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达 《高保真音响》2014,(3):110-111
前不久,中国钢琴家王羽佳在DG的第五张专辑问世,与正当红的指挥家古斯塔夫。杜达梅尔率领的西蒙·玻利瓦尔交响乐团合作了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及普罗科夫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录音均选自他们去年2月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两场音乐会。  相似文献   

2.
壮志凌云     
5月18日,德意志留声机公司发行中国青年钢琴家郎朗的新专辑——贝多芬第1、4钢琴协奏曲。该专辑由Eschenbach指挥巴黎管弦乐团担任协奏。附赠的DVD中,还包括了22分钟的郎朗关于贝多芬第4协奏曲的访谈和演出片段。  相似文献   

3.
今年广州新年音乐会,钢琴家李云迪和广交合作演奏了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时隔不到半年,又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钢琴演奏家王羽佳将在5月6日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与广交合作再次上演这部作品。而王羽佳,这位十岁即已通过钢琴十级的天才少女,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可以驾御这样一部对演奏者的钢琴功力有着较高要求的钢琴协奏曲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潘阳 《中国电子商情》2006,(10):130-131
具有偶像魅力、在东西方乐坛都曾掀起一股股旋风的青年钢琴家郎朗最近回到北京推出他的第一张中国音乐作品专辑——《黄河之子》。这张新专辑除收录了和余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合作的《黄河钢琴协奏曲》外,还收录了钢琴独奏曲《平湖秋月》、《牧童短笛》、《对花》、《春舞》、《草帽花舞》、《望春风》、《翻身的日子》及钢琴与琵琶《春江花月夜》、钢琴与管子《龟兹舞》、钢琴与古筝《枫桥夜泊》等11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唱片是郎朗今年初在中国巡演的间隙,于北京完成录制的。DG公司为这一项目派出了最出色的制作人和录音工程师,空运了全套当今最先进的录音设备到北京,确保专辑拥有最优秀的声音品质。  相似文献   

5.
肖斯塔科维奇: c小调钢琴协奏曲 Op.35 F大调钢琴协奏曲 Op.102 肖斯塔科维奇(DmitriShostakovich,19O6—1975)一生作有两部钢琴协奏曲。肖氏本人是非常出色的钢琴家,20岁时曾代表苏联参加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雄心勃勃指望争夺首奖,结果却只得了一纸参赛奖状。失望之余肖氏便打消了成为大钢琴家演奏家的梦想,尔后也很少公开演奏。他的钢琴作品也写得不多。肖  相似文献   

6.
潘阳 《中国电子商情》2006,(12):134-134
正当郎朗与他的《黄河之子》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李云迪悄悄地推出了他的这张李斯特和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这两位在国际上都享有很高知名度的中国青年钢琴家不仅同龄、同在一家唱片公司签约,最近连出唱片的时间也凑到一起。上次则是不久前郎朗的《回忆》和李云迪的《乐聚维也纳》,以致美国《时代周刊》刊出一篇文章也不无夸张地以大字标题称为《你死我活的对决》,国内颇为权威的《钢琴艺术》杂志也第一时间加以转译。  相似文献   

7.
CD藏家快评     
《视听技术》2008,(4):104-109
在众多莫扎特钢琴协奏曲诠释高手中,罗马尼亚钢琴家拉杜·卢普的光芒或许并不耀人。不过,两年前,为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欧洲影音巨头EuroArts制作出版的《莫扎特伟大的钢琴协奏曲》系列(包括音频、视频的软件)上,由12位当今钢琴名家分贝演录了莫扎特的14首钢琴协奏曲,其中,便有拉杜·卢普的精彩表演。他当时演录的是F大调第19号钢琴协奏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Decca的这款最新出版物,选录的是拉杜演录莫扎特第12号和第21号“钢协”。这两部作品在形式和内容风格上比较相似,都是三乐章,清新明快、优美灵动。  相似文献   

8.
CD藏家快评     
这是拉威尔题献给在一次世界大占中失去右手的钢琴家维特根斯坦并由其弹奏,拉威尔指挥巴黎交响乐团于1933年首演的作品。由于这部协奏曲技术难度很高,虽为左手弹奏,但要求效果如同双手弹奏,而维特根斯坦在首演中有点力不从心,因此首演效果不佳,但最终,这两首协奏曲都成为了本世纪钢琴协奏曲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9.
陈峰 《高保真音响》2009,(8):130-130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爵士钢琴家赫比双考克与中国钢琴家郎朗将于7月11日在伦敦的阿尔伯特音乐厅举行音乐会,届时他们会呈现给观众一个耳目一新的、融合古典与爵士风格的《蓝色狂想曲》。除了格什温的作品,他们还将演奏沃恩威廉斯的双钢琴协奏曲,还有一些独奏、重奏、四手联弹的钢琴作品。毫无疑问,这将是一场引人注目的音乐会,一位响誉世界的年轻中国钢琴家,一位爵士界偶像式的老将,他们不同风格交融的演绎一定会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碟情驿站     
乐坛巨星系列——钢琴大师所罗门 唱片编号:EMI ICON 20610227 7CD set英国伟大的钢琴家所罗门(Cutner Solomon1902—1988),5岁开始学习钢琴,第一位钢琴老师是维尔纳(克拉拉舒曼的学生),所罗178岁时在伦敦皇后音乐厅演奏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大为轰动,被称为神童。二战后活跃于世界各地舞台并与小提琴家弗朗切斯卡蒂、大提琴家富尼埃组成三重奏举行室内乐演奏会。1956年因病结束演奏生涯。  相似文献   

