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氧化铝陶瓷凝胶注模成型工艺浆料流变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氧化铝陶瓷为例,研究探讨了凝胶注模成型工艺中制备低粘度、高固相含量浓悬浮体的关键技术,分析讨论了氧化铝浆料的流变性特点及pH值、分散剂等因素对粘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在pH=9,分散剂添加量为0.5%质量分数的Al2O3时,55%体积分数的氧化铝浆料的粘度为100mPa·s(D=77.48S-1)  相似文献   

2.
碳化硅材料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香  孙健  余熙 《硅酸盐通报》2007,26(6):1202-1206
系统研究了碳化硅材料凝胶注模成型过程,研究了固相体积含量、分散剂、有机单体、交联剂和引发剂对碳化硅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固相体积分数为50%,加入0.05%的分散剂,1%有机单体,0.05%交联剂,0.07%引发剂可以得到强度大,显微结构均匀的素坯.  相似文献   

3.
利用3种分散剂研究了凝胶注模用YSZ浆料的流变性。通过测量Zeta电位,沉降试验、料浆粘度和不同球磨时间分别观察粉体的分散行为,实验表明:分散剂DA分散效果最佳,固相体积分数为53%时粘度仅为690mPa·s,PN1124次之,MN最差;53%料浆球磨25h粘度最低。  相似文献   

4.
以钛酸四丁酯与醋酸钡为钛酸钡前驱体,PEG为分散剂,硝酸钐为掺杂物种给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改性的Sm掺杂BaTiO3纳米粉体。样品经X射线衍射(XRD)与差热-热重联用(DSC-TGA)的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煅烧温度与分散剂对BaTiO3粉体粒径与相的影响。结果表明:立方相在700~850℃生成,前驱体经950℃热处理制得后呈四方相BaTiO3。分散剂PEG可抑制BaTiO3晶粒增长;随煅烧温度升高,粉体粒径增大。适量Sm掺杂可以抑制杂质BaCO3相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上海化工》2006,31(10):39-39
炭黑是广泛使用的黑色颜料,但由于其高表面积与吸油特性,使其难以分散。一般性的分散剂粘度高.有摇变性与凝胶性,当其聚集而不稳定时,分散液之色泽与强度将大受影响.美国BYK公司开发的炭黑专用分散剂可以克服以上一般分散剂的缺点。  相似文献   

6.
高雅春  杜蛟  吕秀玲 《陶瓷》2007,(7):18-20
研究了ZrO2凝胶注模成形工艺中制备低粘度、高固相含量浓悬浮体的关键技术。分析讨论了pH值、分散剂、研磨时间、固相含量等因素对ZrO2浆料粘度的影响。实验表明:pH值、分散剂用量均会明显地影响悬浮液的分散效果和流变性。在悬浮体系中当pH为10-11,分散剂添加量为1.5%(体积分数)时,研磨时间为20h时分散效果最好,并制备了固相含量达56%(体积分数)的浓悬浮液,粘度为308mPa·s,完全能满足凝胶注模成形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研究分散剂用量、固相体积含量对碳化硼-铝浆料粘度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素坯和烧结体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以正辛醇为分散介质,当分散剂CH-10S用量为3%(质量分数)时,可以制得固相体积分数为55%的碳化硼-铝浆料。素坯的抗弯强度为38MPa,且素坯中颗粒堆积紧密、颗粒均匀分散。  相似文献   

8.
刘振 《应用化工》2012,41(5):837-839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菱镁矿、盐酸和尿素为原料,加入成胶剂聚乙二醇制备纳米氧化镁。考察了煅烧温度、成胶剂分子量、分散剂及其用量对实验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纳米氧化镁的适宜条件为:以10 000分子量聚乙二醇为成胶剂,1.5%的PVT-1为分散剂,煅烧温度为650℃。在此条件下,可获得纯度98.5%,平均粒径小于100 nm,呈近球形均匀分布,活性良好的纳米氧化镁。  相似文献   

9.
邱谨楠 《广州化工》2011,39(16):23-25
超分散剂是近年来开发成功的新型分散剂,对超细颗粒在介质中稳定分散非常有效。本文对超分散剂的结构特征,作用机理、填充改性等进行综述,并展望了超分散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泡沫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研究了分散剂、固相含量等工艺参数对浆料粘度的影响,研究得出浆料中固相含量为55%时,以PMAANa为分散剂,可获得100 mPa·S低粘度高固相的陶瓷浓悬浮液;同时还研究了引发剂对凝胶固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在0.3~0.4%时聚合时间较适宜;重点探讨了发泡剂、固相含量、引发剂等对多孔氧化铝陶瓷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比目前使用的3种进口聚乙烯醇分散剂(A、B、C)和3种国产聚乙烯醇分散剂(1、2、3)的各项性能,分析了分散剂产品差异的原因,研究了不同国产分散剂替代进口分散剂对悬浮法高聚合度PVC树脂生产工艺参数和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分散剂1与其他分散剂混合使用效果较好,单独使用分散剂1与同类进口分散剂相比有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12.
浅谈木质素分散剂的颜色与对纤维的沾污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木质素分散剂在染料中的应用,探讨了木质素分散剂颜色产生的机理和木质素分散剂对纤维的沾污,提出了减轻沾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纳米氧化锆在水中分散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鉴于粉体分散对无机膜制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添加不同分散剂及其加入量对纳米氧化锆粉在水中的分散性,以及分散性与溶液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悬浮液的分散性能受到分散剂及其加入量和pH值的影响,不同的分散剂在各自的加入范围内有其最佳加入量。通过对粒径和zeta电位分析,考察含分散剂时pH值对纳米氧化锆粉的分散性能,从中优选最佳pH值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利用离心沉降浊度法对SiC晶须在四种不同的分散剂中的分散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分散剂的分散效果,并对其分散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散剂的分散能力顺序为AMP-95>DP518>DP270>A-1230。  相似文献   

