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空气钻井后常将空气转换为钻井液,但这容易出现井壁不稳定、垮塌、漏失等现象,井壁易形成巨厚虚滤饼致下套管困难和固井质量差,此外,大尺寸套管常规固井还存在顶替效率较差的情况,以上因素最终导致固井准备时间长和固井质量难以保证。为配合空气钻井技术,进一步节约钻井周期和钻井成本,解决大尺寸套管固井存在顶替效率较差的情况,空气钻井后采用了干法固井工艺,并根据塔里木油田干法固井尺寸大、井深的技术难点与井下状态,研究建立了干法固井水泥浆实验评价方法,对干法固井下水泥浆性能进行评价和优选,最终干法固井取得了成功,套管重量达568 t,固井深度达3 602 m,分别刷新了干法固井的深度及下套管重量。  相似文献   

2.
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为溶剂溶解纤维素(棉浆粕),在纤维素/[Bmim]Cl均相溶液中,以(NH4)2S2O8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纤维素/BMA接枝共聚物;采用FTIR,SEM,XRD,TG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聚合温度、时间以及(NH4)2S2O8、BMA、MBA的用量对接枝效果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纤维素/BMA接枝共聚物形态呈非晶态的粒状,结晶度明显降低、热稳定性相对提高。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素/BMA接枝共聚物的最佳合成条件为:m(纤维素)∶m((NH4)2 S2 O8)∶m(BMA)∶m(MBA)=1.0∶0.1∶4.0∶0.1,65℃,2 h。在此条件下,接枝率可达94.5%,制备的纤维素/BMA接枝共聚物对水中二氯甲烷的吸收率达到了24.6 g/g。  相似文献   

3.
大孔磺酸树脂为载体的超强酸催化剂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南开牌D001大孔树脂和无水三氯化铝为原料,分别采用了两种方法(气固固定床合成法和液固溶剂合成法)进行络合反应制备大孔磺酸离子交换树脂-三氯化铝超强酸催化剂。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并做了条件试验。气固固定床法,采用N_2作载体,较好的反应条件是:氮气空管气速2.19×10~(-3)m/s左右;床层温度115—118℃,AlCl_3升华温度为110℃左右;液固溶剂法分别使用了CS_2、硝基苯、水及无水乙醇为溶剂进行试验。水和乙醇为溶剂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干法固井现场试验实例的增多,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和现场施工资料对干法固井技术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干法固井技术优势和技术难点,针对干法固井中存在薄弱地层易塌、漏的难点,提出了正注反灌、插入式固井、双级固井等注水泥浆方案,针对注水泥过程中的强自流效应问题,提出了应用井下节流浮箍的解决方案,降低水泥浆自由下落速度,避免水泥浆上返速度过快带来的井下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5.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继宪  唐建国 《石油化工》2008,37(2):174-177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原料,通过共沸分馏酯交换工艺合成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AEOMA)。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引入共沸剂甲苯提高了酯交换反应的速率。确定了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AEO用量0.10mol、n(BMA)∶n(AEO)=11、阻聚剂Z-701用量(占BMA的质量分数)0.30%、催化剂Ca2用量(占BMA的质量分数)2.0%、甲苯用量1.2mol、反应时间9h。在此条件下,AEO的转化率为97.0%。采用油水混合萃取分离工艺,提高了产品分离效率和产品纯度,使AEOMA的收率达95.0%,纯度达97.0%。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AEO分子中的羟基全部转化为酯键,并在分子中引入了双键,生成了AEOMA。  相似文献   

6.
固相法高氯化聚乙烯溶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固相法高氯化聚乙烯(HCPE)溶液的性能。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研究的氯含量范围内,HCPE的流体力学体积为恒量,特性粘度随HCPE氯含量的提高稍有下降,随原料分子量的提高显著增大;原料分子量、氯含量、温度及溶液固含量影响着HCPE浓溶液的粘度,其中,原料分子量和溶液固含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以石油混合物GD为原料,通过化学改性制得GS原料,其初熔温度为95℃、针入度为18mm。在此基础上,GS原料与无机原料MD混配,制得了用于提高硅酸盐复合材料固结体渗透性的增渗剂ZSJ。在硅酸盐复合材料中加入增渗剂ZSJ,可使其固结体的渗透率在0.09~1.50μm^2内调节,固结体抗压强度保持在5~7MPa,ZSJ是一种应用于硅酸盐复合材料中的新型防砂增渗剂。  相似文献   

8.
以己二酸、二亚乙基三胺、脲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用熔融法合成了阳离子型聚氨基酰胺。聚酰胺预聚体在170℃反应150 min,所得产物的表观粘度为892 mPa.s;脱氨化反应在125℃时反应7 h所得产物的表观粘度为1 370 mPa.s;交联反应在70℃时反应70 min所得产物的表观粘度为1 480 m Pa.s。所得终产物易溶于水,pH值为5~7,固含量为(66±1)%,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 500,与市售产品相比,固含量与表观粘度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
固井技术作为石油开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石油工业的飞速发展,目前的固井技术比早期时候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早期的袋装水泥到目前的散装水泥并加入多种添加剂,从早期的使用捞沙桶到目前由套管内注入水泥(正常顶替法)、分级注水泥法、内管注水泥法、管外注水泥法、反循环注水泥法、延迟凝固注水泥法、多管注水泥法、挤水泥、尾管固井法等,同时注水泥的设备也变得更加先进。  相似文献   

