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丁仁军 《建筑经济》2020,41(6):100-103
分析城市开发的历史和主体类型,总结城市综合开发运营的内涵及实践。以中交城投实践为例,梳理中交城投在城市开发运营业务实践中的早期模式、南沙模式、奉化模式以及PPP模式。最后从经济、法律和管理等方面比较不同模式的优劣势和适用性,为城市开发建设同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本通过分析有序的古典城市色彩的形成,分析得出只有对城市色彩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才能形成和谐、有序、整体而富有特色的城市色彩空间;同时基于色彩的基本理论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四种城市色彩规划的模式:本土城市色彩文化传统研究模式;同纬度、同气候城市色彩比较模式;同功能定位城市色彩比较模式;"织补"城市模式。并以株洲市城市色彩规划为例,综合运用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简要对比当下城市建设中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开发模式的前提下,提出建筑城市的概念,并且按照点状综合开发模式、线性缝合模式和网络状综合开发模式三种模式,结合案例分析了自下而上地建筑城市的模式,以期能为过度依赖自上而下静态规划的城市开发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性补充。  相似文献   

4.
城市综合开发项目涉及政策法规众多且运作复杂,需要审慎选择、积极创新PPP模式。分析城市综合开发领域运用PPP模式的意义,探讨PPP模式在城市综合开发领域的适用性,阐述城市综合开发领域PPP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包括城市综合开发领域PPP模式应用和深度型PPP模式,以期为城市综合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海绵城市项目因投资大导致融资难的问题,将 PPP 模式运用到海绵城市项目。论述了 PPP 模式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利用“物有所值”的原则来判断海绵城市项目是否适合运用 PPP 模式,简要总结了关于 VFM 评价理论的研究与国内外发展情况,并根据海绵城市项目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建立 PPP 模式下海绵城市项目的 VFM 评价模型,分别计算海绵城市项目的 PSC 值与 PPP 模式下的 LCC 值,比较两者得出 VFM。并以济南大明湖兴隆片区建设为例,计算 VFM 来验证评价模型在海绵城市项目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建设进入高发展时代,在城市的聚集效应下,人口的大量涌入使得城市空间环境变得拥挤,同时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显著,基于TOD模式的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规划发展,能够极大缓解城市压力,为城市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文章通过探索TOD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国内成熟的TOD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开...  相似文献   

7.
现代城市空间和谐模式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的城市空间模式.会使城市空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使城市各项功能高效运转。人类对城市空间和谐模式的追求变化映射了不同历史时期城市发展的需要与变化。但由于城市规模大小、经济水平、人文习俗、社会制度与自然环境基础等的不同,现实中很难找到一个适合于每个城市的空间和谐模式。基于此,结合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探讨了城市空间和谐模式应该具有的特征,以期为各城市在构建和谐空间结构与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化推进模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城市优先发展为代表的集中型城市化模式与以小城镇发展为代表的均衡型城市化模式是城市推进的两种主要方式。文章纵向剖析了美国五大湖工业区及德国鲁尔工业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并横向比较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化模式,发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城市化的推进模式上存在着集中型城市化模式的后天弱质与均衡型城市化模式的先天不足的两难处境,基于这种特征,从地域空间差异的视角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化模式的选择进行了阐释,并对于不同的城市化模式进行了具体的推进路径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9.
无缝嵌入—城市·建筑一体化观念下的HOPSCA模式设计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褚冬竹 《新建筑》2009,(2):42-49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职能的多元化,现代城市中心区建设更加需要强调功能的完整性和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观念,“HOPSCA”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可行的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实现建筑的高效性、聚集规模效应等优势。根据对城市发展趋势的分析,以云南饭店环岛项目的设计实践为案例,探讨以HOPSCA为典型模式的城市综合体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对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的深入理解,探讨了TOD的发展模式,TOD背景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接着以徐州市铜山路站的周边用地的概念性城市设计方案为例,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TOD模式对于城市发展的益处,以期能够增加城市对于TOD发展模式的重视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按照TOD模式,根据"优地优用"的原则,对重庆市主城区已编控规区域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的规划进行优化。通过制定合理的用地性质和用地强度,构建良好的步行系统及换乘系统,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配置,有效地对部分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实行了节约化利用,缓解了山地城市用地资源紧张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徐政  董金柱 《山西建筑》2010,36(29):20-21
首先对轨道交通发展历程、研究成果及典型实例做了概述,其次分析了我国新城轨道建设所面临的需求,最后对轨道线路周边土地开发模式和规划思路提出相关建议,以实现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  相似文献   

