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松 《中外建筑》2001,(2):55-56
由于建筑物的结构类型不同、荷载差异很大、体型复杂、地基的不均匀性等,建筑物会产生不均匀沉降,而不均匀沉降会使建筑物产生裂缝甚至破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建筑物的总沉降量与差异沉降量控制在允许的规定限值内,满足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要求。现就如何解决建筑物差异沉降的方法分述加下。 1 褥垫法 在进行山区及丘陵地带的基础设计时,经常遇到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土岩组合地基,如土层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大于150KPa,当房屋为单层排架结构或一、二层砌体承重结构时,宜在基础与岩石接触的部位采用褥垫进行处理。褥垫可采用炉渣、中砂、粗砂、土夹石或粘性土等材料,其厚度宜取300至500mm,夯填度应根据试验确定,夯填度为褥垫夯实后的厚度与虚铺厚度的比值。 2 沉降缝法  相似文献   

2.
任振甲 《建筑工人》2012,33(11):37-39
当建筑物基础下持力层较软弱又不太厚,不能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要求时,可采用砂石垫层置换部分软弱土层:◆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量;◆可以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提高地基强度,避免地基土塑性破坏。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砌体房屋基础设计问题, 结合相关规范和工程实例, 研究分析了JCCAD软件设计砌体承重结构时, 如何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用荷载, 确保承载力和沉降都满足规范的要求, 保证工程设计安全可靠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善波 《建筑技术》2000,31(3):166-167
工程建设中常常遇到软土地基,天然软土地基并非一定要经过人工处理才能利用,在特定的条件下,完全可以用作低层甚至多层建筑物的天然地基。1软土地基的设计原则1.1分析采用天然地基的可能性如可能采用天然地基应尽量采用,当天然地基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时,才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1.2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将上部结构、基础形式和地基作为整体进行分析。例如增加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可以减小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加大基础宽度可以减小地基单位面积荷载、降低承载力要求等。采用上部结构与基础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方案往往是技术上和经…  相似文献   

5.
1前言 上海地区原<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多层建筑的容许沉降量为300mm,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地下管道被压坏、室内外排水管倒坡、明沟撕裂、结构裂缝等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根据上海地区软土地基沉降特性,为了提高建筑结构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及使用功能对地基变形的要求,1999年上海市建委修订了地基基础规范,对多层建筑砌体承重结构基础中心容许沉降量调整为150~200mm(设计计算时大多按不大于150mm),为满足新规范容许沉降量的要求,上海地区多层建筑已很难以表层褐黄色粘土层作为天然地基的持力层,不少地区低层建筑亦如此,均应采用适当的地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陈有强 《云南建材》2011,(15):284-285
地基处理是按照上部结构对地基的要求,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加固或改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保证地基稳定,减少建筑物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地基加固常用的两种处理技术与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砂石垫层的应用颇为广泛,主要是用它来置换部分软弱土层,以提高基础下的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量。一、应用概况1.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其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上部结构荷载对地基的要求,且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很大时,采用砂石垫层置换部分软弱土层,以提高基础下地基承载  相似文献   

8.
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区工程体量较小,对于中小型建筑物采用砂石垫层处理比较普遍。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很好。这种方法施工工艺简单,经济,可就地取材,当建筑物基础持力层较弱又不太厚时,不能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承载力及变形的要求,采用砂石垫层置换部分软弱土层以提高基础下部地基的承载力,以减少地基沉降量和不均匀变形,这是常见的做法。此外,砂石垫层可以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提高其强度,避免地基土塑性破坏;在膨胀土中,砂石垫层可以调整甚至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作用,以控制建筑物的变形从而控制墙体裂缝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李珈玲 《四川建筑》2000,20(Z1):354-355
1引言 地基土承受着上部建筑的全部荷重,地基土承载能力及其压缩性能,对建筑物的基础形式,上部结构以及造价有着直接的影响.上部建筑的荷载通过基础直接传递至地基土中,使地基土的原有应力状态发生改变,即地基土受力发生变形.为保证上部结构的安全,防止地基土变形对建筑物产生危害,这就必须研究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变形和强度问题,以便使地基基础设计满足两个基本条件:(1)要求基础底面处的压力设计值小于地基土的承载能力设计值.保证地基土在防止整体破坏方面有足够的安全储备;(2)控制基础的沉降及不均匀沉降指标,使之小于规范的容许变形值,保证建筑物不因地基变形而损坏或者影响其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0.
冯昆荣 《建筑安全》2005,20(3):35-36
建筑物一般总会产生一定的沉降,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更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易使上部结构开裂与破坏,造成建筑物各处渗水、下水道堵塞不畅等,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对于多层砌体结构,由于砌体的抗拉、抗剪强度较低,在地基沉降时,很易在墙体上产生斜裂缝或踏步式裂缝.窗洞的四角部位尤其厉害。  相似文献   

