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严寒及部分寒冷地区的地源热泵系统存在冷热失衡问题,对基于空气源热泵辅热的复合地源热泵系统进行研究。在供暖季,室外温度较高时,运行空气源热泵机组来满足建筑热负荷需求,而室外温度较低时,运行地源热泵机组,以此空气源热泵机组承担部分建筑热负荷,减少地源热泵系统取热量。在过渡季,空气源热泵机组作为辅助热源,通过对土壤进行蓄热,进一步降低地源热泵系统冷热不平衡。以北京某项目为例进行分析,其结果为:相比于单一地源热泵系统,基于空气源热泵辅热的复合地源热泵系统通过空气源热泵机组合理、优化运行,可有效减少地源热泵系统取热量,保证地源热泵系统冷热平衡。基于空气源热泵辅热的复合地源热泵系统的供暖综合能效比为2. 3,相比市政热力供暖仍具有一定节能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变频空气源热泵机组为热源,薄型地暖系统为供暖末端,搭建试验台进行系统蓄热过程测试.实验数据表明:地暖末端升温较快,供水温度设定45℃,地面温度2h内从17℃升高到适宜供暖的30℃.随地暖末端混凝土层温度和热泵供水温度的升高,地暖末端的蓄热能力先增加后降低并趋于稳定.变频空气源热泵机组具备良好的供热调节性能,随着地暖末端混凝土层温度升高,机组供热量能够自动从100%向30.7%调节,维持供水温度稳定在45℃,避免了地面温度波动,保证了供暖舒适性.  相似文献   

3.
土壤热不平衡是制约地埋管地源热泵在北方地区长期可靠运行的关键问题。耦合空气源补热器的复合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可充分利用土壤源和空气源的优势,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满足用户供暖、供冷和供生活热水需求。空气源补热器从高温空气中取热,可运行于直接补热、结合热泵机组补热、结合热泵机组供暖和结合热泵机组供生活热水4种模式,通过增加补热和减少取热两方面维持土壤热量平衡。以TRNSYS为平台搭建系统模型,分析了该系统的长期运行特性及其在哈尔滨、长春、沈阳等不同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该系统可较好地维持土壤热平衡;机组供暖COP为3.26~3.83,相对燃煤锅炉+分体空调系统节能率为24%~34%;系统初投资低,新增空气源补热器初投资仅占2%~3%,相对燃气锅炉辅助供暖和太阳能集热器辅助补热的复合系统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该系统是一种经济可靠、清洁高效的供暖空调形式,有助于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在北方地区的合理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城镇居民供暖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对几种供暖方式的能效指标进行了计算与对比,从而探讨不同环境下的最佳供暖方式。分析结果表明:以不同供暖方式总的能量利用系数为基准,联合动力循环热电联产机组效率最高,其次是分布式燃气热电机组;在地质资源较好、冬季环境温度不太低的地区,大型压缩式热泵的能效指标优于小型燃煤热电联产机组;发展燃煤热电联产机组要尽量保证供热量与当地热负荷相匹配,同时尽可能提高汽轮机的发电效率或进汽参数,以及配套建设吸收式热泵;对于只能建设小型锅炉供暖系统的地方,应该配套建设吸收式热泵,以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系数。  相似文献   

