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寨上金矿床以F5断裂为界,可分为南、北2个矿带,在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存在差异。北矿带位于背斜北翼下二叠统十里墩组地层中,南矿带产于背斜核部中泥盆统安家岔组、上泥盆统大草滩组地层中。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矿床总体具有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低压力和较浅的成矿深度,南矿带相对于北矿带成矿温度、流体盐度、密度要高,成矿压力以及成矿深度要大。南北矿带可能为一个统一的热液成矿系统,浅部表现为类似于北矿带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化,深部表现为类似于南矿带的脉状富金多金属矿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近3年的多金属普查工作,在内蒙古达茂旗哈力齐地区发现了一个石英脉型金矿床。金矿床产于下泥盆统查干合布组浅变质岩中,受乌德岩浆构造混杂带北侧断层控制,矿化类型有石英脉型和糜棱状蚀变岩型两类。矿石的组成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黄铁矿、褐铁矿、赤铁矿、毒砂、自然金等。矿石构造主要为脉状构造,偶见晶洞构造;矿石结构为交代反应边结构、交代港湾状结构、褐铁矿残留结构及环带结构等。围岩蚀变则以硅化、绢云母化及黏土化为主。流体成矿过程包括:石英-黄铁矿早阶段、石英-黄铁矿-毒砂-自然金主成矿阶段和碳酸盐-石英细脉晚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主期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和纯CO2包裹体,流体密度约0.85~0.9 g/cm3,估算其捕获温度为190~370℃,捕获压力约为61~183 MPa,成矿深度约6.1~6.9 km。研究表明,哈力齐金矿床为低密度低盐度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具有造山型金矿床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胶东地区一直是金矿研究的热点,但大部分研究集中在胶西北和牟乳成矿区,而蓬莱—栖霞成矿区研究较少。笏山金矿床位于蓬莱—栖霞成矿带的南部,受北东向台前—陡崖断裂控制。笏山金矿床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根据黄铁矿结构、形态特征,成矿阶段可分为早成矿阶段和晚成矿阶段。通过采用LA-ICP-MS对笏山金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黄铁矿进行原位微区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黄铁矿中w(Co)最大值为502.57×10-6,平均值为137.56×10-6,指示其属于中低温型黄铁矿。早成矿阶段w(Co)/w(Ni)值要大于晚成矿阶段,说明成矿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笏山金矿床中金元素主要以可见金的形式存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可见金颗粒。元素含量关系图显示:Au含量均在Au最大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明黄铁矿中不可见金主要以晶格金的形式存在。Au与As呈正向相关,暗示Au富集受As影响。早成矿阶段As对黄铁矿晶胞中S的替代,为Au富集提供了便利条件。到了晚成矿阶段,成矿热液从相对还原态向相对氧化态过渡,成矿流体减压使成矿热液中的金沉淀下来,最终形成可见金颗粒。  相似文献   

4.
萑香洼金矿床赋存于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岩中,矿体受断裂破碎带控制。主要的蚀变类型有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其中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自中心向外划分出3个蚀变矿物组合带,其中矿化蚀变岩带与金矿化关系密切。蚀变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其中石英-钾长石-黄铁矿阶段是主成矿阶段。含矿热液在迁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了强烈的流体-岩石反应,造成Au、Ag、As、Sb等成矿元素含量增加和金的富集。流体-岩石反应引发的围岩蚀变是造成萑香洼金矿床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鹿儿坝金矿床是西秦岭地区的一处中型金矿床,赋矿围岩主要为中三叠统光盖山组长英砂岩、粉砂岩及粉砂质板岩等。在对矿床野外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组成、矿石结构构造、成矿元素组合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该区金矿体主要受近EW向脆性断裂构造控制,与闪长玢岩脉关系密切;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闪锌矿;石英、黄铁矿、毒砂为主要载金矿物,矿石类型主要有蚀变构造角砾岩型、蚀变闪长玢岩型、脉状及浸染状硫化物型、褐铁矿化碎裂岩型;流体测温、矿物组合及蚀变特征显示本区为中低温热液金矿床;硫、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具有深源特征。结合区域矿床研究结果,认为鹿儿坝金矿床形成于印支末期,为与闪长岩脉有关的斑岩型-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床剥蚀深度较浅,目前所见到金矿体可能大部分为闪长玢岩脉(体)上部破碎带中的蚀变岩型金矿床,深部具有较大的成矿和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
马坞金矿床位于西秦岭礼(县)—岷(县)成矿带西段,是近年发现的一个中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体产出受NWW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赋矿围岩为中泥盆统何家店组千枚岩与灰岩。马坞金矿床成矿构造以剪切动力系统为主导因素,次级韧—脆性剪切构造控制着金矿化蚀变带和矿体的产出,地层和岩石构造的韧性剪切变形变质特征非常典型,从矿源层、流体性质及来源、矿体形态和矿石类型等方面来看,均体现了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特征。在"富金地层—剪切带—岩浆活动"三位一体联合作用下形成中低温微细浸染型矿床,矿体被剥蚀到中部偏下部位,向深部仍有一定规模的延伸。  相似文献   

