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二硫化钨和二硫化钼作为新型的优质固体润滑材料,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国内外许多学者就二硫化钨和二硫化钼薄膜的性能及其结构的理论进行了研究。本文对纳米二硫化钨和二硫化钼薄膜的几种主要制备方法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总结和论述,并进行了对比,为实验室实际操作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2.
绿色润滑油生产过程中,高温作用下,氧化较易发生,而且良好抗磨损性能也易失去,不过,纳米二硫化钨应用其中后,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分析了纳米二硫化钨在绿色润滑油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应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19,(11):2581-2584
研究不同结构纳米二硫化钨在基础油中的抗磨性能。实验以500 SN为基础油,采取添加4%甲基萘分散剂并超声的方法进行分散,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不同结构的纳米二硫化钨在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01%90 nm二硫化钨在润滑油中展现出极佳的抗磨减摩性能;同时,层状纳米二硫化钨的摩擦学性能优于片状二硫化钨。90 nm层状纳米二硫化钨表现出较好的抗磨性能可能是因为尺寸小有利于在油中分散,而层状结构有利于形成有序排列,起到抗磨作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22,(11):2581-2584
研究不同结构纳米二硫化钨在基础油中的抗磨性能。实验以500 SN为基础油,采取添加4%甲基萘分散剂并超声的方法进行分散,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不同结构的纳米二硫化钨在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01%90 nm二硫化钨在润滑油中展现出极佳的抗磨减摩性能;同时,层状纳米二硫化钨的摩擦学性能优于片状二硫化钨。90 nm层状纳米二硫化钨表现出较好的抗磨性能可能是因为尺寸小有利于在油中分散,而层状结构有利于形成有序排列,起到抗磨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剖析了二硫化钨润滑剂特点及二硫化钨固体润滑薄膜的润滑机理;分析了纳米二硫化钨颗粒的团聚原因及二硫化钨分散方法,讨论了分散方法对分散效果的影响;重点概述了二硫化钨在润滑油中及其润滑薄膜应用进展,展望二硫化钨未来固体润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纳米二硫化钼性能优越,用途广泛.介绍了纳米二硫化钼的3种合成方法:固相法、液相法、气相法.液相法中详细介绍了液相沉淀法、水热法和热溶剂法.另外介绍了纳米二硫化钼的应用研究现状,主要包括在润滑剂中和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最后对纳米二硫化钼的合成及应用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7.
二硫化钼纳米微粒及其单层悬浮液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硫化铵与钼酸钠为原料,制备出非晶态三硫化钼微粒,在氢气氛下煅烧晶化该非晶态三硫化钼,得到30-50nm的片状二硫化钼微粒.将制备的纳米二硫化钼微粒与正丁基锂的正己烷溶液反应48小时,然后将固体产物浸入水中,在超声分散下获得了稳定的纳米二硫化钼悬浮液,最后用XRD、TEM及HRT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纳米二硫化钼(MoS_2)是一种典型的过渡金属硫化物材料,因具有层状二维结构,成为新型纳米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对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单层二硫化钼结构进行介绍,综述了纳米二硫化钼的生长机理、合成纳米二硫化钼光电性质与层数的关系,并对比了化学气相法和剥离法生成的二硫化钼场效应管光电性质与层数的关系,阐述了单层二硫化钼场效应管的结构和电学特性。最后,对纳米二硫化钼的应用领域与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一种离子液体辅助的超声剥离层状二维纳米材料二硫化钼的方法,通过优化实验方法,单层二硫化钼纳米片的产率超过10%,剥离的二硫化钼纳米片均为小尺寸。这种简易的制备二硫化钼纳米片的方法有望实现大规模的制备,拓展了二硫化钼纳米片在半导体、光电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章文君  高乃兵  胡晓翠 《广州化工》2013,(14):117-118,135
二硫化钨是典型的层状过渡金属硫化物,层间为较弱的范德华力,因此可以采用特定的方法将WS2分子层打开形成单分子层纳米片,并将无机或有机的离子或基团插入层间形成夹层化合物。本文介绍了几种WS2单分子层纳米片和夹层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纳米二硫化钼综合了纳米材料和本体二硫化钼的特点,具有优异的催化、润滑及光电性能,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及重视。本文在结合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水热法、化学气相沉积法、锂离子-插层剥离法、微乳液法等纳米二硫化钼制备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总结,最后展望了纳米二硫化钼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纳米二硫化钼制备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还原法、分解法、氧化法、电化学法等方面入手 ,评述了化学法制备纳米二硫化钼的现状。介绍了用单层MoS2 重堆积制备纳米插层化合物 (夹层化合物 )的方法 ,包括制备的机理、客体物质的种类及MoS2 插层化合物的性能与应用等。简要介绍了二硫化钼的结构、性质与功能以及制备纳米MoS2 的物理方法。最后对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与对比 ,并展望了纳米MoS2 的制备技术与方法的发展前景 ,强调纳米MoS2 的制备应是多种方法相结合 ,朝着制备纳米复合型材料的方向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纳米二硫化钼制备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还原法、氧化法、电化学法等方面入手,评述了化学法制备纳米二硫化钼的现状。介绍了用单层MoS2重堆积制备纳米插层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制备机理、客体物质的种类及MoS2插层化合物的性能与应用等。简要介绍了二硫化钼的结构、性质与功能以及制备纳米MoS2的物理方法。最后对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并展望了纳米MoS2的制备方法的发展前景,强调纳米MoS2的制备应是多种方法相结合,朝着制备纳米复合型材料的方向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二硫化钼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二硫化钼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国内外的几种制备方法,包括工业天然法和化学合成法。简要介绍了载体对催化剂的一些影响;从加氢脱硫、加氢脱氧及催化加氢几个方面对二硫化钼催化剂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对二硫化钼的形态,嵌入不同金属的MoS2催化剂在应用中对反应的影响及催化加氢机理进行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二硫化钼进行改性,通过乳液法和熔体法制备改性二硫化钼/丁腈橡胶(NBR)复合材料,并对其物理性能和耐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二硫化钼/NBR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耐磨性能好于未改性二硫化钼/NBR复合材料;与熔体法相比,乳液法制备的改性二硫化钼/NBR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耐磨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6.
王贵生  王建国 《化工时刊》1999,13(12):37-39
叙述了木炭法生产的工业CS2中硫化物的一种简易脱除方法,并就工艺条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前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含有SiO2纳米粉体的瓦特型镀镍液、酸性光亮镀铜液、焦铜液、氯化钾镀锌液中SiO2的含量结果表明,这些体系均存在空白液吸光度很低、工作液吸光度较高的较大的波长区间,是分光光度分析法中理想的测定体系;所对应的标准曲线线性都十分理想,相关系数均大于0.98将此方法与重量分析法进行了对比,表明该方法的平均相对误差(0.044%)远远小于重量分析法(16.2%),且更省时。  相似文献   