13.
南京主城人口合理容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先分析了南京主城人口发展的现状、问题和症结。在对其用地潜力和人口规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了南京主城合理的人口容量 ,并提出了促使这一合理人口容量实现的四项措施 :拉开交通框架 ,加快发展外围城镇 ;控制主城居住用地的投放量和区位 ,建立土地预征制度 ;调整传统工业 ,在四个新区预留产业用地 ;放慢旧城改造 ,加快新区建设  相似文献   

14.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anding accorded to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land development data in administrative and judicial review of land development regulations is the most important objective far city planning as a whole over the long run. In recognition as well that city planning will require redefinition for more productive involvement with other disciplines and with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 new location and content for the traditional comprehensive plan is suggested—as a preamble to land use regulations, to be adopted by the governing body. Legislative enactment in shorter time of an abbreviated statement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principles then provides explicit recognition within our system of review and adjudication for ongoing planning research and recommendations.  相似文献   

15.
贾宁  胡伟  王东权 《工业建筑》2014,(11):64-66
从水土资源利用及塌陷区治理需求出发,探寻一种新型城市形态和生活模式——在采煤塌陷水域构建漂浮城市。试图通过该模式为缓解我国愈演愈烈的人地矛盾,为坚守1.2亿hm2耕地红线,为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实现生态宜居的"美丽中国"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The debates surrounding post-war reconstruction of Germany centred around three planning strategies as described in: the books Organische Stadtbaukunst (The Organic Art of Building Towns) (1948) by Hans Bernhard Reichow and Die Raumstadt (The Spatial City) (1949) by Walter Schwagenscheidt, as well as the 1946 exhibition Berlin plant—Erster Bericht (Berlin Plans—First Report) organized under the direction of Hans Scharoun. Despite the different political attitudes of their authors, these three planning strategies seem to be connected by the same goal: the big city was to be radically broken apart and a new green city landscape created. In order to plan and build this new city as a complex system integrated with the native landscape, the planners conceived the city to be like an organism in relation to its environment. Their shared organic conception reveals traces of natural science and nature-oriented philosophies. This investigation traces the origin of this new city landscape concept back to the intellectual-historical contex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相似文献   

17.
吴召彬 《城市建筑》2014,(29):11-11
居住区抗震防灾能力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本文以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友谊大桥以西规划用地为例,探讨了如何提高城市居住区抗震防灾水平。  相似文献   

18.
大连市机车厂地块位于大连市城市中心区,搬迁后用地作为城市居住用地。因周边特殊的现状环境以及较大的改造面积,所以它的规划设计应统筹考虑到自身利益与城市发展的双重需求。本文在浅析了开放型住区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后,构建了开放型住区的"新三级"结构。并将这一设计理念对机车厂宗地改造规划设计加以解析。阐明开放型城市住区是如何实现与居住融入城市生活,并进一步与城市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19.
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效性的规划编制方法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目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成果并不能适应管理与实施的需要。本文在分析城市规划作用的基础上,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作了一些探讨,提出了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效性的思路:加强土地使用的灵活性;简化指标体系;强调以街区为控制单元,弱化小地块容积率控制;严格控制六线与公益性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用地;加强城市设计,将城市空间控制作为规定性内容。  相似文献   

20.
齐亮  王惠婷 《建筑与文化》2016,(12):214-215
本文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与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基本理论的深入理解,探讨分析TOD交通发展模式中站点周边城市空间及用地性质的最优化设计,以实现空间的集约利用,并以徐州市1号线韩山站为例进行站点周边土地开发与利用分析,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TOD背景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开发与利用研究相关可行性建议,以期对于工程实践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