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是指在高发水期开发油田时寻找剩余油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在当前的科技状况下,能够利用套管测量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有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中子寿命测井和碳氧比测比等,根据储层饱和度测井仪对测井特点的研究,合理的解决了地层水电阻率和泥质的涉及问题,利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对剩余油饱和度的测井分析。套管井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是在开发油田里必不可少的一种测井技术,油田不断的被开发,不论是对地下进行二次采油还是三次采油都需要对地下的油层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包括油层水淹的程度和油藏内水和气的分布状况,为了提高储层的采集率,就需要利用剩余油饱和度的参数为依据。  相似文献   

2.
当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时,其高含水特性对油田的开发造成不利影响。传统测井技术的自身缺陷导致发展确定储层剩余油饱和度的新型测井仪器技术迫在眉睫。本文就最新的测井仪器技术,即PSSL全能谱饱和度测井技术的基础技术原理、解释基础及解释标准以及其应用效果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3.
脉冲中子-中子(PNN)测井是一种通过记录发生俘获反应后地层中的剩余热中子数量,进而来获取储层剩余油饱和度的测井技术。它的测量原理、数据采集和处理方式与常规中子寿命测井相比均有独特之处。通过其在青海油田大量的测井实践以及资料解释方法的研究,认为该项测井技术可在水淹层评价,寻找潜力层和未动用层,有效识别气层,识别低阻油层,低孔低渗储层评价,复杂岩性识别等地质应用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脉冲中子-中子(PNN)测井是利用直接测量热中子通量进而计算剩余油饱和度的测井技术。文中介绍了该技术的测井原理及其解释方法,并列举该技术在延长油田的应用情况。结合目前使用的情况,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过套管电阻率测井(ECOS)技术和脉冲中子中子测井(PNN)技术应用条件和各自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在苏丹A油田同一口电潜泵(ESP泵)生产油井B井中的综合应用,识别和确认了本井的水淹层,定量分析和评价了本井的剩余油饱和度。同时,为了清楚地了解本井的生产动态,本文进一步引入了油层采出程度的参数(也称油层含水系数),深入分析研究本井开发动态中的油层采出程度,有效地区分了主力产层和未动用层(潜力层),为本井的后续开发层位和开发措施指明了方向。同时,本文在背对背的对脉冲中子——测井(PNN)资料和过套管电阻率测井(ECOS)资料的分析结果,既相互吻合一致,又可以互为佐证,具有在同一口井中相互检验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和PNN测井技术的可靠性、一致性和有效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子测井方法是以脉冲中子源或者以放射性同位素中子源发射出中子流轰击地层,与地层物质的各种元素的原子核发生各种作用,通过中子探测器来测量各种作用之后散射回来的中子或伽马射线,通过分析作用后的中子或伽马射线能量谱值,来分析井孔地层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和元素含量等地质和工程参数确定的测井技术。作者总结了国内中子测井方法的应用历程和现状,调研国外的发展,给国内中子测井方法前景提供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7.
RMT(Reservoir Monitoring Toolk油藏监测仪)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是一种以核物理理论为基础的脉冲中子测井仪。由脉冲式的中子源发射中子与地层作用后,经过非弹性散射和热中子俘获反应产生次生伽马射线。求出地层内碳氧相对含量比等一系列比值,通过对元素及元素的比值的分析划分岩性剖面,求出含油饱和度,寻找油水层,划分水淹等级。由于井楼油田油层具有埋藏浅、厚度薄、原油粘度稠、分布散的特点。经过多年的注水、注气开采,使得单井中电性明显的含油储层已接近开发极限,目前常规测井技术方法难以区分高阻水层和低阻油层。因此利用RMT剩余油饱和度测井寻找剩余油分布丰富的有利层位。  相似文献   

