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德明  崔岗 《煤炭学报》1994,19(1):58-64
在矿井火灾灾变时期,井巷可通行性主要根据巷道内是否具有高温有毒有害气体而确定。避灾路线的选择与灾情的发展及井巷的条件有关。根据灾情的发展情况,作者将避灾路线分为三种类型,即理想的避灾路线、可行的避灾路线和逃生的避灾路线。文中对不同类型的避灾与救灾路线的可通行性提出了判别计算式,对影响井巷通行速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还提出了求解k条最佳救灾与避灾路线简便适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可通行判据”、“巷道当量长度”等方法,建立火灾条件下的救避灾路线解算模型,并给出了最佳救避灾路线的“循环迭代”算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可通行判据”、“巷道当量长度”等方法,建立火灾条件下的救避灾路线解算模型,并给出了最佳救避灾路线的“循环迭代”算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可通行判据“、”巷道当量长度”及“稀疏矩阵存储”等方法,建立了火灾条件下的求避灾路线解算模型,并通过“循环迭代法”求解最佳救避灾路线。  相似文献   

5.
紧急避灾通道是煤矿安全生产中最重要的安全措施之一,为了提高救援避灾能力和管理效率,对井下避灾路线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巷道可通行性及巷道的各影响因素,确定其当量长度;针对预设的避灾路线在灾害发生后被阻断的情况,在Dijkstra算法的基础上,结合煤矿井下实际环境,对其进行改进,改进算法可以动态实现井下最佳避灾路径选择功能,在短时间内计算出从事故发生点到安全地面的最优路径,适合突发事故现场的应用。在改进Dijkstra算法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一种路径搜索算法,该算法可实现计算从事故发生点到安全地点的N条避灾路线,并在Eclipse中用Java语言设计并验证了这两种算法,证明了它们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并探讨了我国矿井应急救援系统的发展及作用,针对应急救援中的最佳避灾路线选择这一重要问题,提出了最佳路线选择的改进的Dijkstra算法,用C++语言设计相应程序验证了此算法。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了煤矿矿井灾害及其特点和DijkStra算法的基本思想,着重分析和探讨了矿井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最佳避灾路线的选取。  相似文献   

8.
矿井应急救援中最佳避灾路线的改进Dijkstra算法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国内矿山安全生产的实际,探讨了我国矿井应急救援系统的发展及作用,针对应急救援中的最佳避灾路线选择这一重要问题.提出了最佳路线选择的改进的Dikstra算法,用C 语言设计了相应程序验证了此算法。  相似文献   

9.
矿井火灾时期避灾路线的确定及其应用程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兴东 《煤矿安全》2001,32(12):20-22
针对现有矿井火灾时期避灾路线求解软件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通过判定有烟巷道、判定安全地点、计算最短路线、自动选择避灾安全地点和求解避灾路线的方法 ,并采用Visu alC + +语言开发了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软件  相似文献   

10.
丁燕峰  蒋曙光  曹爱虎 《煤矿安全》2011,42(12):149-151
针对我国煤矿现有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情况,指出当前避灾硐室存在选址不合理、逃生路线不明确等问题。重点对避灾硐室位置选择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引入巷道当量长度的概念,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避灾硐室位置的关联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计算出避灾硐室最优位置,为煤矿企业提供最优避灾方案。  相似文献   

11.
煤矿软岩问题一直是困扰煤矿生产和建设的重大难题之一,尤其是三软煤层地质条件下煤炭开采,巷道围岩矿压大,巷道变形快,底鼓严重。巷道围岩的突出特征是围岩由非均质层状岩体组成,围岩变形不协调而容易离层和失稳,表现为巷道变形破坏明显。河南省偃龙地区三软煤层地质条件下,综采工作面回风巷、运输巷煤巷变形的有效控制,一直是个技术难题。论述了目前传统的三软煤层地质条件下留设大煤柱掘进的煤巷,维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以嵩山煤矿二二采区2203综采工作面回风巷4号段为例,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将沿空掘巷技术应用到该段煤巷掘进中,着重分析了沿空掘巷技术在三“软”煤层条件下煤巷掘进中的适用性。实践表明,在三软煤层地质条件下,沿空掘巷技术适用性强,相较于留设大煤柱掘进的煤巷,沿空掘进的煤巷巷道变形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大大减少了返修量,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嵩山煤矿在"三软"煤层中为克服煤层胶结度低、易粉碎、煤巷压力大、来压快的不利条件,采用U36钢棚+U36钢中柱联合支护,但由于矿压显现U36钢棚变形大、U36点柱歪斜,对巷道稳定性及人员、设备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危害,通过研究与实施"三软"煤层煤巷"预应力中柱"技术,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安全支护煤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三软煤层"沿空留巷期间的支护难题,以科兴能源15113运输顺槽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计算、数值模拟、工程实践等手段,分析计算切顶留巷所需的支护阻力,研究最佳的"弱化孔"布置参数.结果 表明:15113运输顺槽切顶所需支护阻力为1519 kN/m,切顶弱化钻孔深度为6.0 m,钻孔向采空区偏斜的最佳角度为10°,留...  相似文献   

