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际抗旱能力下的南方农业旱灾损失风险曲线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基于前期研究提出的4种假定灌溉条件下季节性干旱频率-旱灾损失率定量关系曲线,针对不同频率干旱发生时来水条件存在的差异与实际抗旱能力的不同,研究在变化的实际抗旱能力下,农业季节性干旱频率和旱灾损失率之间的定量关系,以此计算出实际抗旱能力下农业旱灾损失风险曲线。首先,以干旱期间供水满足需水的比例作为抗旱能力指标,分别建立抗旱能力指标-来水频率、干旱频率-干旱烈度保证率之间的关系曲线,以干旱烈度保证频率表征来水频率,进而得出各次干旱过程的抗旱能力指标与干旱频率的一一对应关系。然后,利用Copula函数计算干旱频率,通过EPIC模型模拟水稻产量并计算损失,建立干旱频率-假定灌溉水平-旱灾损失率三者间关系。最后,根据抗旱能力和干旱频率的对应关系,并以抗旱能力指标反映灌溉水平,可推得现状水平年实际抗旱能力下的干旱频率-旱灾损失率曲线。在湖南株洲市水稻旱灾损失风险计算的应用实例表明,实际抗旱能力下双季早稻夏季5—7月干旱频率-旱灾损失率之间,基本呈半对数函数趋势关系。对比历史旱灾损失调查结果,当发生2、5、10年一遇的干旱时,旱灾损失率的实际调查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的相对差值分别为1.69%、-5.33%和-4.81%。  相似文献   

2.
一、现状农业灌溉存在的问题 丰县耕地面积7.67万hm,灌溉水源依靠“引进江湖水、蓄地面水、挖掘地下水”三水并用 根据“丰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预测”及2000年丰县农业实际情况,全县农业灌溉中等干旱年份需水量为5.82亿m~3,特殊干旱年份需水量为7.41亿m~3,由于受水源限制,相应供  相似文献   

3.
一、亏水试验亏水试验是研究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人为地对其亏缺水量,看是否引起减产及减产程度如何。试验在十六个无底站坑中进行。每个无底站坑的面积为1.82×1.82平方米,设四种处理,以浅水勤灌的定额为对照,作为正常灌溉处理,然后依次以正常灌溉定额的80%、50%和30%分为三个处理,每处理重复四次,按拉丁方排列。试验时,水稻移栽至返青阶段保持正常供水活棵,到分孽期后按不同的亏水处理进行定量灌水。遇降雨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提高干旱防范应对水平,最大程度减轻旱灾损失,以2022年长江流域湖南地区出现的历史罕见干旱为例,分析了大范围、高强度、长历时气象水文干旱的发展过程。总结了旱情旱灾特点,全面复盘了湖南省坚持以“水”为主导,做好“水”文章,突出提前蓄水、精准保水、联合调水、及时补水、精细管水、节约用水、积极增水、全力供水的工作过程。结果表明:通过科学部署,湖南省有效应对灾情,做到了大旱之年无大灾。相关经验和做法可为后续干旱灾害防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淠史杭灌区水稻灌溉效益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家先 《水利学报》2001,32(9):0035-0040
水稻是淠史杭灌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现代农田灌溉和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产量不断提高,其增产效益显然是水利和农业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水利工程的经济分析,制定合理的水价标准,淠史杭灌区灌溉试验站按丰水年、平水年、干旱年和特别干旱年4个典型降雨年型试验分析灌区供水的灌溉效益。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并根据灌区历年降雨和粮食产量资料,按降雨频率测算各年灌溉效益分摊系数,计算出灌区的农业供水灌溉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挖掘旱灾风险动态评估中评价样本与评价标准之间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用半偏减法集对势这一新的联系数伴随函数,建立区域旱灾风险动态评估的半偏减法集对势方法(SSSPP),并应用于宿州市2007—2017年旱灾风险动态评估和风险脆弱性因子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宿州市旱灾风险综合等级基本在2级以上,处于偏危险状态,通过半偏减法集对势值可判别2009、2010及2011年处于偏反势,为高危险年份。通过半偏减法集对势方法识别出了宿州市旱灾风险脆弱性指标有:相对湿润度指数、土壤相对湿度、土壤类型、单位面积水资源量、耕地率、农业人口比例、水库调蓄率、单位面积现状供水能力、单位面积应急浇水能力、灌溉指数、节水灌溉率,这11个指标是宿州市降低旱灾风险等级进一步需要调控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高广林 《东北水利水电》2003,21(1):49-49,52
自然降水不足和灌溉水源供水不能满足水稻正常需水要求时,水稻生长受到干旱胁迫。本文通过星星哨灌区连续2年遭遇到设计保证率以外年份的干旱,探讨研究了水稻在干旱胁迫下的生育状态及产量,为水田灌区节水灌溉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1 概况青天河水库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县城西北30km处的黄河流域丹河中游上,是一座集防洪、灌溉、工业供水、发电、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工程始建于1966年8月,竣工于1981年12月。大坝原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75·8”大水后,按1000年一遇洪水标准重新复核后将大坝垂直加高4m,坝高由362m增至366m,水库防洪标准变更为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坝型为浆砌石溢  相似文献   

