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胜坨油田经过40多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其中油区断块油藏综合含水已高达93.2%,井网下采收率31.8%,理论测算采收48%,仍有很大的挖潜空间。本文依托典型高含水断块精细地质研究工作,应用数值模拟、密闭取心井总结、新井测井及生产资料分析等分析手段,初步总结出特高含水断块油藏剩余油主控因素及分布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改善开发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油田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理论测算采收率48%,仍有很大的挖潜空间。本文依托典型高含水断块精细地质研究工作,应用数值模拟、密闭取心井总结、新井测井及生产资料分析等分析手段,初步总结出高含水油藏剩余油主控因素及分布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改善开发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油田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综合含水已高达93.2%,理论测算采收率48%,仍有很大的挖潜空间。本文依托典型高含水断块精细地质研究工作,应用数值模拟、密闭取心井总结、新井测井及生产资料分析等分析手段,初步总结出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主控因素及分布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改善开发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前断块油藏按照开发方式及含油面积能否形成注采井网划分为四种次级油藏类型,不同类型断块油藏采收率差异较大,本文在胜利油田断块油藏中选取典型单元进行采收率影响因素分析,初步总结出影响断块单元采收率的主要因素,并针对不同类型断块油藏提出目前比较适宜的开发手段,以达到高效开发,最大程度提高单元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前断块油藏按照开发方式及含油面积能否形成注采井网划分为四种次级油藏类型,不同类型断块油藏采收率差异较大,本文选取典型单元进行采收率影响因素分析,初步总结出影响断块单元采收率的主要因素,并针对不同类型断块油藏提出目前比较适宜的开发手段,以达到高效开发,最大程度提高单元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东辛油田是一个复杂断块油藏,在经历了近40年开发后,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储层丰度变差,剩余油分布零散等矛盾日渐突出,油减稳产难度越来越大,针对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的开发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了挖潜稳产技术,现场生产实践证明,它对于减缓老区递减,实现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稳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大多数油田都已进入高含水期,受各种地质开发因素的影响,注人水波及系数低、驱油效果差,水驱开发效果明显降低。本文所研究的海南3断块,位于浅海海域,注水开发10年,油田存在含水上升快,油层利用率低,注水波及体积难以提高等问题,但油藏依然具有一定的剩余油潜力,注采井网也比较完善,剩余油局部仍有富集,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解决以上问题,开采剩余油,提高采收率。2008年以来,滩海油田在注水区块海南3断块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高含水期水动力调整手段,使注水区块的含水上升率得到有效控制,采收率提高3.9%,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锦17块西兴隆台油藏为典型的边底水稠油断块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周期,高含水,低油汽比的吞吐采油后期。针对油藏特点,在油藏精细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侧钻水平井技术提高动用程度低.厚度3-5米得薄层储量。挖潜后单井产油量是老井的4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该油藏利用侧钻水平井技术成功地提高了稠油薄层中的采收率,对同类油藏的高效开发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郎东  陈菊 《硅谷》2014,(6):149-149,147
华东分公司苏北油区以复杂小断块为主要特点,断层发育、非均质性强,多数区块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最终采收率低,油藏潜力未得到有效发挥,老油田稳产难度越来越大。针对草舍油田草中区块戴一段中高渗高含水油藏开展了隔夹层与剩余油分布关系研究,并依靠水平井优化设计,部署实施水平井挖潜,改善了该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其采收率,对指导同类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和储量动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纯梁油田某油区已进入高含水期开发,因储层物性差且层问非均质严重,水驱动用状况差异大。针对油藏特点和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低渗油藏特征和配套技术研究,通过适用性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水驱控制储量、水驱动用储量逐年增加,自然递减下降了2.1%,水驱采收率由提高到5.8%,对指导类似油藏的开发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尖山油田宁定老区(h19、A20、定609三个区块),进入开发阶段后期,地质储量采出程度已达21%以上,目前区块综合含水达到91%以上,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本文以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与挖潜为手段,通过制定合理的特高含水期开发技术政策,提高采收率及油藏开发水平,实现老油田长期稳产。