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雷达天线车液压系统的工作特点,搭建了一套电液比例泵控试验系统,并对系统的工况和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比例流量(Q)和比例压力(P)的复合控制策略,设计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PID控制器,对系统的压力和流量进行复合控制.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对该电液比例泵控系统进行了全数字化建模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复合控制器能较好地实现系统压力和流量的跟踪控制.对泵控系统进行试验,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系统的可行性,为实际电液比例泵控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雷达天线车电液比例泵控系统控制特性的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PID控制器,对系统的压力和流量进行复合控制,并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对该电液比例泵控系统进行了全数字化建模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复合控制器能较好地实现系统压力和流量的跟踪控制。  相似文献   

3.
《现代电子技术》2016,(3):159-162
考虑到电液伺服力控制系统容易受到外界载荷扰动影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DOB算法的电液伺服力控制器。通过对控制系统中的标称控制器P,低通的滤波器K以及控制参数V进行设计,以消除电液伺服力控制系统受到外界扰动信号d和电液伺服力控制系统测量的噪声信号n对系统的影响,提高DOB系统的鲁棒性能。通过仿真试验验证提出的改进型DOB算法对提高电液伺服力控制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的效果,并与基于模糊算法和基于常规DOB算法的控制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型DOB算法使得电液伺服力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鲁棒性以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陀螺测试速率转台低速时存在的问题,为提高系统低速的跟踪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摩擦补偿控制和重复控制构成的复合控制新模式,详细分析了复合控制原理,和复合控制应用于陀螺测试速率转台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了摩擦补偿控制器、重复控制器和速度控制器,并进行了软件设计。仿真表明复合控制对转台低速运行时的摩擦干扰抑制效果显著,进一步提高了系统低速的跟踪精度。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电液比例流量阀的工作原理,通过对比例流量阀的Simulink仿真,观察比较在不同的电流下复合泵的动态特性,为提高复合泵的效率和响应时间为达到节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机载光电跟踪系统的构成,并对机载光电跟踪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陀螺稳定平台框架系统设计了基于GA(遗传算法)的模糊控制器,通过遗传算法来优化模糊控制器的规则、参数以及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并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证明,基于GA的模糊控制器设计获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无人机模糊小波神经网络轨迹线性化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系统存在不确定和有界干扰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小波神经网络的轨迹线性化控制方法。利用模糊小波神经网络对非线性函数的逼近能力,减小不确定干扰对系统的影响,并与轨迹线性化方法结合设计了无人机飞控系统控制器。采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在所设计的控制器下,闭环系统所有信号一致最终有界。最后对系统存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了仿真,并与没有加模糊小波神经网络的轨迹线性化控制器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注塑成型机电液控制系统。系统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压力传感器、电液比例溢流阀、液压系统构成注塑成型机压力闭环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引入增量式PID算法对注塑成型机进行压力闭环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控制性能快速、稳定、可靠,能够保证注塑产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雷达随动系统电动负载模拟器自身复杂的非线性以及多余力矩对系统加载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小波神经网络和灰预测的控制策略。该策略主要由变结构的小波神经网络控制器(VSWNNC)和灰预测补偿器(GPC)构成,前者利用自学习算法动态改变隐含神经元数目,加快了系统的收敛速度,降低了系统的计算复杂度,提高了系统的动静态响应性能;后者利用灰理论来预测输入力矩偏差,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半实物台架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控制策略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较高的控制精度,保证了系统动态加载时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由于非线性和死区特性在实际控制中难以得到满意的控制效果的现状,本研究采用T-S模糊控制理论的原理设计了T-S模糊控制器对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并以Matlab为平台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T-S模糊控制的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电动舵机的一种分离PI与MRAC复合控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直接力驱动电动舵机为被控对象,提出了一种分离比例-积分控制(PI)与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案,该方案充分结合了分离PI控制动态性能好和自适应控制抗干扰能力强、鲁棒性好等优点.