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7 毫秒
1.
刘金梅  赵婷  刘畅 《包装工程》2021,42(22):293-297
目的 挖掘龙江地域的冰雪文化资源,探析冰雪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思路,赋予产品人文情怀,传播龙江冰雪文化,树立龙江文化自信,打造龙江品牌形象.方法 从符号学的视角,对龙江冰雪元素进行多维度梳理和符号解析.基于皮尔斯符号三元关系理论探究冰雪文化结构、文创产品属性和用户情感认知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基于冰雪文化的龙江地域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开发模型并进行设计实践.结论 对于地域性冰雪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而言,设计要素的重新塑造和创新应用需要深入挖掘冰雪文化内涵,融入恰当的设计手法,并契合用户的情感认知,这样才能实现文化的有效传递.设计以冰雪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品系列,为开发具有龙江地域特色的冰雪文化创意产品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赵勤  回璇 《包装工程》2022,43(4):364-375
目的 致力于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产品的“活态化”设计研究,提出具有创新性的鄱阳湖文创产品设计方法,从而提升产品文化内涵,弘扬鄱阳湖地域文化。方法 建立了与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产品对应的设计模型图,并以具体的设计实例进行了展示和验证,使文创产品既拥有优质的视觉效果时又兼具产品的日常使用价值和良好的使用体验感,既具有文化艺术性又注重了“以用为本”的设计理念。着眼于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文创产品“活态化”视角,遵循寻找活态化转换的契合点、注重鄱阳湖地域文化原味的传达、重建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传播观的设计原则,通过案例的结合运用为鄱阳湖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法策略。结论 以鄱阳湖文化创意产品进行实践论证,为当今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使鄱阳湖物质文化得以保全,非物质文化得以“活化”,最终实现文化传承与文创产品创新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柳瑄 《包装工程》2020,41(20):234-239
目的 探索“一带一路”背景下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挖掘并分析漳州陶瓷文化多维内涵,为开发具有显著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和文创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方法 以漳州窑陶瓷文化为核心,通过分析漳州陶瓷文创产品行业现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提炼城市文化符号和地域人文特色,对漳州陶瓷文化资源进行再挖掘和再归纳,将传统文化元素和创意产品系统设计与开发进行融合,构建基于漳州陶瓷文化的创意产品开发模型,并通过具体设计案例进行论证。结论 将传统文化元素和创意产品设计结合,找寻传统文化与创新产品的平衡点,使其真正成为具有符合当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并有着较大地缘辐射影响力的重要文化遗产,综合提升陶瓷文创产业良性发展和区域文化传承发扬的双重价值,为传统文化的有序传承和文创产品的多样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传播视角探析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从传播学的新视野探讨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思路和模型,实现对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支持。方法从传播学的5个基本要素出发,结合传播学和设计学的研究,探析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传播模式,据此构建出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模型,并进行设计实践,通过具体案例验证设计模型的实效性。结论通过对设计要素、湖湘地域文化特征等进行信息传播学的系统分析与重构,探析了基于传播学新视角的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模型,以实际案例检视了此模型的可行性,为设计师开拓新的设计视野,并提升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品质,进而实现文化创意产品和地域文化的双重价值与魅力。  相似文献   

5.
汪天雄  周美玉 《包装工程》2020,41(20):14-18
目的 准确探究出用户对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偏好与感性需求因素。方法 以上海徽派建筑文化元素在产品中的应用为例,通过运用文化研究理论之三层次法探究文创产品开发设计模式,并结合模糊Kano模型对文化属性进行用户需求满意度分析,挖掘出用户对文创产品的诉求。结果 得出徽派建筑文化色彩、徽派文化建筑形态、文化体验形式及情感共鸣是兴奋型需求,当文创产品具备这四项设计特征属性时能提高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结论 通过文创产品的设计特征属性进行用户需求判定,挖掘出兴奋型需求,从而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祖睿之 《包装工程》2023,44(18):385-392
目的 以太原天龙山石窟文创产品设计项目为例,阐述基于符号系统提取品牌文化基因从而构建文创品牌的开发模式。方法 通过对目前文创产品设计处境进行剖析,运用Kano模型分析消费者需求,提出对文化创意产业中产品创新设计思路,总结以符号为主导的文创品牌建构与开发方法,从地域文化特征抽取符号,构建符号系统,以此转化为设计元素,遵照文化内涵设计文创产品,强化品牌价值,传播地域文化。结论 符号体系对天龙山文创产品创意开发提供了理论层面的支持,对太原天龙山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乌日勒 《包装工程》2022,43(8):257-259, 265
目的 探索地域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主要原则与思路。方法 首先,对地域文化和文创产品分别进行论述,并对两者进行艺术层面的关联研究,引出地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趋势。其次,提出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综合作用下的地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原则与思路,根据去表面化、丰富功能、突出内涵等原则,总结可以进行尝试的探索方向。最后,在实践层面深入探索,结合传承与创新、情感的丰富与升华、市场趋势和可持续化等具体方向进行设计实践的尝试与落实,研究地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具体呈现方式。结论 积极推进地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丰富与发展,让这些承载独特地域风格的文创产品成为一张名片,助力文创设计领域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8.
