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查明内蒙古某超大型银矿的矿石性质,采用偏光显微镜、化学物相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并结合现代先进仪器AMICS等手段,对矿石的矿物组成、银的赋存状态、银矿物的嵌布特征、粒度组成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影响银选矿的矿物学因素。结果表明:该矿石中银的品位为102g/t,绝大部分银以硫化银的形式存在,主要分布在辉银矿中,其次分布在深红银矿中,少量分布在黝铜矿、硫银锡矿、硫铜银矿等含银矿物中。含银矿物粒度较细,均小于40μm,其中有69.54%小于20μm,并且有17.43%呈微细粒被包裹在闪锌矿中,这部分银是导致其选矿回收率难以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江西某铅锌矿在现采矿境界下部发现较大新矿体,为确定新探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工艺,对新探明资源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中矿物种类复杂,有用元素主要有铅、锌、银、金等,主要铅、锌、银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硫锑铅银矿、硫锑铜银矿。铅锌矿物嵌布特征复杂,共生关系密切,受构造应力作用破坏,闪锌矿碎裂成碎粒,被黄铁矿、方解石等胶结;银矿物在方铅矿中呈蠕虫状、微脉状分布。方铅矿、闪锌矿均为极不等粒嵌布,矿石属难解离、难分选铅锌矿石。最后指出了选矿试验研究过程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某铜铅锌矿床矿石中伴生银主要以硫化物及碲化物形式存在,主要银矿物为银锑黝铜矿、碲银矿、辉银矿,银的主要载体矿物为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除银锑黝铜矿外,银矿物粒度细小,一般小于0.01mm。针对该矿石性质,选择合适的磨矿细度,使黄铁矿、闪锌矿及脉石矿物中的银锑黝铜矿得以充分解离,并使之进入铜精矿或铅精矿,以及充分回收方铅矿是提高伴生银回收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银工艺矿物学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年代是银工艺矿物学空前繁荣的时代.银的赋存状态研究确认了独立矿物、晶格银、机械混入物三种存在形式,大多数研究证明银主要以独立矿物存在于载体矿物之中,银矿物工。艺性质研究查明了影响选矿回收效果的关键矿物学因素;银矿物种类、粒度和银在主要矿物中的分配,直接指导选矿工艺的改善.进入90年代,银工艺矿物学研究范围由伴生银矿扩展至单一银矿,同时加强了银氧化矿石、含银钨矿石和冶炼产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多金属矿是具有工业价值回收银的主要矿石,在多金属矿里赋存有方铅矿、闪锌矿、黝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和其它硫化矿物。在许多情况下,具有工业价值的是地表风化矿,会有各种各样形式的银矿物。常常是螺状硫银矿、淡红银矿,在某些矿床中是深红银矿、硫银铁矿、硫锑铜银矿等。次生硫化富集带的地表风化矿物,通常是褐铁矿、石英、硫酸铅矿、白铅矿和砷铅矿。  相似文献   

6.
李铭  黄诚  樊光明 《现代矿业》2016,32(9):141-144
结合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分析结果,对河南崤山地区老李湾银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矿石组构特征及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①矿体主要受断裂及其次级断层控制,成矿对围岩的选择性较差;②老里湾斑状二长花岗岩体与区内成矿关系较紧密,是区内主要的赋矿岩石;③矿区矿石结构以碎裂结构、粒状结构为主,矿石构造常见有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脉状构造等,银矿物成分主要为自然银、硫铜银矿,次为银金矿、辉银矿、螺状硫银矿、深红银矿、淡红银矿等;④老李湾银矿具有与江西冷水坑斑岩型银矿相似的与矿化有关的蚀变类型和分带特征,显示崤山地区斑岩型银矿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浙江省新昌银矿工艺矿物学特征及其对选冶指标的影响。该矿石含有7种银矿物及8种含银矿物。在磨矿过程中,自然银极易泥化,造成浮选困难。矿石中相当数量的银赋存于黄钾铁矾、硬锰矿、褐铁矿中。试验结果表明存在于这些矿物中的银不仅浮选难以回收,而且也难以浸出。假如矿石中含有十分微细的银矿物或易于泥化的含银脉石矿物,在评价银的实收率指标时,需要将矿物鉴定资料与化学物相分析结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 一、矿石性质某含金、银的铜、铅、锌硫化铁型多金属硫化矿石,主要金属矿物为自然金、自然银、辉银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白铅矿等。金以自然金存在;银主要呈自然银、辉银矿存在;金、银矿物均呈显微或次显微粒级嵌布。金、银的主要载体矿  相似文献   

