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孙旭  吴忠 《工业工程》2020,23(5):169-175
为探究闭环供应链的定价决策问题,基于市场上不同主导者与废旧品回收渠道,建立了4种以旧换再回收模型,并对比分析了各个模型中制造商与零售商的定价决策。研究表明,1) 企业权力越大,议价能力就越强,企业的利润就越大;2) 再制造产品的定价、废旧品的回收价仅与废旧品的回收渠道有关,与市场主导者无关;3) 制造商回收时,潜在消费者能获更多的以旧换再返利,但是会损害初始消费者的利益;4) 制造商可以通过适当的降低新产品的耐用性、提高消费者对于再制造产品的接纳度等方式促使更多的消费者参加以旧换再活动,增大废旧品的回收率,进一步的把再制造产品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2.
以生态效益最大化为决策准则,研究了两家制造商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的竞争决策,研究发现:无论回收再制造本身是否经济,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都对企业有利,先实施回收再制造的企业获利更多。随着环境成本的增加,回收率升高,制造商收益下降。产品价格与再制造成本优势有关,成本优势高时,随着环境成本的增加,产品价格降低,对消费者有利;成本优势低时,制造商将环境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产品价格上升到最高点后下降。随着再制造成本优势的增加,产品价格下降,回收率和制造商收益升高,制造商和消费者均获益。再制造成本优势不同的两家制造商回收再制造时,成本优势高的制造商产品价格低,回收率和企业收益高。  相似文献   

3.
考虑由单一的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制造商不仅通过正向供应链销售新产品,还通过激励措施从消费者那里回收旧产品,且将动态回收过程、HJB阶段控制纳入到供应链中。除探讨不同情形下均衡决策外,还设计激励成本分担契约来促进废旧产品的回收。研究表明:集中决策较分散决策供应链系统利润更高,产品回收率更高,回收激励强度更高;产品的销售价格、批发价格、零售商收益、制造商收益与回收率呈正相关,回收激励强度与回收率呈负相关;激励成本分担契约下,制造商的回收强度、回收率达到集中决策的水平,有趣的是激励成本分担契约下,产品的批发价格、销售价格均略高于分散决策的水平,制造商的收益实现帕累托改进,零售商的收益只有在一定情形下才会实现帕累托改进,供应链系统的整体收益实现帕累托改进。此外,还探讨了激励成本分担情形下零售商不出现破产的条件。最后给出算例分析验证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环保思想、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逐渐加强,废旧产品的回购、再利用开始越来越引起国内的企业和学者的关注。由于最终消费者对再制品的认可度与最终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喜爱程度之间存在着差别,所以这两种产品在实际定价过程中有着明显的区别。本文在假定第一个生产阶段只生产新品,而第二个生产阶段可生产新品和再制品的情况下,研究了"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销售商"所构建起来的闭环供应链系统中,不同渠道力量下的产品定价问题。研究结论显示,制造商同时生产新品与再制品时新品与再制品的销售价格均不超过只生产新产品情况下的销售价;此外,当制造商所支付的回收价格越高,销售商对回收终端废旧产品的努力程度越大,而制造商批发价格的制定又由新品、再制品的成本及废旧品回收价格等因素决定。研究进一步显示,以销售商为主的市场整体供应链收益最大;以制造商为主的市场整体供应链收益最小;当两者渠道力量差距不明显时,市场整体供应链利润居于中间。  相似文献   

5.
王垒  曲晶  刘新民 《工业工程》2018,21(3):21-31
考虑双渠道零售商和制造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分别构建了制造商直接回收、委托第三方回收模式下的动态博弈模型,以公平中性时的均衡策略为参照,对比分析了线下零售商的横向公平偏好对双渠道闭环供应链中各决策主体定价策略及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零售商是否存在横向公平关切行为,制造商直接回收模式都优于委托第三方回收。在直接回收模式下,线下零售商的横向公平偏好使得在正向供应链中的两零售商为提高市场占有率会竞相降低零售价格,制造商为鼓励竞争会降低批发价,并且价格均与横向公平关切系数负相关。在逆向供应链中,制造商会提高废旧产品的回收率;相比公平中性的情况,此定价策略使制造商和整个供应链系统效用增加,而两零售商收益递减。制造商作为渠道管理者为鼓励零售商之间竞相降价,可通过一个三方收益共享的契约实现协调,达到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6.
