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S6700芯片与ISO/IEC15693标准的读卡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I公司最新的多协议收发器芯片S6700,结合MCU设计了ISO/IEC15693读卡器,介绍S6700通信协议和ISO/IEC15693标准,给出部分子程序,S6700和MCU的接口非常简单。  相似文献   

2.
一种RFID标签芯片数字部分状态机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符合ISO/IEC15693标准的RFID标签芯片数字部分的基本架构。设计了一种符合ISO/IEC15693标准的RFID标签芯片数字部分状态机。采用Verilog语言编写了程序,用Modelsim5.7进行了功能仿真,并用XilinxFPGAXC3S200进行了下载验证。该电路可应用于符合ISO/IEC15693标准的RFID标签芯片的数字部分,对其它标准的RFID标签芯片数字部分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射频识别系统中读写器的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点介绍了射频识别系统中读写器的开发。读写器采用Ti公司的13.56MHz频段下的读写收发芯片S6700,符合ISO/IEC15693协议标准。同时较详细地给出了读写器硬件系统的组成和软件工作流程,并针对同时读取多张卡的情况进行分析,实现了协议中给出的防数据冲突算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市场上射频识别阅读器只能识别单协议标签的情况,设计了一种能够识别ISO/IEC15693和ISO/IEC14443-3 TYPE A两种协议标签的射频识别阅读器。采用TI公司的13.56MHz频段下的芯片S6700作为射频模块,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作为控制器,和单片机相比,减少了外围电路。同时针对同时读取多标签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动态二进制防碰撞算法,用计数器保存标签的休眠程度,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其性能优于动态二进制算法。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符合ISO/IEC15693标准的RFID电子标签中的曼彻斯特编码电路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具有编码准确、抗干扰性好、易于维护等特点。根据该方案设计的电路已成功应用于基于ISO/IEC15693标准的RFID电子标签项目中。该方案对于其他标准的RFID电子标签的数字部分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中以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的实际应用为背景,设计了一款基于 ISO/ IEC 15693标准的高频远距离 RFID 读写器,具有识别距离远、读写速度快等特点,可应用于超市自动售货、图书馆等管理系统.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读写器的整体架构以及重要模块的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论文最后还对读写器的性能进行了全面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读写器能很好地支持 ISO/ IEC 15693标准的各种命令,达到了高频远距离读写器的各项目标.目前该读写器成功地应用到某系统集成商的会议签到系统.  相似文献   

7.
该文结合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基于ISO/IEC 15693标准的RFID读写器设计。重点阐明了工作频率为13.56MHZ的ISO/IEC 15693标准,主要包括读写器与射频卡之间的通信调制与编码方式,请求帧与响应帧的帧结构等。随后,给出了读写器的硬件总体设计,详细描述了读写器硬件设计的数字电路部分。读写器的软件,主要包括编码器与解码器的软件设计,多卡识别也就是反冲撞功能的实现也是读写器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ISO/IEC15693标准PPM编码的识别及其解码电路的设计。详细分析了PPM编码的帧结构,说明了脉冲编号的解码方案以及电路的实现原理,最终给出电路的仿真测试结果。该电路具有解码思想简单、硬件资源利用率低、抗干扰性强等特点,并已成功应用于基于ISO/IEC 15693标准的RFID标签芯片的项目中。  相似文献   

9.
该文结合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基于ISO/IEC 15693标准的RFID读写器设计。重点阐明了工作频率为13.56MHZ的ISO/IEC 15693标准,主要包括读写器与射频卡之间的通信调制与编码方式,请求帧与响应帧的帧结构等。随后,给出了读写器的硬件总体设计,详细描述了读写器硬件设计的数字电路部分。读写器的软件,主要包括编码器与解码器的软件设计.多卡识别也就是反冲撞功能的实现也是读写器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符合ISO/IEC 15693协议的电子标签读写器系统,提出了一种适合于食品链信息管理的便携式RFID读卡器设计方案.该读卡器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射频识别通信模块、无线传感网数传模块、信息存储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网络接口模块以及服务器数据备份等.本文主要介绍系统备模块的框架设计,并给出了信息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前,常用的电子标签国际标准主要有用于对动物识别的I S O 11784和11785,用于非接触智能卡自的ISO1 0536(Close coupled cards)、ISO 15693(Vicinity cards)、ISO 14443(Proximity cards),用于集装箱识别的ISO 10374及ISO 18000系列标准等.  相似文献   