9.
某铜铁银多金属矿中铜、铁品位分别为1.34%、41.09%,并伴生有益组分银,综合回收价值较大。矿石中的铜矿物主要以黄铜矿、黝铜矿形式存在,铜矿物原生粒度细;铁矿物主要为菱铁矿,多呈致密块状集合体形式存在;伴生元素银多以硫化物和难溶矿物包裹银形式存在。基于矿石特性,综合回收试验采用"自然pH值下浮选铜—铜尾矿中性焙烧—弱磁选铁"的工艺流程,创新性地以Mac-12与叔十二硫醇作为铜浮选组合捕收剂,实现了矿石中铜矿物及铁矿物的有效回收;同时矿石中伴生银矿物也得到了有效富集,综合回收指标优异。  相似文献   

10.
治岭头地区金银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治岭头地区金银矿为浙江省内唯一的大型金银矿床。矿石矿物有银金矿、金银矿、辉银矿、碲银矿、辉铅铋银矿,少量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矿石结构构造为交代残余结构、填隙结构、乳滴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环带状构造。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石英。围岩蚀变为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方解石化、蔷微辉石化。硫同位素:1.47~10.57‰、硅同位素为:-0.1~-0.4׉。成矿温度287.5~260.4℃。成矿物质为多源,矿质聚集为多阶段的燕山中、晚期中温火山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铜井和铁寨矿区为例 ,阐明矽卡岩型金铜矿区低温热液型银矿形态、产状和规模、矿石类型、矿物组合、银矿物特征及银矿脉产出位置  相似文献   

12.
某微细粒嵌布银矿含银179 g/t,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银元素在该类矿石中的分布及其赋存状态、含银矿物的粒度分布、嵌布特性。研究表明,该银矿中的银绝大部分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银的独立矿物有自然银、辉银矿、硫铁银矿三种,分别占总银的76.60%、12.10%、1.00%,共计89.70%。从工艺矿物学方面论证该银矿的矿石利用问题,并对提高选矿理论指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伟 《现代矿业》2020,36(2):67
某低品位银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石含银74 g/t、铅0.36%、锌0.82%。银矿物以脆银矿和辉银矿为主,铅矿物以方铅矿为主,锌矿物以闪锌矿为主,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其次是白云母、绿泥石和钾长石。矿石中银铅锌矿物均部分被氧化,大部分铅锌矿物嵌布粒度较粗,少部分嵌布粒度微细,银在铅、锌、硫等矿物中均有分布,且嵌布粒度较细。为确定矿石的选矿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55%的情况下,采用银铅混浮再浮锌最后选硫工艺处理矿石,可获得含银8 515 g/t、含铅51.64%、含锌4.61%、银回收率42.41%、铅回收率56.04%、锌回收率2.15%的银铅精矿,含锌45.47%、含银1 692 g/t、含铅3.48%、锌回收率69.63%、银回收率27.71%、铅回收率12.42%的锌精矿,以及含硫43.79%、含银781 g/t、硫回收率10.56%、银回收率5.63%的硫精矿。  相似文献   

14.
某低品位银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石含银74 g/t、铅0.36%、锌0.82%。银矿物以脆银矿和辉银矿为主,铅矿物以方铅矿为主,锌矿物以闪锌矿为主,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其次是白云母、绿泥石和钾长石。矿石中银铅锌矿物均部分被氧化,大部分铅锌矿物嵌布粒度较粗,少部分嵌布粒度微细,银在铅、锌、硫等矿物中均有分布,且嵌布粒度较细。为确定矿石的选矿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55%的情况下,采用银铅混浮再浮锌最后选硫工艺处理矿石,可获得含银8 515 g/t、含铅51.64%、含锌4.61%、银回收率42.41%、铅回收率56.04%、锌回收率2.15%的银铅精矿,含锌45.47%、含银1 692 g/t、含铅3.48%、锌回收率69.63%、银回收率27.71%、铅回收率12.42%的锌精矿,以及含硫43.79%、含银781 g/t、硫回收率10.56%、银回收率5.63%的硫精矿。  相似文献   

