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前中国漆器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漆器的发明是长江下游的一大成就。8000年前的跨湖桥文化遗址,发现了迄今为止公开所见最早的髹漆器物——漆弓,开漆器文化之滥觞;65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现的朱漆木碗,是目前出土最早的彩髹漆器,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的结合;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彩绘陶质漆器的出现,表明了髹漆技术的进化;5000年前,良渚漆器文化艺术达到了史前高峰,出现了髹漆嵌玉漆器,开镶嵌漆器艺术之先河;4000年前,陶寺文化彩绘漆器大量出土,表明髹漆技术已趋成熟。史前漆器遗迹的不断发现,使我们可以穿透史前人类发展的黑暗空间,为我们今天了解史前的生活踪迹、认识往昔漆器艺术发展的源流,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漆》2017,(4):1-8
夏、商、周三代是漆器艺术的成长时期。夏代至先商时期考古发现的漆器不多,出土的漆器有漆觚、豆、匣、盒、盘、钵、匕、勺、鼓和漆棺等。夏家店文化墓葬出现的嵌贝漆器和薄木胎漆器可谓这一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至西周,漆器手工业发展,彩绘、嵌贝、雕饰等髹漆技术基本成熟,髹漆工艺应用领域日渐扩大,出土漆器的数量渐增,分布地域渐宽,地点亦多,漆器款式趋向多样化。器形有觚、簋、壶、罍、豆、碗、杯、盘、尊、盒、俎、案以及漆盾等等。嵌贝漆器的兴起,是西周漆器手工业发展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3.
《髹饰录》中所载"彰髹"工艺作为中国传统漆器髹饰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艺独特,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特色。但古代漆器遗存中至今未见有考证确凿的"彰髹"漆器发现,导致"彰髹"工艺的具体特征与源流也是我国传统髹漆工艺体系中一个尚未明确的问题。本文旨在考辨"彰髹"工艺特征及其漆器实物,从而溯其源流,以完善对相关髹漆工艺的准确认知,为漆器的分类及命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犀皮漆器的出土和传世实物主要出现在三国、南朝和明清时期,南朝之后至宋元,近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未见有考证确凿的犀皮漆器发现。文献资料中对于犀皮漆称谓和工艺特征的记载有着多种不同观点的描述和议论,且存在与传世实物不对应的现象,犀皮漆及其发展给我们留下了种种疑点,成为一个颇具争议的髹漆工艺。本文就犀皮漆文献记载中存在的疑点进行深入考证和剖析,对其发展过程及现象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髹漆工艺溯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髹漆工艺是中国人的发明,是漆器制作的主要工序,具有多元性,从涂漆到彩绘,从粘贴到镶嵌,从针刻文字到款彩,从堆漆到雕漆,变着皆为器物髹漆技法。素髹是最古老的髹漆技法,始于远古,盛于宋代;髹画工艺是基于人类对色彩的追求发展起来的,秦汉时期已趋成熟;镶嵌工艺发端于良渚文化时期,源于生漆的胶粘加固特性和对审美的追求,元代走向成熟;金髹工艺的兴起与金工技术和髹漆工艺的发展密切相关,唐代的金银平脱是其发展顶峰;锥画技法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漆器表面针刻文字,为后世雕填、戗金、雕漆之先声;堆漆有如雕漆之美,商代可觅其踪迹,兴于汉代,由此催生了雕漆、纹髹等工艺;雕漆自唐代初兴,元代达顶峰,它是在汉代堆漆、锥髹、夹纻漆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明、清时代,髹漆工艺体系已经完备,不同髹饰技法的变化结合,使中国古代漆器事业呈现出千文万华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6.
书讯     
正《瓯漆髹饰工艺》作者:杨文光/著,2016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书号:978-7-5502-8522-4。该书由浙江省博物馆中国古代漆器研究基金会与温州市优秀历史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支持和赞助出版。本书详尽介绍了温州地区漆器历史文化、漆艺材料与工具以及髹饰工艺等,是当代地域性髹漆工艺的一次总结。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漆》2017,(3):32-37
本文选取曾侯乙墓出土已自然干燥的3个甲胄残片的漆膜样品,采用三维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拉曼分析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针对漆膜形貌、分层结构与组成成分等进行研究。发现曾侯乙墓的甲胄漆膜的成膜成分主要为大漆;红色漆膜的主要显色成分为朱砂;黑色漆膜为大漆自然显色,未添加石墨;漆器存在多次髹涂的工艺;未发现漆灰层。  相似文献   

