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祝贺 《现代装饰》2014,(11):157-158
本文从研究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环保节能性设计出发,提出了传统民居"生态营造"的概念,并从材料、结构和工艺的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和探讨,进而尝试构建一个关于传统民居生态营造观的认识体系。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1)
本文从研究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环保节能性设计出发,提出了传统民居"生态营造"的概念,并从材料、结构和工艺的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和探讨,进而尝试构建一个关于传统民居生态营造观的认识体系。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态修复的实践方兴未艾,极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主要从理念体系、机理认知、科学问题三个方面展开城市生态修复概念的理论思考.在进行相关概念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生态修复概念界定.从城市问题、城市土地、城市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复合性、人的能动性等方面提出了城市生态修复的若干特征.从有机性、健康性、韧弹性等视角,提出了城市生态修复的基本目标表征.从多学科、智慧、艺术三个方面提出了城市生态修复的理念(论)体系.从历史、能力、效益、人力资本角度提出了对城市生态修复机理的认识.从潜力、标准、效应、生态修复与生态管理协同角度阐述了对城市生态修复科学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应用生态位理论分析建筑现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栗德祥 《世界建筑》2007,(4):132-134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目前已被引入多个学科领域,生态位理论应用于建筑领域,可以从新的视角诠释各种城市与建筑现象,指导生态环境建设。本文应用生态位理论分析了若干城市与建筑实例。  相似文献   

5.
李积权  杜峰  林从华  余志红 《建筑科学》2012,28(2):12-16,45
如同自然生物体的产生、生长、成熟和衰亡一样,一栋建筑通常要经历从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规划设计、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至最后的拆除和废弃物的处置这一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建筑活动涉及材料、技术、能源、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本文以建筑为生态元,视影响建筑的各种自然和社会要素为生态因子,引入生态位概念,探析建筑生态位原理。而后,应用生态位构建原理,从自然与社会两方面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生态位策略,为建筑规划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实践方法,从而打开研究建筑规划设计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张莹 《山西建筑》2006,32(6):28-29
介绍了生态建筑学的概念,分析了生态建筑学与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不谋而合的两个方面,探讨了风水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建筑中的体现,对景观学、风水学及生态学的协调性进行了研究,以促进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交通方式系统与生态系统相似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方式生态位概念,探讨了其内涵,并通过交通方式生态位体积与维数、宽度及重叠三个指标探讨交通方式生态位的测度,阐述了交通方式生态位的形成与演化,为交通方式系统研究及交通管理系统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33)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当下,本文提倡把生态学理念应用到大学英语课堂中。首先介绍了生态学以及教育生态学的概念;然后从大学英语课堂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因子、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功能、大学英语课堂生态位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学英语生态化课堂的内涵;最后提出大学英语生态化课堂营造措施:大班授课(B)与小班(A)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协作学习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开放式自主学习相结合、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景观生态学概念及基本理论,进而如何树立景观生态的概念。并通过对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表现出景观生态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邹威波  李守升 《山西建筑》2011,37(22):159-160
生态位理论(niche theory)是目前国内外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从生态位的概念出发,阐述了生态位理论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并指出生态位理论在工程护坡中,对物种引进、植物选型和配置的指导意义及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1.
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02,自引:5,他引:102  
本文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角度界定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并从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系统协调发展角度,提出了生态城市的创建标准,从总体规划、功能区规划、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三个层面探讨了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对策,提出了生态导向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以期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叶帆 《四川建筑》2012,32(6):52-54
以当前铁路客站建筑设计中需要面对的环境适应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与城市肌理的适应性、建筑生态位平衡技术的适应性,以及对地方文化表达的适应性三个方面,对建筑屋顶在环境适应性设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并通过与相关案例相结合进行分析。提出了应从城市设计、建筑技术和文化表达三个主要方面着手研究,这也是铁路客站建筑设计"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核心理念得以实现之关键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城市住区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广义的可持续理论与城市可居性研究,以及城市住区实践模式的考察,论文提出了可持续城市住区的理论框架,并试图在紧凑与混合住区、聚居与交通模式、住区与公共空间体系、生态与多样的住区建筑形态四个方面深化可持续城市住区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4.
经过广泛探索和实践,生态位理论的研究范畴已拓展至城市与建筑领域。本文从生态位视角剖析了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郑州学校,探讨如何将生态位理论应用于校园规划设计。通过文献梳理及国内外案例分析,结合工程实践从总体布局、交通系统、建筑单体设计与景观设计等4个维度阐述了设计方法及要点。  相似文献   

15.
夏博  宋德萱  史洁 《工业建筑》2006,36(Z1):1103-1106
利用信息学和控制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对生态建筑中的建筑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换进行研究,并利用信息学的理论对建筑的综合生态能效进行定量评估方法进行研究,最后从信息控制的角度提出了几个生态建筑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王非  梁斌 《城市建筑》2012,(7):113-114
本文从表皮设计的生态内涵到手法分类,系统阐述生态对体育建筑表皮设计的意义,并结合大连体育中心网球场设计方案,探讨生态概念在实践中的应用和体现,从环境、形象、功能三方面阐述表皮的生态作用,以期对今后体育建筑的表皮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环境心理学及人对空间的需求等概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环境心理学中关于领地性的相关理论在建筑与环境设计方面的一些应用。并以湖南大学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研究的结合,探讨了领地性的相关理论在建筑与环境设计当中的体现,并得出了在设计当中应注意的相应原则。  相似文献   

18.
周仿颐 《山西建筑》2009,35(33):10-11
阐述了生态设计的概念,并从可再生资源、建筑中生物学的应用、科技的生态化及有记忆的建筑这四个方面说明了对建筑中的生态设计这一问题的理解,并提出了生态设计不是一种奢侈,而是必须,建筑师应该着眼于全局,把建筑真正融入到自然之中,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相似文献   

19.
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痕迹分析方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生态痕迹概念提出的背景、生态痕迹概念的内涵、生态痕迹分析的意义、生态痕迹的计算方法、生态痕迹分析的应用和生态痕迹分析方法的评价等六个方面对生态痕迹的当前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 ,以推动生态痕迹分析这个应用生态学概念和方法在国内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运用生态学、人文学、体育学的理论与方法,结合体育建筑特点,提出体育生态人文学的概念、原理与应用。探讨创建体育生态人文学的理论依据,最终实现体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分析体育建筑的生态化的可行性。结合三林体育中心工程的建筑设计实践,探讨体育建筑生态技术、人文理念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