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求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状况,选取14个指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南京市2003-2012年的水资源承载力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人口与经济发展、水资源禀赋、资源利用效率是影响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2003-2012年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基本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在2004年出现了波动。总体上,目前南京市的水资源承载力的发展态势是良好的,但还是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2.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水资源的概念和研究现状入手,引出了水资源安全的度量——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分析。在对当前研究中提出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内涵、特性、指标体系分析说明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目前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最后指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赣州作为赣江、东江、北江(“三江”)的发源地,其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对下游的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寻求赣州水资源能够承载的最佳可持续发展模式,确保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利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分析赣州市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和系统反馈回路基础上,将赣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细分为社会经济、水资源和水环境3个子系统,构建赣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设计正常发展型、经济优先型、环境优先型、综合协调型4种情景,模拟2020—2035年赣州市水资源承载力,并对各情景下的水资源承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动态评估与仿真预测。研究结果表明:4种情景下,无论是单纯追求社会经济发展延续现状的正常发展型和经济优先型,还是牺牲经济社会发展而保护水资源的环境优先型,都无法保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在综合协调型发展模式下,至2035年,COD排放量保持较低水平,为13.29万t;而经济发展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其中GDP达到11 971.3亿元,既保证了经济发展又兼顾了生态环境。因此,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多因素的综合协调型,是水...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承载力支撑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系统分析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及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特点,指出水资源承载力支撑理论研究的必要性,探讨了水资源承载力内涵、影响因素,分析了水资源承载力支撑理论的重要组成——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系统、资源承载力、各态历经假说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文章用定量方法对湖南省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相关预测,结果表明:湖南省水资源承载力相对于人口增长及社会经济发展在逐步减弱,尤以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最高,到2010年、2015年、2020年,其要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将是合理利用率的1.02倍、 2.08倍、4.22倍。因此,提高水资源的承载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模糊综合评价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是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和确定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资源基础。阐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选取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指标体系:人均供水量、水资源利用率、耕地灌溉率、供水模数、需水模数、生态用水率,对平坝区进行了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计算,对今后的水资源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加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三个方面统筹规划,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保护水资源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实际要求出发,解决好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资源问题,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妥善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防止人类活动对水的侵害。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广谱哲学基础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广谱哲学角度分析了水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和环境承载力维持之间的关系,认为水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必须以环境承载力维持为基础.根据广谱哲学的理论方法,对水资源合理利用提出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合肥市水资源与开发利用状况为研究基础,系统地分析了合肥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运用水资源供需平衡基本理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依据不同水平年合肥市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对合肥市水资源供需进行预测并进行水资源承载力分析。客观评价合肥市不同水平年水资源配置,确保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允许范围之内;从宏观的角度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节约保护,最后提出保障合肥市供水安全的保障措施与建议,确保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水资源生态足迹及承载力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的评价研究,对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淡水生态足迹和水污染生态足迹纳入核算,构建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综合评价建库以来三峡库区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时空演变。结果表明,2002~2016年三峡库区整体水资源生态足迹呈波动的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水环境安全及水资源利用效率均有所提高;受年际间降雨量不均影响,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波动较大,历年均大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呈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盈余状态。三峡库区水资源利用分布极不均衡,位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对水资源需求量较小的库首,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大,生态盈余较大;位于重点开发区,对水资源需求量较大的库尾,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小,生态盈余较低,在渝中、渝北区等11个区县出现生态赤字,水资源利用呈不健康状态。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关联,应充分考虑三峡库区水资源时空分布情况,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用水效率,合理调度利用水资源,促进三峡库区流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