8.
清朝乾隆时期髹饰技法集前代之大成,融会了前朝的风格特点并有创新和发展。本文通过《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中《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以及内务府奏折类等档案文本,对有关乾隆朝宫廷漆器制作档案进行整理并结合现存珍贵的漆器实物,系统地对其制作的髹饰技法及风格特点进行了论述。发现乾隆时期的宫廷漆器拥有着丰富的髹饰技法,有素髹(黑漆、朱漆、紫漆、金漆等)、描金、雕漆、彩漆、填漆、填漆戗金、镶嵌漆、波罗漆、堆漆等,其技艺在继承前代漆工艺的同时逐步提升且有机融合多样风格,工艺复杂考究、装饰精致华美,达到了漆器髹饰技艺的高峰。  相似文献   

9.
天长纪庄墓出土器物中有47件制作精美的漆器,为研究江淮地区西汉中晚期漆器提供了重要实物。文章对出土漆器从制作工艺、纹饰等方面整理分析,认为纪庄汉墓出土漆器符合楚国漆器风格,其轻盈、空灵、小巧的特点体现了江淮地区的髹漆风格,而巧思奇妙的装饰技巧也尽显江淮人民聪慧、细腻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漆器工艺史源远流长,考古出土的各时期漆器美轮美奂,技法精湛绝伦,堪称东方造型艺术精华。无论是"髹"或是"饰",都深藏着中华文明深奥的哲理,又彰显着华夏艺术鲜明的特征。《髹饰录》的重要贡献是对我国装饰漆器技术进行了全面记录和总结,系统地为各种漆器分类定名,不仅仅是给漆器的设计制作和品评鉴赏设定了较为准确的评判标准,还为后来的漆器制作者提供了一份历史权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本书是一部涉及中国髹漆工艺、漆器保护、生漆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应用技术原理等方面的研究性、实用性读物。作者根据考古发现或存世的大量的漆器文物、时代背景、工艺特征和文献资料,从历史的、文化的、技术的以及材料学、工艺学等角度,全面总结了中国漆文化发展7000年的成就;系统论述了中国髹漆工艺发生、发展以及演变关系;阐述了中国漆文化载体的沿革、外传及其影响;并根据漆树及生漆科学研究的最新科技成  相似文献   

12.
简讯     
《中国生漆》2008,27(2)
2008年6月7日,北京金漆镶嵌髹饰技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四川喜德彝族漆器髹饰技艺、贵州省大方髹饰漆艺、天水雕漆技艺等6类髹漆工艺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讯  相似文献   

13.
广陵地区出土西汉漆奁的考古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汉墓出土的漆奁是汉广陵漆器中最具有特色的艺术品之一,集中代表了广陵漆艺的高超水平。通过漆奁的器形、装饰工艺的研究,可以加强对广陵髹漆工艺的认识。战国时期扬州漆艺深受楚漆艺的影响,至汉初,广陵漆艺的地方特色已初见端倪,西汉中期以后,广陵漆器的地方特色已完全形成,其发达的金银贴花工艺、镶嵌工艺堪称汉代漆艺之翘楚。  相似文献   

