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9):197-198
基于协调发展理论,对成都市2007-2011年的"四化"同步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搜集相关关键指标数据,定量地研究了成都市"四化"协调发展状况,结果发现,成都市总体上"四化"同步发展的状况较好,但是每一个子系统发展的状况均不尽人意,因此,目前的协调是一种低水平上的协调。最后,理清各个子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新型城镇化概念被明确提出以来,一直被寄予厚望,被认为是未来中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在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4年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是探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初衷。报告指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着力提升质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湖北省潘家湾镇"四化同步"规划为例,分析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对村镇规划提出的新要求,探索"多规合一"规划编制方法在乡镇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4):84-89
农业现代化的研究由来已久,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国的农业政策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的三农工作迅速破题,实践推动了学者在内涵、特征、路径选择、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对农业现代化展开的研究。随着中国"四化"同步、"五化"协同战略的提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理论研究被赋予了新内涵。在现有涵盖农业现代化内容的"四化"、"五化"同步或协同理论研究成果中,农业现代化的特征、路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不断丰富。笔者通过梳理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的理论成果,探究农业现代化的新特征、新路径、新指标体系,为中国农业的再次转型升级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克明 《城乡建设》2014,(10):67-69
正解决三农问题要从城乡一体化、三农一体化着手,而"两个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即是美丽乡村建设。毕节试验区在"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同心攻坚"精神指引下,积极探索和实践,使毕节"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跨越"。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21,37(9)
文章以西咸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例,分析了西安都市圈的圈层结构特征和存在问题,提出通过"三链耦合"的农业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构建城乡产业发展命运共同体,扩大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优化空间格局,引导产业协同资源要素在城、镇、村的合理配置,发挥空间的最大利用效能;完善协同治理机制,激活城乡融合的内生动力,形成"城乡互促、功能互补"的双向流动格局,以期为其他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一种建立在新的政策制度上的新产业空间,其产业功能及空间布局不同于传统经济区及一般城市区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产业发展需遵循国际惯例、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并响应区内政策红利,以此为思路提出了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并进一步构建了襄阳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产业功能体系。在分析了影响产业空间布局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策略,并指导襄阳的实践案例。以上研究旨在为我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四化同步"中存在的发展短板问题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共识,文章通过对《"四化同步"背景下的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一书的分析讨论,结合我国发展现况,从该书的产生背景、基本内容及现实意义,对作者所做的农业现代化研究内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是人地关系和区域关系的和谐。文章基于对我国山地丘陵地区城镇化发展问题及需求的分析,以云南易门商贸物流产业区为例,对山地城镇化的"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提出四条"新型"发展路径:产业城镇化路径、上山城镇化路径、集约城镇化路径和人本城镇化路径。通过打造特色低碳产业区,探索四化同步城乡空间协调发展,为今后我国推行山地城镇化具有典范和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是加快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对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拉动内需、做大产业、扩大就业等具有重要意义。甘肃作为地处西部的内陆多民族省份,其自然条件和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小城镇建设要依据各自条件,科学规划,分类指导,走特色发展之路,通过小城镇的聚集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管清友  张媛 《城市住宅》2013,(Z1):28-31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四化"同步发展.究其本质,是以城镇为载体加速工业化.以工业为基础推动城镇化.因此.关键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12)
"四化同步"发展是十八大提出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山东省1984—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构建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水平和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四化同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农业现代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带动了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并不协调。因此可以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来促进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钟伟 《建筑》2014,(3):20-21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四化"要求,建筑企业无论从自身发展还是从外部环境要求来看,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施工企业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毕节试验区的生态环境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运用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对毕节试验区1987~2007年的生态状况进行评估,计算得出毕节试验区人均生态足迹从1987年的0.3875 hm2增长到2007年的0.7549 hm2,还得出了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96年到2007年在0.4848 hm2到0.5669hm2之间浮动,并根据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结果求出毕节试验区的生态赤字0,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1,从而得出毕节试验区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并依据相应的计算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4)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的函》(国办函〔2013〕35号)等文件的出台,为毕节试验区畜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统筹畜牧业生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和谐发展。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通过对草地资源的保护建设及合理利用,既能更多地生产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能更加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2019,(10)
<正>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近日会同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相关司局和行业协会专家,赴贵州开展机制砂石资源、生产和运输等情况专题调研。调研期间,调研组实地查看了贵州毕节晶阳建材有限公司、贵州磐石高科新材有限公司、毕节赛德水泥有限公司、修文龙发建材有限公司、贵州兴达兴建材股份公司5家机制砂石重点企业,考察了贵州省乌江通航管理局,并由贵州省政府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16):334-335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频繁出现使得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了社会舆论所关注的焦点,同时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这无疑使环境责任成为企业迫切需要履行的一项任务。本文通过对贵州省企业环境责任培育的内部聚集机制与外部保障机制进行探讨,最终构建贵州省企业环境责任意识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1月8日,"第一届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高峰论坛"在上海开幕,这是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搭建的一个高规格、高层次、高水平的研讨平台。首届高峰论坛的主题是《创新推动标准化,全面服务"新四化"》,协会主管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技术精英们共聚一堂,围绕"创新推动标准化,全面服务新四化"这个主题进行研讨和切磋,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工程建设标准化在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系统性支撑作用,也起到了出谋划策、建言献策的作用,对标准化工作的下一步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意义。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以及"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  相似文献   

19.
潘郁泉 《城乡建设》2014,(12):43-45
正科学的路径选是实现新型城市化又好又快推进的重要保障。城市的发展模式、方向选择、实践路径,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与竞争实力。浙江省湖州市按照"规划科学、功能完善、文明有序、清丽宜居"的目标要求,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主线,以"四化"同步推进为路径,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推进"三个城市"(浙北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生态示范城市)建设,加速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5)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目标。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他们的增收致富和示范带动能力,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支撑,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保障,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桂林市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