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鲜法匀浆萃取烟叶中茄尼醇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为了建立一种高效提取烟叶中茄尼醇的方法,对鲜法匀浆萃取烟叶中茄尼醇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提取原料为含水率80%的鲜烟叶,溶剂为90%的乙醇,匀浆时间20min,液固比为6:1(mL:g).将该法与超声提取、索氏提取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条件下,鲜法匀浆对原料的匀浆粒度为40~80μm,茄尼醇的提取率为0.722%,分别是超声提取、索氏提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1.32、1.62和1.98倍.鲜法匀浆萃取所用提取时间短,提取溶剂用量少,因此,该法是一种高效提取烟叶中茄尼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香附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分别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法对中药香附进行了提取研究 ,并用GC MS对两种提取产物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的出油率增加了 3倍 ,提出的主要药用有效成分如香附子烯、香附酮等的总量增加了 1.3倍 ,而萃取时间仅为水蒸气蒸馏法的 1/ 3;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时 ,较高的萃取温度 (5 5℃ )和中等的萃取压力对萃取有利 ,当压力高于 15MPa时 ,压力越高出油率越低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萃取技术是利用气体在超临界状态下的特殊性能,进行萃取和分离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与食品和化学工业。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对番茄红素进行萃取提取分离,其萃取温度、压力、二氧化碳流速、夹带剂和萃取时间对番茄红素的收率都有一定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番茄红素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为番茄红素的绿色提取和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杜文娟  鲁涛峰 《河南化工》2011,(13):45-47,5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分离腐竹中的脂类物质,以脱油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对萃取最终脱油率的影响,并确定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腐竹中脂类物质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5℃,分离温度30℃,萃取时间1.5 h,此工艺条件下出油率为4.79%。  相似文献   

5.
刘川铭  刘猛刚  缪菊连 《广州化工》2022,50(3):21-25,29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化学工程技术,其中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最受关注,其在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介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影响因素以及自身特点,综述了该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技术联合应用所取得的进展,为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茵陈挥发油和水蒸汽蒸馏法进行了研究对比,结果显示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萃取率明显大于水蒸汽蒸馏法.并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实验,得出在实验范围内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温度50 ℃,二氧化碳流量20 L*h-1,在此条件下,挥发油的收率为0.708%.  相似文献   

7.
列入天津市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超临界萃取项目日前在天津北辰区正式投产。由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斥巨资从德国引进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设备,在先进程度和加工能力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据了解,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上迅速发展起来的高精尖技术,其装置是集化工、机电、工控、制冷、计算机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该萃取技术可以从数百种天然物质中提取物质精华,所萃取产品具有高纯度、高附加值、有效成份不被破坏、生理学完全无害等特点。与传统的化学萃取相比,采用该方法获得的萃取…  相似文献   

8.
郝凤岭  薛连海  杨冬 《化工科技》2015,23(1):54-55,65
以延胡索乙素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探讨从延胡索中提取延胡索乙素的方法及工艺条件;超声波-甲醇提取法、超声波-乙醇提取法、乙醇提取法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法对延胡索乙素的提取率分别为0.69、0.61、0.60和0.79mg/g;其中,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法是一种理想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传统提取工艺和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的分析比较,总结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在中药提取领域的优越性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广州化工》2021,49(17)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因其综合了精馏和液液萃取,具有节能、纯净、快速、高效、操作简便等优点,在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初步了解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的发展概况、相应原理、工艺流程以及优缺点,并就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便他人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燕  黄萧逸 《广州化工》2012,(5):118-119
使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汽减压蒸馏萃取柑桔皮精油,两种方法精油收率相当,最高收率均为1.2%。但水蒸汽减压蒸馏法提取的精油质量好,为浅黄色流动性液体,气味具有新鲜柑桔皮的清香,流程简单,超临界CO2萃取所得产品质量差,流动性差,为深黄色半流动性液体,杂质较多。  相似文献   

