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对于善后处理工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的意义并对患者家属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取2阶段抽样法,采用问卷调查8家医院急诊科护士参与危、急、重病人抢救工作的经验历程与场次的情况.结果 243名调查对象中,2008年工作场所遭遇暴力事件的发生率为69.92%,而经过积极有意义的干预,2009年暴力事件的发生率降低为30%.结论 积极的善后处理工作和适时的对于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预防和降低各种暴力事件与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在新形势下将人文关怀融入优质护理的护理实践.包括美化医院环境,改善就医环境,解决人力资源不足,营造舒适病区、提倡人性化管理、提高护士整体素质等措施,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通过人性化管理及人性化护理服务,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得到临床护士的拥护,受到了患者的好评.门诊患者逐月上升,住院患者较前一年增长25.96%,患者满意度调查全院平均满意率由2009年的96.52%上升至98.98%.护患纠纷较前年降低42.86%,有2个病区被省卫生厅评为优质护理先进示范病区.认为人文关怀融入优质护理的实施,使护理管理人性化、护理服务亲情化、护理技能规范化,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增加了医院的经济收入,收到了政府满意、社会满意、患者满意、护士满意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84例脑梗塞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尝试,促进社区护理发展.方法:在患者住院期间有所准备,出院时进行指导,出院后定期访视以及家属密切配合,解决康复期间所有身心问题.结果:84例患者意识清晰,无并发症发生,心理调适好,改变了不良行为习惯,建立了正确的生活方式.护士增强了工作责任心,进一步改善了在群众中的形象.结论:开展社区护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落实责任制护理对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工作效率的作用,力图通过责任制护理的实施提高"患医护"的满意度.方法:在学习理解"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精神实质基础上,秉承以患者为本、争创和谐病区的工作理念,改革护理人员工作模式,落实责任制护理,为患者提供连续的、全程的护理服务.结果:患者、医生、护士针对责任制护理提出合理化建议37条,试点病区患者、医生、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知晓率为100%,其中7个病区的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落实责任制护理后无一例护患纠纷发生,患者满意度为98.1%,医生满意度为97.9%,护士满意度为98.5%.结论:在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工程时落实责任制护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医护满意度、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精神实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精神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8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3982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发生感染127例,感染率为3.21%;感染部位依次为上呼吸道,胃肠道、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构成比依次为41.73%、23.62%、11.02%.结论 精神科医院感染发生与患者的易感性、住院日、年龄、病房管理模式,抗精神病用药,抗生素用药等有关.采取多种正确有效的干预措施,规范医疗和护理行为,注重医院感染控制,可以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规范患者及其陪护人员手卫生对降低院内感染的作用.方法 应用含酒精的洗手液对患者及其陪护人员进行规范洗手,前瞻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9月泌尿外科565名手术患者,男性382例,女性183例;年龄3~87岁,平均50岁.随机分成2组并比较其院内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在对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实施手卫生制度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下降了58.6%,从12.8%下降为5.3%.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和使用抗生素的费用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对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实施手卫生制度对降低院感的发生率是有效的,这种用较小的成本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方法值得在所有医疗机构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5项血液传染指标,分析输血传染原因,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对2276例输血前患者血液进行ALT、HBsAg、抗HCV、抗HIV.结果:2276例输血患者ALT异常(>40U)296例(12.59%),HBsAg阳性为195例(8.57%),抗HCV阳性6例(0.26%),梅毒抗体阳性1例(0.044%),抗HIV未检出.结论:输血前患者5项血液传染指标阳性率明显高于同期健康体检者,因此,对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染指标的检测,对减少和杜绝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患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利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在医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基本知识的认识和态度,为切实控制医院感染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暴发提供指导.方法 对不同职称、不同学历的临床医生、护士(包括合同制护士)、药剂人员、检验人员及工勤人员300名(年龄18~59岁)进行院感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 本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基本知识了解少,有近1/3的医务人员不清楚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和细菌耐药机制,有13.2%的医务人员对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概念模糊,有25.3%的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描述不清,有20.3%的医务人员不清楚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标准预防,8.5%的医务人员不清楚消毒、灭菌、隔离知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获得医院感染知识方面,56.3%的医务人员来源于专业书籍,25.7%来源于网络,有45.9%的医务人员认为工作较忙,无时间学习.结论 基层医院应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学习,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让医务人员改变观念,提高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认知,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对181例HIV孕产妇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体会,包括使患者感到尊重和关爱,对医护人员信任无戒备;对艾滋病知识有进一步了解,消除恐惧、报复心理,减少危险的个人行为,预防医务人员和陪护人员感染;充分发挥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认为在临床护理中,对HIV患者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即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是预防HIV进一步在人群中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在我国疾病谱中已跃居第二位,脑卒中的致残率高达62.6%~70%,其50%生活不能自理,脑卒中病人在医院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稳定后多数会回到家里由家属或其指定的人员照顾,身体的残障得不到进一步的康复.