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析了上海庙一号井原煤可选性特点和选煤厂原水洗工艺存在的问题;多次干选半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干选技术可用于分选该矿末煤含量大、矸石易泥化、可选性为易选的原煤,全粒级干选不仅可以稳定和提高末煤质量,还可以生产合格的块精煤产品;干法分选不产生煤泥,具有精煤产率高,降灰脱硫效果显著的优势;针对一号井煤质特点和产品质量要求,通过分选对比,确定对现有工艺进行改造,采用干湿结合并联分选工艺流程,取得了改善分选效果、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小于13 mm末煤水洗存在精煤灰分降低同时水分增加的情况,矸石易泥化时,原煤水洗煤泥水系统负荷大,煤泥水难以沉降;几家选煤厂的应用实践表明,末煤干选不但可以显著提高商品煤的发热量,而且降低选煤厂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干选工艺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显著;干选技术的进步也为完善动力煤全粒级分选工艺和提高动力煤入选率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水洗矸石再处理的必要性,从理论上提出采用干选技术回收可燃物的可行性。以神华煤制油选煤厂水洗矸石分选为例,通过分析煤矸石可选性特点及主流干选机的分选原理,显示了干选水洗煤矸石的优越性。研究表明:IDS型X射线智能分选机分选上湾选煤厂大于50 mm块矸石可以节省矸石破碎成本,ZM型复合式干选机分选小于50 mm末矸石有利于提高分选效率,有利于低热值精煤的回收。分别对补连塔选煤厂和神华煤制油公司小于50 mm水洗矸石采用ZM型复合式干选机成功进行了半工业性干选试验,补连塔煤矸石入料热值4.51 MJ/kg,精煤产率26.74%,精煤热值12.79 MJ/kg,分选后热值提高了8.28 MJ/kg;神华煤制油公司煤矸石入料平均热值为6.22 MJ/kg,精煤产率36.98%,精煤平均热值为14.60 MJ/kg,干选提高热值约8.37 MJ/kg。采用IDS型X射线智能分选机对神东上湾煤矿选煤厂50 mm以上的矸石进行了分选试验,分选密度为1.8 g/cm3时,可回收28.13%的精煤产品,煤中含矸2.43%,矸石带煤1.97%,排矸率达99.04%。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霍尔辛赫矿井产能提升需求,对选煤厂进行改扩建分选工艺设计。分析了原煤可选性,分选密度为1.70 g/cm3时,块精煤和末精煤灰分分别为13.56%、11.60%。在分析选煤厂原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对选煤厂进行改扩建,原煤分级粒度由13 mm增至18 mm,块煤分选系统不变,增加一套末煤分选系统和一套浮选系统,并计算得出改造后产品组成为:块精煤产率21.12%,灰分12.90%;末精煤产率51.02%,灰分10.48%;中煤产率7.79%,灰分35.85%。以技术先进、性能可靠、高效低耗为原则对主要设备进行选型,新增了末煤重介旋流器、分级旋流器、螺旋分选机、浮选柱等设备,并详细分析了设备布置情况。改扩建后,选煤厂生产能力由3.0 Mt/a提升至5.0 Mt/a,提高了系统对煤质的适应性,增强了末煤产品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新田矿选煤厂由于末精煤正常发热量28.43 MJ/kg以上,超过黔希化工原料煤发热量24.25~25.93 MJ/kg的指标要求。该厂结合原煤煤质、现有重介生产系统、干法选煤技术制定解决方案,提出首先利用洗末精煤与筛末煤掺配方式,使末煤发热量达到24.25 MJ/kg,以满足当前黔希化工原料煤的需求;然后采用干法选煤工艺预排矸+湿法末煤重介分选+末煤掺配的生产工艺,同时加强原煤水分控制,最终实现持续稳定地生产满足黔希化工原料煤指标要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红庆河选煤厂因矿井原煤煤质波动大,导致洗混煤产品热值波动大、销售难、价格低,为此,拟对现有末煤分选工艺进行改造,推荐的新工艺为:小于13 mm末原煤进行6mm脱粉,小于6 mm的末煤不分选;分析表明,改造实施后洗混煤产品发热量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赵固一矿选煤厂原煤粒度组成、浮沉试验、可浮性评定和发热量的分析可知:原煤较脆,矸石易泥化,煤泥中存在高灰细泥,原煤块、末煤可选性均为易选。在分析原煤性质及产品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选煤工艺设计原则,确定了末煤分选下限为1.5 mm,并可调节至0.25 mm和0;确定赵固一矿选煤厂选煤工艺流程为:80~13(10)mm块煤采用重介浅槽分选机主再选,13(10)~1.5 mm末煤采用脱泥有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1.50~0.25 mm采用TBS分选,-0.25 mm采用浮选柱分选。最后阐述了选煤厂选煤工艺设计步骤,即应以煤质分析为基础,以产品结构为目标,以设备特点为依托,同时特殊环节特殊关照,确定出最适合选煤厂煤质特征的选煤工艺流程,实现选煤设计的简洁、高效、灵活。  相似文献   