12.
考察当归挥发油的不同提取方法。文中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和微波辅助萃取法研究萃取当归挥发油。实验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分离釜Ⅰ解析温度55℃、萃取温度45℃,提取率约1.9%;微波辅助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无水乙醇为提取溶剂,微波功率800 W、微波辐射时间150 s、液料质量比为4.71∶1,提取率约11.2%。微波辅助萃取法取得当归油的收率高于超临界CO2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萃取当归挥发油收率高,但外观品质较超临界萃取的当归挥发油差。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_2萃取青皮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蕾  曹纬 《化学工程》2007,35(9):75-78
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超临界CO2萃取中药青皮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优选。以挥发油得率为考察指标,探讨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三因素在不同水平下对青皮挥发油得率的影响,并与水蒸气蒸馏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萃取压力对挥发油得率有显著影响,萃取温度及时间影响不显著,各因素作用主次关系为:压力>温度>时间。优选得到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1.5 h,得率为1.3197%,比水蒸气蒸馏法提高2.4倍,时间减少78.57%。超临界CO2萃取收率高、耗时短、品质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临界CO2 流萃取辛夷挥发油,对在不同条件下萃取的辛夷挥发油,用色谱- 质谱(GC- MS) 联用方法进行了化学组分的测定和分析,并与水蒸气蒸馏法所得之挥发油化学组分相比较,发现超临界CO2 流萃取的挥发油香气、品质和产率均优于蒸馏法所得。  相似文献   

15.
响应曲面法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猕猴桃籽油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猕猴桃籽为试验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建立了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萃取率的二次多元回归方程,探讨了压力、温度、CO2流量等关键因素对萃取率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萃取压力、温度、CO2流量对萃取率影响显著,萃取压力和温度交互效应影响显著。根据萃取率回归方程对猕猴桃籽油的超临界萃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最优工艺参数为:压力31.7 MPa,温度40.2℃,CO2流量27.4 kg/h,该条件下萃取率高达32.57%,与试验值31.24%仅有4.5%的误差,证实了该方程的预测值与试验值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度。超临界CO2萃取的猕猴桃籽油与己烷提取的油脂在脂肪酸组成上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CO2和微波辅助萃取辽细辛挥发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超临界CO2萃取辽细辛挥发油均匀设计实验和微波诱导萃取的正交实验比较,考察了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得到了最佳萃取工艺. 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16 MPa,温度32oC,CO2流量20 kg/h和时间80 min,得率为3.78%;微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辐射功率720 W,辐射时间50 s,溶剂用量300 ml,洗涤溶剂用量30 ml,得率为5.46%. 水蒸馏法提取率为1.62%. 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和水蒸馏法萃取辽细辛挥发油品质最好;微波萃取收率最高,但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17.
朱芸  刘金荣  王航宇 《精细化工》2007,24(3):239-242
为了促进白刺属植物在医药和精细化工等领域中的应用,该研究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溶剂浸渍法提取唐古特白刺果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从超临界CO2萃取出的白刺果油中分离鉴定出51种化学成分;从浸渍法提取出的白刺果油中鉴定出22种成分;两种方法提取的果油共有14种相同化学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有:二十九烷、二十七烷、亚油酸乙酯、γ-生育酚、VE(α-生育酚)、γ-谷甾醇、菜油甾醇、等。该研究工作的新颖性,已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委石河子大学图书馆2007年1月15日出具的第20070000000005号《科技查新报告》所证实。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_2萃取芹菜籽油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广东白芹菜籽进行了萃取研究。结果表明,萃取压力低于15MPa时,较重的油树脂等成分难以被萃取出来;萃取温度为308K时对萃取最有利;解析温度对萃取效率影响较小;CO2流量对萃取效率的影响比床层高度引起的扩散阻力的影响大得多。超临界CO2萃取所得芹菜籽油品质优越,且其中的药用有效成分(3-正丁基-4,5-二氢苯并呋喃酮)含量比水汽法所得芹菜籽油的高五倍多。  相似文献   

19.
SFE-MD技术分离提纯金银花挥发油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银花花蕾为原料,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FE)制得金银花油浸膏,然后用分子蒸馏技术(MD)对浸膏进行精制。研究结果表明,SFE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温度45℃,CO2流量25 kg/h,萃取时间2.5 h;分子蒸馏温度为80~120℃,所得金银花油呈淡黄色,得率由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的0.16%提高到0.56%;所得精油经GC-MS分析,检测出36种成分,主体呈香成分芳樟醇、环氧芳樟醇、顺-3-己烯醇、α-萜品醇、香叶醇等醇类成分,以及戊二酸二丁酯等,质量分数超过40%,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100~200。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CO2萃取柑橘精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立  李延升 《广州化工》2011,39(10):85-87
以柑橘皮为实验材料,以柑橘精油萃取率为指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方法,在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投料量试验的基础上,经正交试验对柑橘皮中精油的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发现柑橘皮中精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压力30 MPa,温度32℃,投料量120 g,萃取时间2.5 h,柑橘精油的萃取率为3.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