12.
正业界首款符合ISO 15693标准的完全可编程13.56 MHz传感器应答器集成了超低功耗微控制器和非易失性铁电存储器(FRAM)面向工业、医疗、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Io T)应用北京2014年12月17日电/--日前,德州仪器(TI)宣布推出业界首款灵活型高频13.56 MHz传感器应答器系列。高度集成的超低功耗RF430FRL15x H片上系统(So C)产品系列把符合ISO 15693标准的近场通信(NFC)接口与可编程微控制器(MCU)、非易失性FRAM、模数转换器(ADC)、SPI或I2C接口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双接口RF430FRL15x H NFC传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对移动手持终端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的RFID手持终端。介绍了以STM32F103VET6为核心,CLRC632作为读卡芯片的RFID手持终端设计方案。设计了直接耦合天线、人机接口、数据存储以及数据通信等电路。实验证明,该手持终端可以读写符合ISO/IEC14443和ISO/IEC15693标准的射频标签,读卡距离满足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4.
多个电子标签被识别时发生碰撞是射频识别(RFID)技术中的关键问题.ISO15693协议中描述的防碰撞算法是基于16个时隙,就其理论而言相对简单,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其严格的时序要求,实现比较困难.针对多个电子标签被识别时发生碰撞的射频识别(RFID)关键技术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完全符合ISO15693协议的推挽式二进制搜索算法,并在性能方面与ALOHA算法作了简单的比较.最后阐述了本算法在ARM处理器S3C2410中的软硬件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5.
基于MFRC522的RFID读卡器模块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I公司的超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149为主控芯片,控制恩智浦公司的高集成度读卡器芯片MFRC522,设计实现了遵循ISO/IEC 14443A协议的读卡器模块.介绍了系统组成和读卡器芯片MFRC522,并详细描述了MFRC522与MCU的接口方案和天线及其匹配电路的设计,最后简要描述了读卡器的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16.
蒋序一  高佩珠 《微计算机信息》2005,21(2):119-120,49
本文采用TI公司的多协议收发器芯片S6700,结合Atme189C52MCU.设计了基于Tagit协议的读写器。提出的PALM设备和读写器整合的方案。此方案将大大降低了开发的成本.提高读写器的使用灵活性。硬件上通过PALM的串口结合PALM设备和读写器。软件上采用J2ME进行开发。本文将着重介绍S6700通信协议和Tag it协议标准。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ISO/IEC15693协议的标签芯片编解码系统设计的实现方法,使编解码更加完整准确。采用Verilog HDL建立RTL模型,用ModelSim进行功能仿真,并在Altera DE2-115与射频前端搭建的平台上进行了FPGA验证。最后不仅功能验证正确,而且比协议中要求的识别凹槽宽度范围广,处理更加灵活,同时减小了射频前端模拟解调的压力。对其他编解码系统的实现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壮 《中文信息学报》2007,21(4):122-128
标准化是实现技术产业化的基础。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是我国特有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我国自 20 世纪80 年代参与ISO/ IEC J TC1/ SC2 的活动以来,在中文编码技术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文介绍了ISO/ IEC J TC1/ SC2 的工作领域、工作方式和组织结构;我国参与ISO/ IEC J TC1/ SC2 及其下属该组织活动的方式;国际标准ISO/ IEC 10646 的大致情况和我国在参与此国际标准研制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当前的工作和未来工作的计划。本文论述了我国参与本文ISO/ IEC J TC1/ SC2 活动的意义,以及我国在ISO/ IEC J TC1/ SC2 活动中的作用、地位和影响。作者还提出了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2005年1月EPC C1G2提请成为ISO/IEC 18000-6C,到2006年6月15日EPC C1G2正式进入ISO/IEC 18000-6,成为ISO/IEC 18000-6C,ISO/IEC1 8000-6标准也得到了一次全面的更新。EPC C1G2进入ISO 18000-6标准的进程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历史等方面详细介绍了EPC C1G2进入ISO18000-6C之路。阐述了新标准在框架、参数等方面的核心内容,为读者带来了格式、规则等ISO/IEC 18000-6更新的情况说明。  相似文献   

20.
正10月28日,ISO/IEC JTC1正式批准我国提出的《传感器网络测试框架》国际标准工作项目,项目号为ISO/IEC 19637。该标准是继《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ISO/IEC 30141)国际标准之后,由我国提出并获得立项的又一项JTC1/WG7标准,是我国国际标准化领域取得的又一个突破性进展。《传感器网络测试框架》国际标准立项由ISO/IEC JTC1 WG7传感器网络工作组发起,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和重庆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