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以Na2CO3为电荷补偿剂,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碱土氯硅酸盐Sr8Si4O12Cl8:(Eu3 M3 )(M=Bi3 ,Gd3 )荧光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Sr8Si4O12Cl8:(Eu3 ,M3 )为纯四方相.Eu3 的发射主峰位于614 nm,为5D0→7F2的电偶极跃迁,表明Eu3 处于非中心对称格位,即取代Sr2 的位置.通过对其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发现敏化剂Bi3 ,Gd3 的掺入对Eu3 的发射具有较强的敏化作用,当Bi3 和Gd3 的掺杂量(摩尔分数)分别为5.0%时,Eu3 的相对发光强度分别提高了29.4%和23.6%.  相似文献   

2.
Gd2O3:Eu荧光粉体的制备及其发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溶胶-凝胶/燃烧合成结合法和共沉淀法合成了Gd2O3:Eu粉体,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了两种工艺制备Gd2O3:Eu荧光粉体的物相组成、形貌及荧光特性.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合成的Gd2O3:Eu为立方相;溶胶-凝胶/燃烧合成法制备的Gd2O3:Eu为单斜相.溶胶-凝胶/燃烧合成法制备的Gd2O2:Eu粉体蓬松、多孔,但存在一定程度的团聚.共沉淀法制备的立方相Gd2O3:Eu粉体在610 nm处呈现Eu2 的特征荧光;溶胶-凝胶/燃烧合成法制备的单斜相Gd2O3:Eu的发射波长产生红移,其中最强的2个发射峰起源于Eu3 的5D0→7F2跃迁,分别位于612 nm和621 nm.两种工艺制备Gd2O3:Eu粉体荧光特性的差异是由Eu3 在这两种粉体中所处晶格结构的对称性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以稀土氧化铕、偏钒酸铵、硝酸钙为原料,以尿素作燃烧剂,采用燃烧法合成了Ca3(VO4)2:Eu3+.利用XRD,SEM,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其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并探讨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燃烧法合成的稀土Eu3+掺杂ca3(VO4)2荧光粉颗粒规则、均一,发射主峰位于614.0 nm,是现有PDP商品(Y,Gd)BO3:Eu3+红色荧光粉的良好替代品.  相似文献   

4.
以钨酸钠溶液和稀土硝酸盐溶液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技术制备前驱体颗粒,经后续900℃煅烧能够获得结晶性良好、分散性良好的Gd2-xEux(WO4)3荧光颗粒,在此基础上,采用XRD、PLE/PL对材料的合成及荧光性能等进行一系列表征。分析结果表明:Eu3+的掺杂并未改变钨酸钆的结构,在246 nm W-O电荷迁移带(CTB)的激发下,Gd2-xEux(WO4)3荧光粉于617 nm(Eu3+的5D0→7F2)处呈现优异的红光发射,并得到Gd2(WO4)3:Eu3+的猝灭浓度为30at%,与理论计算值一致。  相似文献   

5.
顾婉娜  刘连利  王莉丽  崔岩 《当代化工》2013,(2):161-162,171
以Gd2O3、Eu2O3、Na2WO4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NaGd(WO4)2:Eu3+荧光粉体。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分子荧光对粉体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不同Eu3+掺杂浓度对NaGd(WO4)2:Eu3+粉体的相组成、微观表面形貌和荧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粉体为NaGd(WO4)2晶体,微观表面形貌为八面体,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在Eu3+掺杂浓度为10%时,样品的荧光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化学沉淀法、微波法、水热法制备了SrMoO4:0.05Eu3+,0.05Gd3+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荧光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晶体结构、荧光光谱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rMoO4:0.05Eu3+,0.05Gd3+的结构属体心四方晶系;其宽激发带由Eu3+-O2-、Gd3+-O2-电荷迁移带和Mo6+-O2-基质吸收峰组成,荧光发光以在616nm处Eu3+的5 D0→7 F2跃迁引起的红光发光最强;254nm紫外光激发时,化学沉淀法制备SrMoO4:0.05Eu3+,0.05Gd3+的发光峰比SrMoO4:0.05Eu3+的相应发光峰强度增大,这是由于Gd3+向Eu3+的能量传递敏化增强了Eu3+的发光。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WO4:Eu3+,Gd3+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荧光光谱等对该荧光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aWO4:Eu3+,Gd3+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CaWO4:Eu3+,钆离子的最佳掺杂量为0.04。同时说明了钆离子引入到CaWO4:Eu3+中对其发光性能影响的机理以及不同浓度的钆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柠檬酸盐硝酸盐燃烧法,在较低的温度(900℃)下成功地合成单一晶相Gd3Al5O12∶Eu3 发光粉体,紫外激发荧光光谱分析表明,粉体615 nm和593 nm荧光发射源于Eu3 的5D0-7F2和5D0-7F1跃迁.该方法中各工艺条件(如pH值、柠檬酸/金属离子比、煅烧温度)对Gd3Al5O12∶Eu3 发光性能均有影响,通过试验得出了获得最佳发光性能荧光粉体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
以Mn2+、Eu3+、Gd3+为第二激活剂,采用微波均水热方法,制备稀土离子共掺杂的YAG:Ce3+荧光粉,讨论了掺杂离子对YAG:Ce3+荧光粉性能的影响,并对物相组成以及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d3+的掺杂对荧光粉发光性能影响明显,能够提高其荧光效率,而Mn2+、Eu3+引起荧光猝灭。上述三种离子掺杂没有改变YAG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以NH3·H2O-NH4HCO3混合溶液为复合沉淀剂,制备了LaAlO3∶Eu3+纳米晶体.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度计测试了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前驱沉淀物经800℃焙烧处理2h,制备出球型形貌,颗粒分散性好、尺寸约为40nm的立方相LaAlO3纳米晶.由三维荧光光谱确定了LaAlO3∶Eu3+的最佳监测波长和激发波长,在395nm波长光的激发下观察到纳米LaAlO3中Eu3+的591nm(5D0-7F1)和613nm(5D0-7F2)特征发射谱,磁偶极跃迁5D0-7F1的发射峰强度要比电偶极跃迁5D0-7F2更强,而且这种趋势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强,说明由该法制备的纳米LaAlO3中Eu3+离子占据的位置具有高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草酸共沉淀法,利用草酸盐的自氧化还原,制得了以Y2O3为基质及Eu2 为发光中心的荧光粉Y2O3:Eu2 .该法煅烧温度低、操作简单,不需要外界置入任何还原性物质,可将高价阳离子Eu3 还原为Eu2 ,降低了反应的危险性和生产成本.对Y2O3:Eu2 的荧光性质进行了表征,并进一步探讨了Eu2 荧光发射主峰产生较大红移现象的原因,以及发光强度与煅烧温度和Eu2 含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庚申  孙家跃  杜海燕 《精细化工》2005,22(10):732-735
采用燃烧-发泡反应,于不同燃烧环境下,合成了不球磨的铝酸锶铕镝超细长余辉粉体材料。考察了点燃温度、燃烧体系、燃烧液与坩埚体积比、锶与尿素摩尔比以及盖子等因素对产物激发与发射光谱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燃烧条件为:点燃温度600℃,硝酸盐-尿素体系,V(液体)/V(坩埚)=1/10,n(Sr)/n(尿素)=1/12,坩埚加盖。光谱分析表明,燃烧环境不同,产物的激发与发射峰强度不同;温度效应会使发射峰蓝移,压力效应会使发射峰红移,最大频移分别为16 nm和8 nm。  相似文献   

