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浆砌片石挡墙应老旧失修,常出现墙体开裂、挡墙下部墙体鼓胀、墙身外倾及墙脚地面隆起等失稳现象。文章通过对某浆砌片石挡墙进行安全性鉴定,并采用支护桩结合格构梁对其进行加固,最后总结分析了支护桩加固、格构梁锚杆加固、挡墙加厚加固三种加固方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崔娟玲  郭昭胜 《山西建筑》2011,37(30):37-39
针对某村沿路单层砖混房屋墙体出现裂缝的情况,通过现场振动测试,对墙体开裂与地面振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判明墙体裂缝是否确因地面振动所致,测试结果及分析表明:居民房屋墙体开裂与施工时运土车辆所引起的地面振动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正>建筑地面沉陷往往会造成房屋墙体开裂、地坪空鼓、设备损坏、房屋观感较差等状况,给人以不安全感。某通讯公司办公楼位于青海省同仁县,该办公楼于2010年建成,房屋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投入使用7年后,房屋建筑管沟内管道出现渗漏,室外周边散水、室内地坪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陷及裂缝,在观感上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经过现场察看,房屋建筑墙体未出现裂缝,楼板未发现明显变形,房屋主体结构完好。根据该房屋建筑的工程勘察报告,该  相似文献   

4.
某建筑工程场地原为沿海滩涂地,多年前填土成地,地面标高在5m以上。工程占地面积1600m^2,为两层砖混框架结构,采用粉喷桩基础,钢筋混凝土地梁;地面采用陶瓷地砖,直接在填土地基上铺设。工程在2007年12月竣工,5个月后发现部分墙体开裂严重,出现明显的斜向裂缝。室内地面也开始出现锅底状变形,墙边高里面低,差异沉降明显。本文对上述工程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介绍地基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5.
徐培红 《山西建筑》2011,37(33):55-56
针对某塑料厂原材料库墙体开裂及地面下陷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了开裂及下陷原因,并制定了加固处理方案,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3个盾构隧道工程实例中盾尾注浆引起的地面隆起的分析,对比了Mindlin解、Sagaseta法、Verruijt-Booker法、Loganathan-Poulos法、Chi法和Park法6种解析方法及高斯公式预测盾构掘进盾尾注浆引起的地面隆起的适用性,并结合工程实例给出了考虑注浆地面隆起后盾构掘进地面位移计算的修正Peck公式。分析表明:盾尾注浆引起的横断面地面隆起曲线,可以用高斯公式和Chi法较好地拟合,在确定注浆隆起宽度参数Kh和沉降影响角β的经验取值后,可预测盾构注浆隆起。考虑注浆隆起的修正Peck公式,可合理地预测包含注浆隆起在内的盾构掘进引起的横断面地面位移。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基坑抗隆起稳定性计算方法不能考虑三维空间下局部地面荷载作用的问题,在圆弧滑动法的基础上,结合Boussinesq解,建立了可以考虑地面局部荷载的基坑三维抗隆起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并结合工程算例,分析了地面局部荷载不同作用位置及范围下基坑三维抗隆起稳定性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基坑长度小于60 m时,三维抗隆起稳定性系数明显大于二维计算结果,计算结果最大可相差60%以上;荷载作用位置及作用范围变化时,基坑三维抗隆起稳定系数变化复杂,且在滑裂体边界附近的荷载变化会导致基坑三维抗隆起稳定系数发生较明显的变化;距离基坑较远的地面荷载对基坑抗隆起稳定系数影响较小,计算时可适当简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总结出砼砌块填充墙裂缝的分布规律,结合室内试验和样板工程,提出解决墙体开裂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9.
