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刊讯日前从安徽省科技厅获悉,安徽省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泥生产过程余热发电技术与装备开发"项目取得重要成果,已成功推广应用于国内外208条水泥熟料生产线上,年发电量达132亿kWh。水泥窑余热发电的原理是利用水泥生产过程中窑头窑尾排放的废气余热发电,可将水泥生产的综合热利用率从60%提高到90%以上,节能减  相似文献   

2.
烧结旋冷机余热梯级发电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热发电技术是工业余热最佳的科学转换方案和节能减排方式。该文基于烧结矿显热回收技术和场协同理论及分段回收梯级利用方法,研发了螺旋式冷却机、多进气余热锅炉装置和烧结旋冷机梯级发电新工艺系统。并以唐钢烧结环冷机余热回收系统设计参数为基础,对研发的新工艺与唐钢原工艺进行热经济性对比分析。计算表明,在工况II条件下,烧结旋冷机梯级发电新工艺余热资源回收率达82.06%,余热锅炉效率达56.5%,吨矿发电量达27.3kW h,分别比烧结环冷机余热发电原工艺提高了22.06个百分点、2.8个百分点和5.6kW h。研究表明,先进的换热设备和科学的工艺系统配置是提高烧结矿显热高效回收效率的关键所在。该文研究结果为中低品位余热高效回收装备及工艺的研发提供了思路及方案。  相似文献   

3.
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热发电技术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环保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介绍了低温余热发电的技术原理和特点,重点讨论了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的组成、布置,分析了余热发电主要设备(余热锅炉、汽轮机、除氧器)设计要点和现状,以及低温余热发电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水泥生产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带补燃锅炉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及装备"研究开发高效环保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用发热值12545kJ/kg以下的劣质煤(煤矸石)进行发电或热电联供,所产生的灰渣全部回收用于水泥生产,形成了完整的资源综合利用电站的系统技术和装备。循环流化  相似文献   

5.
曾星 《发电设备》2009,23(1):64-64
广西水泥行业第1个利用余热发电的项目——北流海螺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近日正式并网发电。 海螺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是利用北流海螺一、二期工程两条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产生的大量纯低温余热,通过高效余热锅炉将废气热转化为蒸汽,进入汽轮机带动发电机组发电。这是广西水泥行业利用余热发电第1个成功并网运行的项目。  相似文献   

6.
针对纯低温水泥窑余热锅炉烟气参数的特点,以5 000 t/d水泥生产实际数据为例,考虑发电功率、锅炉余热利用率、余热发电系统热效率、排烟温度的合理范围,得出单压不补汽式和双压补汽式纯低温发电系统中窑头AQC锅炉、窑尾SP锅炉的最优蒸发压力。结果表明:在确定的水泥窑烟气参数下,水泥窑余热锅炉蒸发压力,对余热发电系统发电功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余热发电的基本原理及技术特点。运用技术经济学的原理方法分析了余热发电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证明了余热发电是促进节能减排、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国内外烧结矿冷却余热发电技术及烧结余热资源的特性,并据此建立了烧结矿冷却余热发电系统热力学模型,分析了主蒸汽参数与余热发电系统最大发电能力的关系,以及影响系统发电功率的主要因素,得出了最佳主蒸汽参数。  相似文献   

9.
行业信息     
利用水泥生产线低温余热发电水泥窑余热发电是国家鼓励发展项目,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要求积极推广炉窑余热发电技术,日产20 00t以上水泥生产线中每年建设低温余热发电装置30套。近期国务院发布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已将余热发电列入政策鼓励项目,而我国目前投  相似文献   

10.
余热发电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纯低温余热回收技术和国产化的低温余热回收设备,完全可以将玻璃行业的低温余热资源应用于发电。这一技术的应用叮大量回收玻璃熔窑废气余热,以节约能源、降低热耗,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热泵技术回收火电厂循环水余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热泵是利用一部分高质能从低位热源中吸取一部分热量,并把这两部分能量一起输送到需要较高温度的环境或介质的设备.火电厂循环水中存在大量余热,利用热泵技术将有效回收这部分热量用于冬季供暖或常年加热凝结水.对热泵技术回收火电厂排汽潜热及循环水余热的5种方式进行综合阐述,同时根据热泵系统的冷凝器取代低压加热器的循环方式,以3台额...  相似文献   