13.
水热法合成CaCO_3:Eu~(3+)红色荧光粉(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低温水热法在150℃不同时间反应下合成了一系列红色荧光粉CaCO3:1%(inmole)Eu3+。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仪等分别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具有立方体的方解石型和针状的文石型结构,其文石型与方解石型的摩尔比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反应时间达到24h时,样品的发光强度最高,此时样品为针状的无团聚的文石型结构。Eu3+作为发光中心进入到不同晶型的CaCO3晶格中并占据非中心对称格位。样品的277nm附近的最强激发峰是由Eu3+-O2-电荷迁移跃迁引起的,属于宽带激发;另外,在300~550nm处存在窄的激发峰,归属于Eu3+的4f-4f激发跃迁。样品的最大发射峰值均位于614nm附近,属于红色发光,对应于Eu3+的电偶极跃迁5D0→7F2。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一种新型红色低压荧光粉(Gd_2~_mZn_m)O_3:Eu~(3+)的光谱特性进行了讨论。研究了不同ZnO含量、不同烧结气氛对其发光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BaFBr:Eu~(2+)中掺Al~(3+)对光激励发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不同金属掺入 BaFBr: Eu~(2+)光激励发光进行了研究,通过测试发现 Al~(3+)掺入可以提高 光激励发光的强度,并使其激励光谱红移,本文报道了制备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以β-二酮为原料,利用有机配位体(β-二酮)与SrAl_2O_4发光粉中的Eu~(2+),Dy~(3+)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制备出表面包覆有β-二酮的(SrAl_2O_4:Eu~(2+),Dy~(3+))复合发光粉体,将包覆的发光粉与聚氯乙烯(PVC)共混制成发光塑料.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包覆后的发光粉加到PVC中的发光强度几乎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测量了Bi_4Ge_3O_(12)(BGO):Pr、Eu和Ce的吸收、激发和发光光谱。掺杂BGO吸收和激发带相应于pr~(3+)、Eu~(3+)和Ce~(3+)离子特征跃迁。Xe灯中不同波长激发所得到掺杂BGO的发光光谱可通过Bi~(3+)心和掺杂材料之间能量传输过程加以解释。Bi~(3+)心400—600mm发射强度因受到Ce杂质影响变弱,这现象在高Ce浓度晶体里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环己酮和乙二醇为原料,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Gd~(3 )为催化剂,在微波辐射和无溶剂下,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探讨了酮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微波功率和辐射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最佳合成条件为:n(环己酮):n(乙二醇)=1:3.0,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50%,微波功率为425W,辐射时间为10min。在此条件下,缩酮收率可达90.4%,说明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Gd~(3 )是一种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优良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阴极射线显示器用蓝粉一直是限制彩色显示器发光效率和亮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问题也 同样存在于FED显示器件中。本文报导了最新研制的一种新型蓝色荧光粉Sr_5(PO_4)_3Cl: EU~(2+), 具有发光亮度较高,色纯度好,对阴极不易产生污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黄永平 《辽宁化工》2005,34(7):282-284
实验用有机硅KH570对荧光粉进行二氧化硅包覆以改善其耐水性,在包覆量为3%时得到由致密二氧化硅薄层包覆的产品,铝酸锶的耐水性有很大提高,原样在1.5h内完全水解,而包覆产品在300h内无水解现象,而包覆后对颜料的荧光性能影响很小,荧光强度降低在5%以下,不影响荧光粉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