7.
娄家店金矿床位于辽西凌源—北票金成矿带北东部,矿区内已发现5条金矿脉,均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硅化、黄铁矿化围岩蚀变与金成矿关系密切,成矿阶段可划分为3个阶段,其中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综合分析表明,娄家店金矿床为受太古宇建平群小塔子沟组地层、燕山期二长花岗岩及鸡冠山断裂次级断裂控制的复合成因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三道湾子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道湾子金矿床是一个与偏碱性岩有关的含碲化物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体赋存于侏罗系上统塔木兰沟组中基性、偏碱性粗安岩、粗安质火山角砾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为贫硫石英脉型,矿石矿物主要由碲金矿、碲金银矿、碲银矿、针碲金银矿和斜方碲金矿等组成。矿区内发育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高岭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萤石化等矿化蚀变,典型的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蚀变组合。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石英中主要发育气液二相及少量单液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属H2O-NaCl体系;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30~270℃;盐度大多小于3%,密度集中在0.68~0.88 g/cm3,成矿流体属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体系;成矿深度平均为1.73 km,属浅成低温环境;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流体δD为-110‰~-85‰,平均-95.8‰,δ18 O水为-14.3‰~-8.7‰,均值为-11.1‰,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根据矿床低硫富碲特点、矿物组合、矿化蚀变组合及流体特征,进一步确定三道湾子金矿床为与偏碱性岩有关的含碲化物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九曲矿床位于胶东玲珑金矿田东部,属于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黄铁矿作为该矿床中主要的载金矿物和成矿期的贯通性矿物,其矿物学特征对该区矿床成因和找矿预测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不同成矿阶段的黄铁矿矿相学发现:九曲金矿床中细粒状、破碎状和裂纹状黄铁矿对金富集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黄铁矿中的自然金主要有晶隙金、裂隙金和包体金3种类型;浅黄色、暗黄色或黄色黄铁矿中金含量较高。不同成矿阶段的黄铁矿微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显示:黄铁矿主量元素总体表现为富铁贫硫特征,含矿流体在上升过程中硫逸度逐渐降低;第一、四阶段的微量元素总量小于第二、三主成矿阶段,指示成矿热液的温度由早期阶段到主成矿阶段总体有降低的趋势。黄铁矿复杂聚形、颜色变化、黄铁矿中脆性和塑性变形特征均可作为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宝兴沟金矿床化探异常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黑龙江省塔河县宝兴沟岩金矿区位于大兴安岭北端、上黑龙江前陆盆地南缘,是武警黄金部队继上黑龙江前陆盆地北缘发现砂宝斯大型岩金矿床之后,在该盆地南缘发现的又一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的岩金矿床。该区有望的化探异常组合为Au、Ag、As、Sb、Cu、Pb,元素组合特征反映本区成矿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热液活动,对成矿极为有利。本区金矿床的控矿因素有3点:中侏罗统二十二站组提供了主要成矿物质、NE向构造破碎带为成矿流体运移通道及赋矿有利部位、斑岩体提供了充足的成矿流体、热源及部分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1.
秦岭地区卡林型金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光  刘继顺  宫丽 《黄金》2004,25(3):8-12
秦岭地区为我国卡林型金矿重要产地之一,矿床明显受地层层位及构造控制,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产出。金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等蚀变关系密切。成矿流体以渗流热卤水为主。成矿主要发生在印支一燕山期。本文总结的我国秦岭地区卡林型金矿地质特征,对寻找此类型金矿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The Huachanggou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part of the Mian-Lue suture zone in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Rare earth element (REE) concentrations determined by ICP-MS are shown to characterize the ore samples and their wall rocks in three ore zone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origin of ore-forming materials and fluid. In AuI, REE chondrite normalized patterns of ore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ore-controlling spilite;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originated from deep magma, and magmatic activity offered main hydrothermal source for gold mineralization. The REE characteristics of AuII and AuIII are similar, and most of the ore samples are similar with the wall rocks. The ore-forming fluids of AuII and AuIII were metamorphic hydrothermal fluids which had extracted ore-forming materials part from the wall rocks, and part from the spilite in AuI.  相似文献   

13.
威海东部地区金及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海东部地区是金及多金属矿的有利成矿区。金矿化主要发育于新元古代荣成超单元的断裂破碎带中。银铜钼等多金属矿化主要发育于伟德山超单元的断裂破碎带或与古元古代荆山群的接触带中。荆山群是区内有利的矿化围岩,白垩纪青山群火山岩是铜矿化的有利层位。韧性剪切带及脆性断裂带等构造系统是含矿热液运移和富集的有利空间,控制着矿体的生成。该区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和良好的找矿前景。本次研究是在野外调查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控矿条件,研究矿床特征,总结成矿规律,为进一步找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宏观地质特征为主要依据,结合成矿作用和成矿机理,将川西地区金矿划分为9 类。从金矿类型的分布,优势层位中金矿类型的分布和各类金矿的品位、吨位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确定了各类金矿的优势程度,并提出产于浅变质细碎屑岩系和蛇绿混杂岩中的地下水热液型金矿是川西地区最主要的优势类型,可望出现超大型金矿。  相似文献   