14.
结合祁南煤矿6#煤组上山的工程实例,提出治理高地压软岩巷道大变形的强化控制原理路线:强化锚杆承载性能、强化围岩体强度和弱化区补强支护,运用FLAC2D5.0数值模拟软件,并结合现场工业性试验,对高地压软岩巷道进行了支护设计,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巷道支护状况良好,成功解决了6#煤组上山高地压软岩巷道的大变形失稳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缓倾斜厚煤层回采巷道受采动影响大变形问题,选取枣泉煤矿140204工作面13、14采区胶带大巷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缓倾斜厚煤层回采巷道顶板水力压裂卸压技术。现场调查研究了二煤层临近工作面运输巷变形破坏特征与原因,分析了二煤层140204运输巷工程地质条件,并设计了回采巷道顶板水力压裂卸压对13、14采区胶带大巷护巷方案,提出了“顶板水力压裂卸压”回采巷道围岩控制稳定方法并付诸于实践,工程实践证明卸压效果良好,巷道围岩保持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保煤矿巷道的稳定性,分析了高预应力的柔性锚固支护卸压参数,介绍了让压锚杆(索)结构及高预应力的柔性锚固支护的基本原理,基于此,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不同钻孔排距、钻孔长度、钻孔直径及布置形式对煤矿巷道底板卸压的影响。研究得出,钻孔采用“五花”布置、钻孔长度应为2.4 m、钻孔直径应在200~250 mm、钻孔排距应在0.5~1.0 m,该条件下巷道的底板卸压效果最好,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分析,表明高预应力的柔性锚固支护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且支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孤岛工作面矿压显现明显,其巷道的施工和维护都很困难,因此,孤岛工作面巷道支护合理支护方式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利用FLAC 3.4有限差分软件,对拟定孤岛工作面巷道支护设计方案进行模拟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最佳支护方案。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对孤岛工作面巷道支护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认为该最佳方案支护效果较好,满足了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8.
魏文政 《煤》2005,14(4):22-23,80
郑州矿区煤层巷道是典型的三软煤层巷道,巷道掘出后往往半个月甚至几天就产生严重破坏,造成巷道边掘边修,严重制约着煤矿的正常安全生产。芦沟矿21采区下山通过采用U型钢-锚网支护,改善了巷道支护状况,取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张健 《中州煤炭》2018,(8):182-185,190
为了减少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巷掘进工程量,保证矿井正常接续,针对云盖山煤矿一矿“两软一硬”不稳定煤层地质条件和矿井单一综放工作面组织生产,以矿井22202综采工作面切顶卸压巷内复合支护沿空留巷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厚煤层构造带巷内采用工字钢棚+锚索梁支护的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表明:沿空留巷顶板最大移近量72 mm,中线至巷道上帮、下帮最大移近量分别为108 mm、63 mm,留巷工艺流程简单、效果显著,实现了厚煤层构造带切顶卸压巷内复合支护沿空留巷技术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20.
聂书遥 《陕西煤炭》2020,39(2):64-67
为了解决深井强冲击倾向性厚煤层开采过程中冲击地压下巷道变形难以控制的问题,以孟村煤矿4#煤层巷道层位布置为例展开探讨。在明确煤层顶底板及冲击性等概况的基础上,结合首采煤层巷道布置及支护情况,提出3种巷道层位布置技术方案。通过对3种方案的技术优缺点对比,认为方案三是适合孟村煤矿综采工作面巷道层位布置的最优方案。即综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在煤层距顶板7.5 m处,选用深入砂质泥岩顶板不少于1.3 m的φ21.8 mm×8800 mm锚索;该方案具有更好的抗冲击能力,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顶板对抗冲击地压的支护理论分析,是一种更为优化的工作面层位布置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