田歌  王仲 《包装世界》2022,(1):22-24
本文以唐山皮影戏为例,进行基于地域文化的文创产品研究.首先对南部、西部和东部主要区域皮影特点和文创产品的设计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学习借鉴优秀的地域文创品牌的成功经验.最终针对于唐山皮影文创产品提出以下三点建议,即建构区域文化创意产品视觉识别体系,提升区域文化创意产品的辨识度;有针对性的产品开发技术进行创新和多领域的发展;找到新媒介与文创设计相结合的创新点,加强推广.以上三点建议可以为唐山皮影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郑君  王炳江 《包装工程》2023,44(10):340-346
目的 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为切入点,分析海南多种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海南地域文化滋养下所造就的各种设计形式与创新方法。方法 从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应用及发展的视角出发,提出将海南经典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融合,对海南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并具体论述海南旅游特色文创产品与黎族文化元素、海南特有坡鹿文化元素的融合设计应用;并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为依据,深入总结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构思、产品受众、创意形式等思路,探讨了文化、功能、情感等层面的有效应用与创新。对此进一步提出海南本地特色文化应与当地旅游文创产品深度结合发展的建设性意见。结论 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并聚焦其有价值的元素,对此展开深度的挖掘,给予文创更多的地域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海南地域文化元素的特征。将海南当地黎族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创新应用,有利于推动旅游文创产品及创新设计,可以让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更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独特性。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以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并以人们日常生活与地域文化为主要参考,突出设计者的独特创意,构建人与产品、文化的完美结合,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创产品赢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叶德辉  牛君 《包装工程》2023,44(14):380-389
目的 通过研发广西过山瑶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新,探析并整合过山瑶特色文化资源。方法 以过山瑶民族文化为核心,对过山瑶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模态分类;研究文创产品的设计层次,结合相关案例分析提出“表—行—神”的设计方法;构建以过山瑶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文创产品设计模型,并以具体设计案例进行实践。结果 通过对过山瑶文化资源进行分类,转化提炼了文创产品的设计层次,提出了过山瑶文创产品设计方法,并构建设计模型,为过山瑶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参考。结论 从产品外形到内涵进行设计,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提升民族文创价值,为过山瑶文创的民族性特色呈现提供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也对过山瑶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简圣宇  孙彤 《包装工程》2023,44(22):391-399
目的 分析盐城的湿地文化资源,设计出具有盐城湿地文化意象的文创产品,丰富盐城文创市场的产品种类,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播。方法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盐城湿地文化进行文化意象分析,利用用户调查法梳理目标用户的需求,市场调研法进行竞品分析。结果 提取和甄选湿地代表性元素,进行一系列具有用户偏好的盐城湿地文化风格的文创产品创意设计。结论 运用文化意象分析的方法来深度发掘湿地文化资源并且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可以为盐城文创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提升盐城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郭继业 《包装工程》2023,44(2):339-342
目的 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地域文化的滋养下所造就的各种设计形式与创新方法。方法 我国的地域文化一直随着时代的脚步在传承发展着,其中的精华元素给了文化艺术设计领域以可贵的经验和全新的灵感。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发展背景,从文创产品设计的应用与发展视角出发,提出将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融合可能,并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为依据,深入总结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挖掘元素、找准受众、丰富类别等思路,探讨了文化、功能、情感等层面的有效应用与创新。结论 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以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并以人民日常生活与地域文化为主要参考,突出设计者的独特创意,构建人与产品、文化的完美结合体,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创产品求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3.
应艳  陈炬 《包装工程》2018,39(6):127-132
目的研究天一阁的符号意象与文创产品设计的关系。方法从传统文化衍生面进行叙事性设计法研究以发现文化特征,运用本研究提出的由概念模型、研究策略和设计流程组成的三阶文创产品设计模式,对研究对象的文化特征符号进行探究,将其转译为植根在地域性上的文创产品的意象表达,继而将意象元素融入创意产品设计中。结论对天一阁的文化特征辨识分析表明,文化特征是嵌入产品中的价值元素,可以强调其价值或意义。研究通过提取天一阁最为显现的文化特征符号,演示如何从文化衍生的面向进行叙事性设计;将天一阁符号意象转变为消费市场的现代设计的例子,适用本土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模型,能为文创设计者以叙事性设计法设计创意产品及文创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创意产业走向品牌化的趋势下,充分利用好南京红色资源和文教资源的优势,创建南京红色文创品牌并提出创新策略。厘清红色文化和红色文创的定义,根据南京的红色历史地位,分析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特点和文创市场情况,锚定南京红色文创及品牌所面临的问题。从精准品牌定位、细化市场范围、构建视觉形象三个维度提出南京红色文创品牌的设计原则。以设计原则为准绳,迎合本地资源和传媒风向,提出打造文创品牌、丰富文创内涵、全面渠道传播、彰显地域特色、塑造品牌形象的品牌策略。以红色文创品牌为发力点,从而更好地发挥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引领育人、文旅效益转化、城市形象强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5.