5.
绿色住宅小区可再生能源系统应用广泛,通过对绿色住宅小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和掌握绿色住宅中污水源热泵系统实际运行的用能特点及相关耗能情况。对污水源热泵机组运行参数、电耗及室外气象参数进行监测,并分别从热泵系统运行性能、能耗情况及室内舒适度等方面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表明,在供暖季,水泵的能耗占总耗电量的28.4%。系统能效比主要受室外温度和机组的运行状况影响,机组COP和系统EER在整个供暖季期间波动较剧烈,机组COP平均值为1.62,低于机组的额定COP,供暖季中期机组COP和系统EER变化趋势逐渐趋于稳定,机组EER平均值为1.52。为提升供暖季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应及时根据建筑负荷变化,来调整设备运行数量及参数,减少室外温度和机组运行状况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安徽省宿州地区典型民居建筑为例,设计一套适用于小型单体建筑的单元式地源热泵研究试验平台,用以研究小型单元式地源热泵系统在宿州地区冬季运行情况。通过数据采集仪实时监测实验平台两侧换热端供、回水温度,水流量,热泵机组功率等参数,用0rigin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本试验平台中热泵机组平均能效值,并进行节能计算。主要结论如下:(1)本试验平台中小型单元式地源热泵机组在冬季供暖工况下平均能效比高达4.89;(2)与常规集中供热相比较可以得知,一个完整供暖季单位采暖面积节约标准煤量为14.69 kgce,节能率73.45%,节能效果显著;(3)单位供暖面积减排有害污染物35.51kg,单位供暖面积减排节省治理费用共计4.1元,环保优势明显。为小型单元式地源热泵系统冬季在宿州地区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结合实际工程,对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在寒冷地区的供暖效果进行实测分析。供暖初期典型日,室外温度范围为-5~0℃,热泵机组出水温度平稳,平均出水温度为41.2℃。供暖中期典型日,室外温度比较低(变化范围为-11.4~-3.9℃),热泵机组出水温度仅随室外温度的降低出现了小幅下降,平均出水温度为37.1℃,总体保持平稳。符合GB 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第5.4.1条的规定(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供水温度宜采用35~45℃,不应大于60℃)。供暖中期的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低于供暖初期。在供暖初期,热泵机组平均制热性能系数超过3.0。在供暖中期,热泵机组平均制热性能系数接近3.0。室外空气温度是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性能满足寒冷地区供暖要求。  相似文献   

8.
从工程造价和运行能耗两个方面,对使用水源热泵机组的某供暖改造工程的3种方案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在以地热水为热源且供热面积较大、热用户较分散的供暖工程中,小型户式水源热泵机组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张灿  常茹  吕建 《煤气与热力》2012,32(10):1-4
理论分析地埋管地源热泵相比空气源热泵的节能率。结合工程实例,对地埋管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进出水温度、冷凝器进出水温度、热泵机组日能效比、供暖期能效比进行了实测计算。在测试期,地埋管换热器进出水温度、冷凝器进出水温度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日能效比基本不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而波动,说明热泵机组的制热性能比较稳定。供暖期能效比为3.05,说明该项目地源热泵的制热性能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济南市某住宅楼(供暖面积为4 650 m~2)采用空气源热泵机组作为热源进行供暖,介绍热泵供暖系统流程。采用TRNSYS模拟软件,模拟供暖期逐时热负荷。基于热泵供暖系统设备配置,对热泵机组、热泵侧水泵、用户侧水泵(变流量运行)、蓄热水箱进行选型。采用TRNSYS模拟软件建立热泵供暖系统能耗模型,模拟计算最冷日性能指标(用户逐时供水温度、热泵机组逐时制热性能系数、热泵供暖系统逐时能效比)、最冷月性能指标(用户日平均供水温度、热泵机组日平均制热性能系数、热泵供暖系统日平均能效比)、供暖期性能指标(热泵机组供暖期平均制热性能系数、热泵供暖系统供暖期平均能效比)、供暖期经济指标(耗电量、单位供暖面积电费)。最冷日、最冷月用户供水温度稳定,在40℃左右。热泵机组供暖期平均制热性能系数为3. 10,热泵供暖系统供暖期平均能效比为2. 94。热泵供暖系统供暖期耗电量为74. 09 MW·h,电价按当地第三档电价0. 847元/(kW·h)考虑,单位供暖面积电费为13. 5元/m~2。用户侧变流量运行条件下,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技术与经济性均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1.
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在寒冷地区应用的分析   总被引:49,自引:11,他引:38  
针对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在寒冷地区冬季使用时结霜、热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双级热泵系统,即由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提供10-20℃温水,作为水源热泵的低位热源,组成水源热泵供热系统,分析了这种系统的技术经济性,认为该系统是可行的,具有节能和环保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太阳能耦合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以太阳能为辅助、地源热泵为主,最大化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在满足地板采暖制备的情况下,富裕的热量可以补充到生活用水当中。通过实验验证了太阳能耦合地源热泵供暖系统可以有效恢复土壤温度,提高机组性能系数,实现热泵长期稳定的运行。  相似文献   

