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壳聚糖和二硫代二丙酸二甲酯为原料,通过乙酰化改性,成功制备了壳聚糖衍生物。然后以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了壳聚糖气凝胶/壳聚糖衍生物气凝胶。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研究了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的结构性能;同时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壳聚糖气凝胶/壳聚糖衍生物气凝胶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且探究了壳聚糖气凝胶/壳聚糖衍生物气凝胶对Cu2+的静态吸附实验。FT-IR结果表明壳聚糖衍生物被成功地合成;XRD和TG分析表明相较于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均降低;SEM显示衍生物气凝胶的孔的数量增多。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衍生物气凝胶的吸附性能有了较大提高;在25℃,吸附剂添加量50.0mg且Cu2+溶液初始质量浓度100mg/L,pH值5时,壳聚糖衍生物气凝胶在60min时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为48.26mg/g,比未改性的壳聚糖气凝胶的吸附量提高了63.37%。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对Pb(Ⅱ)的吸附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壳聚糖(CTS)微粒吸附Pb(Ⅱ)时pH值、温度、溶液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及壳聚糖微粒对Pb(Ⅱ)的吸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其吸附最适pH值为5,在30-60℃范围内,随吸附温度的升高,吸附量增大。壳聚糖与Pb(Ⅱ)之间发生反应,其吸附行为可用Freundlich单分子层吸附机理解释,且Lagergren二级方程与吸附研究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采用精氨酸对壳聚糖进行改性,从而提供更多的亲核位点,提高NO的负载量,同时,这两种物质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红外光谱表征表明精氨酸成功改性壳聚糖。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精氨酸改性后壳聚糖的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4.
郑红  韩景田  丁媛媛  杨帆 《化工进展》2014,33(1):174-177,186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3O4纳米粒子,以(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偶联剂将壳聚糖共价键合到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表面,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热重分析(TGA)对其进行了表征。主要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吸附时间、pH值、牛血清白蛋白浓度)下壳聚糖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吸附性能。结果得到壳聚糖修饰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粒径为20 nm左右,壳聚糖在磁性Fe3O4纳米粒子表面的接枝率为15.40%。研究表明:在不同条件下,与未修饰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相比,经壳聚糖修饰的Fe3O4纳米粒子对BSA均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5.
选用三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进行实验,对接枝共聚物的制备的工艺及条件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采用"保护氨基-接枝反应-脱保护"的接枝路线,将聚左旋乳酸接枝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主链上,制得壳聚糖接枝聚乳酸共聚物。结果表明:(1)通过改变投料比、温度、时间等条件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制备邻苯二甲酰化壳聚糖(PHCS)。在投料比(CS/PH)为1∶4,反应温度为125℃,反应时间7 h时,壳聚糖的氨基保护反应基本反应完全;(2)增加投料比(PHCS/PLLA)中的PLLA含量时,PHCS-g-PLLA的接枝率随之升高,在投料比(PHCS/PLLA)为1∶3时,PHCS-g-PLLA接枝率可达到接近100%。  相似文献   

6.
以来源广泛的壳聚糖(CS)为碳前驱体,通过溶液-冷冻干燥-焙烧法制备碳气凝胶。通过SEM、EDX、FT-IR和XRD进行表征,进一步阐明碳气凝胶(CA)的形貌和结构。探讨了不同条件下碳气凝胶催化臭氧降解布洛芬(IBU)废水的去除效率。当IBU初始浓度为20 mg/L,催化剂浓度为0.2 g/L,初始pH为2.5时,IBU的去除率最高达99.2%。  相似文献   

