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实现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无位置传感器系统全速域运行,提出一种改进型IPMSM复合控制策略。首先,在零低速域选用高频旋转电压注入法实现对电机转速和转子位置的估计;其次,在中高速域,为了削弱传统滑模观测器中开关函数造成的系统抖振问题,构造新型超螺旋滑模观测器,提高系统的观测精度;最后,引入差分进化算法优化过渡速域权重系数,实现不同观测方法间的合理切换,完成全速域下转子位置和转速的高精度辨识。研究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实现电机全速域运行,且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IPMSM)直接转矩控制中转矩和磁链脉动强烈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频辅助信号注入的IPMSM最大转矩电流比(maximum torqueper ampere,MTPA)在线控制方法。在定子电流矢量角上叠加一个高频正弦信号,使得电机的机械功率响应中含有转矩变化信息的信号。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提取出相应的功率信号,再采用PI控制器锁定最优矢量角,从而实现在线MTPA控制。通过设计高频电流控制器,提高了在线MTPA控制性能。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法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和稳态精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在弱磁控制阶段的不稳定性以及运行时所产生的转矩和电流波动等问题,提出根据电机不同区域运行特点,将其分区域进行预测控制,提高运行效率与稳定性。该方法将有限集模型预测转矩控制与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相结合,分成3个控制区域,根据电机基速阶段最大转矩电流比和高速弱磁阶段最大转矩电压比控制以及逆变器特点在各区域提出不同的成本函数对电机进行有效约束,然后利用特定的转折条件使区域之间平稳过渡,完成电机转速的提升。方法能够实现电机在不同控制区域的稳定运行,有效发挥电机潜能,保证电机高功率输出。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动态响应和抗扰动能力是直接转矩控制(DTC)的一项重要指标,文章以内置永磁同步电机(IPMSM)数学模型为平台,提出了IPMSM-DTC系统仿真建模的方法,通过模型分析系统的动态响应和抗扰动能力。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独立的子模块,并对其工作原理和构造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各子模块有机结合构建IPMSM-DTC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响应性能以及对负载扰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为后续研究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直接转矩控制系统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发生退磁故障时系统模型和参数发生改变,控制器控制性能严重下降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STO的退磁故障模型预测MTPA容错控制策略。首先针对电机发生退磁故障,分析模型参数变化,重新构建故障模型,并且求解了考虑故障状态的MTPA曲线。然后针对模型预测控制对参数变化的敏感性问题,构建改进的STO观测器,对永磁体磁链在线识别。最后设计电流模型预测控制器,对退磁故障的IPMSM进行容错控制。通过实验对比,构建的观测器对退磁故障情况的永磁体磁链有更好的观测性能,并且容错控制策略也更优秀。  相似文献   

6.
利用重合位置点阵模型(CSL)构造Ni∑5[100]/(210)大角度晶界模型。用Recursion方法计算了B,C,La,Y,Sc,P,S在晶界的环境敏感镶嵌能和B,C,La,Y,Sc在自由表面和晶界的隔离能。计算结果表明:B,C,La,Y,Sc具有较低环境敏感镶嵌能,趋于替代其它杂质,优先占据晶界位置,起到净化晶界的作用。B,C,La,Y,Sc在晶界的隔离能比自由表面低,说明它们更有利于偏聚在晶界而非表面,为韧性杂质。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中国铸造工业的战略考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缪良 《铸造技术》2003,24(4):261-263
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自2000年起,中国铸件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国内需求旺盛,铸件出口增加,铸件生产节奏加快,产品更新周期缩短。销售服务贯穿整个过程,环保条例更加严格,要求铸造企业思想要跟上形势,以战略目光,加强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注重技术改造,规范原辅材料的品质,采用新技术,适应新形势,促进中国铸造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欣  阿地力 《新疆有色金属》2005,28(4):59-59,61
企业管理是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要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必须抓住“管理”这个关键,而技术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管理,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可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成本。通过技术管理,可以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提高竞争能力。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对技术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现代焊接》2011,(10):I0001-I0001
初秋时节,已是寒意甚浓。漫步田间,徐徐微风,拂过脸庞,偶见些许蒲公英的种子,在微凉的秋风中,随风摇曳,翩翩起舞。  相似文献   

10.
自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后,对钢结构产业有较大的影响,低价位、低技术含量产品的角逐必然淡出市场。适时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开发市场需要的产品是企业必由之路。宏观调控对企业虽然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也带来希望。紧紧抓住机遇,以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开发新品,修炼内功,强化企业管理,实现精益生产,在新的历史时期,就会闯出一条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1.
永磁电机实际的气隙磁场分布非正弦,会导致反电动势波形中也存在相应的谐波分量,从而引起额外的转矩脉动,进而导致振动、噪声,降低系统的控制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谐波注入的永磁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建立适用于任意相永磁电机反电动势谐波产生的脉动转矩通用解析模型;基于此模型,从控制的角度出发,提出采用电流谐波注入以补偿反电动势谐波引起的转矩脉动控制策略,分析所需注入的电流谐波特性的一般表达式,并通过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对电流进行控制。为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以一台三相12槽10极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为例,通过MATLAB/Simulink设计考虑反电动势谐波的电机仿真模型,搭建基于谐波注入的电机控制系统。此外,为进一步验证所提出的方法正确性,也进行相应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谐波注入前、后电机的转矩脉动峰峰值从2 N·m降低到1.3 N·m。  相似文献   

