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频移低信噪比下长PN码快速捕获及其DSP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杰  王大鸣 《计算机应用》2007,27(4):1017-1019
针对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大多普勒低信噪比下长PN码快速捕获的难点,提出一种时频二维联合搜索快速捕获的改进方法,采用了合理的捕获策略和频域循环移位的多通道软切换,简化了捕获处理,利用多相结构的码相位搜索,降低了运算复杂度。该方法在TI公司TMS320C6416为核心器件的硬件平台上实现,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其具有很好的捕获性能。  相似文献   

2.
TD-SCDMA集群通信系统切换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快速准确地选择切换目标小区和提高切换成功率,本论文首先给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的目标小区确定方法,并对其进行仿真验证;其次,由于移动速度对切换的影响,本文对基于移动速度的切换算法进行改进,然后对改进算法和传统算法进行仿真比较;最后从接收信号强度和切换次数两方面评估,得出改进算法比传统算法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3.
在异构无线网络中,使用有效的流量均衡可以服务更多的移动用户。文章为异构分层无线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速度、方向和位置的流量均衡算法,其原理是选择逗留时间较长的移动用户执行垂直切换,从负载较重的小区转移到负载较轻的重叠覆盖小区。同时,快速切换呼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接入到微小区,慢速切换呼叫也可以切换进入宏小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改善了新呼叫阻塞率和切换呼叫掉线率等方面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大多普勒条件下时频二维搜索伪码捕获原理,并结合基于DSP的硬件实现平台,提出了一种基于FFT的频域串行-伪码并行捕获的改进方法,通过存储一个频点本地码匹配滤波器的傅立叶变换,采用频域循环移位的多通道软切换,简化捕获处理,缩短捕获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具有很好的捕获性能.  相似文献   

5.
首先简要介绍了MobileIP并分析了MobileIP的各种切换算法,然后通过仿真研究了重叠小区内结合链路层检测信息的积极和消极切换算法的性能,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当移动节点进行慢速往返移动时,宜采用结合链路层检测的积极切换算法;而当移动节点往返移动的速度较高时,结合链路层检测的消极切换算法能提供更高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移动IP的实现不能离开移动通信网络的支撑,但是目前移动IP的实现很少考虑具体的移动通信网络结构,尤其是对于目前越来越占主导地位的多层小区的网络结构研究更是如此。文章给出了一种新的移动IP移动性管理方案,包括分层的FA拓朴、灵活的切换控制策略和两种COA方式,与其它的微移动协议相比,该方案更适合多层小区结构的网络。文中还对方案中的两种COA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应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多小区单用户联合传输能显著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链路性能, 但降低了协作小区的平均吞吐量; 多小区多用户联合传输在改善小区边缘用户性能的同时, 通过协作小区内多个移动终端的复用, 提升协作小区的平均吞吐量。根据SLNR准则提出了一种单用户和多用户自适应切换的多小区联合处理算法, 结合协作集合选择、选择协作集合内的配对用户、MU-MIMO处理等形成一个完整的CoMP处理过程。该算法的单用户和多用户MIMO算法处理相似, 可简化系统处理过程, 并通过自适应选择单/多用户模式提高算法鲁棒性, 有利于提高CoMP的系统增益。根据LTE-Advanced系统的参数进行了系统仿真, 结果证明, 该算法性能优于多小区单用户联合处理和单小区多用户处理的性能, 可提高协作小区吞吐量25%~40%。  相似文献   

8.
基于AP预先转发的802.11无线局域网切换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EEE802.11无线局域网(WLAN)规范包括MAC子层和物理层(PHY)两个协议层,支持结点的移动通信,但它并没有提供移动主机(MH)的无缝切换算法.当MH从当前的接入点(AP)覆盖小区移动到另一个AP小区时,由于通信的暂时中断会对系统的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的切换算法包括硬切换(hard-handoff)和平滑切换(smooth-handoff)等,这些算法要么丢包率大,要么切换延迟长,对切换的性能改善程度并不是很高.从切换延迟和丢包率两方面人手,提出了一种AP预先转发的WLAN切换算法,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切换算法的整体性能优于其他算法.  相似文献   

9.
乔红麟  马跃 《计算机工程》2007,33(18):119-121
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提出了接入互联网的需求。移动IPv6的切换性能是保证移动互联网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描述了MIPv6及FMIPv6的切换流程,分析了MIPv6及FMIPv6的切换性能及其切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和归纳了一些优化思想和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基于协作节点的分层移动IPV6协议(PHMIPv6)在域间切换时,因未充分考虑非合作节点而可能导致的预切换操作失败问题,该文通过计算移动节点与协作节点的链路终止时间(LET)并引入时间阈值,保证所选择的协作节点能够及时执行预切换过程并返回新的转交地址,有效缩短切换准备时长;另外,在切换完成后,以协作节点为中继,移动节点与新的接入点在上下行建立包括蜂窝网络和Ad hoc网络的异构协作信道,充分利用协作分集技术来提高小区边缘的通信质量.应用NS2搭建了仿真环境,并分别从预切换成率、丢包数、切换时延等三个方面验证了该切换机制在性能上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移动IPv6切换过程的基础上,设计了移动切换性能测量指标,提出了移动IPv6切换性能测量方法,基于该方法设计并实现了移动IPv6切换性能测量原型系统.该系统能测量从网络层到应用层的移动切换性能,解决了现有测量工具部署繁琐的问题.用该系统在实际的测试网上进行测试实验,实验发现移动IPv6切换对各种网络应用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切换性能随着网络层次的增加越来越差,从网络层往上到应用层切换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In 5G networks, the coverage area of the base stations is smaller and the communications are at higher frequencies. The small cell concept has risen with high mobility and small coverage area. Mobile users can move among the small cells with different service requirements as a result of handover. The frequency of changing the small cell and the considered handover parameters affect the quality of service. In this paper, the handover performance analysis with different metrics and a realistic urban channel model is investigated for 5G small cells. The effect of the traditional handover metrics performance, on the 5G small cell handover procedure, is also shown.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research for developing new procedures on 5G small cell handover.  相似文献   

