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的开采技术是蒸汽吞吐中的辅助蒸汽吞吐方式优化设计,根据普通稠油油藏的特点建立体现普通稠油油藏特征的地质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不同蒸汽吞吐助排技术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影响程度。为稠油油藏蒸汽辅助吞吐提高采收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蹇波  胡罡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12):107-108,123
针对乐安油田草13断块沙一段灰质岩、生物灰岩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过程中边水侵入造成油井含水上升较快、开发效果变差的问题,在氮气+泡沫剂的室内研究与评价基础上,开展了氮气泡沫调剖技术现场应用试验。至2010年底已经现场应用8井次,成功率87.5%,平均单井增油933t,表明氮气泡沫调剖技术是改善稠油蒸汽吞吐后期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3.
氮气泡沫抑制稠油油藏边水技术现场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河南油田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过程中边水侵入造成油井周期含水上升较快的问题,在氮气泡沫调剖技术应用基础上,开展了氮气泡沫抑制边水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稠油油藏水侵区储层特征、水侵规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结合油藏地质和生产动态分析不同井区、不同油水关系和不同井况水侵类型,特别是对强水侵区提出了在注蒸汽时采用氮气泡沫调剖的抑制水侵治理对策,并进行了相应的工艺研究。包括适应性强的高温发泡剂筛选,施工工艺优化以及注入参数设计。通过对边底水稠油油藏氮气泡沫辅助吞吐技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达到了抑制边水侵入、降低产出液含水、提高吞吐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稠油在蒸汽吞吐开采过程中,由于受层间渗透率差异和蒸汽超覆等因素的影响,经多轮注汽后,高、中、低渗透层动用不均的问题更加突出,原油重质组分的残留也逐渐增多,易产生反相乳化,严重影响开采效果。通过研制新型高温调剖剂和高温助排剂,将2种工艺优化结合,形成技术,经过现场22口井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蒸汽吞吐效果。  相似文献   

5.
小洼油田是1992年投入吞吐开发的深层特稠油油藏,1998年油田进入递减阶段,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低产低效井、停产井比例逐年增多;蒸汽超覆造成储层动用不均的问题日趋严重;调剖措施效果逐渐变差。为了改善油田注汽吞吐效果,研制并应用了适应小洼油田的高温三相泡沫调剖技术,改善油井吸汽剖面,提高了油层的动用程度、油井的周期产量和油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辽河油田稠油生产普遍采用蒸汽吞吐方式,采收率很低.近年来,其稠油生产的主力区块大多数进入蒸汽吞吐后期,衡量蒸汽吞吐开采效果的周期油汽比也接近经济极限.为探索辽河油田稠油吞吐开发后有效的产量接替方式,1998年以来欢喜岭油田齐40块开展了蒸汽驱可行性研究和试验,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中深层蒸汽驱工业化生产.截止2011年,辽河油区蒸汽驱已形成了注汽、举升、高温监测、调剖等配套工艺,基本满足了稠油油藏对蒸汽驱配套工艺的要求.针对分层注汽、注汽井高温不压井作业、高温调剖技术在蒸汽驱现场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辽河油田蒸汽驱配套工艺技术下步攻关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稠油热采区块进入多轮次吞吐阶段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流度比差异及蒸汽超覆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周期产油量低,油汽比低、含水高.蒸汽纵向和横向波及效率低是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应用颗粒型堵剂解决地层近井高渗部位封堵调剖,辅以复合泡沫体系调剖技术实现地层深部的封堵调剖,扩大垂向蒸汽波及范围.现场试验表明,固液两相法调整注汽剖面工艺可有效改善热采稠油油藏吞吐开发效果,是进一步提高稠油热采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鲍继红 《当代化工》2012,(9):895-897,918
兴隆台超稠油油藏因为原油粘度高、纵向及平面上非均质性、井距近等因素影响,井间汽窜干扰、周期吞吐时间短等矛盾突出.为此,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将高温暂堵调剖和驱油助排结合,研发了调剖助排技术,现场应用后,在抑制汽窜的同时,降低产出液粘度,改善了吞吐效果.在超稠油吞吐开发领域内,实现了整体的工艺创新.  相似文献   

9.