14.
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三角洲平原范畴内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以其精湛的琢玉技术闻名于世,其实,良渚文化的髹漆工艺也很精彩,反山、瑶山、卞加山、梅堰等遗址都出土了为数不少的髹漆器物,器形多样,胎骨主要有木胎、陶胎和石胎等,以生活用器为主。髹漆彩绘和髹漆嵌玉技术是这一时期的重大创新,代表了良渚文化漆器装饰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器物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完美体现,也是等级分化的标志之一。髹漆工艺的发展是人类审美发展、欲求膨胀、技术进步、财富增长的结果,是为贵族服务的产物,富裕的环境促使人去注意生活装饰,愉悦自己。  相似文献   

15.
包山楚墓髹漆竹笥是战国中期楚地竹笥的典型代表。为全面了解髹漆竹笥制作工艺,研究者对包山楚墓出土的6件髹漆竹笥进行脱水保护,并选取其中的1件竹筒上掉落的残片作为样品,采用三维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针对样品形貌、截面结构与组成成分等进行研究,发现漆膜的成膜成分主要为大漆;红色漆膜的主要显色成分为朱砂;黑色漆膜的主要显色成分为碳黑;其制作工艺均为在胎体上直接髹涂一层漆,且漆层较薄;未发现漆灰层。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1件彩漆竹笥的编织工艺进行了复原,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竹编工艺,为研究古代传统工艺和竹编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潘垒 《中国生漆》2013,32(2):33-34,46
漆器在我国的历史悠久漫长,漆工艺也随之不断的发展进步。在明朝,漆工艺达到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高潮和登峰,特别是《髹饰录》的出现,探究明代的漆工艺对漆艺的发展和继承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战国秦汉时期是我国漆工艺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属于这一历史阶段的漆器主要出土于两千多年前的楚国疆域之内。楚地出土的漆器其数量之多、品种之繁、制作之精、分布之广,都远远超过了其他地区。笔者拟从楚地的自然条件、铁制工具的广泛运用和思想意识的变革、漆器自身的诸多优点、楚墓的埋葬条件等几个方面,对楚旧地能出土数量庞大的漆器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生漆》2016,(3):22-28
中国是一个漆器之国,漆器和髹漆技术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抗争中发现了桼的奥秘,创造了漆器,使其能够为人类的生活需要服务,开漆器文化发展之滥觞。跨湖桥文化遗址出现的漆弓,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漆器,距今8000年。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朱髹漆器标本。马家浜文化时期出现了彩绘漆器,良渚文化时期出现了嵌玉漆器,彩绘艺术精彩,达到了史前漆器艺术的高峰。先秦时期,漆器艺术已趋成熟,漆器品种之杂,数量之多,造型之美,纹样之繁,色彩之绚,制作之精,工艺之巧,器物之美,分布之广,都远远超过了前代。青铜工艺和治铁技术的出现,促进了漆器制胎技术的革命,漆器手工业无论在数量、品种以及制作技术诸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普及化、日用化、生活化、情趣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秦制漆器手工业发展受惠于周制,承前启后,物勒工名,精工造化。自20世纪30年代,在陕西宝鸡斗鸡台发掘的"屈肢葬墓"以来,迄今为止,在全国范围内已发现几十处秦国墓地、千余座之多。考古发现的器类以日用器为多,注重实用。主要器类有杯、盛、盘、案、几、盂、壶、觯、罐、樽、卮、盒、匕、奁、瓢、枕、梳篦等,胎骨有木胎、陶胎、竹胎等,以木胎为多。髹漆技艺基本上沿袭了战国遗风,大部分漆器外髹黑漆,内髹红漆,少数表里皆髹黑漆,或在黑漆地上用朱、褐漆描绘几何纹、卷云纹、凤鸟纹等图案,与楚国传统的髹漆工艺一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出土的大量漆器和文献资料,阐述了战国至秦代漆器的制作、生产管理等情况,并与彩绘秦俑的制作技法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不仅在制作程序上基本相同,而且在胎骨、打底、髹漆、彩绘等各道制作技法上也多有相似之处,结合秦始皇陵园出土的其它遗物上的用漆情况以及秦俑装饰要求,从而得出秦俑表面涂漆的原因很可能是借鉴、吸纳了当时普遍生产的漆器的制作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