7.
用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得到壳聚糖季铵盐,进一步通过乳化交联法合成壳聚糖季铵盐微球,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热热重分析(TG-DTG)、X-衍射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表征分析。此外,研究了壳聚糖季铵盐的浓度、油水比、交联剂用量对合成的壳聚糖季铵盐微球吸附Cr(Ⅵ)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重铬酸钾初始浓度、pH值、壳聚糖季铵盐微球添加量对Cr(Ⅵ)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HACC浓度为0.8%(w/V)、油水比为8∶1、壳聚糖季铵盐与交联剂质量比为1.64的条件下,可以制备出球型圆整、分散性好的壳聚糖季铵盐微球。在酸性条件和较低浓度的重铬酸钾均有利于壳聚糖季铵盐微球对Cr(Ⅵ)的吸附。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凝聚去除景观水中微囊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壳聚糖原位除藻的效果及可行性。对pH范围为5.5-7.0,藻浓度大于5.0×10^5cells/mL的模拟含藻水,壳聚糖投加量与藻浓度比大于0.5mg:(106cells/mL)、壳聚糖投加量〉0.5g/m3时,0D650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对相同藻浓度的实际景观水,当壳聚糖投加量与藻浓度比大于0.8mg:(10^6cells/mL)、壳聚糖投加量〉0.8g/m3时,OD650去除率可以达到80%以上。通过现场围隔实验.研究了壳聚糖凝聚除藻与遮光工艺相结合的处理效果,即投加壳聚糖凝聚沉淀藻细胞后进行遮光处理,使沉入水底的藻类由于失去光源而不再上浮,逐渐死亡。与无遮光处理围隔组对照,发现除藻效果有明显提升,显示了该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陈春华 《湖北化工》2000,17(4):22-22,24
以2,4-二羟基苯甲酸L-精氨酸席夫碱为配体,合成了钴(Ⅱ)的合物。通过元素分析、TG-DTA、IR有电子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醚交联壳聚糖的合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利用壳聚糖C2位上活泼氨基与苯甲醛反应,制得了保护氨基的Schiff碱壳聚糖(简称CTB);再将合成的带有双活性基团的4,4‘-二溴二苯并18-冠-6冠醚与壳聚糖分子的羟基发生反应,得到二苯并18-冠-6冠醚交联的Schiff碱壳聚糖(简称CTBD),在酸性条件下使CTBD脱去苯甲醛,制得二苯并18-冠-6冠醚交联壳聚糖(简称CTD)。其主要中间体及产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动等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1.
以醋酸水溶液为溶剂,N-甲基-4-(4-甲醛基苯乙烯)吡啶甲基硫酸盐(SBQ)为光敏单体,通过支链上氨基的Schiff碱反应对壳聚糖进行接枝改性,将改性壳聚糖溶解于丙烯酸水溶液形成胶束溶液,通过聚合丙烯酸制备了壳聚糖/PAA纳米粒子。结果表明:该改性方法能够使壳聚糖有效接枝上光敏单体SBQ,接枝率为3.1%,改性壳聚糖具备良好光敏感性;胶束粒子的粒径对紫外光有很好的光响应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取代度壳聚糖季铵盐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不同取代度的壳聚糖季铵盐(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利用单因素实验分析了制备条件,采用热重分析探讨了壳聚糖季铵盐的热降解温度。结果表明,壳聚糖季铵盐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ETA)与壳聚糖的比为3,水与异丙醇的比为3,反应温度为80℃,反应体系的pH值为6.0。壳聚糖季铵盐与壳聚糖相比,热稳定性下降,随着壳聚糖季铵盐取代度的增加,初始降解温度(T0)、最大降解速率温度(Tp)和终止降解温度(Tf)均逐渐降低。同时,从初始降解温度到最大降解速率温度的时间也随着取代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3.
把壳聚糖改性成O’O-月桂酰壳聚糖,并通过交联法制备了O’O-月桂酰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O’O-LCS/PVP)水凝胶,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水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法比较了CS和O’O-LCS结构上的不同。以布洛芬为模型药物研究了其释药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对壳聚糖(CTS)进行季铵化改性,制备了壳聚糖季铵盐(CTA-CTS),用其和聚合氯化铝(PAC)复配对高岭土悬浮液进行絮凝处理.考察了复合絮凝剂的质量配比、沉降时间、pH值对絮凝性能的影响.最佳絮凝条件为:壳聚糖季铵盐用量为2 mg/L、m(PAC):m(CTA-CTS)=1...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将在锰盐中浸泡过的壳聚糖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备得到锰氧化物修饰壳聚糖吸附剂。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红外光谱用来表征所得复合物。该复合物的吸附性能通过汞吸附实验获得。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在120分钟可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相转化法,以聚醚砜(PES)、壳聚糖、聚乙二醇400(PEG400)、吐温80和LiCl/N,N-二甲基乙酰胺(DMAo)混合溶剂为原料制备聚醚砜/壳聚糖共混耐污染超滤膜。并对影响超滤膜结构和性能的各个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壳聚糖质量分数为0.3%、反应温度为80℃条件下制备的聚醚砜/壳聚糖共混耐污染超滤膜性能最优。在25℃、0.1MPa操作条件下,膜的纯水通量为745.22(L/m2·h),牛血清白蛋白截留率为91.79%。改性后的超滤膜表面接触角为74.6°,阻力增大系数为0.54,通量衰减速度小于未改性超滤膜,亲水性能和耐污染性能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将壳聚糖和L-半胱氨酸修饰到玻碳电极基底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并将此传感器应用于对L-抗坏血酸的测定。通过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该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作了表征。通过线性伏安实验发现:L-抗坏血酸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0×10-5~2.0×10-3mol/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3×10-6mol/L,且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并将此传感器成功应用于对维生素C药片中L-抗坏血酸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熊金钰  王洁 《天津化工》2013,27(1):27-30
本文以醋酸乙烯酯为主要单体,壳聚糖作为改性剂,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制备改性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探讨了引发剂用量和壳聚糖用量对改性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为0.6%,壳聚糖用量为1.25%(占单体总量)是最佳用量,此条件下合成的改性乳液胶粘剂的耐水性、抗冻性均有所提高,具有较高的粘接能力。红外结果表明,壳聚糖与醋酸乙烯酯发生了共聚反应。  相似文献   

19.
纤维素/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氯化1-(2-羟乙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HeMIM]Cl)溶解微晶纤维素,并与壳聚糖的醋酸溶液混合的方法制备了质量比为2∶1的再生微晶纤维素/壳聚糖复合膜。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扫描电镜和数码相机照片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IR结果表明再生微晶纤维素与壳聚糖分子之间存在着强烈的氢键作用,且二者相容性较好;XRD、TGA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纤维素和壳聚糖有较强的相互作用;SEM结果表明复合材料表面粗糙,比表面积较大,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医用材料。  相似文献   

20.
吴新华 《河北化工》2010,33(12):8-9,27
将壳聚糖(CHS)和改性纳米二氧化钛(TiO2)共混制成复合絮凝剂,并对艳兰溶液进行超声降解,探讨了投加量、pH值、沉降时间对脱色率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TiO2复合絮凝剂比单一壳聚糖处理艳兰废水具有更高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并且具有用量少、速度快、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因此,这种复合絮凝剂在染料废水的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