周美玉  孙昕 《包装工程》2020,41(20):1-7
总结当下文创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探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方法、设计原则、开发模式、馆藏文化再利用方式。方法 通过对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文献资料的分析,发现博物馆文创设计中存在同质化、缺少专业研发团队、与博物馆文化融合深度不够,以及理论研究投入不足等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结论 博物馆文化是其文创产品设计的重心,是连接消费者与产品的重要纽带。基于此,提出了博物馆文化元素转化的三种设计思考方式,分析了人性化设计等成熟的工业设计方法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和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总结出区域社会经济、技术和特色文化应作为文创产品开发中重点考虑的设计要素,以及博物馆馆藏文化的深层次研究能够促进文化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6.
卢宁宁 《包装工程》2023,44(24):466-473
目的 文旅融合视域下,人们对旅游文创产品的消费热情日益增强,为此探讨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路径和实践方案,以期提升旅游文创产品的整体品质。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升级,文旅消费也日渐升温,然而旅游文创产品市场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重新审视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路径与实践。本文分别从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文创IP构建、打造产品品牌化等角度进行设计探讨,并进一步从产品的美观性、功能性、文化和情感属性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探索。结论 通过分析当今旅游文创产品市场的现状,发现了包括产品同质化与大众化现象严重、产品缺乏地域文化特色、产品创新元素少、更新迭代慢等问题,并针对这些瓶颈问题,予以实践例证探讨,从而找到适合当今旅游文创产品发展的设计路径与有效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地域文化的文创产品创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振宇 《包装工程》2019,40(20):215-218
目的 探析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创产品设计新思路。方法 首先,从文化的定义着手,延伸至地域文化的特点,再引入地域文化与设计的关系,提出将地域文化融入到产品设计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将焦点锁定于文创产品领域,剖析地域文化在文创产品的外形、材料和工艺上的具体体现和其当前发展现状。最后,分别从长白山地区、江苏地区的地域文化特点出发,结合具体的地域元素及其应用原则,探索文创产品的地域化表达。结论 将每个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元素进行解析、归纳、凝练,使其转化成可与文创产品共融共生的元素。这样可以实现传统与现代、文化与设计的融合,赋予产品更多的形式和更新的文化生命力,促进文创产品的升级与创新,全面推广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王先昌  彭雅莉  孔德强 《包装工程》2022,43(12):332-338, 358
目的 旅游业兴盛的当下,以非物质文化与旅游文创产品的融合为目标,构建基于非遗文化符号的湛江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方法 文章分析了旅游文创产品的属性,筛选湛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视觉符号特征鲜明、知名度高、感染力强的文化元素,经过打散、简化、形态加减、夸张变形、重构等艺术手法,对其形符和意符进行提炼,并结合旅游产品属性进行转译和编码,构建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方法。结论 通过舞鹰雄非遗元素进行具体的设计实践,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非遗文化的植入提高了旅游文创产品的个性和品质,实现文化的“变现”和“带走”,还能拓宽非遗视觉元素的活化传承方式,更好地延续其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9.
刘奇勇  王一仁  余果  李冠达 《包装工程》2023,44(12):391-399
目的 针对目前我国消费者对文创产品需求量的加大和对其品质要求的提高,在设计者对情感体验的理解实验基础上,以最真实和客观的角度构建出文创产品设计模型,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理论支撑,并结合武夷山当地的文化内涵,设计出新型的武夷山文创产品。方法 通过分析武夷山文创产品设计现状,对文创产品设计可用因素进行调查,并结合关于文创产品创新及福建文旅资源开发的相关研究,找出目前武夷山文创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以文化和产品深度融合的视角出发并结合实地考察,构建新的文创产品设计框架和思路。结果 研究发现,武夷山文创产品的设计在发挥设计者创造力的同时也要对当地的生态资源及文化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做到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为满足大众对文创产品的需求,通过文化底蕴分析及设计方案构建,运用地域性文创产品情景构建理论与叙事设计理论设计出武夷山特色倒流香炉,运用文化构成到产品设计转化理论与叙事设计理论设计出创新型茶壶和创意茶叶罐。结论 文创产品区别于其他旅游产品的特征在于其创意价值与文化价值高,在设计文创产品时要先对当地文化进行调查研究,利用一切有利于产品设计的因素后,设计者再基于自身对文化的情感体验发挥创造力,才能最终形成具有吸引力并且能够传播当地优秀文化的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