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方法 根据达西定律 ,从高凝油油藏的矿场生产特点出发 ,首先建立油井生产压差与井筒产液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 ,进而通过历史拟合方法 ,建立地层压力与井筒产液量和井底流压之间的定量关系式。目的 在不停抽情况下 ,根据高凝油油井地面生产资料随时定量分析地层压力变化情况 ,既起到加密求取地层压力资料作用 ,又不因长时间停井结蜡而影响产量。结果 以国内H油区S高凝油油田B单元 8口井共 49个测压点不停抽压力加密监测方法计算 ,其结果比较切合实际 ,平均相对误差仅 1 6 7% ,可以作为重点变化单元动态分析的定点测压的辅助手段。结论 定点测压井不停抽压力加密监测方法适用于高凝油油藏 ,并可作为一种油藏动态分析中压力变化趋势预测的重要辅助手段 ,在油田矿场单元动态分析及动态调配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抽油井间接测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抽油井生产时油套环形空间流体分布规律,给出了抽油井井底流压和关井后井底静压的计算公式。在PVT矿场资料基础上,着重解决了抽油井井筒内含气油比重和油水混合液比重的计算方法,並对压力计算公式中各参数的确定方法逐一加以讨论,从而给出了抽油井不起泵通过井口测动液面或恢复液面计算流动压力和静压的方法。通过5个区11个层块的35口抽油井试验,不仅获得了满意的液面法压力恢复曲线,而且计算的流动压力和地层压力与压力计实测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IPR曲线测试影响时率、曲线数量少、矿场应用范围小等问题,提出了利用油井阶段生产数据制作IPR曲线的方法,并归纳出了负相关型、近水平型、正相关型、近垂直型、簇型等5种IPR曲线类型。研究表明:负相关型IPR曲线反映井区地层压力相对稳定,日产液量与井底流压关系明确;近水平型、正相关型IPR曲线反映阶段地层压力存在变化,日产液量受静压、流压变化共同影响;近垂直型IPR曲线反映井下举升能力小于地层理论产液能力,举升工况与产液能力不匹配;簇型IPR曲线反映阶段生产状况稳定,但日产液量与井底流压的相关性不明。结合生产数据点位于IPR曲线的位置,可对油井产液能力、地层压力变化趋势、举升工况合理性做出判断,指导井区注采调整。  相似文献   

4.
注采压力系统及合理注采比研究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范姝 《断块油气田》2009,16(5):72-74
注采比是表征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注采平衡状况.反映产液量、注水量与地层压力之间联系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在目前矿场实践中,有些具有边水能量补充的注水油田还未实现定量计算合理注采比。针对这个问题,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结合具体油田开发数据资料,研究注采压力系统的适应性。进而在给定油藏合理地层压力、流压、产液量的情况下求得该油田的合理注采比,从而为油田开发综合调整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成果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油田水平井水平段长,改造段数多,受储层非均质性、微裂缝发育和注水开发影响,各段压力系统和产量贡献率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现场对水平井压力、产量、含水实测表明,水平段压力系统并不一致,过早见水井段压力高,采出程度低。根据油井流入动态方程,类比得出计算产量贡献率公式,定量分析水平井各段在不同地层压力、不同井底流压、不同采液指数比下对产液贡献率的影响。得出各段地层压力相同时,各段产量贡献率与井底流压无关,仅与采液指数比有关;各段地层压力不同时,产量贡献率不仅与井底流压有关,而且与采液指数比有关。  相似文献   

6.
鲁建中 《试采技术》2007,28(1):50-52
应用矿场资料研究表明,油井自喷采油时,控制井底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油井自喷能量损失较小,根据油井油气水三相流时流入动态曲线变化特征研究证实:油井生产时应当控制井底压力大于或等于最低允许流动压力,油井流压低于这个界限以后,油井产量将会急剧下降。因此联结油层与井筒的节点压力一流动压力,应当控制在下述范围内:Pwfmin≤Pwf≤Pb,在这个范围内的流动压力就是合理的流动压力。  相似文献   

7.
调小参数对低沉没度抽油机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低沉没度抽油机井调小参数的必要性 抽油机井采用较大的地面抽汲参数生产,会产生较高的生产压差,从而在井底产生较低的沉没压力,导致泵效降低。特别是产气量比较高的井更应提高沉没度来增加流压,以防止在井筒地层附近形成脱气圈,导致流体粘度增加。同时这些井由于沉没压力和流压都比较低,原油在地层提前脱气,产出液在井筒内、甚至在泵内析蜡,导致杆管偏磨,泵结蜡严重时会导致活塞卡死在泵筒内,缩短油井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8.
敖包塔油田合理注采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根据渗透力学原理,分析地层压力与注采比、地层压力与流压、地层压力与产流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定量地分析了地层压力的变化以及各种因素对地层压力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地层压力定量计算的数学模型。根据模型,可以在给定某油田油井地层压力、流压、产液量合理值情况下求得该油田在某一时期的合理注采比,从而为油田开发综合调整方案的编制提供理论依据。为了方便现场管理,应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在给定油井地层压力、流压、产量可能出现的数值范围的情况下,制成了合理注采比测算表和标准图版,使用时只要给出某油田某一开发阶段合理的地层压力、流压、产量,即可在表或图中直接查出合理注采比的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油藏综合治理和制定单井措施提供重要依据,冀东油田不断改进抽油井试井工艺,完善解释方法.目前主要通过起泵测压、环空测压、液面监测和随泵测压等方法进行抽油井试井.起泵测压主要用于测静压;环空测压受井深、井斜的影响不能大面积推广;液面监测简便易行,但折算井底压力的精度受到泡沫段和油、液界面位移的影响;随泵测压可准确地反映井底压力的波动变化,能够指导抽油井措施的实施.对井底压力的折算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要分别确立适合各区块的液面折算井底压力的经验公式和计算方法,同时用环空实测压力与液面恢复方法进行对比验证其准确性.现场实践证明,准确的试井资料在油藏动态分析和油井措施制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多相管流理论计算抽油井井底流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相流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油田的具体情况,介绍了一种计算抽油井井底流压的方法。该方法分3段分别考虑抽油井从井底经环空到井口的压分布情况:从动流面到井口段按纯气柱计算;从泵入口到动液面的环空含气油柱段采用零静液流理论计算;从井底到泵入口段采用Hagedorn-Brown的方法计算。  相似文献   