家居康复护理是社区护士为脑卒中患者提供的延续性康复护理服务,通过上门探访,正确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1]维持患者健侧部分的功能;协助患者恢复伤残肢体的功能;帮助家属了解患者的需要;协助患者完成独立自我照顾的训练,使患者早日重返家庭及社会.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人类交流、沟通的工具,病患在医院中玩玩会表现出焦虑、恐惧的心理,这种情况下,护士的一言一行都会对病患产生心理影响,形成暗示作用,平淡无奇的一句话可能就会让患者产生信任或希望,也可能或使其感到灰心、痛苦,甚至对医院工作人员及治疗产生抵抗情绪.因此,医患沟通中应用好语言交流,对于提高医院医疗工作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着重论述了护患沟通中运用良好的语言交流的价值及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农村医院病人健康教育低效的原因,包括护士因素和病人因素2个方面.认为提高护士素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采取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等措施可以增进农村医院病人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增强疾病治愈的信心,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由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无家长陪护的病房,危重患者多,抢救多,病情变化快,患者的事情琐碎、繁杂,分散在整个护理工作中,如果没有提示,护士很难将各方面工作毫无遗漏、保质保量完成.白班有各种治疗本提示,夜班整个病房的情况也需要有简明提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基层医护人员针刺伤报告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70名基层医护人员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一般资料、针刺伤后是否报告、未报告原因及针刺伤后处理措施.结果基层医护人员针刺伤后报告率为13.7%,乡镇卫生院低于县级医院,医生低于护士.未报告的233名基层医护人员中,没有登记报告制度79例(33.9%),认为没有必要的73例(31.3%),不知道向谁报告51例(21.9%).针刺伤后自己局部处理的177例(65.6%),按照医院的处理办法规范处理的27例(10.0%),不采取任何措施2例(0.7%).结论基层医护人员针刺伤后报告率低,未报告的原因主要是没有登记报告制度、认为没有必要及不知道向谁报告,针刺伤后处理措施有待完善、规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合同制护士生存现状和群体特点以便提高和改进管理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安市五家医院进行调查,对合同制护士生存现状、收入、劳动合同、工作满意度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分析.结果 工资低下、超负荷工作、短期的劳动合同、集体效益的差异和不公平的管理政策导致护理人力资源容易流失,关心、受人尊重这些精神层次需要对"80后"合同制护士同样重要.结论 医院要了解"80后"合同制护士群体特点,改善合同制护士待遇,合理设计工作量,尊重护士人格,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有可能引起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针的原因,找出可以避免的因素,以减少因非计划拔针而重新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本科室2010年5月~2011年5月的100位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观察,统计分析是否存在非计划拔针及其产生的各种原因,并对其心理反应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50位临床工作的护士关于引起非计划拔针的原因进行调查问卷.结果 35名患者发生非计划拔针,其中55%的患者对医院有负性心理,10%的患者对非计划拔针无负性心理.90%的护士认为由于针管脱出而引起非计划拔针的现象是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结论 合理选择静脉,妥善固定,提高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注意刺激性药物的输入,加强巡视和加强健康宣教对于减少重复穿刺的次数,减少护理工作量以及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护士心理授权状况,并探讨其在工作领域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理人员心理授权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法抽取6所医院1000名护士,采用心理授权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心理授权总均分为(3.51±0.52),其中工作意义、自我效能、自主性和工作影响4维度均分分别为(4.12±0.55)、(3.73±0.72)、(3.41±0.70)、(2.791±0.79).护士的心理授权得分随年龄和工龄的增长而增长,职称、职务、人事状况、医院等级不同的护士心理授权水平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心理授权处于中等水平,随时间和经验的积累而增强,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的有效授权感知,进一步提高其心理授权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住院期间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观察临床护士针对抑郁症状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癌症患者进行抑郁状况调查,对具有抑郁症状的癌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SDS得分变化.结果 100例癌症患者中有抑郁情绪者48例,抑郁发生率48%,与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与男性癌症患者抑郁发生率分别为51.9%、43.8%,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无职业癌症患者与有职业者抑郁发生率分别为65.8%、37.1%,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文化程度癌症患者抑郁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前后48例抑郁患者的抑郁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癌症患者抑郁发生率高于一般患者,并且受性别及有无职业的影响,而文化程度对抑郁发生情况无明显影响;护理干预能改善癌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预约挂号就诊的患者对预约挂号服务的评价,分析存在问题,探讨整改措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00名采取预约挂号就诊的门诊患者或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在预约挂号方式选择上,电话预约和网络预约为主要方式;在获取预约挂号服务信息的途径上,绝大部分来源于医院宣传,少部分来源于亲戚朋友介绍;在服务满意度上,66%是满意的,33%是基本满意的.结论 必须不断完善预约诊疗服务的后续管理,缩短患者候诊时间;进一步优化预约挂号服务流程,方便患者预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20.
康复医患沟通,医护人员是主导而患者及其家属是主体.医护人员要积极主动地进行医患相互沟通,患者及家属一定要主动参与并配合诊疗才能促进医患关系良性发展,医护不是老师、不是神而是和患者同一战壕的战友,面对共同的敌人--疾病.康复诊疗对象多为慢性病或老年病患,疾病本身复杂可能合并各种疾病.康复疗程相对较长甚至需终身康复.年龄结构心理:康复的诊疗对象既可以是婴幼儿、老人、女人、男人,内、外、妇、儿科所有诊疗对象,诊疗对象结构给康复增加挑战,需医护人员具有较全面心理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