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新闻     
《半导体技术》2006,31(9):714-715
全球半导体厂商排名出炉;美国各地关注来自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全国电子展打造“餮饕大餐”;高通力助中国产业发展与中芯国际签署战略协议;国内将建第三条300mm芯片生产线;元器件市场景气回升行业展会倡导创新;飞利浦将大部份半导体事业部门股票出售给KKR,Silver Laker和ALPINVEST;台湾三大芯片商本月底有望集体登沪;[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半导体行业》2005,(2):19-23
在来去匆匆的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周期第七次高峰之后.中国半导体产业在2005年仍将继续保持一枝独秀的发展态势。而半导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则标志着中国半导体产业已经进人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CCID预计.2004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全年销售收入总规模将达到54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并同时认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2005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预计产业总体规模将超过700亿元。 在芯片制造方面.中国芯片代工产业已经逐渐成熟。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芯片代工业全球占有率已从2003年5%左右上升至2004年的9%左右。 华润上华于1997年开创了中国大陆纯开放式晶圆专业代工模式.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整体发展开创了新局面。而国内首座12英寸芯片生产线——中芯国际(北京)正式投产,其生产技术达到0.11微米的水平.则标志着中国芯片制造行业巳经开始向国际领先水平看齐。此外.国内现有的各条8英寸生产线的制造技术也基本上完成了由0.25微米向0.18微米乃至0.15微米的提升。中国芯片制造业目前正处于产能不断释放的高速成长期。众所周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目前已是中国IC制造的重镇.以中芯国际,宏力.和舰.华虹NEC。台积电.华润上华.先进,新进等12、8、6英寸生产线已成为中国芯片制造业的主流.《半导体行业》开辟“特别报道”栏目,为关心IC产业的读者一个全新的诠释。[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罗茜文 《移动通信》2011,(3):153-153
2011年1月19日,展讯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展讯通信”)携手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青岛海信通信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沈阳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在人民大会堂发布全球首款40纳米低功耗商用TD—HSPA/TD—SCDMA多模通信芯片-SC8800G。40纳米商用芯片的研发成功,对我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半导体行业首次领先国际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芯片市场一直是欧美。日韩厂商的天下。而后,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业界在奋起直追之下也拥有了一片颁地,而内地厂商既要寻找一闪即逝的市场商机,也要努力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可以说中国内地厂商在这重重包围之中举步维艰。然而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和技术的迅逮提高,“中国芯”开始显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近两年来。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更是利好消息不断。为将“中国芯”树立成为世界顶级名牌打下坚实基础。在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的支持下,由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和中电网共同举办了2006年“中国芯”的评选活动,而随后召开的2006“中国芯”技术与发展大会则为中国芯片产业向国际名牌发展预热。[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2005年仍将是中国半导体产业高速发展期!根据IC Insight分析,中国市场的芯片需求2004年达到270亿美元,2008年预计达到620亿美元。而诸多新晶圆代工厂的兴建,预示着日渐发展的中国市场对集成电路的更高需求,以及对各种新设备不断增长的资本投资。中国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投入170多亿美元以新建20个新的晶圆代工厂必然引发对半导体设各、材料的大量需求,“SEMICON China 2005”无疑是一个联系供应商和采购商的平台。“SEMICON China”是目前中国半导体行业虽大的专业展览之一。此次“SEMICON China 2005”一大亮点是将传统的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类企业展览拓展至制造服务与设计服务类企业。亦将对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带来极其有益的推动。为了展示此次盛会的风采,作为“SEMICON China 2005”宣传合作媒体,《半导体行业》杂志特别地推出“SEMICON China 2005”特刊。深信参加“SEMICON China 2005”。会让我们的企业在中国IC界赢得商机,占领市场。让我们共赴一年一度的盛会。让我们相逢在“SEMICON China 2005”春意盎然的三月!  相似文献   

6.
摩尔在1965年时曾经这样描述:“随着芯片上电路复杂度的提高,元件数目必将增加,然而每个元件的成本却每年下降一半”。芯片上元件的数量每两年增长一倍,Carve M ead首先将它称为“摩尔定律”。后来,此定律被修正为“每18个月增长一倍”。半导体产业界也曾经一度把跟上摩尔定律的节奏作为半导体行业发展的标准。然而经历了40年之后,尤其是在最近几年中,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经历了跌宕起伏,而摩尔定律却并没有给产业界继续来带曾经有过的辉煌。而这种辉煌正是人们期待已久的。暂时的平静并不意味着永久的沉默,更可能的是蓄势待发。在我们看来,半…  相似文献   