15.
从矿石中回收共生铅银要达到较高的分选指标,需采用不同的药剂制度,通常浮铅的调整剂(石灰、硫化钠、氰化物)将使银矿物的可浮性变坏,从而提出了选用具有选择作用的药剂问题。在中亚细亚某一铅银矿选矿厂处理的矿石性质是:氧化铅的含量极不稳定(15%到85%);铅银回收率的相关系数比较小(r=0.53)。主要的工业有价铅矿物是方铅矿、白铅矿、铅矾和少量铅铁矾(6%),银的赋存状态是,在方铅矿中以银黝铜矿和针铅鉍  相似文献   

16.
云南某锰银矿,矿石中Mn品位9.27%,Ag品位达到了95.1g/t,锰银矿物主要集中在粗粒级中,金属矿物主要是氧化锰矿物和铁矿物,脉石矿物以高岭土为主。针对原矿性质、试验结果和现场生产实际,本次设计确定了"洗矿-干燥-破碎"的选矿工艺流程,选择以柱磨机、高压辊磨机、圆筒擦洗机、直线振动筛、槽式洗矿机、回转干燥机为主体设备的工艺方案,流程简洁合理,为后续冶炼工艺作了充分原料准备。  相似文献   

17.
王俊萍  武慧敏  王玲 《矿冶》2015,24(1):77-80
某伴生银矿中银的品位为89.2g/t,为查明该矿中银的赋存状态,应用传统的光学显微镜以及MLA(Mineral Liberation Analyser,简称MLA)等大型先进的仪器对该银矿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银主要以三种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分别是辉银矿、硒银矿及辉硒银矿。银在辉银矿、硒银矿及辉硒银矿中的分布率分别为53.42%、44.26%及2.31%。这些银矿物呈0.020mm以下的细粒或微细粒嵌布于云母类矿物中,少部分包裹于白云石、石英或重晶石中产出。可见,磨矿时单体解离不充分以及选矿时分选白云石,都将导致部分银损失于尾矿中。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某锌银铜锡多金属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内蒙古某锌、银、铜、锡多金属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通过化学分析、物相分析、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能谱等综合手段,查明该矿石的化学成分,锌、铜、铅、锡的化学物相组成,矿物组成及相对含量,矿石的结构和构造,锌矿物、银矿物、铜矿物、锡矿物等的嵌布特征和嵌布粒度,阐明影响锌、银、铜、锡选别的矿物学因素,为该多金属矿选矿工艺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矿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19.
某铅锌多金属矿铅锌分离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复杂的某铅锌多金属矿进行了铅锌分离研究。分析了矿石的化学组成和铅锌物相,查明了矿石中铅、锌、金、银矿物的种类及粒度嵌布特征,采用优先浮选流程,以氧化钙和硫酸锌抑制硫、锌,用SN-9作捕收剂得到合格铅精矿,以硫酸铜活化锌得到合格锌精矿,铅、锌回收率分别达到94.06%和86.80%,伴生的金银富集于铅精矿和锌精矿。  相似文献   

20.
云南某金多金属矿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配合云南某多金属矿的矿石可选性试验,对该矿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矿石的矿物组成,重要矿物的赋存状态、嵌布特征、粒度组成、解离度特征以及影响选矿回收指标的矿物学因素等。研究表明,矿石中金、银矿物嵌布粒度细且与多种矿物共生密切,除了与黄铜矿、方铅矿、黄铁矿等硫化物共生外,还与磁铁矿、菱铁矿存在紧密嵌布关系,因此加强回收铁矿物中的金、银是提高回收率的关键。此外,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分别是铜、铅、锌回收的目标矿物,磁铁矿和菱铁矿是可综合回收的主要铁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