15.
小佟家堡子金银矿床赋存在辽河群大石桥组PtLd^5 3和PtLd^4 3的互层带之中。矿体受层间滑脱构造控制。容矿岩石以自云石大理岩和硅质岩为主,矿体呈层就、似层就。矿石中的金以不可见金为主,金古量与毒砂关系最密切。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层——即海底火山喷气和喷流作用形成含矿热卤水,经运移在海盆边缘沉积形成矿源层或维集区,经区域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的改造,在印支期就位。矿床成因类型为同生沉积-变质一岩浆热液叠加再造型金银矿床。  相似文献   

16.
下巴特金矿床产于新疆西准噶尔地区安齐成矿带上盘东段,区内构造十分发育,自北向南分布有哈图、安齐和达尔布特等区域性断裂,构成主要呈NE、NEE向展布的构造体系。地层主要出露石炭系太勒古拉组海相火山碎屑岩和角砾岩等,其玄武岩和凝灰质砂岩等构成高背景含金层位并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矿源;区内岩浆岩大面积分布,铁厂沟、哈图和阿克巴斯陶等岩体呈环形包围该金矿床;矿床类型以蚀变岩+石英脉为主,产出分布严格受各序次构造控制并就位于高含金层位中,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通过对矿床成矿特征的研究以阐述其层控、构控的赋存成矿机制,指明其找矿标志为沿构造充填的石英脉、构造碎裂岩及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毒砂化等蚀变分带,进而为下一步矿床勘查及成矿预测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钦杭成矿带金山造山型金矿成矿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钦杭成矿带位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的构造拼贴带,其北东段以发育铜金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为特色。金山金矿是该带金储量最大的金矿床,目前针对该矿床的成因模式和形成时代都还存在很大争议。选取金山金矿的石英脉型金矿体,在详细的矿床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研究基础上,开展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定年工作。研究结果表明:阳山矿段石英脉型V5金矿体和湾家坞矿段石英脉型V7金矿体的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751±98)Ma和(754±62)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保持一致。此外,金山金矿含金石英脉中87Sr/86Sr同位素初始比值较低,为(0.7056±0.0039)~(0.7103±0.0025),指示运移金的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低成熟度的基底地层。上述同位素证据支持金山金矿是新元古代的造山型金矿,而不是加里东期或燕山期构造岩浆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甘肃枣子沟金矿床成矿时代精确测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枣子沟金矿床是西秦岭地区的一处特大型金矿床,围岩主要为三叠系古浪堤组粉砂质、泥质板岩,金矿体主要分布于闪长玢岩内部及其附近的断裂破碎带中,矿石主要以细脉浸染状为主;氢氧同位素示踪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性质的流体,硫、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具有深源特征。矿床为与闪长玢岩有关的斑岩型金矿床。通过对与成矿有关的2个闪长玢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试,分别获得(215.5±2.1)Ma和(216.6±2.4)Ma的年龄结果,该年龄代表了枣子沟金矿床的成矿年龄,为形成于印支末期秦岭造山带后碰撞伸展环境。研究表明,西秦岭造山带具有寻找印支末期后碰撞伸展环境有关的斑岩型金矿床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黔东平秋金矿含金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氢氧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研究区内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含CO2气液两相和CO2三相包裹体,测试显示为中低温(159.5~351.8 ℃)、低盐度(质量分数为0.53%~16.71%)、低密度(0.58~0.98 g/cm3)流体。液相成分中的Na+/K+比值多<1,显示该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岩浆热液性质。氢氧同位素组成:δD■为-49‰~-60‰,δ18O■为7.30‰~9.00‰,在δD-δ18O图解上投点落在原始岩浆水与变质水重叠的范围。经综合分析认为该金矿的成矿流体可能主要为岩浆水混合了大量区域变质水的溶液。来自深部的含金成矿流体沿着剪切带等容矿构造上升,在剪切带及由背斜和剪切作用形成的层间裂隙中沉淀,形成了透镜状和层状石英脉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豫西上宫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及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上宫金矿属于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该区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断裂十分发育,主要有NE、近SN及EW向3组。本区深源成矿流体沿熊耳山幔枝构造轴部断裂上涌运移至幔枝构造拆离带南部的金硐沟断裂中,氧化-还原环境促使成矿元素在构造扩容带中沉淀、聚集成矿。以幔枝构造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构造控矿特征,指出本区地幔热柱多级演化沟通了深部通道,为上宫金矿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源,同时,深大断裂与拆离带的交会部位有利于矿液的聚集,是该区重点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