12.
含余热回收装置及压缩式热泵的垃圾焚烧电厂能效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焚烧电厂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经处理后的烟气含有大量余热未加以利用。为利用烟气中所含余热,考虑加装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提取烟气中的余热,并利用压缩式热泵将提取的能量进行转移,与热电联产机组一同供热。建立了含余热回收装置和压缩式热泵的垃圾焚烧电厂热电联产能效优化模型。模型以余热回收装置回收烟气余热量作为约束,压缩式热泵产热量作为变量,垃圾焚烧电厂整体运行收益最大为目标,进行日前热电优化调度。算例表明,该方法和模型提高了热电联产垃圾焚烧电厂收益与能效。垃圾焚烧电厂加装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和压缩式热泵,可充分利用余热,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闪蒸技术在余热发电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一种的适用于中低温烟气余热发电的新技术,即蒸汽/热水闪蒸复合发电技术。该技术将低品位热源充分用于发电,具有节能、环保、低成本和便于运行维护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联合循环和水泥窑等行业的余热利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电厂循环水余热的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厂的生产过程中,汽轮机排汽会产生大量的低温余热,这些余热伴随循环水被带到冷却塔进行冷却,造成了大量余热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了一定量的汽水损失.吸收式热泵具有回收低温热量的特点,可以对这些余热加以吸收利用.以某300 MW热电机组为例,对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这些低温余热进行了可行性分析,认为吸收式热泵能够回收电厂循环水的余热,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5.
微细直管燃烧器的散热损失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解微细直管燃烧器散热损失的大小,采用内径为0.6mm的微细陶瓷管进行氧气和甲烷气体的燃烧实验,测量了微细直管外壁面的温度,研究了氧气和甲烷的总流量和质量比对壁面散热的影响,以及不同总流量下直管壁面温度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比小于当量混合比时,随着混合比的增加,燃烧放热功率增加,壁面温度升高,管壁的散热功率增加;管壁的散热量占了很大一部分燃烧放热量,文中测量的管壁散热量最大为燃烧放热量的42%;在管壁散热量中,辐射散热量占很大一部分,最大达到总散热量的65%;随着总流量的增加,燃烧反应区的长度增加,轴向的壁面温差减小,壁面升温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16.
火电厂生产过程中,锅炉排烟热损失在锅炉热损失中占比最大,部分燃煤锅炉由于设计原因或燃烧煤质偏离设计值较大,普遍存在排烟温度过高、排烟热损失较大、锅炉热效率较低等问题,采用余热回收系统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介绍了相变换热余热回收装置的原理、回收方式及性能特点,根据电厂锅炉长期运行经验及烟气余热利用改造实践,总结了烟气余热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方式。同时,对燃煤锅炉中利用相变换热余热回收技术回收锅炉烟气余热产生的节能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霍鹏  李千军  郑李坤 《中国电力》2015,48(5):115-119
因具有从低品质热量中提取高品质热量的特性,吸收式热泵可应用于节能改造方面。但该装置应用于火电厂时,热力系统、驱动热源和余热回收利用引入系统位置等差异,会导致应用效果完全不同。通过分析2种类型机组的余热回收用于本机组凝补水加热的经济性,阐明冷端损失、驱动热源热量品质高低等因素,可能导致余热回收并不能达到节能目的。应用热泵从冷却水的废热中回收部分热量完全用于对外供热,能够提高机组经济性,若用于本机热力系统中,不一定能达到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目前国内电厂循环水余热回收利用的现状,并结合目前已经投运的集中供热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的优缺点,提出了大型压缩式热泵应用的方式。通过分析和对比压缩式热泵、吸收式热泵,提出用小汽轮机驱动大型二氧化碳热泵供热的优势和实践的必要性,并就针对今后大型化二氧化碳热泵将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今后电厂热泵发展的趋势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9.
水泥窑烟气余热发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水泥窑烟气余热发电系统工质压力参数选择和经济性进行分析,表明;对高温烟气余热发电系统应选择较高的工质压力;对中温烟气余热发电系统应选择较低的工质压力。  相似文献   

20.
高欣  高建强 《发电设备》2011,25(1):9-12
气化炉采用合成气冷却器,使燃料中的热量从一个新通道进入工质热力系统内,并对电厂经济性产生影响.为进一步探索冷却器与余热锅炉之间热量分配的关系,从工程热力学角度计算出工质做功能力损失,综合考虑厂净发电效率和比投资,对热量在余热锅炉内的分配展开研究,揭示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优化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