9.
沙沟水库是一座大(2)型水库,防洪标准低,坝体质量差,溢洪道没有控制及消能防冲设施,放水洞渗漏,观测设施失效。工程除险加固后,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五千年一遇洪水校核,并能实现中小洪水的控泄。供水、灌溉、发电效益明显提高。工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祁阳县坚持科学管水、合理调度的方针,大力推广“控水增产技术”,成效显著。1995年,全县13个中小型水库灌区推广“控水增产技术”农田1.67万hm2,早晚稻两季比上年增产粮食2295万kg,节水2607万m3,减少灌区农民水费等开支200万元,最近被评为永州市“控水增产技术”推广先进单位。1995年,该县在巩固1994年首推中型水库灌区控水增产技术农田6700hm2的基础上,又把此项技术推到了小型水库灌区,共落实稻田面积1.67万hm2。为了切实做好这一工作,该县在建立健全县、镇(乡)、灌区、村组控水增产技术推广领导小组,形成推广网络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水稻非充分灌溉,是在灌区水源供水能力不能满足水稻正常需水时,采取的一种不得已怕常规做法。以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经常采用的灌溉保证率80%为例,100年将可能有20年的破坏年份不能按需供水,在这些被自然条件妁柬的年份里,毫无疑问的只能实行非充分灌溉。这些典型年份的经验,就是该灌区推广节水灌溉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2.
波涌灌溉理论与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波涌灌溉是一种节水型地面灌溉的新技术,是利用一个放水和停水过程构成一个灌水周期,间歇地向沟(畦)供水,使水流推进到沟(畦)末端。它具有比传统的地面灌溉省水、节能、均匀等优点,其投资显著低于喷、滴灌及低压管道输水灌溉。作者综述了美国自1979年发展波涌灌溉的三个阶段,以及我国在波涌灌溉试验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对“水稻控水增产技术”进行了项目试验研究,经过3年的小区试验,盆栽试验及中间试验,该项目于1992年通过了专家鉴定。1994年和1998年湖南省又选择了永州、衡阳、郴州三市进行了推广试验,通过这三市的推广试验,对“水稻控水增产技术”进行了全面实际的检验,试验表明,该技术便于操作,广大农户乐于运用,获得了较好的成果,充分证明了“控水灌溉”的先进性、科学性,不仅对节水型灌溉有所创新和突破,缓解了农业用水的矛盾,而且渠道高峰引用流量减少,为优化工程设计、水库调度、灌溉计划用水和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沙河集水库除险加固后的运行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金慧 《治淮》2009,(1):13-14
沙河集水库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北约18km处的清流河支流大沙河上,控制来水面积300km^2,水库正常蓄水位加.50m(吴淞高程),相应库容1.23亿m^3。5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42.35m,10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43.20m,总库容I.85亿m^2,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城市供水、水力发电、养殖等综合运用的大(Ⅱ)型水库。  相似文献   

