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两步法制备聚酰亚胺(PI)纳米纤维,利用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4,4′-二胺基二苯醚(ODA)合成聚酰亚胺酸(PAA)纺丝液,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AA纳米纤维,在高温下亚胺化获得PMDA-ODA型PI纳米纤维,研究了溶液浓度、纺丝距离及纺丝电压对纤维形貌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纤维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PAA溶液浓度为20wt%,纺丝距离为18cm,纺丝电压为20kV时得到的纤维形貌较好。同时利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对其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也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首先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纳米纤维.用扫描电镜(SEM)对纤维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纤维的直径为300~600nm,讨论了纺丝液浓度和纺丝距离对纤维形貌产生的影响.然后在一定的负电压下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和聚左旋乳酸(PLLA)电纺纳米纤维,发现PBT和PLLA均具有良好的负极可纺...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纳米纤维,讨论了主要工艺参数(包括溶液浓度、纺丝电压和距离)对纤维形貌和直径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PBT纤维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当质量分数为9%~18%、纺丝电压为12~21kV、纺丝距离为11~20cm时,PBT溶液具有可纺性.分别采用热重-差热(TG-DTA)分析、X射线衍射和单轴拉力测试表征了纤维性能,发现PBT纤维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和较好的力学性能,电纺中可发生部分结晶.  相似文献   

4.
采用本实验室自行组装的静电纺丝装置制备了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hermoplastice Ester Elastomer,简称TPEE)的纳米纤维无纺布,固定固化距离,通过控制纺丝电压、溶液浓度及溶液压力,进行了该体系纺丝状态的探索,然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该无纺布的微观形貌及结晶行为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SANS拉伸仪于室温下对TPEE进行了单轴拉伸试验,采用TG-DTA热分析仪对其耐热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  相似文献   

5.
任杰  诸静  顾书英 《材料导报》2006,20(Z1):79-81,84
电纺丝法制备了PLLA、PLGA、PLLA/PLA-PEG、PLLA/HA纳米纤维薄膜,用SEM表征了纳米纤维的形貌.在37℃,pH值为7.4的PBS溶液中对4种纳米纤维薄膜的降解性能进行研究,通过GPC测试降解过程中聚合物分子量的变化,SEM表征降解过程中纳米纤维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PLGA薄膜降解速率较快,吸水率最高;PLLA/PLA-PEG次之;PLLA降解速率较慢,吸水率最低,HA的加入可调节PLLA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6.
聚乳酸的静电纺丝行为及其纤维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书英  任杰  诸静 《材料导报》2005,19(Z2):383-385
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纤维平均直径为350~1900nm的聚乳酸纤维,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纤维的形貌,并用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纺丝工艺参数(溶液浓度、电场电压)对纤维平均直径的影响,同时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静电纺丝所得纤维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溶液浓度对纤维的平均直径有较大的影响,溶液浓度较低时易形成珠状结构的纤维,纤维的平均直径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并随电场电压的增大而减小.与浇铸膜相比,静电纺丝所制得的纤维有较低的结晶度,并且结晶结构不够完善.由静电纺丝制备的聚乳酸纳米纤维膜在组织工程和药物缓释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左旋聚乳酸(PLLA)为基材研究静电纺丝工艺过程对聚乳酸纤维形貌和性能的影响,主要包括环境湿度、纺丝溶液浓度、接收转速、收集距离、注射泵推注速度、附加电压等过程参数。结果表明,接收转速与纺丝液浓度分别是影响纤维定向排列程度和纤维直径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接收距离、环境湿度、推注速度。当聚乳酸-氯仿溶液聚合物质量浓度为80 mg/mL、纺丝电压为25 kV、接收距离为20 cm、注射泵推注速度为0.3 μL/s以及接收转速为1500 r/min时,纤维取向性良好,平均直径为(0.94±0.21) μm,可达到模拟肌腱组织天然细胞外基质结构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李婷婷  闫梦雪  吴宗翰  姜茜  林佳弘 《材料导报》2018,32(24):4363-4369
为了解决传统针式静电纺针头易堵塞不易产业化的问题,采用铜丝动态线性电极静电纺丝技术对PVA纳米纤维的可纺性进行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PVA溶液浓度、电压和纺丝距离对PVA纤维形貌及直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VA溶液浓度降低,溶液粘度和电导率减小,纤维直径及其分布变小。且随纺丝距离增大,纤维直径变细,纤维形貌变好。当PVA浓度为10%(质量分数),电压80 kV,距离30 cm时,可制备出形貌良好的纳米纤维,其直径为433 nm,产量高达 6.8 g/h ;当PVA浓度为5%(质量分数),电压80 kV,距离30 cm, 可纺最细纤维直径为96 nm。本研究可为未来PVA静电纺纳米纤维膜的规模化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乙酸乙烯酯(PVAc)纤维.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了PVAc纤维的形貌,研究了PVAc溶液质量分数、纺丝电压、收集距离等对纤维形貌及平均直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VAc溶液质量分数和纺丝电压对纤维的形貌有显著影响,随着PVAc溶液质量分数和纺丝电压的增大,纤维的平均直径增大;收集距离对纤维形貌的影响较小.尝试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炭黑和PVAc的复合纤维,以增强纤维的导电性,成为导电碳纤维,但炭黑会显著降低PVAc的成纤性,因为它会吸附溶剂DMF,使溶剂在电纺过程中不易挥发,射流不能固化成纤维.  相似文献   

10.
激光熔体静电纺丝法无溶剂的影响符合聚乳酸(PLA)可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应用的优点.利用激光熔体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LA微纳米纤维,研究了应用电压、激光电流及接收距离对纤维直径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纤维的微观形貌和分子链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X射线衍射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