着重介绍了挤压法顶管施工中管材、接口及工具管形式的选用,并进行了施工前的顶力计算与施工中实际顶力的比较及顶进过程地面隆起问题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软土地层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隆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Mindlin解,经数值积分求得盾构掘进时切口附加推力、盾壳对周围土体的摩擦力及同步注浆附加压力引起的地面竖向位移,并以杭州庆春路过江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实测位移对其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Mindlin解求得的切口附加推力、盾壳摩擦力及同步注浆附加压力引起的地面位移,与地层损失沉降叠加,可用来预测盾构掘进引起的纵向地面隆陷;盾尾同步注浆所致横断面地面隆起符合高斯分布,考虑注浆所致地面隆起后的修正Peck公式,可预测盾构掘进所致地面隆起,并提高地面沉降参数反分析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土体卸载的HS有限元模型研究地铁换乘站坑中坑坑趾系数α对支护结构和土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墙最大侧移随坑趾系数增大而显著减小,侧移位置上移,α从0.25增加到1.5,外墙最大侧移从44.96 mm减小到30.71 mm,侧移深度从18.875 m上移到16.0 m;内墙侧移随α增大而减小,α从0.25增加到1.5,内墙最大侧移从45.74 mm减小到24.48 mm,内墙墙顶竖向位移随α增大而增大;内坑坑底在内墙10 m范围内出现显著隆起区,最大隆起量随α增加而减小,隆起区外的隆起值稳定保持在90 mm左右;外坑坑底隆起随α增大而增大,最大隆起位置出现在内墙外侧边缘,外墙内侧边缘的挤压隆起随α增大而增大,隆起范围和隆起量都较为显著;外坑坑背沉降曲线相似,沉降量随α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运用ABAQUS软件分析不同尺寸的桩–桶基础在相同上拔位移时的上拔荷载及基础周围地基土体影响区域的变化,并对桩–桶基础进行初步设计。桩–桶基础的主要尺寸包括桶顶以下入土桩长(L3)、桶半径(R)及桶壁高(H),不同尺寸的桩–桶基础在地基土体达到破坏时的极限荷载各不相同,增加L3,R及H能提高基础的抗拔承载力,同时地基土体的影响范围也随之加大;R的变化对基础的抗拔承载力影响最大,其次是L3的变化,最后是H的变化;影响地基土体横向范围的结构尺寸主要是R,L3次之,H最小;影响地基土体的纵向范围的结构尺寸主要是L3,H次之,R最小。L3∶R = 8.0∶1.0时,能充分体现桩结构和桶结构共同的抗拔承载性能;R∶H = 0.6∶1.0时能充分体现桶结构的抗拔承载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兖州矿区某煤矿注浆加固治理主井井筒过程中井壁产生新微细裂纹的问题,在进行调查和分析监测资料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裂纹产生的原因,指出地层在注浆过程中抬斗过快、不均造成了井筒受力不均,地层抬升产生的作用于井壁的竖向附加应力是导致井壁混凝土受拉应力过大从而产生裂纹的最根本啄因,同时提出了地面注浆加固井筒工程中防止类似问题出现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底层墙体内饰面质量问题热工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底层墙体内饰面常出现的质量问题 ,从建筑热工学角度分析了底层墙体热湿状况较差的根本原因 ,并提出改善和防治措施 ,对指导室内装修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墙体裂缝大多数为拆模时即已经形成,属于早期裂缝.在工程检测中,经常遇到因混凝土墙体早期开裂引发的工程纠纷.本文结合工程检测实例,提出我们对混凝土墙体早期竖向裂缝的一些观点,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墙体裂缝大多数为拆模时即已经形成,属于早期裂缝。在工程检测中,经常遇到因混凝土墙体早期开裂引发的工程纠纷。本文结合工程检测实例,提出我们对混凝土墙体早期竖向裂缝的一些观点,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7.
免拆模薄壁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拆模薄壁剪力墙复合体系是一种能替代传统砖混结构的建筑体系。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及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对该剪力墙体系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对不同厚度的墙体进行了低周反复水平加载试验,观测了墙体的整个破坏过程,分析了墙体的强度、变形和能量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墙板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试验及分析表明:免拆模薄壁剪力墙体系在墙体单元中使用冷拔钢丝网片作为配筋时,能抑制裂缝的开展,增强墙体的整体性,抗震性能良好,能满足地震区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对砌体结构墙体变形裂缝的主要形态进行了阐述,对变形裂缝的成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经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砌体结构墙体变形裂缝的控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聚苯乙烯挤塑泡沫板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家节能政策的贯彻及人们对室内热环境、舒适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外墙外保温系统在建筑节能中被广泛采用,做好墙体、地面等保温隔热在建筑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介绍了挤塑板外墙外保温的材料和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等。指出采用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达到了建筑节能的目的,降低了采暖费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离散单元法(DEM)建立的砂土中管道上浮模型来研究管道上浮时地基的破坏机理。首先考察不同密实度砂土在不同围压下的宏观力学特性,然后通过土体局部变形和颗粒位移场等微观变量分析不同密实度和不同埋深比对管道上浮地基破坏模式和上浮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伴随土体变形,上覆土体的渐进破坏主要分布在上覆土体区域和管道周围;松砂中,与应力-应变关系类似,上浮抗力随着上浮位移的增长呈硬化性增长,管道周围土体回填进管道下部形成的空隙中,呈现局部流动破坏模式;密砂中,上浮抗力随着上浮位移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规律与应变软化一致,管道上方先剪切形成倒梯形的上覆土楔,然后管道周围土体回填下部空隙形成流动,呈现先整体剪切破坏后局部流动的破坏模式;随着埋深的增加,上浮抗力增加,密砂中以先整体剪切破坏为主,同时局部流动破坏有明显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