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4月13日在第六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期间,全国要建立和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即按各地电力消费总量来规定可再生能源比例。这是继去年年底国家出台《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后,国家在有序规范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迈出的又一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  相似文献   

2.
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积极实施可再生能源项目。从俄罗斯媒体推出的2010年世界利用可再生能源十大项目来看,欧盟在此方面是领先全球的。  相似文献   

3.
宋昭峥  蒋淑丽  王瑾瑜  柯明  蒋庆哲 《当代化工》2009,38(6):635-638,654
加快开发可再生能源对于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可再生能源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的储量和分布情况,着重概述了国内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论述了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所面临的问题和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介绍了建筑设计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现状,从节能、环保、前期投入三个方面探讨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特点,结合该特点分析了建筑设计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途径,旨在告诉我们。在建筑设计中,科学利用可再生能源,有利于提升建筑设计的节能性能,符合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日前在北京成立,未来将主要研究制定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该中心由国家能源局依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设立,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需求,借此协助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进行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及组织实施,为统筹协调行业管理提供业务支撑。  相似文献   

6.
《上海化工》2008,33(5):48
最近,第三届全球可再生能源峰会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与会专家强调,开发可再生能源应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前提,除太阳能、风能外,一些国家还探索了开发可再生能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REN21)近日发布《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现状报告》,作为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最全面的年度总结,报告指出,可再生能源目前已在全球许多国家牢固地树立了其作为具有竞争力的主流能源的地位。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达286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成为可再生能源超级大国,占到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的三分之一。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在2015年创下新纪录。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约147 GW,为历年最高。如果将超过50兆瓦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多能互补系统一方面通过实现多能源协同优化和互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通过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本文简述了可再生能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索基于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多种发电技术结合的多能互补方案,并以在海外产业园实际应用作为例子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随着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和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研究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问题。生物质能是唯一可再生的碳资源,微藻类生物质又具有海陆分布广泛,光合效率高、单位面积产量高、开发潜力巨大等优点,因此微藻的能源化开发与利用对我国减少进口石油的依赖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对微藻能源化利用状况进行介绍并对现阶段的微藻能源利用技术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优玲 《河南化工》2011,(22):52-53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近日在北京成立,未来将主要研究制定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据了解,该中心由国家能源局依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设立,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表示,成立中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需求,借此协助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进行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及组织实施,为统筹协调行业管理提供业务支撑。  相似文献   

11.
马紫峰  贺益君  陈建峰 《化工进展》2021,40(9):4687-4695
发展新能源是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本文首先勾画出可再生能源转换利用基本途径,指出新能源化工技术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电化学工程、光化学工程、生物化学工程、分子化学工程、系统工程和人工智能等;其次,以可再生能源制氢、燃料电池发电与化学品共生、太阳能转换过程为例,阐明可再生能源资源转换中的化工问题;第三,通过对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中多元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电极制备过程开发,揭示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制造过程工程特性;第四,介绍了化工系统工程和人工智能在电池状态预测模型构建、综合能源系统管理、光-储-充系统集成与优化运行中的应用。最后,根据各种案例分析,归纳出新能源化工研究的本质是将新能源转换与储存中涉及的“生物/光/电化学反应”,从实验室放大到规模化生产装置,阐明反应中的传质、传热和传荷机理及其反应工程特性。对未来新能源化工技术研发,从“共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两个层面提出了若干研究方向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该文对常规膜法海水淡化系统的系统功能、设备出力、蓄水能力、设备选型、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优化调整意见,使之在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适应可再生能源电力波动的特点,如此不但能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稳定、发电量与用电负荷不匹配等问题,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的利用小时数,还能解决我国淡水资源紧缺问题,创造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海水资源的新循环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13.
林业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利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是唯一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以及其它化工原料或产品的可再生碳资源.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和人类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生物质资源以其可再生、资源丰富、分布广泛、CO2零排放等优点日益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热化学高效转化利用技术的研究是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最主要途径.作者对近年来国内外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技术的最近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对生物质能源热化学转化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我国生物质能源研究开发利用的发展前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孙志伟  伍联营  胡仰栋  张伟涛 《化工进展》2022,41(10):5297-5305
“双碳目标”对化工生产提出了新的挑战,改善能源供给结构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能源转换技术和储能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及供应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在替代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化工公用工程系统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新一代化工系统供能方式。本文在可再生能源供能技术的基础上,总结了可再生能源在供热、制冷、供水、供电以及多联产系统等新型化工公用工程中的应用现状,着重突出了可再生能源相比传统化工公用工程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可再生能源目前在化工公用工程系统中的耦合匹配现状、应用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文章指出,可再生能源化工公用工程将成为解决目前化工环保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传统氢的获取方式;综述了以太阳能为能源分解水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光伏法、光热法、光电化学法及光热电化学耦合制氢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技术关键;评述了反应器材料、半导体催化剂材料、光强、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等工艺条件对制氢效率的影响。展望了目前太阳能制氢技术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6.
王红霞  徐婉怡  张早校 《化工进展》2022,41(Z1):118-131
氢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能源的重要补充。氢能产业,特别是氢燃料电池车,其开发与利用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普遍重视。然而,决定该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清洁的氢气来源,如何使氢能产业更具经济环保竞争力。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将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不仅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取高热值的氢气供使用,同时从制氢源头利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可有效减少碳排放。为此,本文主要分析讨论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电解水制氢技术的耦合制取氢气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简述了目前国内外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制取氢气项目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一些典型的清洁制氢案例。可以看到,风电、太阳能制氢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但仍需提升其经济竞争力。而水电资源分布不均等缺点阻碍了其规模化发展。因此,政府、企业及科研院所需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研究,有效解决氢能制备的效率问题,加速绿色氢能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它具有储运方便、利用途径多样、高利用率及来源广泛等特点,可为解决能源危机、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提供帮助。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将氢能列为国家能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氢能的研究及产业化方面也投入巨大。本文综合考虑氢能在能源和化工领域的应用,较为全面地总结了氢能作为清洁能源在燃料电池汽车、分布式发电、燃料电池叉车和应急电源,作为能源载体在可再生能源消纳以及作为重要化工原料在油品质量升级和煤制清洁能源各方面的国内外利用现状,分析明确了氢清洁能源的利用是目前推动氢能发展的主要动力,氢能源载体的利用有助于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的协同发展,而氢化工原料的利用则是目前最有希望实现氢能规模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同时指出氢的制取、储运和燃料电池技术依然是制约氢能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太阳能作为清洁、无污染、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将其应用于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文章首先对比分析了太阳能应用于建筑节能的主要利用方式,然后又具体分析了太阳能热利用中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制冷、太阳能热泵和太阳墙系统的性能和优缺点,以及与建筑结合一体化时存在的问题。对于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经济有效利用太阳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洪伟 《化工设计》2012,(6):32-36,49,1,2
分析与计算新型分布式能源三联供系统样板工程,说明大范围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是目前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有利于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并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找到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