并针对后期开发提出井网调整、脉冲注水试验等,提高该区块最终采出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前随着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油藏开发表现”低采出、高含水、递减大”的特征,油藏平面、剖面矛盾加剧,油藏水驱状况日益复杂,水驱油效率降低,剩余油分布状况日趋复杂,挖潜难度增大,油藏控水稳油形势日益严峻,调驱或三次采油技术储备严重不足。为此,根据低渗透油藏储层特征和流体特征,在广泛调研和室内实验评价的基础上,借鉴油田内外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思路,开展微生物驱油技术试验,通过矿场实践有效提高了驱油效率和最终采收率,丰富了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稳产技术体系,为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重的战略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老油田,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每年新增可采储量不足,主体油田已经进入年产量下降的阶段,且处于高含水期。如何提高老油田的采收率是目前国内采油研究热点问题。国内陆地上约80%的油田采用注水的方式进行开发,但由于陆相沉积油藏的非均质性导致采收率较低,仅能达到20%~40%。若想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采用其他驱油技术,如聚合物驱油、微生物驱油、注气驱油等是非常有前景的。本文综合分析近年来国内驱油技术的热点研究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4.
油田目前已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高剩余油采出速度开发阶段,油藏阵地逐渐转向II、III类油藏,鉴于高温高盐的油藏特点,单一聚合物驱油技术很难达到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需要,开展二元复合驱驱油试验,寻找适合油田的三次采油接替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与全油区断块相比较来说,临盘断块含水率低,采出程度低,采收率低。由于临盘油田复杂断块油藏比例大,注采井网完善难度大,导致临盘断块油藏采收率低、采出程度低。本文在在系统研究油藏地质特点、开发规律基础上,对临盘断块油藏进一步进行科学合理分类,研究其合理的开发方式,明确了注采调整方向,针对不同类型油藏具有的不同潜力,创新注采调整思路,不断优化注采井网,改善了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坨七断块沙二8—10单元是胜坨油田整装多层油藏的典型代表,单元2004年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采出程度达到40.6%,综合含水达96.4%。由于在开发过程中受注采不均衡、现有井网不完善及薄差层水驱难度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单元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后,采用传统注采调整技术来提高水驱采收率的效果逐年变差,措施效果降低,导致单元递减加快。为提高水驱效果、提高采收率,应打破原有注采调整的界限,实现多种注采调整手段组合实施。根据油藏特征及开发现状进行一体化调整,针对井组闻不同的矛盾,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组合注采调整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从精细油藏描述入手,开展了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对策研究,通过层系井网重组及不稳定注水技术,区块采收率油42.2%提高到45.9%,对同类油藏高含水后期高效挖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通61断块储层和构造特征,综合运用断层附近老井测井资料精细断点对比,井震结合、断面图绘制以及老井井斜复查等多种方法对该块低序级断层及断棱精细刻画;初步尝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相互切割的分流河道进行劈分以及结合精细的储层模型和构造模型,将该区油藏分为7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根据油藏的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开发方式,实现该块的高速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同类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河50断块为稀油、高渗、低饱和、常压的高产屋脊式构造油藏。针对区块目前存在的层系井网不归位、主力层水淹严重、油水井井况问题突出、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等问题,通过实施人工仿强边水驱,提高断块采收率。实施分层增注及测调一体化技术,补充地层能量,加强稳产基础,进一步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经过多年的开发,葡北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阶段,如何降低含水上升率和提高油田采收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模拟葡北油田的油藏条件,进行了普通中分聚合物和抗盐聚合物室内性能评价和驱油效果实验,葡北油田属于中低渗油藏,与抗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匹配性。聚合物驱是指向油藏中注入髙分子量的水溶性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