术要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体现出自身的优势,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这就需要通过应用测试来衡量系统的性能参数。根据WiMax论坛制定的系统参数指标以及测试要求,WiMax的测试方法分为三部分:协议分析、无线射频分析、传输性能分析。本文主要介绍移动WIMAX参数指标,介绍了一些针对802.16d(2004)、802.16e(2005)的标准信号射频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6.
WiMax技术要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体现出自身的优势,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这就需要通过应用测试来衡量系统的性能参数.根据WiMax论坛制定的系统参数指标以及测试要求,WiMax的测试方法分为三部分:协议分析、无线射频分析、传输性能分析.本文主要介绍移动WIMAX参数指标,介绍了一些针对802.16d(2004)、802.16e(2005)的标准信号射频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7.
对IEEE802.16技术、WiMaX论坛中的WiMax论坛概述、WiMax认证研究及WiMax测试环境搭建中的测试依据、测试配置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
近日,罗德与施瓦茨公司和BBPPT(Balai Besar Pengujian Perangkat Telekomunikasi)实验室(印度尼西亚通信和信息技术部(MCIT)的官方测试实验室)在2016年1月成功地建成了DVB-T2接收机一致性认证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由一台R&S BTC广播电视测试系统,R&SAVBrun自动化软件,Stream Spark PSI/SI和早期预警系统(EWS)测试套件和  相似文献   

9.
《数字通信世界》2008,(10):86-86
思博伦通信日前宣布在伦敦和北京启动思博伦概念验证实验室及协作中心。这些思博伦概念验证实验室配各多种领先的思博伦测试系统,包括业界第一种验证FCoE系统性能的测试产品FCoE,以及测试自动化联盟(TAA)的先进自动化架构。思博伦概念验证实验室(SPOCLabs)配备最新的思博伦测试系统,可提供最先进的技术,其中包括下一代存储网络技术——FCoE。  相似文献   

10.
《电子元器件应用》2006,8(8):130-130
科利登系统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在其新的Sapphire D-40测试平台上又推出了调制向量网络分析(MVNA^TM)射频测试选件。MVNA RF选件可测试无线电话、WLAN、WiMax以及Zigbee等器件,从而进一步扩展TSapphireD系列的测试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WiMax的LDPC码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是一种基于IEEE 802.16标准的无线宽带接入城域网技术,它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数据传输距离达50 km,具有QoS保障、传输速率高、业务丰富多样等优点。WiMax在信道编码方式中增加了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文中对WiMax中LDPC编码算法和译码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用C语言实现了多种码长和码率的LDPC编译码仿真,其中编码采用IEEE 802.16e-2005提供的方法,译码采用BP(置信传播)译码算法。仿真结果显示WiMax的LDPC码具有优异的编译码性能。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识别算法只能识别出接收信号是否为基于全球微波互联接入技术(WiMax)的OFDM信号,但无法判断该信号是认知信号,并且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识别正确率低.为此,提出了一种协同识别认知WiMax无线网络OFDM信号的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OFDM信号的循环自相关特性估计信号的有用符号时间,并通过估计各协同感知节点的信噪比对时间参数的估计值进行加权,得到有用符号时间的协同估计值,进而判断接收信号是否为基于WiMax系统的OFDM信号;再通过自私攻击策略,实现对OFDM信号是否是认知WiMax信号的判别,为进一步研究认知WiMax网络节点定位技术奠定了基础.仿真结果表明,与非协同识别算法相比,提出的协同识别算法在多径和低信噪比条件下具有更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3.
龚小驹  李校林 《通信技术》2009,42(2):98-100
文章主要分析讨论了基于802.16e版本的WiMax用于点对点无线回程传输的头部开销及容量大小。重点分析了信头中FCH(控制帧头)以及下行DL—MAP(下行接入消息)在回程传输中需要的资源大小,再依据这些大小限制进行下行PUSC(部分占用子信道)配置最终估算出容量大小。  相似文献   

14.
IEEE 802.16 WiMax技术概述及在广电数据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iMax技术的产生,为网络传输提供了一种高速、覆盖面广的无线传输方式。而广电宽带数据网经过几年的发展也进入了发展的瓶颈阶段。如何引入WiMax技术,将为广电宽带数据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5.
无线宽带城域网正在成为无线接入领域新的热点,基于此重点阐述了WiMax的组网方案,根据尽量对目前正使用网络兼容和补充的原则,提出了WiMax组网分3个阶段进行的策略,并且给出了每阶段的详细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下一代无线通信标准将能提供无缝、高QoS、高速率的基于IP的无线业务。IEEE802.16宽带无线接入技术WiMax的出现使得无线网络向4G过渡成为可能。WiMax技术将作为宽带无线接入应用。对比了WiMax和Wi-Fi的技术,提出一个融合Wi-Fi和WiMax的组网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陆晓铮  叶明 《微波学报》2011,27(2):52-55
提出了一种图形结构简单,可同时工作于WLAN和WiMax频段,且具有甚好的带宽性能的新型结构微带天线。该天线辐射器由三角形、矩形和圆形辐射单元组合而成,采用共面波导(CPW)进行馈电,并利用微扰量加载调谐天线的工作频率。由此设计制作的天线实测结果表明:在802.11b/g(2.4~2.4835GHz)频段,相对阻抗带宽为34%,回波损耗优于-10dB的频段覆盖为2.03~2.87GHz;在WiMax(3.4~3.7GHz)频段,相对阻抗带宽为37%,回波损耗优于-10dB的频段覆盖为3.17~4.37GHz;在802.11a(5.15~5.825GHz)频段回波损耗优于-10dB的频率范围覆盖为4.91~6.83GHz。该天线尺寸为65mm×50mm×2mm,可以集成应用于相关微波电路系统中。文中还给出了天线的设计尺寸,并对仿真和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与讨论。  相似文献   

18.
宋汉文 《电视技术》2014,38(7):90-95,84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无线通信领域,无论是GSM,TD-SCDMA,WCDMA,CDMA2000,WLAN,LTE,还是LTEA、WiMax2等都有各自独立的优缺点,任何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都不能独立支持所有业务的发展,多种技术的共存与融合将会成为未来移动通信网络发展的趋势。基于LTE-A(TDD)和WiMax2网络融合的可行性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异构网络下基于相对信号强度,滞后差值和触发时长作为判断准则的垂直切换算法。最后,采用MATLAB仿真工具,建立LTE-A(TDD)与WiMax2混合组网的仿真模型,来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WiMax终端系统平台,介绍了其硬件、嵌入式系统和协议软件设计,重点讨论了平台的关键技术实现。给出了采用该平台及WiMax专用芯片实现的WiMaxMODEM方案,简介了其应用前景。该系统成本低、功耗低、扩展方便、组网灵活、性能良好,是一种较好的WiMax终端平台。  相似文献   

20.
光纤技术的普遍应用使骨干网的承载能力大大提高,造成接入网成为业务的。瓶颈”。宽带无线接入系统WiMax具有带宽利用率高、覆盖范围大以及支持移动性等优点,是采用无线方式打破接入网。瓶颈。的重要一步。WiMax系统虽然给接入网增加了许多新的特性,但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比如无线环境中的安全保证、动态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等,特别是QoS机制,是复杂通信环境中提供可靠的端到端业务的重要保证。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