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大同煤中氮在等离子体反应器内的转化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输煤速率、输入功率和反应气氛等实验条件对HCN和NH3生成的影响,同时基于Gibbs自由能最小原理,计算了C-H-O-N的热力学平衡组成. 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煤中氮在等离子体中主要以HCN形式存在,也有少量氮转化为NH3.随着温度的升高,理论计算得到HCN的产率逐渐增大而NH3的产率逐渐降低,而实验结果却显示HCN和NH3的产率逐渐升高.在纯Ar等离子气氛中随供煤速率的增加,HCN的产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NH3的变化趋势相反;随反应器输入功率的提高,HCN和NH3的产率逐渐增大. H2的引入有利于HCN和NH3的生成,CO2降低了HCN和NH3的产率,而O2有利于NH3的生成,但也促进了HCN 的进一步转化.  相似文献   

2.
脱硫降灰是实现中高硫煤清洁利用的关键, 而浮选法在细粒煤脱硫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中高硫煤的浮选脱硫降灰效果, 以陕北子长煤为研究对象, 利用筛分及浮沉试验考察了原煤的颗粒特性, 并对比了三种无毒无机抑制剂氧化钙(CaO)、硫酸铵[(NH4)2SO4]、十水合焦磷酸钠(Na4P2O7·10H2O)以及其组合抑制剂对原煤脱硫降灰效果的影响, 并通过煤岩光片考察了浮选前后煤中黄铁矿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 浮选后煤岩光片中的黄铁矿分布密度有效下降, CaO的脱硫降灰效果最好, (NH4)2SO4和其相近, Na4P2O7·10H2O脱灰效果次之, 但几乎没有脱硫效果, CaO和(NH4)2SO4在用量分别为4 000 g/t和1 000 g/t时, 精煤硫分最低均为1.83%, 其脱硫效率最高分别为18.28%和12.35%, CaO和(NH4)2SO4组合药剂未展现较好的协同作用, 脱硫脱灰效果均不及三种单种抑制剂, 但对细粒煤的脱硫脱灰有一定的提升作用。CaO和(NH4)2SO4可作黄铁矿的抑制剂提高浮选的脱硫脱灰效率。   相似文献   

3.
高硫炼焦煤是当前焦化行业应用较为广泛的配煤原料之一,掌握高硫煤热解过程中各形态硫的迁移规律可针对性地控制其在热转化过程中的硫排放。对4种不同煤化度的高硫煤在热解过程中的硫迁移规律进行研究,并选取2种脱硫剂来探究脱硫剂含量与高硫煤脱硫效率的关系,再通过2 kg焦炉试验用以考察添加脱硫剂对焦炭热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解过程的持续进行,4种高硫煤中的各形态硫含量均呈现降低趋势,其中1/3焦煤LL和肥煤SF在1 000℃时脱硫效率均在44%以上。浸渍H3BO3和MgCl2会提高炼焦煤的脱硫效率,其中H3BO3对热解过程中炼焦煤脱硫能力的提升尤为明显,肥煤SF、焦煤XY在H3BO3含量分别为3%、3.5%时的脱硫效率最高,脱硫效率分别为52.9%、39.6%。在炼焦煤中添加一定比例H3BO3,会改善焦炭的热态性能以及提高焦炭的反应后强度,同时对焦炭的成块性能和气孔结构带来负面影响,但MgCl<...  相似文献   

4.
将煤粉折算后,应用Kintecus软件对煤粉气流床反应过程进行了模拟,考察了输送气体、氧煤比和汽煤比对煤粉气流床气化炉含氮物生成及转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以N2作为输送介质会影响含氮污染物的生成量,但煤中的N仍是氮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氧气量的增加会使大量的HCN及少量的N2被消耗并使NO的生成量增加,而部分氮氢基(NHi)也会被氧化。当汽煤比较低时,水蒸气在高温及氧的作用下会生成大量的OH基,此基团会氧化HCN、NHi和N2而使其生成量减少;当汽煤比较高时,温度的降低及OH基的减少使较少的HCN和NHi被氧化和分解,同时更多的H2与N2反应而生成NHi。  相似文献   