8.
针对文中油田油藏特点引进先进的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通过开展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适应性研究并推广应用,逐步摸索出了适合文中油田油藏特点的剩余油饱和度(高精度C/O、PNN)测井技术,并在文中常压中渗油藏形成了完善的以高精度C/O为主的剩余油饱和度测井系列,根据测试结果指导剩余油挖潜15井次,累计增油2775.0t,投入产出比1∶3.67。达到了指导油田精细调整、改善开发效果的目的,为不同类型油藏寻找剩余油分布、了解层间动用状况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高精度碳氧比能谱测井技术在确定开发单元、纵向多层系的剩余油饱和度,评价开发单元、层系的动用程度,揭示层间、层内的油水分布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为单井的补孔、堵水等提供可靠的依据.随着柳赞南区浅层油藏进入特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开发阶段,剩余油高度分散,认识和挖潜难度逐年增大.近年来通过该测井技术在柳南区块的广泛应用,对浅层油藏剩余油认识和挖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碳氧比能谱测井方法是用来在高孔隙度地层(已下套管)中探测油层、水层、水淹层,确定含油饱和度的一种脉冲中子测井方法[1]。高精度碳氧比能谱测井仪采集的俘获谱和非弹总谱由于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发生漂移,因此测井时需要人为的进行调整高压增益,这不但增加了操作人员的难度,同时也难免带来人为的误差,影响了测井曲线的质量。针对这一难题,大庆测井公司研发了具有稳谱功能的高精度碳氧比能谱测井采集软件,通过对采集俘获谱和非弹总谱中的谱型进行现场刻度校准,实现了稳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井筒中剩余油饱和度监测技术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获得精确的剩余油饱和度参数是目前公认的世界性技术难题之一,也是油藏工程师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套管井剩余油饱和度测井仪都是利用中子与地层物质相互作用这一特性来设计的,因此,要想获得精确的储层参数,不是改变仪器的基本的测量原理,而是从仪器的设计、工艺、数据采集方式、采用晶体材料、中子管及解释模型等来达到目的。具有代表性的生产测井新技术主要有:康普乐公司的PND测井技术;斯伦贝谢公司的RST测井技术;哈里伯顿公司的RMT测井技术;阿特拉斯公司的RPM测井技术及国产的DDCO-2测井技术等。  相似文献   

12.
相比于同位素放射源测井,中子发生器测井在环保性、可控性和准确性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并具有优异的时效性,是未来石油测井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中子发生器的组成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并分析了其在石油测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新时期石油勘探开发的要求,很多新技术被应用在测井工作之中,其中套管测井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能够随时获得套管井测井数据,确定油层含油饱和度及产油产水情况,并且便于老井评价,寻找剩余油量。此外还能够对油田动态进行监控,对油井的使用寿命、油井套损及水泥胶结情况均能够较为方便地进行评价。本文结合国外新技术测量原理,总结了我国测井新技术在勘探开发中的使用情况,探讨测井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PNN测井即Pulsed Neutron Neutron,是在中子寿命测井技术上发展而来的测井方法,能在套管中直接探测地层。该技术能在低矿化度地层水条件下,分辨近井地带的油水分布,计算含油饱和度、划分水淹级别、求取储层孔隙度、计算储层内泥质含量及主要矿物含量等等。为剩余油的挖潜、指导提高水平井水平段动用措施、提高油田的开发水平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5.
PNN测井是一种利用测量地层中剩余热中子数量随时间变化关系,从中提取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计算储层的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其采集方式区别于其它脉冲中子测井,也具备独特的数据处理技术。文章介绍了PNN测井原理、解释方法,并结合实例认为: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是表征地层中子特性的参数,与地层岩性、裸眼井的伽马曲线有很好的对应关系;PNN测井资料解释须参考生产井史、邻井注水动态资料,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未投产开发调整井RPM测井资料的综合解释,并与随钻测井解释含油饱和度对比,来辅助判别裸眼井油水性质以及水淹层评价,进而指导后期剩余油挖潜。结果表明剩余油饱和度(RPM)测井与裸眼测井相结合有助于提高解释结论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云南化工》2017,(12):12-13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测井工艺技术措施,或者测井资料,通过对测井资料的解释分析,掌握储层的物性参数,为合理开发油气层奠定了基础。应用同位素测井技术措施,能够测量注水井的吸水剖面,有利于促进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的研究,不断提高油田开发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寻找多油层油藏、底水发育油藏纵向剩余油富集规律,方法简要介绍过套管电阻率测井的测量原理,对这一生产测井技术在安塞油田的测井成果进行分析评价。结论CHFR测井可反映地层纵向剩余油分布状况,为下步剩余油挖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原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零散,加强剩余油监测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中原油田部分区块低孔低渗高温的特点限制了常规的饱和度测井技术的应用,PNN技术由于其特殊的测量方式和资料处理方法较好解决了这些难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PNN测井即Pulsed Neutron Neutron,是在中子寿命测井技术上发展而来的测井方法,能在套管中直接探测地层。该技术能在低矿化度地层水条件下,分辨近井地带的油水分布,计算含油饱和度、划分水淹级别、求取储层孔隙度、计算储层内泥质含量及主要矿物含量等等。是油田老区储量动用评价、确定油水关系的可靠手段。该技术为剩余油的挖潜、指导提高水平井水平段动用措施、提高油田的开发水平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