给出了典型的直接力驱动电动舵机数学模型,设计了分离PI控制与MRAC结合的复合控制算法,并对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控制算法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对系统参数摄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基于极点配置的逆变器瞬时电压电流PI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建立系统模型,为了提高逆变器输出波形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极点配置的PI双环和重复控制的复合控制方案。该复合控制方案克服了PI双闭环控制方案带整流性负载时输出电压质量不高的缺点,也解决了嵌入式重复控制方案应用在逆变系统中对逆变器谐振峰值不可控的问题。仿真表明,所设计的复合控制方案提高了逆变电源带整流性负载时的输出电压质量,该方案既保持了重复控制良好的稳态特性,也明显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飞机泵源负载模拟系统的数学模型,针对系统的非线性和各种不确定因素,提出了基于小脑神经网络的复合控制方法,控制器由比例-积分-微分(PID)和小脑模型神经网络控制器(CMAC)构成,该方法在传统的PID前馈控制方法上加入了CMAC神经网络快速学习算法,保证了快速实时跟进,进一步提高了控制精度.仿真结果表明,CMAC-PID能够较好解决PID在快速性和控制精度(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对抑制系统的非线性时变性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无人机等飞行器的舵机电动加载系统中存在多余力矩扰动问题,提出了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和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实现舵机电动加载系统的加载力矩控制。巧妙选取状态变量,建立了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并求得最优控制律,较好地抑制了舵机运动带来的干扰。仿真表明,该复合控制策略控制精度较高,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与电动加载领域常用的小脑模型关节控制器(CMAC)和 PID 复合的控制策略相比,算法简单、计算量小、仿真速度快、输出曲线更加光滑。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重复控制器存在固有延时特性,动态性能较差的问题,采用一种基于比例控制和快速重复控制的改进型控制策略。比例控制器增强VIENNA整流器的稳定性并提升一定的响应速度,快速重复控制器提高控制频率,减小固有延时。对系统的稳定条件、Q(z)滤波器的设计、控制器参数设计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计算。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改善传统重复控制器的延迟问题,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根据穿水冷却工艺原理,针对其大滞后的特点,设计了冷却水流量模糊控制器,通过调节冷却水泵电机转速改变冷却水的流量和压力,进而实现调节棒材温度的目的.在MATLAB/Simulink对穿水冷却变频调速系统进行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传统PID矢量控制仿真曲线进行对比.在PLC中设计了各种工艺连锁、安全保护以及远程操作等功能.使用WinCC开发了穿水冷却工艺控制和人机界面,实现了操作工对穿水冷却基本操作功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单相并网逆变器在采用比例积分(PI)控制器时不能实现无静差跟踪,且输出滤波电容较大,使得系统不稳定及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准比例谐振(QPR)与PI的复合控制方法,既实现了对并网电流的无静差跟踪,又消除了PI控制引起的相位误差,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仿真与实验充分地证明了QPR与 PI的复合控制方法能够很好地实现电流的无静差跟踪。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SDL(规范与描述语言)的主要优点,给出了使用SDL进行系统开发时系统的组成结构。介绍了机栽显控系统仿真的背景、仿真的主要方法以及仿真的需求和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提出了机栽显控系统仿真的结构,重点给出了运用SDL进行机栽显控系统仿真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恒压供水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策略是:采用电动机调速装置与可编程控制器(PLC)构成控制系统,进行优化控制泵组的调速运行,并自动调整泵组的运行台数,完成供水压力的闭环控制,在管网流量变化时达到稳定供水压力和节约电能的目的。系统的控制目标是泵站总管的出水压力,系统设定的给水压力值与反馈的总管压力实际值进行比较,其差值输入CPU运算处理后,发出控制指令,控制泵电动机的投运台数和运行变量泵电动机的转速,从而达到给水总管压力稳定在设定的压力值上。  相似文献   

20.
运用AMESim的液压库和机械库建立简单的液压系统及电液伺服系统,仿真结果直观的给出了系统中各处流量及液流的方向。通过改变油液的饱和压力,研究油液中不同空气含量对液压泵工作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液中混入的空气会改变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使泵的供油压力产生零漂,从而影响伺服系统的稳定性及精度。因此,必须严格选择液压系统的工作介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