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压输电线路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压输电线路的准确故障测距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措施。本文对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中常用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王宏韬 《电子测试》2016,(24):51-52
本文重点研究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的相关问题,先介绍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建模仿真的基本思路,再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暂态能量保护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对相关人员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高超 《通讯世界》2013,(9):39-41
江城直流输电的控制保护数据采用的是光纤传输,传输通道采用1+1方式,即一条沿三广输电线路的OPGW光缆至荆州,一条经南延和南方公司的光纤通信线路到荆州,两条线路的数据同时传输。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关系着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的稳定运行,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主要分析了鹅城换流站通信系统网络架构,通过对站间保护通信和极间保护通信故障的分析,并从通信的角度对传输结构进行了优化改造,以实现降低由通信设备引起的故障告警。  相似文献   

4.
以分布参数作为高压输电线路的模型,使用线路两端电压、电流的正序分量,对高压输电线路短路故障提出了一种新的测距算法。该方法两端数据不必同步采样,短线路故障直接取tanhγχ≈γχ,先求出不同步采样角,再计算出故障位置;而对长距离输电线.则提出一个修正系数来修正tanhγχ≈γχ的误差,通过一欠迭代计算获得准确的故障位置。其测距精度不受系统运行方式变化和过渡电阻的影响。仿真计算表明该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5.
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进行准确的故障测距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在此方面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根据各测距算法采用的原理不同,将现有的各种测距算法分为行波测距、单端测距和双端测距三类,然后逐类对各种算法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条件上进行了分析、对比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了各测距算法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每种测距算法的适用范围和应用局限性。最后,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的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是一个重点,雷电是高压输电线路面临的主要危害之一。文章对高压输电线路防雷保护以及绝缘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高压输电线路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压输电线故障存在检修困难、故障点定位误差较大和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等问题,本文根据行波传输理论以故障电流行波为测量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暂态电流的高压输电线路单端故障测距算法。现以某区电网高压输电线路故障为例,利用MATLAB构建仿真模型进行仿真。由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所采用的故障测距算法不仅计算简单,而且测距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高压输电电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故障问题随着增多。高压输电线路以其不稳定性给用户带来一定的麻烦。如何及时发现故障并正确解决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任务。目前,相关行业多采用故障距离测试法检查高压和超高压输电线路的故障,由于这种方法具有高效性和多样化的特点,因此文章从故障分析法、行波法及智能化测距法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高压输电线路故障的测距方法。实践证明,高压输电线路采用故障测距法检查故障具有可行性,有助于促进我国电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输电线路故障快速精确定位技术与故障类型辨识技术是有效提升输电线路运行可靠性的重要方法,但传统的站内故障测距装置存在定位精度较差、无法辨识故障类型等问题。文章提出基于分布式监测架构和时序差分法,建立输电系统智能诊断系统,有效实现了输电线路快速精确定位与故障类型辨识。系统包括挂载运行于线路上的分布式故障监测终端和中心主站,终端可采集故障时刻线路行波电流并将数据远传,中心主站根据全线故障录波数据综合分析计算并给出诊断结果。系统在全国多条输电线路上挂网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情况良好,能够准确辨识故障类型,故障定位精度小于200米。  相似文献   

10.
刘鸿亮 《电子测试》2017,(14):109-111
针对一起800 k V直流输电线路雷击故障跳闸,分析确定故障性质和雷击点范围,得出负极性雷电是造成直流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由于行波保护动作,启动了控制系统的直流线路故障重启功能,使得故障控制成功后,直流系统恢复运行.根据直流线路易遭受雷击的特点,提出直流线路防止雷电绕击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阀水冷系统是直流换流站特有的辅助系统,由于其机械回路和控制保护回路均比较复杂,极易因其故障危及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运行。本文通过对目前运用的两种换流阀水冷系统的分析比较,找出其回路和原理差异,提出预防手段及改进措施,可以提高运行维护手段,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电网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供电的高要求,为了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对输电线路实施高性能的微机保护。该文基于C8051F021单片机开发出了一套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其功能是对实时电流信号的采集并进行相应的保护运算,对电力系统运行进行实时监测,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能进行相应的分析后可靠性动作或发出信号。主要内容是进行了微机保护硬件电路的搭建,根据线路保护的要求,利用c语言开发工具实施了软件编写以及保护算法编写工作。其中,在对保护算法的编写工作中,以保证对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能快速动作或发出信号为目的,选择了用两点乘积算法和差分滤波器来实现。经过反复测试,其性能符合继电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随电网建设发展对通信需求变化,越来越多的高压输电线路大量采用光纤数字通道作为线路继电保护信息的传输通道,通信系统与电网运行关系也日趋密切,重要性不断提升.为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本地输电线路保护通道进行统计、分析,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完善运行管理规定.  相似文献   

14.
侯戈  孙志征  吴全初 《通讯世界》2016,(14):121-122
对于输电线路而言,其承担着连接电源和用户、对电能进行输送和分配的重要任务,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一部分,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对于整个电网的可靠性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输电线路极易受到外力的破坏,或因自身的磨损而发生故障,因此要做好对输电线路运行的维护工作。基于此,本文围绕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检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为我国城市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用电等提供了保障,但是我国一直是遭受雷击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都会因雷击造成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故障,输电线路的故障给人们的生活用电造成诸多不便,也使得我国的经济遭受巨大损失。文章对±500k V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雷击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防雷的措施,为防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侯伟李宁 《电子器件》2022,45(3):701-709
为了提高混合输电线路的故障测距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输电线路下故障测距方法。首先对混合输电线路的故障行波传播特性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反射特性和折射特性,并建立混合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模型,通过搭建仿真模型对线路上不同位置出现故障的情况进行模型。结果得到:在混合输电线路上不同位置出现金属性直接接地故障和经60Ω的过渡电阻接地故障时,通过对两端故障相电压和相电流的采集,利用所提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判断故障点所在区间,且距离计算最大误差为120m。进而表明所提方法有效弥补因线路长度与行波传播时间不同步所引起的误差,该对混合输电线路故障更好的定位和测距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实际应用±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不仅全方位发展了电网技术,还防止因长距离输电而损耗电能。由此可知,新时期国家为实现全面发展,需要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积极架设,通过±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有效应用电力资源,相应提高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因此,电力企业必须系统研究架设±800kv特高直流输电线的技术,从而稳定运行线路。  相似文献   

18.
国家电网的一项组成部分就是输电线路,输电线路担负着为我国千家万户的传输用电的任务,因此在生活社会当中输电线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输电线路处的都是野外的工作环境,因此不同的外界因素和自然环境都有可能会破坏或者干扰输电线路,从而对输电线路正常的工作状态造成影响,给人们的正常用电带来一定得困难。本文系统分析了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故障,并针对故障原因找到了与之相对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的保护了输电线路,保证输电线路能够有效的传输电路,为以后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换流阀作为换流站的主要设备,用于高压直流线路的远距离或超远距离输电。它是换流变压器的重要部件,在直流系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阀控VCU是控制换流阀的“大脑”,用于对换流阀进行控制、监测和保护。本文将简述换流阀中VCU系统故障的原因,并通过对比分析控制逻辑和生产实际中出现过的异常情况,发现了基建安装工艺不良导致板卡引脚变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于高压电力系统而言,通道在输电线路纵联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通过通道,位于输电线路两端的保护设备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从而获得故障原因及其故障源。信号传输是决定纵联保护性能的重要因素,光纤技术的发展及其自身的先天优势使其扩大了在电力继电器保护上的应用规模。在本文中笔者就电力继电保护与光纤技术的融合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