7.
《信息空间》2004,(5):83-83
中国半导体产业首次突破2000亿,今年中国芯片消费市场需求将增长34.9%。  相似文献   

8.
上海浦东的张江,有中国”东方硅谷”之美誉,她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以全球芯片产业向中国转移为契机,上海浦东构筑了良好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将芯片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扶植。目前,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核心.以金桥出口加工区和外高桥保税区为两翼的浦东一园六区微电子产业带初露英姿。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的浦东微电子产业带,聚集了近百家芯片研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企业以及半导体材料、设备,器件等配套企业,投资总额近百亿美元,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浦东已崛起为中国芯片产业第一重镇。 盘点2006,张江让人欣喜。更让人振奋。张江园区实现了工业总产值302.63亿元,同比增长26.94%;工业出口交货值179.15亿元,同比增长35.29%;税收达39.64亿元,同比增长35.14%;经营总收入约为4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约125亿元。 展望未来的2007年,张江园区将实施五个方面的重大创新,即战略定位创新、营销模式创新,服务环境创新,规划建设创新,融资投资创新,在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征程中,在新一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史上,张江仍将在领航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市场研究公司American Technology Research目前报告显示,尽管2004年第一季度半导体行业收入增长强劲,但某些分析员认为行业增长周期将要结束,最快将在2004年下半年芯片产业就会出现低迷期。此外,费城半导体股票指数(SOX)已经进行了“熊市”的调整,比最高峰值调低了约20%。  相似文献   

10.
《中国集成电路》2005,(5):34-34
根据投资银行Pacific Crest Securities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2005年将有16家芯片制造商的开支将达到10亿美元。从整个市场来看,2005年全球半导体产业投资预计在451亿美元左右,比2004年下滑6个百分点。一月份该银行曾预测全球半导体产业投资将下滑12%,而且将有18家芯片厂商开支将会达到1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中国芯片产业三高地呈现新格局,“品”字展开,错位互补,专业人士表示,中国的集成电路行业“大有文章可做”。  相似文献   

12.
回顾2005年,面对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减速,国内IT产业发展趋缓的整体环境,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依旧保持了稳定较快增长的势头。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统计,全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总产量为261.1亿块,同比增长19%,全行业共实现销售收入702.1亿元,同比增长28.8%。2001年到2005年的5年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和销售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为同期全球最高。2005年产业的规模超额达到“十五”规划的预期目标。在“十五”计划结束的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见图1。目前国内芯片制造企业以Foundry业务为主,且客户主要来自海…  相似文献   

13.
岁末年初,《中国电子报》对2014年的行业做了一个大盘点。以下事件被列为了中国半导体十大新闻事件:1、集成电路纲要发布,产业发展面临新契机;2、国家设立投资发展基金,本土芯片产业有望借势崛起;3、英特尔投资紫光、瑞芯微,中国集成电路企业价值大增;4、中芯国际深圳厂投产,多年努力终成正果;5、华为麒麟620、展讯4G芯片发布,移动通信成IC设计突破口;6、长电  相似文献   

14.
据国际半导体设备暨材料协会(SEMI)透露,我国正逐步发展成对业界具有指导意义的芯片产业,其中包括一家有300mm芯片制造能力的公司。SEMI的半导体分析师Samuel Ni和Dan Tracy在最近的一份电子邮件中表示,“中国拥有不少重要的芯片供货商。”  相似文献   

15.
1前言 一个很不科学的说法,最近居然在行业中流传开来,即“中国成为芯片强国要再等十年或是二十年”。反映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已经从起步逐渐进入成长期,同时也表示人们对于中国的半导体工业给予极大的关切及期望。不过最终还是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往往不是由我们自己,而由第三方来评说。  相似文献   

16.
市场要闻     
全球集成电路产业2007年的收入将增长10%;Gartner:封装产业将持续增长;2006年半导体设备厂商排名,应用材料牵头TEL紧随;成都芯片厂二期投资将超4亿美元;Gartner公布2006年十大芯片代工厂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下半年及未来的半导体产业前景如何?有部份市场研究专家预期,电子与芯片产业将“普遍趋缓”。  相似文献   

18.
IC China2008     
“中国国际集成电路博览会暨高峰论坛”(IC China)作为国内首个涵盖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国际化专业展会,其影响力也随着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提升。IC China2008以“加强产业合作、完善产业链,推动创新与发展”为主题,聚焦新兴市场为半导体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与商机。本届展会以集成电路产业链为主轴,涵盖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分立器件、设备材料、技术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同时,  相似文献   

19.
张锐  朱天蔚 《半导体技术》2001,26(8):15-16,30
芯片产业作为国际上高速发展的产业,被国外经济学家称之为“现代印钞机”。我国也早在九十年代初就酝酿建设自己的芯片产业,并先后启动了“908”工程和“909”工程,但由于当时国力有限,企业实力不够,国内的芯片产业始终进展缓慢。2000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之后,国内众多地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产业政策,使中国芯片制造业又呈现出勃勃生机。北京、上海、深圳作为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心,最有希望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建立起中国自己的芯片产业。我们在前几期相继对北京、上海的集成电路发展情况做了报道,而作为最早提出建立集成电路产业的深圳,其声势较之北京、上海似乎小了很多,是何原因呢?深圳的集成电路产业在未来的发展将如何呢?为此,本刊记者特别采访了深圳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前工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周生明先生。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年会暨中国内地与香港集成电路产业协作发展高峰论坛(ICCAD2014峰会)上,汇集了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芯片代工Foundry、无工厂芯片设计Fabless、封测在内的半导体产业各环节高层,就行业关心的物联网Io T将带来的冲击、EDA及先进芯片加工工艺流程的演进、系统厂商垂直整合、半导体扶植基金、香港与大陆半导体产业优势互补等话题发表了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