彭宁  吴迪 《工业工程》2014,17(2):70-77
研究了一个由制造商、销售商和第三方回收机构组成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提出并探讨回收废旧产品的3种混合回收渠道模式,构建了相关收益函数模型,利用Stackelberg主从博弈模型,以制造商向其他方收取的回购价为自变量,选取整个闭环供应链体系下的废旧产品回收率、制造商利润以及整个闭环供应链的利润和零售商销售的零售产品价格等指标作为可比对象,推导出其相关指标关于回购价的目标函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对比分析。结论显示制造商与零售商混合回收渠道模式最佳。然后通过具体算例分析对结论进行了进一步证明和现实意义解释。文章研究意义在于帮助处在循环产业链的企业如何选择回收渠道模式,作出最有利于企业利益的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7.
具有政府回收约束的闭环供应链回收再制造决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收和再制造的闭环供应链中,一个第三方替制造方从用户中买回废旧产品。为了激励废旧产品的回收再制造,政府对制造商设定一个最低回收率,并且对制造商的回收进行奖惩;同时考虑第三方的回收努力,建立了基于第三方负责回收的多级再制造闭环供应链模型,设计了政府与制造商之间的奖惩函数;讨论比较了制造商不回收废旧产品、没有政府奖惩时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和考虑政府约束时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等3种情形下的最优策略,并且分析了参数变化对回收率和供应链成员企业收益的影响;结合国内某家电制造商废旧家电回收再制造的运作情况进行了仿真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从广泛的资源共享与信息处理视角研究了新型平台回收策略,将回收平台应用到消费者和再制造商的双边市场中,利用消费者和再制造商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平台集中回收不同消费者手中的各类废旧品。研究表明:平台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应根据消费者距离回收网点的空间位置来确定回收率和注册费的大小;双边用户从对方获得的外部性强度决定了回收平台对消费者制定的收费政策;平台中再制造商节约的成本越大,再制造商数量、回收率和平台利润越大,为闭环供应链增加社会福利、提高废旧品回收率创造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考虑新产品和再制造品存在市场不确定需求和消费者支付意愿差异情况下,构建了废弃电子产品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政府奖惩机制决策模型。证明了目标函数存在最优解,给出了求解的优化条件;通过数值仿真求解模型,分析了消费者对再制品的支付意愿以及政府奖惩机制对定价、回收率以及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实施制造商、零售商同时奖惩制度,比只奖惩其中之一效果更好;随着再制造品WTP值增大,再制造品的订购量逐渐替代新产品订购量,供应链整体利润也逐步增加;随着政府对制造商奖励力度的增加,制造商转移支付价格、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率以及供应链整体利润都随之增加;随着政府对零售商奖惩力度的增加,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率随制造商转移支付价格不断上升而增大,制造商的利润呈减少趋势,零售商的利润先减少后增加,拆解企业利润较前两项因素影响情况下最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具有不同渠道权力结构和回收拆解产品质量差异、新产品与再制造产品价格差异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主要研究其成员企业最优定价决策问题。构建了包含制造/再制造商、零售商、消费者和回收拆解商的三级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决策模型;采用Stackelberg主从博弈确定不同渠道权力结构下各成员企业的最优定价策略及其利润,并重点探讨废旧产品回收率τ、产品替代系数δ两个关键参数对它们的影响;将该决策模型应用到汽车发电机再制造闭环供应链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 对于3种渠道权力结构,当制造/再制造商和零售商为主导者时,其自身利润和再制造闭环供应链总利润均最大;而当回收拆解商为主导者时,其自身利润和总利润却最小;2) 随着τδ的提高,单位新产品与再制造产品的最优批发价、最优零售价均增加,单位废旧产品的最优回收价则降低;制造/再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下降,回收拆解商的利润上升,导致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总利润呈U形。研究能够为各成员企业的最优定价决策提供有效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再制造闭环供应链中的零售商通常认为,制造商利润的实现依赖于其产品销售努力和废旧品回收努力,因而会对收益分配的公平性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利用博弈理论对零售商公平关切下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效率和公平度的动态演进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到:零售商若公平关切,则其应及时将此信息传递给制造商;在公平关切信息对称下,零售商在不影响与制造商合作的前提下,可通过增加公平关切强度来增加自身利润、效用及供应链效率和公平度;在零售商公平关切信息未明情况下,制造商最好应采用降低产品批发价格和提高废旧品回收价格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安彤  周海云   《工业工程》2015,18(3):42-47
了提高回收效率,在政府对制造商的回收行为进行干涉下建立了制造商回收、零售商回收和混合回收决策模型,分别从消费者、政府、制造商、零售商和供应链整体五个角度研究了回收渠道的选择策略。结果表明,零售商总是希望参与回收;从其他四个角度来看,回收渠道选择主要受回收渠道竞争强度的影响,政府干涉对渠道选择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推动了融产品销售、回收和再制造等于一体的E-闭环供应链快速发展,而根据不同营销渠道合理制定各类产品的(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定价策略是E-闭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课题。本文针对消费者对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不同价值感知形成的消费者细分,及不同类型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异质性偏好,在对制造商与电商平台的Stackelberg博弈关系分析基础上,分别构建由制造商、电商平台主导的E-闭环供应链最优定价决策模型,分析四种E-闭环供应链的最优定价决策。研究表明:在E-闭环供应链中,若再制造产品直销渠道存在高端消费者转换,主导者的改变将影响新产品最优批发价格,而新产品最优零售价格和再制造产品最优直销价格均不受影响;若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偏好度增大,制造商和电商平台均受益;若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偏好度适中,主导者的改变对制造商与电商平台利润差距影响较小,主导者获利更大。  相似文献   

14.