5.
富氢气体可调控煤热解产物组成,深入认识这一过程中产物的调控机制可有效促进工艺的优化及其产业化。笔者以淖毛湖固定床反应装置在N2,H2和CH4气氛下,不同温度条件进行煤热解实验,通过对比煤热解反应气氛和温度对焦油产率、焦油的馏分分布和焦油的组成的影响,充分认识CH4气氛对煤中低温热解阶段(400~700℃)焦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煤热解温度高于600℃时,CH4气氛可提高煤热解的焦油产率。在600℃时,CH4气氛下焦油产率略高于N2气氛下的焦油产率。在650℃时,CH4气氛下焦油产率明显高于N2气氛下的焦油产率,低于H2气氛下的焦油产率。模拟蒸馏结果表明煤热解过程中,轻油和萘油的生成集中在450℃以下,洗油和沥青的生成集中在600℃以下,酚油和蒽油的生成分别集中在500和550℃以下。当温度高于600℃时,CH4气氛有利于蒽油的生成;当温度高于650℃时,CH4气氛有利于焦油中各个馏分的生成,其中轻油和酚油馏分的提高最为显著,轻油的含量高于H2气氛下轻油的含量,而酚油的含量与H2气氛下酚油的含量基本相同。GC/MS结果表明煤热解过程中,脂肪烃、烯烃、脂类和醇类化合物的生成主要集中在450℃以下,芳烃和酚类化合物的生成主要集中在600℃以下。当温度高于600℃时,CH4气氛有利于酚类和醇类化合物生成;当温度高于650℃时,CH4气氛有利于脂肪烃、芳烃、烯烃、酯类和醇类化合物的生成,其中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提高最为显著,但稍低于H2气氛下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当温度高于600℃时,CH4可以为煤热解自由基提供氢和CHx自由基,参与到煤热解自由基的稳定和初级挥发分的二次反应。  相似文献   

6.
煤加氢热解高效转化及过程脱硫脱氮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孙成功 Snape  CE 《煤炭学报》1997,22(2):176-181
系统考察了煤非催化加氢热解反应特性及过程脱硫脱氮效应,通过调整工艺条件,煤加氢热解的焦油收率视煤种不同可高达50% ̄70%,占煤热解总转化率的70% ̄80%,表现出很高的选择性,而不同煤种热解过程的氢利用效率对氢压的变化均存在一个峰值压力。煤热解的过程总脱硫率可高达70%以上,煤中几乎所有硫铁矿硫被脱除殆尽,残留在热解半焦中的微量硫的形态分布主要表现为硫酸盐硫,热解半焦为洁净固体燃料,而热解焦油的  相似文献   

7.
黄石  钱东  万总  郑淑琴  程远坤 《矿冶工程》2011,31(3):104-107
以焙烧凹凸棒土、高岭土为原料, 采用水热原位晶化法成功合成了NaY分子筛。通过XRD、SEM、N2吸附-脱附等测试手段对所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 并着重考察了物料配比和晶化温度对分子筛相对结晶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原位晶化体系中, 随n(SiO2)/n(Al2O3)的减小, 其相对结晶度增大; 体系中适当的碱度[n(Na2O)/n(SiO2)和n(Na2O)/n(H2O)]能提高分子筛的相对结晶度; 其中n(SiO2)/n(Al2O3)为影响分子筛结晶度的主导因素。最主要的动力学因素为晶化温度, 随晶化温度的升高, 产品的相对结晶度显著提高, 晶化温度升至100 ℃时, 得到相对结晶度较高的NaY分子筛晶体。  相似文献   

8.
不同煤化程度煤的热解及氮的释放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热重-红外-质谱联用技术(TG-IR-MS),对4种不同煤化程度的煤进行热解实验,实时记录了煤在30~1 100 ℃,以10 ℃/min升温速率、氦气气氛下热解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和生成气体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煤中逐渐释放出氮化物,如HCN,NH3等。不同煤化程度的煤具有不同的N释放行为。气煤、焦煤、1/3焦煤等主要以NH3与HCN两种形式释放,无烟煤热解时主要是以NH3形式释放。煤热解释放的HCN和NH3来源于不同的氮。 HCN可能主要来源于煤分子边缘的五元环吡咯氮和六元环吡啶氮,而NH3主要来源于煤分子内部的季氮。NH3的释放经历了2个阶段:低温(550 ℃)阶段为煤中挥发分的初级热解产物;高温(750~850 ℃)阶段为煤中挥发分的二次热解产物。  相似文献   