13.
一种多区协同的区间干扰抑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浩  袁昂飞  刘玲 《电子技术应用》2012,38(3):110-112,116
在LTE-Advanced系统中,小区频率复用因子为1,从而区间干扰会严重影响小区边缘用户接收性能。为减少数据交换量,提出一种基于用户划分的干扰抑制方法。首先根据用户接收功率估计,判断相邻小区内是否存在边缘用户,存在时,通过多区协同实现对该边缘用户的干扰抑制,而不存在时,则采取单小区多用户干扰抑制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无需所有相邻小区用户的信道状态信息,从而大大减少了在基站间的数据交换量。文章介绍了该方法实现步骤,分析了实现复杂度,并通过对用户误码率仿真证明了算法性能。  相似文献   

14.
MIPv6(mobile IPv6)是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工作组提出的IP层移动解决方案.切换是影响MIPv6性能的关键因素.从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3个层次测量分析MIPv6切换性能,确定协议层次性能相互影响与切换性能瓶颈.根据网络层切换过程,改进其测量移动检测时延的方法,测量MIPv6各个阶段的切换时延并提出减少各阶段时延的建议,分析发现切换性能瓶颈.进一步完成传输层性能测量,分析移动切换对TCP滑动窗口的影响,发现TCP的特性将影响切换过程中上层应用的性能;以FTP应用为例,测量并分析了移动切换对上层应用的影响.相关结论对设计高效的移动切换协议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针对UAVS通信网切换管理中的信道分配问题,提出了保护切换信道与切换呼叫按照先入先出队列排队相结合的方案(GCM-FIFO),利用Markov链对该方案进行了建模,通过数学推导分析了系统的性能,并就等待队列容量对切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和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实施GCM-FIFO方案,UAVS通信网获得了较好的切换性能,而且随着队列容量的增加,切换呼叫失败的概率呈下降趋势,但是当队列容量超过某个值后,切换呼叫失败的概率趋于恒定,因而应根据系统相关参数,利用仿真结果选择合适的队列容量.  相似文献   

16.
协作多点传输(CoMP)作为LTE—A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能消除或降低相邻小区间干扰,提升边缘用户的传输性能。由于这一新技术的弓l入,传统切换算法已经不能适应CoMP技术的切换要求,由此根据CoMP中联合处理(JP)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切换算法。首先分析CoMP技术的实现原理并阐述了切换的概念,然后对传统A3切换算法和新的切换算法进行了研究,最后对两种算法的性能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A3切换算法相比,新的切换算法能提高系统吞吐量和减少系统切换总次数。  相似文献   

17.
改进的分层移动IPv6网络中快速切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瑾  张曦煌 《计算机应用》2007,27(9):2215-2217
分层移动IPv6加入移动锚点来管理同一域内的移动,减少注册开销,从而能极大地减少切换延迟。但对于不同域间的移动,这种分层的结构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切换延迟。提出一种分层移动IPv6网络中基于流的快速切换方法,将业务流状态分析与分层结构的思想有效地结合起来,有助于减少切换延迟以及丢包率。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比现有的分层移动IPv6以及基于流的快速切换方法有着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Chen  Zhang 《Computer Communications》2007,30(18):3870-3880
Flow-based fast handover method is designed for Mobile IPv6 network. The FFHMIPv6 uses the flow state information to redirect the traffic flow to a new location. This makes it possible that the reception of packets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BU registration process, thus minimizing the delay experienced in the handover. But it does not consider the route optimization. In this paper, a new flow-based fast handover method is proposed which enhanced the existing flow-based fast handover method to support route optimization.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is scheme has a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existing FFHMIPv6 scheme.  相似文献   

19.
多细胞粘连识别是图像识别领域的瓶颈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多细胞粘连的形状识别方法。通过改进的阈值分割和八方向边界描述法对细胞进行定位,基于多边形夹角法分离各个粘连细胞,解决了多细胞粘连的形状识别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多细胞复杂粘连情况下的细胞分离和各个细胞的形状识别,系统粘连分离精度为95.3%,形状识别精度达到97.6%,每个细胞识别时间为0.03 s。  相似文献   

20.
802.11环境下移动IPv6快速切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志鹏  李立新  黄平  姜华林 《计算机应用》2008,28(10):2587-2589
主要研究下一代移动IP(MIPv6)在WLAN内的快速切换。对IEEE的“Mobile IPv6 Fast Handovers for 802.11 Networks”草案提出的一种快速切换思想进行改进,利用少量的链路触发信号,通过结合分层快速切换技术和快速路由公告,大大降低了网络层切换时延和数据丢失。该切换算法在NS 2仿真环境下进行了模拟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