18.
过渡金属二硫化物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稳定的电化学性能及成熟的制备工艺,是锂系热电池中应用最广的正极材料之一,但其同时也存在电极电位低、大功率放电能力弱等问题,致使其进一步的发展受到限制。目前,对于过渡金属二硫化物正极材料的优化及改性是锂系热电池领域的核心课题。本文综述了FeS2、CoS2与NiS2等过渡金属二硫化物在放电机理、制备工艺及电化学性能方面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双金属二硫化物及过渡金属二硫化物/碳素类复合材料的主要研究进展。同时,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归纳与总结,指出了掣肘过渡金属二硫化物正极材料发展的关键问题,简述了针对过渡金属二硫化物的主要改性手段,并对其之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想法。  相似文献   

19.
二硫化钼超细粉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胡坤宏  胡献国 《广东化工》2006,33(10):20-22
以钼酸钠与硫代乙酰胺为原料,利用两步法制备出二硫化钼超细粉体,并对制备二硫化钼超细粉体的优化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为:反应温度为900C、[H ]=0.8 mol.L-1、摩尔配比为8∶1、钼酸钠初始浓度=0.03 mol.L-1。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结果显示,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二硫化钼粉体平均粒径约为140 nm。  相似文献   

20.
李钱陶  何峰  张兆艳 《硅酸盐通报》2004,23(1):54-57,61
介绍了贵金属纳米粒子/无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陈述了这类材料在光、电、磁、催化等方面的性能,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