9.
热解是煤液化、气化等洁净煤技术的基础,尤其是对于低阶煤的利用上。为进一步研究低阶煤的热解特征,以一系列不同镜惰比赵家庄(ZJZ)、马蹄罕(MTH)、豆塔(DT)煤(V/I分别为0.1、0.76、1.76)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与X射线衍射(XRD)技术分析样品的化学结构;通过热重-质谱(TG-MS)联用技术,检查了样品在30~900℃的热解过程及其气体逸出行为。结果表明:不同镜惰比低阶煤中的化学结构含量有较大差异,与富惰质组ZJZ煤相比,富镜质组煤有着相对丰富的脂肪族结构,长脂肪侧链,以及含氧官能团,尤其DT煤中含有丰富的C—O。相应的芳香结构含量随着镜惰比增加而减少。同时,随着煤中镜惰比增加,芳香层片间距d002、横向延展度与纵向堆砌高度之比(La/Lc)增大,芳香层堆砌高度Lc、芳香层尺寸La以及堆砌层数N减小。DT、MTH、ZJZ煤在热解中失重量依次为36.4%、32.2%、28.9%,随着镜惰比降低,最终热解气态产物产率以及最大热解速率相应降低。在热解过程中有H2、H2O、CH4、CO、C...  相似文献   

10.
将煤的含氮模型化合物吡啶配入柴油中模拟煤中氮的存在形式,考察了该混合燃料在四喷嘴对置式气化炉实验装置中,不同氧碳比对气化室出口NH3生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氧碳比1.05~1.97 m3/kg范围内,NH3生成率存在最大值;当燃料中N含量过高时,NH3生成率较低;碳转化率和气化炉型也是影响NH3生成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烟气联合脱硫脱硝活性焦再生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一种用无烟煤制备的活性焦进行烟气联合脱硫脱硝(SO 2 和NO)实验,对两个不同再生终温下脱硫脱硝后的样品分别进行5次循环再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550 ℃再生终温下的样品脱硫和脱硝性能均先降低后升高;450 ℃再生终温下脱硫性能稍有降低,脱硝性能增加。对再生过程进行分析发现,SO 2 脱附比较完全,达到95%以上;5次再生后的样品碳反应量达到2.77~3.08 mg/g;NO在脱硫反应器中与SO 2 形成中间产物,导致NO脱除效率提高;NH 3 存在两个脱附峰:第1个脱附峰对应温度较低,以物理吸附的NH 3脱附为主;第2个脱附峰对应温度较高,以(NH 4 ) 2 SO 4 和NH 4 HSO 4 的分解为主。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Falcon离心重力分选机的工作原理,并利用Falcon强化重力分选机对皖南细粒煤进行了分选脱硫试验,探讨了四个操作参数对离心分选脱硫效果的影响。采用浮选分布释放试验与Falcon离心分选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alcon离心分选脱硫要优于常规浮选;在给料速度为3.94L/min、入料浓度为10%、冲水压力为4psi、转动频率为40Hz时综合脱硫效率最大,达到63.22%。  相似文献   

13.
利用TG-MS联用技术研究麦秆和烟煤在线性升温热解过程中含N,S和Cl的气相产物的析出过程,得出麦秆和煤热解过程中N-S-Cl组分的释放规律,并对不同温度下的残余焦样进行XRD分析,以验证气相组分的析出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麦秆和煤中含N组分、含S组分和含Cl组分分别从200 ℃和350 ℃以上开始析出,分别在350,475 ℃析出速率最大。麦秆和煤热解过程中的含N组分主要是NH3和HNCO,麦秆释放的含N产物中的NH3量最大,其次为HNCO;麦秆热解过程中含S组分仅检测到微量的COS,而烟煤热解则仅检测到H2S和SO2,其中H2S的生成温度为500~600 ℃,SO2的释放则分为3个阶段(300~500,500~600,1 200~1 450 ℃)。麦秆和煤热解过程中的主要含Cl组分为HCl和微量的Cl2,同时在800 ℃以上时麦秆中的KCl全部析出。  相似文献   