分类回收条件下闭环供应链的协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制造商回收的废旧品是否具有可再造性,将废旧品分为可再造废旧品和不可再生废旧品两类,考虑到政府对制造商的激励作用,分别建立了分类回收条件下闭环供应链的集中决策利润模型和分散决策利润模型,并通过两种决策下的最优策略对比,得到了集中决策下闭环供应链系统的效率优于分散决策下的效率的结论。最后,用收益一费用分享契约对分散决策下的闭环供应链进行了协调,并用算例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新产品质量对闭环供应链回收再制造模式选择的影响。借助博弈论,建立了原制造商外包再制造和授权再制造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利用逆向归纳法解得两个模型的均衡解和供应链利润,并对均衡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外包再制造模式的供应链利润、消费者剩余、社会福利均优于授权再制造模式。原制造商选择外包再制造模式的利润要高于授权再制造模式,而第三方制造商最优策略受再制品价值折扣与新产品质量的影响。当再制品价值折扣系数与回收规模满足一定条件,而且新产品质量较高时,原制造商采取外包模式对环境更加友好。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政府分别实施再制造补贴和回收补贴下不同回收渠道对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决策影响,建立以制造商为领导者,零售商和回收商为跟随者的闭环供应链的Stackelberg主从博弈模型,对比分析两种补贴方式下不同回收渠道的最优定价和回收策略。结果表明,补贴金额的多少会降低产品价格和批发价,刺激消费,提高回收率,增加闭环供应链上所有参与方的利润,而与补贴类别无关;当存在双回收渠道时,回收商与零售商之间回收的竞争强度影响产品售价、回收率和制造商的利润,而回收转移价格仅与补贴类型有关。最后,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不同补贴与不同回收渠道对闭环供应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考虑品牌偏好型与实体忠诚型两类消费者偏好,构建了零售商内部、混合、外部三种融资模式下双渠道供应链订货与定价策略模型,采用博弈论与两阶段优化技术得到三种融资模式下最优订货与定价策略,并分析了消费者偏好与不同融资模式对供应链订货与定价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品牌偏好型消费者对网络渠道的偏好会影响供应链成员决策与现金流收益,品牌制造商与零售商集中决策时供应链总现金流大于分散决策时供应链的总现金流,零售商混合融资模式可以提高渠道的订货量,降低渠道价格,减少双渠道供应链双重边际化效应,实现供应链成员与消费者共赢,并且品牌制造商有动机通过银行贷款来满足零售商的融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熊中楷  刘勇  王凯 《工业工程》2011,14(4):17-22
从零售商的角度,研究了市场上存在再制造商生产再制造产品时,零售商是否应在新产品营销渠道上销售再制造产品。运用Stackberg博弈分别求得销售再制造产品和不销售再制造产品下的最优定价策略,并对两种销售策略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接受度对零售商两种销售策略下的销售价格、销售数量和盈利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9.
但颖  代颖  马祖军 《工业工程》2019,22(2):42-48
针对具有延保服务的闭环供应链(CLSC)回收渠道选择问题,构建了3种回收渠道(制造商回收、零售商回收、第三方回收)和2种延保服务提供者(制造商、零售商)组合而成的6种分散决策CLSC模型,基于博弈论方法研究了每种情形下的最优回收渠道选择及其对CLSC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制造商还是零售商提供延保,零售商都是产品回收最有效的承担者,此时制造商、零售商和整个CLSC都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且产品回收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20.
以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碳税政策下资金存在约束的生产决策问题。首先建立了碳税政策下初始资金存在约束的制造/再制造生产决策模型;然后考虑初始资金不足进行融资情形下的生产决策,求解并对比两种情形下新品、再制造品、期望利润和碳排放量的变化;最后通过算例分析给出再制造率、消费者偏好和单位碳排放税额对最优产量、期望利润和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考虑资金因素时,不同情形下回收量是否足够的回收率临界值不同,资金约束下,回收率越高越好;随着消费者偏好的提高,制造商生产的再制造品产量增加,新品的产量减少,同时期望利润增加,碳排放量减少;碳税的增加会降低新品的产量和增加再制造品的产量,但碳税过高时,再制造品的产量也会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