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公伯峡水电站尾水河道疏浚后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公伯峡水电站尾水水位高形成的原因,并且对在尾水河道疏浚作业后,降低电站尾水水位,改善尾水流态,提高发电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证明,电站在尾水河道疏浚后,机组发电水头提高,增发电量,机组运行经济效益明显,尾水出水流态也得到明显改善,河道疏浚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
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址河道狭窄,电站尾水出水口靠近溢流坝,溢流坝泄洪对电站尾水出水口出水渠安全运行影响较大。该文在水力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对电站出水口出水渠布置进行改进和优化,满足了工程安全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瓜步汛电排站设计过程中出水口水流对通航影响产生的原因及设计处理措施,设计中采用导流墩布置在出水口外侧调节水流方向,解决了电排站排涝时通航河道中横向流速过大的问题,并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对设计成果进行合理化论证。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解决因尾水河道防护工程严重水毁对双山灌区渠首枢纽造成的安全隐患,本文建立了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型,对渠首段水流特征进行了模拟,重点分析了威胁枢纽安全的不利水流条件,提出了二级消力池与跌水相结合的工程治理方案。结果表明,该治理方案能有效改善枢纽尾水河道水流条件,研究成果可为双山灌区渠首枢纽安全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向家坝水电站右岸变顶高尾水洞的水力计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强  刘保华 《水力发电》2004,30(3):32-33
向家坝水电站尾水下接金沙江,江水位变幅大,尾水隧洞选用变顶高尾水洞方案时可不建尾水调压室,但洞内压力和明满交界面会随水流过渡过程变化。经建立包含引水系统、机组和调速器在内的计算机仿真程序的水力过渡过程计算表明,变顶高尾水隧洞方案在明满交替流工况下,未产生气囊,洞顶内水压力变幅不大,对机组没有产生不利影响,电站调节系统能满足大、小波动稳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震后或泥石流灾害后,机组处于停机状态,河道内的泥沙进入尾水并在尾水门槽处淤积。由于检修需要对机组进行检修落门时,通过尾水冲沙操作解决尾水积沙问题,能有效减少工期、发电损失和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7.
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吸出高程大、安装高程低,厂房埋深处于下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百米以上的深度。尾水事故闸门能够及时阻断下水库及尾水隧洞的水流,以便于机组的检修,在紧急情况下可动水关闭,防止下水库水流淹没厂房。如何合理地设计尾水事故闸门,使其成为厂房名副其实的挡水墙,是抽水蓄能电站金属结构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清远抽水蓄能电站尾水事故闸门的设计特点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要康帕二级水电站由于原水工部分设计不当,造成引水渠淤积并发生冻胀。前池水流不稳,排冰排砂不利,压力管过长,水头损失过大,尾水出水水流不畅,造成机组震动,机组一直达不到设计出力。通过对引水渠、前池、尾水连接段的改造,使电站提高了水头。增加了引用流量,解决了引水渠冻胀、前池排冰排砂不利、尾水水面波动引起机组震动的问题,为电站增容改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惠州抽水蓄能电站下库进出水口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惠州抽水蓄能电站下库采用侧式进出水口,一期尾水隧洞与进出水口采用同轴线布置,二期尾水隧洞在平面上布置有一弯道。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下库进出水口水力特性进行研究,测试包括发电和抽水两种工况下进出水口流速分布、各通道流量分配、进出水口水头损失及入流漩涡等水力参数,通过多方案比较,解决了下库出水口流速分布不均和出流偏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应用Mike11软件对河道开挖前后的水力特性进行研究,对比模型试验结果和Mike11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发现两者非常吻合。电站尾水河道开挖后,尾水水位降低非常明显,断面平均流速也明显降低,且随着流量的增大有效水头的降低值逐渐减小。河道开挖后水面坡降逐渐平缓,水流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