8.
阳煤集团五矿因受南翼采区原煤性质影响,选煤厂现有洗选条件无法满足电煤的发热量要求,为解决南翼采区原煤不适宜湿法洗选的问题,增加了独立的末煤分选系统,以提高末煤质量;采用ZM分选机末煤干选系统后,给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小鱼沟选煤厂原煤处理能力,对原煤进行筛分试验、浮沉试验及产品数质量对比,以原煤性质为基础,确定了系统主要设备选型,并提出具体改扩建措施。结果表明,占原煤质量分数65%的末原煤由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末矸石产率为40%。通过改造原有主厂房部分设备,扩建主厂房并增加末煤分选系统,扩建压滤车间和浓缩车间等措施,选煤厂的原煤处理能力由3.80 Mt/a提升至5.00 Mt/a,系统对原煤中块煤、末煤比例适应性更强,块煤、末煤介质系统完全独立,可以分别设定分选密度,产品灰分和发热量调节更加灵活、可靠。块精煤、末精煤产品水分降低了1%,入选原煤介质损耗量降低了0.20 kg/t,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GDRT煤矸智能分选系统的工作原理与主要特点,论述了该系统在新维煤业公司的实际应用情况,对40~70 mm、70~200 mm粒级块原煤的分选效果良好,选后小于40 mm末原煤发热量提高约1.46 MJ/kg,末煤质量得到提高;大于40 mm粒级块精煤产量增加,销售收入提高;同时减少了选矸人工数量,降低了人工成本,减少了潜在的安全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怀仁选煤厂入选原煤的工业分析及粒度组成、浮沉组成、可选性分析,制定了适合原料煤特点及市场要求的分选加工工艺流程.总结了该工艺流程的主要特点,简单介绍了用该工艺建成投产的怀仁选煤厂经济效益情况,证明了该工艺的简单、高效、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北祖选煤厂投产以来,因煤质与设计初期差别较大,造成煤泥量大、精煤产率低;通过增设末煤重介质旋流器、粗煤泥螺旋分选机及板框压滤机等分选系统,提高了生产灵活性和商品煤质量稳定性,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伯方煤矿选煤厂末煤分选系统的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煤质特点 ,伯方煤矿选煤厂末煤分选系统采用末原煤脱泥、有压三产品旋流器分选、煤泥直接浮选、尾煤浓缩压滤的联合流程 ;主厂房采用了国内先进的钢结构 ,建筑体积小 ,建设周期短 ;主要设备均为国内先进厂家生产 ,全系统集控与自动化水平较高 ,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矸石带煤率是考核选煤厂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准能集团公司对下属选煤厂洗选劣质煤要求矸石带煤小于5%,但实际生产中经常存在超标问题。为了降低矸石带煤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分选效率,提高商品煤发热量,哈尔乌素选煤厂决定对劣质煤分选系统开展利用不同分选密度调控矸石带煤率的试验。通过对浅槽矸石采样进行浮沉试验,汇总试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最终得出的结论为:B系统浅槽分选密度不得低于1.69 g/cm^3,CD系统浅槽分选密度不得低于1.71 g/cm^3。  相似文献   

15.
3GDMC1300/920A型重介质旋流器在炼焦煤选煤厂的工艺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涣选煤厂在8.00Mt/a的新区西厂采用3GDMC1300/920A型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作为主选设备,分选高含矸、高灰分炼焦煤时,能有效分选出质量合格的优质炼焦精煤和纯净的中煤、矸石,精煤损失少,数量效率高,工艺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红庆梁邻近矿井煤质资料的分析,说明红庆梁原煤具有低灰、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的特点。根据红庆梁选煤厂原煤特性及产品方案,提出采用弛张筛对原煤进行深度筛分,有效利用重介浅槽,降低块煤洗选下限的优化思路,最终确定红庆梁选煤厂工艺流程为:原煤经弛张筛进行6mm分级,150~6mm入块煤重介浅槽系统洗选,出精煤和矸石产品,-6mm末煤直接作为末煤产品销售。最后对选用工艺的技术可行性进行分析。原煤经重介浅槽分选后+13mm灰分由13.54%降为6.38%,6~10mm灰分由12.86%降为6.43%,说明重介浅槽分选机对13~6mm末煤具有良好分选效果。弛张筛在谢桥选煤厂和张集北选煤厂使用效果很好.分级效率达80%以上.设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针对蒋庄煤矿精煤硫分超出用户要示,市场受到威 状况,采取提前预测井下各工作面原煤质量情况,及时指导矿井合理配采,合理组织革生产及精细操作,提高跳汰机分选效果等措施降低精煤气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焦作煤业集团公司中马村矿选煤厂采用3NZX850/600型有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作为主选设备,增建了模块式末煤重介质车间,实现了原煤全部入选,该设备处理量大,在入选原煤灰分波动较大和入料压力低于额定给料压力的情况下,分选效果仍然良好。  相似文献   

19.
朱启军 《洁净煤技术》2013,(1):33-38,47
通过青龙寺矿区煤质特征分析、筛分和浮沉实验资料分析以及可选性评定,确定了选煤厂产品结构。选煤厂入洗上限为50mm,入洗下限为0.25mm,经粗煤泥分选和细煤泥干燥的研究,最终确定工艺流程为50~0mm原煤采用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1.5~0.25mm的粗精煤和粗中矸煤分别回收后掺入精煤和中煤;-0.25mm细粒煤采用加压过滤机及压滤机联合脱水,脱水后细煤泥可直接掺入中煤或矸石,也可部分或全部进入干燥系统干燥,干燥后的煤泥掺入中煤。此优化设计工艺系统与原地面工艺系统方案相比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动力煤入选比例,阐述了动力煤的分选特点,对比分析了干选、跳汰机排矸、块煤重介质排矸+末煤不入选、全级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重介质浅槽排矸+重介质旋流器排矸5种常用动力煤分选工艺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提出分选动力煤时应采用简单工艺,提高自动化水平,选用单台处理能力大、高效节能、节水设备,降低基建投资,减少生产成本。最后对中国动力煤分选工艺进行展望,提出规模大型化、生产高效化、设计通用化和模块化是动力煤分选的发展趋势。此外还应研究千万吨级动力煤选煤厂分选系统单元化的块煤分选、末煤分选、细粒煤分选的大型高效成套技术和关键装备,并开发与之配套的大型分级破碎、脱水、脱介等辅助设备,为建设千万吨级高效自动化动力煤选煤厂提供技术装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