11.
2003年2月,在众多重量级的浪漫主义钢琴作品名录中,朗朗选择以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DGCD002894742912)的震撼登场来宣告自己入驻了“黄标”的疆界!同年秋季CD发行后,《Gramophone》是如此评价这位中国钢琴家的:“掌控自如的气息”、“寓意深刻同时又让人折服的精彩表现”。  相似文献   

12.
普罗科菲耶夫五部钢琴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S.S.Prokofiev,1891—1953)是本世纪最有天才的作曲家之一。他本人也是卓越不凡的钢琴家,曾写过五部钢琴协奏曲,其作品风格独特,是现代钢琴文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珍品。 《降D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10)完成于1912年,当时普罗科菲耶夫还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学生。这部协奏曲于1912年8月7日由作曲者本人主奏钢琴付诸首演。演出后,  相似文献   

13.
2006唱片回顾     
古典类 2006年华人古典音乐家继续延续了上一年的辉煌,其中风头最劲的当然是郎朗和李云迪这对“环球双骄”。他们在黑白键上再掀旋风,先是郎朗在年中推出他在DG的首张中国钢琴音乐专辑《黄河之子》,该专辑除收录了郎朗和余隆指挥的中国爱乐演奏的《黄河》钢琴协奏曲外还有《牧童短笛》、《平湖秋月》、《翻身的日子》等中国钢琴独奏曲。  相似文献   

14.
弗拉季米尔阿什肯纳齐是前苏联出生的指挥家、天才的钢琴家,多年来他一直以指挥家和钢琴演奏家的身份活跃于世界各地,受到乐迷和评论家的广泛好评。他的这套个人选集是他作为钢琴家、指挥家与Decca唱片公司合作40余年以来的获奖唱片甄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子商情》2009,(7):134-134
柴科夫斯基共写了3部钢琴协奏曲,我们现在常听到的只有他的第一协奏曲,似乎由于这部协奏曲名声超大,把另两部压了下去。其实如本片收录的第2钢琴协奏曲也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协奏曲,它作于1879年,原本是献给尼古拉·鲁宾斯坦的,但鲁宾斯坦当时因身患结核病,已无法再行演奏,且于翌年溘然长逝。因此1882年3月18日于莫斯科首演时,担任钢琴独奏的是泰尼耶夫,由安东·鲁宾斯坦担任指挥。音乐上,除了一如第一协奏曲那辉煌的钢琴与乐队合奏之外,第2乐章是个很优美的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的三重协奏曲,3件乐器在乐队的烘托中你来我往,或对答、或和唱,  相似文献   

16.
早在本个音乐季之初,就已经听到有乐迷说,很期待今年3月的韩国钢琴家白建宇与广州交响乐团再次合作经典的“柴一”钢协。去年这位虽已花甲之年、但却宝刀未老的“亚洲钢琴巨匠”首次与广州乐迷“激情碰撞”,一口气连演两首钢琴协奏曲,让许多人至今记忆犹新,隐藏在平凡外表下的深厚功力与惊人的艺术才华让人大呼过瘾,轻而易举地征服了音乐会现场的所有听众。而在即将到来的3月30日的“王者之风,浪漫之巅”音乐会中,这位“亚洲首屈一指的古典钢琴家”将再次携手广交演绎“经典得不能再经典”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这又怎能不让人充满无限惊喜和期待呢?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子商情》2009,(11):128-128
这一套精选影片收录了阿巴多从1976年到1986年这十年间与维也纳爱乐、史卡拉歌剧院管弦乐团以及钢琴家波里尼、女高音玛提拉、女低音利波夫雪克、低男中音罗伯特·霍尔等人合作演出舒伯特的弥撒曲、勃拉姆斯的第2钢琴协奏曲以及罗西尼的两首歌剧序曲,是了解早期阿巴多艺术成就的最佳材料。  相似文献   

18.
美国费城管弦乐团(PhiladelphiaOrchestra)将于今年6月再次来华演出,行程为:6月2-3日:北京、6日:广州和7-8日:上海。广州行程的演出曲目包括贝多芬的《爱格蒙特》序曲、格里格的钢琴协奏曲和肖斯塔科维奇的第5交响乐。这次访华演出由该团现任艺术总监埃森巴赫(Christoph Eschenbach)执棒,中国钢琴家郎朗随团担任独奏。  相似文献   

19.
巴顿 《高保真音响》2009,(1):111-112
2005年10月21日,年仅20岁的波兰钢琴家拉法尔·布雷查兹(Rafal Blechacz)获得了第15届国际肖邦钢琴大赛冠军。与此同时,组委会还将玛祖卡、波罗乃兹、奏鸣曲、协奏曲四个单项奖授予了布雷查兹。这是继钢琴诗人齐默尔曼之后,波兰钢琴家30年后又—次囊括全部五项大奖。赛后,作为评委之一的皮耶坤自勒契尼(Piotr Paleczny)教授在接受ABC采访时说:“布雷查兹的表现是如此出众,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将第二名空缺。”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张富于纪念意义的唱片——首先,它是阿格里奇首次正式录制贝多芬的《第3钢琴协奏曲》,其次,它是阿格里奇和阿巴多在时隔30多年后的再次合作,此前他们一起录制的李斯特和肖邦的钢琴协奏曲,是在上世纪60年代。现在,两位杰出的艺术家重逢了,阿格里奇已经不再是当年的美少女,阿巴多也年过七旬,病魔缠身。但是他们对于音乐的热爱促使他们再次走到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