15.
分散剂在煤水界面吸附的影响因素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散剂在煤水界面的吸附特性直接影响水煤浆的工业应用,研究分散剂的吸附规律可揭示水煤浆体系的分散机理,并指导分散剂和煤种的匹配以及分散剂的分子设计。就影响分散剂在煤水界面吸附的因素包括煤的表面性质、分散剂的结构特征、分散剂的投加量和固含量等因素进行了讨论,认为这些影响因素主要通过改变分散剂在煤粒表面的吸附量、吸附强度和吸附层厚度来影响水煤浆的流变性和使用性。并对研究水煤浆体系吸附规律的实验手段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采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FTIR)研究了分散剂官能团特征与神府煤(SFC)成浆性匹配规律。基于4种分散剂的ATR-FTIR分析结果,采用Gaussian分峰法计算了这些分散剂中亲水基团(-OH、-C-O、-C=O、-SO3-)和疏水基团(-CH3、CH2、-C=C)的分布,研究了分散剂中亲、疏水基团对神府煤成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ZFZ分散剂所制备的神府水煤浆(SFCWS)的定黏浓度最高,用MZS分散剂制备的SFCWS的浓度最低。这主要归因于ZFZ分散剂有较多的亲水基团,相对较少的疏水基团,与神府煤有良好匹配性。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分散剂与神府煤定黏浓度预测模型和匹配度模型,选用JJN、DNC和SMS分散剂验证了模型的精确性,误差在±1%以内,同时定黏浓度预测值和匹配度的预测值与定黏浓度的实验值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7.
Acoustophoresis wa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dding various commercially available dispersants onto aqueous suspensions of two zirconia and two titania powders. These powders were characterised for elemental composition by X-ray fluorescence (XRF) spectroscopy and for surface area by BET single point nitrogen adsorption. From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zeta potential, it was possible to select the most promising dispersants. From the shape of the curve the minimum amount of dispersant required to stabilise the powder particles was noted. The iso electric point (i.e.p) of the powders was also identified. Several dispersants can be recommended for the first titania powder, whilst none can be recommended for the second titania as the final zeta potentials on addition of the dispersants were low. The two powders had different surface chemistries which was reflected in a large difference in their i.e.p; the first at pH 7·5 and the second at pH 6·1. This was due to different coatings on the powder surfaces; alumina and an organic material respectively. Removal of this organic coating by calcinatian then enabled the dispersants to fully adsorb. Similarly dispersants for the first zirconia powder could be identified and the i.e.p identified at pH 5·4. However, no dispersants can be recommended for the second zirconia powder as yttria dissolves out of the powder under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weakly acidic conditions. The i.e.p was estimated to be pH i.e.p 7–7·5.  相似文献   

18.
不同分散剂对纳米白炭黑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鹏  方庆红 《当代化工》2014,(7):1168-1171
在沉淀法制备白炭黑的过程中对白炭黑直接进行湿法改性,选用丙三醇、正丁醇、聚乙二醇-6000及其并用作为分散剂进行湿法改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Fourier红外光谱分析仪(IR)、HG/T 3062-2008标准测定吸油值(DBP值)对实验制得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对沉淀法白炭黑的分散性、粒径、结构、表面形貌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一改性剂丙三醇、正丁醇、聚乙二醇-6000时效果不佳,将其中两种并用其改性效果提高,将三种分散剂并用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解国珍  王亮亮 《化工学报》2014,65(11):4315-4320
在纯溴化锂溶液中加入纳米微粒或分散剂,对比测试其与纯溴化锂溶液的表面张力和沸腾温度的数据,并从所用分散剂的分子结构和纳米微粒的尺寸及外部轮廓的角度出发,定性推测不同种类分散剂及纳米微粒对溴化锂溶液表面张力和沸腾温度的影响.试验发现,添加分散剂溶液的表面张力明显降低,其沸腾温度也相应减小;固体纳米微粒因其填充加热表面凹坑使溶液的沸腾温度有所升高.对于加入纳米微粒及其分散剂的溴化锂溶液,溶液表面张力衰减的正效应因素和纳米微粒填充凹坑的负效应因素的耦合影响将对其沸腾温度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聚乙烯醇(PVA)/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复合主分散体系基础上加入牌号为LM22的PVA助分散剂,研究LM22含量对分散体系界面张力、保胶能力和聚氯乙烯(PVC)树脂颗粒形态的影响。发现随着LM22含量增加,分散剂水溶液-三氯乙烯界面张力和保胶能力降低,PVC树脂平均粒径和增塑剂吸收量增加;随着LM22用量增加,颗粒内部孔隙率增加,初级粒子聚集程度降低,颗粒内部孔径分布变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