14.
以硫酸锌和碳酸铵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在凹凸棒土(ATP)的表面负载纳米氧化锌,合成了ATP/ZnO纳米复合材料,以吸附亚甲基蓝为模型反应,研究了加料方式、氧化锌负载量、反应温度、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等制备条件对复合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碳酸铵溶液滴加到ATP浆料和硫酸锌混合液、氧化锌负载量为m(ZnO):m(ATP)=1:5、煅烧温度500℃、煅烧时间2h、反应温度为60℃时制备的复合材料吸附性能较好,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达到95.5%.  相似文献   

15.
双层辉光离子渗Cr合金层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Q235钢表面进行双层辉光离子渗Cr,表面Cr含量约为40%,渗层厚度近50 μm.然后进行超饱和渗C,表面含C量达到2.7%左右,超过平衡碳计算值.随后进行淬火+低温回火处理,经X射线衍射分析,合金化层碳化物类型为M23C6,M7C3,尺寸为1~2 μm.表面硬度达到HV 1 200左右.将表面冶金试样进行摩擦因数和耐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表面冶金试样摩擦因数为0.21~0.28,耐磨性是Q235钢渗碳淬火试样的1.62倍.将表面冶金试样在10%的H2SO4、3.5%的NaCl水溶液和H2S富液(含H2S 5~8 g/L,NH3·H2O 20 g/L)中进行电化学腐蚀试验,结果表明,表面冶金试样在10%的H2SO4、3.5%的NaC1水溶液和H2S富液中的耐腐蚀程度比Q235基体试样分别提高了2.35,3.10,2.14倍.  相似文献   

16.
P507-煤油体系在钒钼萃取分离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507对石煤酸浸液进行了共萃取工艺流程试验研究,从萃取和反萃的相比、有机相组成等方面进行详细试验。研究表明:用P507萃取钒钼时,其萃取率可达98%以上,采用2.5mol/L的硫酸溶液反萃钒,其反萃率可达99%以上;用10%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反萃钼,其反萃率也在99%以上;同时,实现了有机相的皂化和再生。钒的浓度由原来的每升几克富集至每升几十克,钼的浓度由原来的每升几百毫克富集至每升十余克,有利于后续工艺的进行。  相似文献   

17.
谌纯  张一敏  黄晶  包申旭  杨晓 《金属矿山》2017,46(5):99-103
含钒石煤经盐酸浸出后所得浸出液通常酸度较高,p H较低。为在不调节浸出液p H的条件下,以叔胺N235为萃取剂从高浓度盐酸—钒体系中萃取钒的最佳工艺,考察了萃取剂的组成、萃原液盐酸浓度、萃取相比(O/A)、萃取时间对钒萃取率的影响,并通过FT-IR分析探讨了在不同盐酸浓度下N235萃取钒形成的萃合物结构。试验结果表明:对盐酸浓度为2 mol/L,钒浓度为1.82 g/L的模拟酸浸液,在有机相N235体积浓度为20%,萃取时间为2min,萃取温度为25℃,相比(O/A)为0.5情况下的钒单级萃取率为83.93%,三级逆流萃取钒总萃取率为98.37%。利用叔胺N235从盐酸介质中萃取钒时,均会出现三相。在萃原液盐酸浓度≥3.1 mol/L时,萃合物结构为(R_3NH)_4·(H_2O)_n·H_2V_(10)O_(28·)(HCl)x;萃原液盐酸浓度3.1 mol/L时,萃合物结构为(R_3NH)_4·(H_2O)_n·H_2V_(10)O_(28)。  相似文献   

18.
气化参数对空气等离子体煤气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在水蒸气参与下的空气等离子体煤气化过程,结果发现:等离子发生器功率的增加,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煤气中H2,CO含量,降低CO2含量,同时也可大幅度地提高碳转化率.在保证进入反应器的煤粒有一定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空气量;水蒸气输入量适量增加有利于H2含量增加,过量的水蒸气将使碳转化率下降;加大反应器的煤处理量会带来碳转化率的降低;适当条件下煤的转化率可超过95%.气相产物中没有检测到甲烷.同时没有发现液相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