针对稠油边底水油藏水平井,综合含水上升速度较快的现状。本文通过室内筛选及模拟试验,确定氮气泡沫调剖注蒸汽吞吐能在一定程度上压制边底水油藏含水上升的趋势,并在1口水平井进行了矿场试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下一步治理此类问题的水平井开辟了经济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超稠油蒸汽吞吐中后期水平井油层动用不均、汽窜严重等问题,提高回采效果,研制了混相凝胶调剖助排技术。混相凝胶调剖剂由聚合物、交联剂、表面活性剂、气体生成剂组成。该调剖剂在地层中能使自身的体积膨胀4-5倍左右,能够进入到普通凝胶无法进入的空间,达到调剖、封窜、增加地层压力的作用。通过室内实验与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封窜、助排作用,该技术在超稠油水平井开采中后期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匡旭光 《当代化工》2015,(1):72-74,82
随着曙光油田稠油开发的不断深入,大部分油井已进入吞吐开发中后期,流动性差、动用不均、低产低能等矛盾日益突出,单一技术的局限性日趋明显,已无法满足稠油中后期高效开发的需要。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稠油油藏不同区块油品性质及储层特性,从提高驱油效率、乳化降粘、降低界面张力等角度优选助排剂和乳化剂,通过筛选复配乳化助排配方体系,确定现场施工工艺及施工参数,形成一种新型的气动力乳化助排油层处理技术。通过室内实验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实现了降粘助排、暂堵调剖、气体增能工艺的有机结合,有效改善了油井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升油田储层岩性以砂砾岩为主,为巨厚块状稠油油藏,油层吸汽差异大,非均质性差,火驱汽窜井次逐年增加,汽窜程度越来越高,储层动用不均、高低渗透层矛盾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块的原油生产。为此,开展了高温调剖技术研究,利用高温调剖剂封堵高渗油层或大孔道,后续注入的蒸汽转向低渗透层,达到改善吸汽剖面,提高油层纵向动用程度,改善蒸汽吞吐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地层的非均质性使得边水稠油油藏边部油井伴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地层压降不断增大,边水沿高渗带指进到井底,从而造成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制约了热采开发效果。我们进行了氮气泡沫调剖辅助蒸汽吞吐试验,油汽比增加,油井含水上升趋势得到了抑制或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稠油油藏的开发过程中,采取热采技术措施,通过升高温度降低黏度的方式,提高稠油的开发效率。稠油蒸汽吞吐的开发工艺技术措施的应用,分析蒸汽吞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最佳的对策,合理解决稠油开采的技术问题,提高稠油油藏开发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杜66薄互层状稠油开采中后期实施氮气助排技术辅助蒸汽吞吐。扩大了蒸汽加热带,增加油层纵向及平面波及程度,提高驱油动力,改善稠油蒸汽吞吐效果。该技术是提高区块最终采收率的一种有效措施,其广泛应用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东胜稠油油藏剩余可采储量大,采出程度低,自然递减率高,水平井蒸汽吞吐技术是稠油油藏开发的主要开发方式之一。通过前期地质研究和区块优选,四个稠油油藏区块实施的水平井蒸汽吞吐措施初期效果良好,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显著提高,表明水平井蒸汽吞吐技术在是有效动用该稠油油藏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稠油油田蒸汽吞吐过程中蒸汽超覆推进、沿高渗透层突进而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问题,筛选出适用于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的泡沫调剖体系QP-3,并采用高温高压泡沫扫描仪与岩心驱替装置考察了泡沫的稳定时间、泡沫半衰期、阻力因子、耐温性、封堵性能和驱油效率。结果表明,QP-3在300℃恒温24 h后稳泡时间为149.51 s、泡沫半衰期为225.62 s、阻力因子为80.77、最佳使用浓度为1.2%。泡沫阻力因子随着渗透率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在渗透率为11 800 m D时达到最大,但注泡沫后岩心两端的压差随着渗透率的增大而不断减小。泡沫调剖对渗透率极差小于5.24的岩心提高驱油效率明显,对渗透率极差为9.10的岩心调剖作用较小。随着渗透率极差的增大,泡沫驱油效率变小。段塞注入泡沫的方式驱油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锦采各稠油区块的蒸汽吞吐基本进入了中后期,进入高轮次开采阶段,近井地带残余油饱和度已经很低,亏空严重,随着地层压力的降低,返排能力逐渐变低,吞吐效果逐年变差。油井存在的主要矛盾:1.油层储量动用程度不均匀。2.油井水淹严重,油水关系日益复杂,治水难度大。3.油井井况差,严重影响挖潜措施的实施及措施效果。现阶段用于稠油井调剖的暂堵调剖措施主要有颗粒堵剂、凝胶堵剂等,各自均具有明显的优缺点。为了提高调剖措施的封堵能力和生产效果,需要发展新技术,来缓解超稠油汽窜,改善油井吞吐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普通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蒸汽吞吐通过注蒸汽、焖井、开井生产三个阶段可以降低原油粘度,改善流度比,从而降低残余油饱和度,提高驱替效率,是一项有效的开采稠油的方式。蒸汽吞吐的开发效果是热采参数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系统的研究了注汽强度、注汽速度、焖井时间、排液时间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对普通稠油油藏开发具有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边水稠油油藏进行蒸汽吞吐降压开采过程中,会出现因油藏压力下降导致边水推进、水淹区含水急剧上升、水侵范围不断扩大,影响热采效果等问题,通过对该类油藏开发特点的研究,了解边水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特点,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助于提高该类油藏的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