11.
高层建筑长短桩复合地基在软弱土层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由CFG桩与二灰桩组合而成的长短桩复合地基处理某30层高层建筑软弱液化地基的工程实例,探讨了这一类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与沉降变形的设计计算方法,并与建筑物实测的承载力、沉降值进行了对比研究。从中可看出:这种处理方法使原地基土消除了液化,满足了上部结构对地基承载力、变形的要求,同时也验证了所提出的设计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实践证明,对于中小型建筑物,采用砂石垫层作为浅层地基处理的方法,效果显著。这种方法可就地取材,施工机具简单、快捷而经济。因此在浅层软弱地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当建筑物基础下持力层较软弱又不太厚时,不能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承载力及变形的要求,采用砂石垫层置换部分软弱土层,以提高基础下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和不均匀变形。此外,砂石垫层还可以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提高其强度,避免地基土塑性破坏;在膨胀土中,砂石垫层可以调整甚至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作用,以控制建筑物的变形,从而控制墙体裂缝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正桩基是用承台或梁将沉入土中的桩联系起来,以承受上部结构的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当天然地基土质不良,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变形和强度方面的要求时,常采用桩基将上部建筑物荷载传递到承载力较大的土层上,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减少其沉降量,同时可使软弱土层挤压密实。桩基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常见质量问题类别及原因,分析打桩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有: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桩倾斜过大、断桩、桩接头断离、桩位偏差过大  相似文献   

14.
任振甲 《住宅科技》1996,(12):26-27
中、小型建筑物用砂石垫层作为浅层地基处理其效果是显著的。这种方法,可就地取材,施工机具简单,快速而经济,因此在浅层地基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砂石垫层一般用在建筑物基础下持力层较软弱又不太厚,不能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要求时,采用砂垫层置换部分软弱土层,以提高基础下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此外,砂石垫层还可以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提高其强度,避免地基土塑性  相似文献   

15.
葛忻声  李斌  李奭夫 《建筑技术》2009,40(10):905-908
通过由CFG桩(Cement Fly—ash Gravel Pik)与碎石桩组合而成的长短桩复合地基,处理24层高层建筑严重液化地基的工程实例,探讨了这一类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与沉降变形的设计计算方法,并与建筑物的实际测试的承载力、沉降值进行了对比研究。从中可看出:这种处理方法使原地基土消除了液化,满足了上部结构对地基承载力、变形的要求,同时也验证了所提出的设计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对上海地区中小学砌体结构校舍进行抗震安全调查与鉴定分析,主要抗震性能缺陷为房屋整体性、抗震性能较差、材料强度偏低,达不到抗震规范要求、部分墙体裂缝及地基沉降,竖向承载力不足、缺少必要抗震构造柱,不满足抗震承载力的要求。分别按当多层砌体结高度、层数超过规定限值时、抗震承载力,结构整体性不足及房屋中存在易倒塌部分情况介绍了相应的加固措施。并结合综合抗震能力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的上海一在役中学多层砌体结构校舍为例,进行加固设计包括新增构造柱和圈梁、新增构件与原砌体结构连接、新增叠合层及局部墙体加固。通过对多层砌体结构校舍进行的科学合理抗震加固,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及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建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不良地基上的建筑物,很容易出现地基过量的不均匀沉降而开裂和破坏,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本文是根据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以及地质环境的影响,选择地基处理的方法,加强地基承载力.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所以要掌握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对建筑物不利的下沉现象,以便采取措施.在建筑物的施工及使用中,要对建筑物进行观测.  相似文献   

18.
通过灰土挤密桩与CFG(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组合而成的二元复合地基,处理了30层的高层建筑三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实例,探讨了这一类建筑物的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与沉降变形的设计计算方法,并与载荷试验对比研究并进一步在工程中应用。从中可以看出这种处理方法消除原地基土中的湿陷性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承载力的变形要求。同时也验证所提出的设计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软弱地基是一种不良地基。由于软土具有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和透水性很小等特性,因此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建筑物,必须重视地基的变形和稳定问题。在软弱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往往会出现地基强度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因而常常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地基处理。处理的目的是要提高软弱地基的强度,保证地基的稳定,降低软弱土的压缩性,减少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20.
砌体结构常采用筏基或者刚性较大的条形基础,若基础置于软弱地基上,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并导致上部结构整体倾斜。在实际工程中,经常发现砌体结构整体倾斜角度超出相关规范限值时,结构并未见明显损伤,整体倾斜对上部结构安全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为研究整体倾斜对砌体结构安全性能的影响,采用SAP2000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建立了96个横纵墙混合承重的砌体结构模型,重点研究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倾斜角度、层数、开间大小和洞口尺寸等对砌体结构安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倾斜角度是影响整体倾斜砌体房屋结构安全性能的主要因素,它会导致抗力效应比的降低,当倾斜角小于6‰时,抗力效应比降低不超过5%。因此,对于整体倾斜沉降变形稳定、倾斜角度小于6‰,且墙体上未出现明显的结构性裂缝时,可以不采取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