13.
以小区中央热水系统改造为背景,对太阳能集热器+电加热器热水系统、空气源热泵+电加热器热水系统、空气源热泵+板式换热器+电加热器热水系统、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热水系统等几种热源供热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空气源热泵+板式换热器+电加热器热水系统最节能,与小区原电加热系统相比可以使热水工作费用降低76.8%.  相似文献   

14.
李永华 《建筑节能》2013,(12):36-38,91
以空气源热泵为辅助热源的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不仅节能效率高,而且能保证全天候连续热水供应,是近年来太阳能利用的发展方向之一。淮海工学院学生浴室采用了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用水人数17000人,日需热水量184t。介绍了该热水系统的3-作原理及设计计算,并对5种热水工程方案从初期投资和运行费用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以空气源热泵为辅助热源的热水方案较其他方案具有更好的经济、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利用地铁余热-地源热泵联合供暖系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余热供暖以及地铁余热利用的相关方案。通过对地铁余热-地源热泵联合供暖的实验和应用情况进行概述,总结了地铁余热-地源热泵联合供暖的特点,即节能减排等优点和输送距离限制等缺点。阐述了地铁余热-地源热泵联合供暖冬夏季的运行方式,对余热回收方式进行分析,指出了地铁余热-地源热泵发展趋势,并对地铁余热-地源热泵联合供热系统的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将太阳能、电能等多种能源利用方式进行综合,构建了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恒温泳池系统。它由泳池恒温系统、卫生热水系统组成。泳池恒温系统由泳池循环太阳能集热系统、泳池空气源热泵加热系统组成。卫生热水系统由卫生热水太阳能集热系统、卫生热水空气源热泵加热系统和卫生热水水源热泵加热系统组成。在米易县游泳馆进行集成示范表明:该系统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运行成本低,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保护环境建筑节能的要求出发,重点介绍了水源热泵系统的特点、水源热泵的管路特点、水源热泵的辅助热源和水源热泵机组在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等问题。水源热泵克服了空气源热泵的缺点,并且具有其独特的特点;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从多方面来分析这一工程的特点,本文主要介绍了水源热泵管路设计的六个特点;目前,使用的辅助热源有多种形式,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加热(即蓄热)系统;蒸汽加热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等三种形式,并着重介绍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设计并构建了一种新型空气源热泵辅助加热太阳能热水系统,该热水系统可根据气候条件分别以单一的太阳能热水器模式、单一的空气源热泵模式及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耦合模式运行.在昆明地区气候条件下,对空气源热泵辅助加热太阳能热水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分析了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系统的热力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热泵空气...  相似文献   

19.
污水源热泵中心能源站设计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灵艳  朱清宇  路宾 《建筑科学》2012,28(2):104-108
本文所介绍项目以日排水量20万m3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作为热泵低位热源建立能源站,为周围公建及住宅集中供冷、供热.以项目一期为例,针对污水处理厂排水的特点,探讨了污水源热泵系统设计中的相关问题,并将该项目与传统电制冷加锅炉供热方式的经济性和环保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可知其节能环保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0.
在供热系统中,需要的水温较高时,由于回水温度高而导致CO2跨临界水源热泵能效比下降。如果降低回不温度,就要求不同温度的热水分级处理。CO2跨临界水源热泵两级供热系统可以实现能量的分级利用。分析对比了3种形工的CO2跨临界水源热泵两级供热系统,发现它们各有特点,可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采用适宜的两组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