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饶河清  李萍军  黄河  马丽 《金属矿山》2014,43(12):143-146
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宽方位角观测系统方位角、偏移距及满覆盖次数分布等特点,以地质构造发育、各向异性显著的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萌城矿区某勘查区为例,对宽、窄方位角观测系统的勘探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窄方位角观测系统,宽方位角观测系统1次覆盖向满覆盖过渡快,野外数据采集时对地表障碍物变形观测易于实现;宽方位角观测系统大大提高了横向上的观测能力,有效扩展了观测方位角,使获得的地震数据更趋于全息三维,方位角分布更均匀;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重进行子波保真、远道动校正及速度分析,便于获得分辨率较高、构造成像清晰的地震数据;相对于窄方位角地震勘探,宽方位角地震勘探观测通常覆盖次数更高,但勘探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面元属性分析的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观测系统设计在勘探中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探讨三维设计过程中,选择不同的道间距和炮线距进行不同CMP面元、不同覆盖次数、炮检距、方位角的对比分析,进行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宽方位角的10线8炮观测系统较其它常规的观测系统在保证覆盖次数的前提下,炮检距和方位角的分布上更加均匀,更加有利于压制采集过程中的采集脚印。  相似文献   

3.
《煤炭技术》2019,(10):58-60
为了解决越来越复杂的煤矿采区地质构造等问题,常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局部地区已不能满足煤矿开采勘探精度的要求,而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安微淮南、淮北,山西晋城,内蒙中部和陕北等地的矿区已逐步开始应用。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采用数字检波器,采用宽方位角、小面元、高覆盖次数的三维观测系统,加上针对性的处理与解释流程从而全方位提高三维地震勘探的精度,尤其在解决复杂构造和小构造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煤矿安全》2019,(12):118-122
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对煤田小断层和隐蔽性地质体探测具有较高的精度,为煤田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可靠地的地质保障。为了将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煤田地质勘探,从影响地震原始数据品质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煤田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以淮北矿区的勘探实践为基础,详细论证了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的覆盖次数、面元大小、偏移距,接收线距、炮检距等主要参数的选择依据和基本原则,从而建立了针对勘探目标体的观测系统。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观测系统进行评价,分析了覆盖次数、偏移距、方位角等面元属性对地震数据质量的影响,为煤田高密度地震勘探的观测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开展煤田转换波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工作,提出了纵横波联合勘探观测系统设计思路,基于双聚焦理论,计算出分辨率函数、角度与射线参数函数(AVP)、优度和采集痕迹等。结合神东矿区大柳塔煤矿地质条件和地质任务要求,设计了转换波观测系统,采用基于双聚焦理论的定量分析法和常规面元属性分析法对所设计的观测系统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分辨率函数具有窄而高的主瓣和小的旁瓣,主瓣强度分布均匀;AVP函数在期望的空间带宽内保持平坦,且全区分布均匀;优度值高,采集脚印迹弱,覆盖次数、偏移距和方位角分布均匀,说明所设计的转换波观测系统对研究区开展煤层地质构造和进行岩性解释有利。利用所设计的观测系统进行了实际数据采集,所获得的地震单炮记录信噪比高,反射波组特征清楚,主要目的煤层有明显显示,表明所设计的观测系统适用于研究区转换波勘探,能满足构造勘探和岩性勘探的地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逐渐成为详细查明小断层、采空区、煤层变化等的重要地质资料的主要手段,如何确定三维地震勘探的观测方位成为观测地下构造的关键因素之一.概述了三维地震勘探的基本情况,并就观测方位的选择提出疑问,进而提出优势方位的假设,并通过对比说明优势方位的可取性,最后举例从其他方面说明优势方位选择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高密度宽方位处理是高精度地震勘探一体化技术,随着地震勘探精度要求的提高,应用宽方位地震勘探已经成为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宽方位数据采集相对于窄方位数据采集而言,具有能够提高波场采样率,提升目的层照明度,以及改善多次波衰减效果等优势。基于偏移距矢量片(Offset Vector Tile)处理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宽方位处理方法,能够提供振幅和方位信息保真的叠前道集,以及解决宽方位采集的各向异性问题,因此,对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包括OVT道集的抽取、数据规则化、OVT域叠前时间偏移以及方位各向异性校正等技术。通过对H地区高密度宽方位地震资料的应用效果分析,基于OVT域的处理,可以充分利用宽方位地震资料的优势,消除方位各向异性时差,使偏移剖面成像精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榆神矿区风积沙地区煤矿勘探开发的需求,总结了一套满足榆神矿区风积沙地区煤矿勘探开发需求的宽方位、高覆盖三维节点高效采集应用方式。该技术突破了风积沙地区高密度三维节点接收规模化应用的技术瓶颈,实现了风积沙地区高密度三维节点检波器采集应用,经过后期资料精细化处理,以及室内采空区解释效果,有效解决了风积沙地表下地质目标探查的需求,为同类条件下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提供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通过电脑软件模拟,进行详细的设计方案对比,对方位角、炮检距及覆盖次数等重要参数进行比较,最终优选了较好的观测系统。通过高密度资料和常规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对比,发现方法可靠,资料改善明显,为矿区的进一步开发提供较好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10.
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采集系统的动态范围与地震勘探成果精度相关,煤炭全数字三维地震资料成像质量与空间采样密度、观测系统相关。详细分析了煤炭采区全数字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三维地震数据目标处理技术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属性解译技术。研究表明:煤炭采区全数字三维地震勘探处理时间剖面上的煤层波频带宽度达到160 Hz以上,煤层波的主频为110 Hz,可有效识别落差5 m的断层及巷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