12.
针对磁极为平行充磁且两边平行的表面式永磁同步电主轴存在转矩脉动和径向电磁力波的问题,提出一种磁极结构优化方法以抑制转矩脉动和径向电磁力波。基于等效面电流法建立磁极表面半径为任意值的永磁同步电主轴转子气隙磁场的解析模型;综合研究转子气隙磁场对定子开槽电主轴转矩脉动、径向电磁力波的影响;在最小气隙长度不变的前提下,确立优化目标(气隙磁通密度的谐波和幅值),并通过迭代计算的方式得到满足不同优化目标的永磁体磁极结构方案(方案一结构和方案二结构);最后,通过有限元法验证转子气隙磁场解析模型的有效性,并对原结构电主轴、方案一结构电主轴和方案二结构电主轴的转子气隙磁场谐波、转矩脉动、齿槽转矩、平均转矩和径向电磁力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可以得到满足不同优化目标的永磁体磁极结构方案,实现原电主轴指定阶次磁通密度谐波、转矩脉动和径向电磁力波的综合抑制。  相似文献   

13.
详细介绍了稀土永磁电机的原理、现状和发展概况。指出发展稀土永磁电机是21世纪电机工业技术的发展趋势,而稀土永磁电机也正向大功率化、高功能化和微型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受工况及运行环境的影响,永磁同步电机的参数会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为解决电机参数变化导致的模型失配问题和数字控制系统中的一拍延迟问题,将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与无模型控制结合。针对传统无模型控制中扰动估计的复杂和耗时问题,引入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系统扰动进行估计并进行前馈补偿。将基于传统PI控制的永磁伺服系统模型与文中所提模型进行仿真对比实验,仿真结果证明文中所提方法改善了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且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尽管牵引变流器控制的三相异步电机的交流传动系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铁道牵引领域,但近年来,由于永磁材料的迅速发展,永磁同步电机在铁道牵引领域竞争力明显上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从铁道牵引的观点出发,对永磁同步电机和异步牵引电机进行技术比较,介绍国内外有关研发直接驱动式和全封闭式永磁电动机的概况,分析永磁同步电机在铁路牵引应用中的发展前景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机床主轴进给性能指标的要求,计算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的主要尺寸参数,然后通过有限元分析对电机的输出性能进行优化。最后设计基于各相独立电流环控制的控制方案,完成机床主轴直线电机进给系统的总体设计。设计的大推力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能实现机床主轴的直接进给驱动,具有效率高,精度高,动态响应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杨逢瑜  刘欣玉  杨龙 《机床与液压》2012,40(9):112-115,118
直接反馈两级滑阀式电液伺服阀的动圈式直线力马达存在质量比较大、电磁力小、响应时间长和响应速度慢的问题。通过分析传统动圈式直线力马达的永磁体放置方法及其永磁体磁化方向,发现磁力线分布不均匀,磁通密度低,而且与线圈电流方向不垂直。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提出根据磁力线方向的异同在轴向放置3组线圈,形成一种新型五环型Halbach磁化阵列动圈式直线力马达。静态磁场与动态特性的仿真结果表明:新型直线力马达产生的电磁力提高2.5倍左右,阶跃响应时间为6 ms,频宽达到277 Hz。  相似文献   

18.
分块定子永磁同步电机作为一种新型电机拓扑结构,具有高容错性、高转矩密度等特点,同时存在电机损耗大的问题,威胁到电机性能的稳固性。以E型分块定子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分析电机损耗机制,研究不同运行工况下电机损耗变化规律;采用磁热双向耦合法对电机进行热分析,并基于热分析结果采用响应面优化方法对电机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优化后,电机平均输出转矩提升了14.15%,涡流损耗降低了55.99%,平均温升降低了12.62%。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双向磁热耦合法的准确性及优化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王丽华  浦瀚 《机床与液压》2019,47(4):113-119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中因参数误差引起系统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参数辨识的永磁同步电机鲁棒电流预测控制法。通过引入鲁棒电流预测法来提高系统对电感参数的敏感度,但在电机实际运转中,电机电感参数误差主要影响直轴电流响应,而电机磁链参数误差主要影响交轴电流响应,同时电机磁链参数在恒加速过程中对电流稳态值影响较大,甚至会导致电流环的给定与反馈之间出现静差。在鲁棒电流预测控制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电流控制系统的性能,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将电机模型中的电感、电阻和磁链3个参数拆分成两部分分别进行在线辨识,以减小辨识算法的复杂度以及对处理器性能的依赖。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流预测控制方法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电流控制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