10.
实验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原料,过氧化苯甲酰(BPO)作引发剂,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剂,三氯甲烷(CHCl_3)为致孔剂,以悬浮聚合法合成丙烯酸短碳链酯吸油树脂。讨论了交联剂、引发剂、致孔剂及单体配比与用量等合成工艺条件对树脂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MMA):m(BMA)=1:1,w(DVB)=0.5%,w(BPO)=1.0%,w(CHCl_3)=50%时,所得树脂吸油率可达13.9 g/g。在吸油树脂的溶胀过程中溶剂遵循Non Fickian扩散规律,吸油树脂质量(W_t)与时间(t)的关系为:(W_t-1)/13.5=0.081 8t~(0.924)。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国家主要靠行政手段调整石油工业。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国家开始引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整石油工业的立法和产业政策。已建立部分调整石油工业的法律制度和产业政策,形成专业法、相关法和产业政策交叉调整的格局。作者应本刊之邀,特就我国《石油法》立法问题撰写了此文,包括:现行立法和政策评估、制定《石油法》的必要性、《石油法》基本制度和体系框架,将分期刊出。  相似文献   

12.
以对特辛基苯酚为主要原料,与新制备的二氯化硫在四氯化碳溶剂中反应,合成了2,2’-硫代双对特辛基苯酚(简称硫代双酚)。确定了反应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 6~8℃,反应时间 2 h,对特辛基苯酚与二氯化硫摩尔比(简称酚硫比)2.0:1,溶剂与对特辛基苯酚的重量比(简称剂酚比)3.2:1,石油醚(30~60℃)中重结晶,得到硫代双酚收率达87%以上。  相似文献   

13.
<正> 现在工业上脱SO_x主要采用湿式反应吸收法,而对NO_x则以NH_3为还原剂的干式催化法已达到工业化阶段。因此,若想同时除去SO_x和NO_x,就必须把湿法和干法结合起来。本文介绍的干法同时除SO_x和NO_x,从简化流程和节能的观点来看,是有很大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王家岗油田王146 地区沙四上亚段原油为高密度、高黏度、高胶质及高沥青质的特稠油。根据沙四段烃源岩特征、原油物性分布、地球化学指标和地层水水型,结合区域地质条件,探讨了王146 地区特稠油的成因。分析认为,特稠油的形成属于复合成因,低熟的原生型稠油对原油稠化有贡献,而低熟和成熟原油运聚过程中的氧化、生物降解和水洗等次生作用是特稠油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Ce-O和Fe-Ce-O催化剂的固相合成及其CH_4催化燃烧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NH4)2Ce(NO3)6为原料,选用葡萄糖为络合剂,采用研磨固相法制备了在不同温度下焙烧的氧化铈(Ce-O)和掺杂铁的氧化铈(Fe-Ce-O)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法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用程序升温还原法测试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考察了经不同温度焙烧后,掺杂铁对Ce-O催化剂的CH4催化燃烧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掺杂铁后的Fe-Ce-O催化剂的粒径变小、还原性能增强、CH4催化燃烧活性提高。经400℃焙烧的Fe-Ce-O催化剂呈现单一的CeO2物相,属立方晶系;经800℃和 1 200℃焙烧的Fe-Ce-O催化剂以CeO2为主要物相,并有少量Fe2O3物相。与未掺杂铁的Ce-O催化剂相比,Fe-Ce-O催化剂具有较高的CH4催化燃烧活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出磷钨酸(HPWA) - SBA - 15分子筛催化剂.以其为催化剂,直馏柴油为原料,采用静态催化氧化吸附法进行脱硫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脱硫反应条件为:HPWA质量分数30%,吸附时间60 min,吸附温度70℃,氧化剂(过氧化氢特丁基)用量0.05 mL.在此条件下,脱硫率达到36.17%.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通过悬浮聚合法合成高吸油性树脂。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无规聚丙烯(APP)甲苯溶液与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在过氧化笨甲酰(BPO)存在下的自由基链转移接枝共聚反应。将配方为APP:BMA:BPO=100:200:4(重量比)的甲苯溶液在120℃下反应2小时,接枝共聚物的产率至少为6.76%,接枝效率为14.1%。通过对比分离试验、红外光谱(IR)、~(13)C-核磁共振谱(~(13)C-NMR)和元素分析确证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室内评价试验表明接枝反应产物具有较好的防蜡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建立了测定催化裂化用渣油中微量金属元素含量的方法。用干法灰化法处理样品,选择灰化温度为500℃,灰化时间为7h,用盐酸溶解灰分,在水相中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能精确测定渣油样品中各金属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以酰基二茂铁和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为原料,在室温下采用固相研磨法合成了13种含二茂铁基Schiff碱。考察了催化剂对固相法的影响,实验表明:对甲苯磺酸催化效果最好,使反应在10~15min内完成,收率达85%以上。与液相法相比,固相法具有无需溶剂、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低、收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