15.
冯葎 《水利水电技术》2007,38(12):95-98
1工程概况 青山嘴水库地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境内,位于金沙江一级支流龙川江干流上,距楚雄市区约14.5km。水库设计总库容10805万m^3,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城市工业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工程。水库建成后,能使楚雄市城市防洪标准由3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龙川江两岸农田的防洪标准由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总灌溉面积7.88万亩,年灌溉水量5767万m^3;工业年供水量2050.3万m^3。  相似文献   

16.
基于EPIC 模型的云南元谋水稻春季旱灾风险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旱灾风险评估对于揭示旱灾发生规律,减少旱灾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元谋县水稻1961—2010年的春季干旱为例,利用copula 函数计算干旱发生频率,根据EPIC 模型计算干旱在不同灌溉水平下的旱灾损失率,拟合干旱频率-旱灾损失率的分布曲线。云南元谋县实例研究表明,水稻春季干旱发生频率与其旱灾损失率之间基本符合对数函数的趋势关系,决定系数R2 在0.7以上,灌溉水量对于减少旱灾损失的作用显著。建立的干旱频率-灌溉水平-旱灾损失率分布曲线,可作为研究区水稻春季旱灾风险的定量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诸城市青墩水库建于1960年,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库,建有四级渠道294条,总长136.4公里,其中石渠52.7公里,建筑物1123座,灌溉77个村、6.5万亩土地。其“按亩配水,按方收费,水费预交,多退少补,超量加价,一水一清”的灌溉科学化、服务系列化管理方法,一度成为全国水库灌区典范,1990年被水利部授予“全国先进灌区”称号。近年来,他们又打破水库灌溉村级管理的传统模式,陆续成立一批合作组织,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探索出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灌溉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以来,全省推广控灌(系指水稻控制土壤水分灌溉)。1996年引进“控灌”消化吸收试验至今,就黑龙江省近年来水稻栽培现状而言,笔者认为很难全程推广“控灌”。因为在没有改变栽培与耕作方式的情况下,一些生产用水还应以水层管理(如泡田、整地、除草、施肥、防寒、保温等为主),只能阶段性进行控制土壤水分灌溉(干湿交替灌溉),可简称为“间控”。进行“问控”节水灌溉,灌溉上限以10—20mm水层为标准,下限以10~20kPa(土壤吸水力)为标准。上限以保证灌溉后土壤能饱和,且使耗水多或需水高峰时,保证灌溉周期约5天左右,而不歪太短和难以操作。下限是满足水稻各生育期最低土壤水分限制,不仅可达到节水目的,而且不会影响水稻生长发育。这两个标准可以分别用水尺和测水笔现场测视,结合感官标准(视田面陷脚和干裂程度)进行灌溉控制。改变以推广土壤水分相对饱和含水量标准控制,可减少很多实际麻烦与不便。采用相对饱和含水量(60名-100名),需要做很多前期土壤与土壤水分动态测定工作(土壤容重.土壤体积或蕾量含水量等)。  相似文献   

19.
精确灌溉     
农学家研究表明,农作物在生长期并不总是需要充足的水分,充足供水和适应控水交替,对提高产量才有利。与传统观念不同,他们认为,干旱缺水不总是降低产量。精确灌溉就是根据作物生理特点形成的既节水又增产的制度,当然,现阶段还难以实施精确灌溉,但是,采用这种科学的灌溉技术是必然的趋势。目前,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形式,正大力稳...  相似文献   

20.
李欣亭  夏立坤 《治淮》1999,(4):41-42
位于沂沭河中下游的山东省郯城县具有悠久的治水历史,相传大禹曾在郯城“凿马陵以疏沭水”。郯城县没有当家水,全县水资源多年人均占有量仅为644立方米,不足全省年人均占有量的1/3。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用水量增加,水资源污染较重,水资源严重不足,往往春旱夏涝秋又旱,仅1949年到1997年的48年间就有38个年份遭受旱灾。干旱时河沟于涸,庄稼枯萎,粮食减产,不少乡镇人畜吃水困难,造成很大损失。同时,由于郯城县传统的灌溉模式科技含量低,农业灌溉以自流灌溉为主,实行大水漫灌,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渠多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