11.
临兴致密砂岩气田低产积液井数量呈逐渐上升趋势,由于实测数据的缺失导致井筒积液预测困难,严重影响了气井的正常生产和经济效益。为了揭示致密气井井筒积液的变化过程,以临兴先导试验区致密气井为研究对象,结合气田生产管柱特点和井筒压力测试数据,建立了一套适用于临兴致密气田井筒积液的动态预测方法。应用结果表明,积液动态预测方法能够模拟致密气井井筒积液的动态物理过程,定量计算气井井筒的积液量和积液高度。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临兴致密气田井筒积液规律预测的难题,对临兴致密气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溶解气驱饱和油藏甚至未饱和油藏来说 ,当井底流压低于饱和压力时 ,井筒附近存在两相流动 ,油井有一个两相采油指数 ;当井底流压高于或等于饱和压力时 ,井筒附近存在单相流动 ,油井有一个单相采油指数。经对 Hasan、Fetkovich、陈元千和李晓平等得出的采油指数的数学表达式分析对比表明 ,两相采油指数和单相采油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但两相采油指数不能用产量与压力关系曲线的切线来代表  相似文献   

13.
采油井合理井底压力界限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油田的实际资料,给出了一个确定油井合理井底压力界限的经验公式,有这个公式,只要知道地层压力和饱和压力,便可计算出井或油田的最低允许流动压力,提供的方法简便适用,很容易为油田工程人员所掌握,得到的最低允许流动压力数据可作为油田配产和油田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气基流体钻井气液流量组合设计新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欠平衡钻进时井底压力较高,会引起储层的伤害,而接单根时井底压力较低,将引起井眼的破坏,而井底压力可由气体和液体流量组合来控制。为了使欠平衡钻井中储层伤害和井眼失稳之间的矛盾最小化,给出了一套在给定地质、钻井条件下进行充气欠平衡钻井气液流量组合设计新方法,该方法利用欠平衡钻井井筒4相流体动力学模型,将已确定的井底压力安全窗口转换为地面气液体注入流量的安全窗口。此流量安全窗口中,地层孔隙压力限制了窗口曲线的上界,井眼坍塌压力为窗口曲线的下界,并由钻井液的携岩能力和井壁冲蚀曲线封闭而成。此设计方法采用电子表格软件绘制气液流量安全窗口,可直观地选择最优流量组合。使用该设计方法对新疆石南油田SN4003井的充氮气欠平衡钻井进行优化设计,并与钻井实效对比评价,证明了该方法较为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已有的煤层气井排采控制技术未考虑煤层供水量变化的影响,抽油机冲次调节有效性差,调节频繁且容易造成流压波动,使储层受到伤害。为此,针对沁水盆地樊庄—郑庄区块下二叠统山西组3号煤层,基于煤层产水规律的井底流压控制方法理论推导,通过研究煤层气井处于单相流段时煤层的产水规律,以及煤层气井抽油机系统的排水规律,确定了井底流压的精细控制方法,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1)煤层气井在单相流段,随着井底流压的降低,日产水量呈线性增加,其斜率由于储层物性存在差异而有所不同;(2)研究区新投产井抽油机系统理论排水量与实际排水量呈线性关系,排量系数为0.888,单相流段煤层气井日产水量与抽油机冲次呈正比;(3)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合理的日降压幅度下抽油机冲次与累积生产时间趋势线的斜率和截距,在气井排采时只要确保抽油机冲次随着累积生产时间的增加严格按该斜率线性增加,就可以保证实际日降压幅度等于合理的日降压幅度。结论认为,该方法实现了煤层气井处于单相流段时对井底流压的精细控制,对于煤层气井实现高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生产动态资料确定气井产能方程主要包括2个方面内容:一是利用气井井口油压及相关参数,确定对应的井底流压;二是在井底流压确定的基础之上,确定储层的地层压力及气井产能方程。根据垂直管流中流体的质量守恒与动量守恒原理确定井底流压;而依据不关井试井理论确定地层压力。利用气井实际的生产动态资料,在井底流压与地层压力确定的基础之上,即可确定气井的产能方程。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油井是一个过程生产系统的思想,建立了抽油井从供油层边界直至井口的系统模型;以某油田S区块17口抽油井为例进行了油井油井动态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将17口井分为泵效较低、完井段造成的附回压降大,近井地带地层污染造成的压差较大及总的附加压降不大等4种情况,针对不同情况,分别提出了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抽油井用液面计算压力的两种方法后指出:混和法采用一段流体计算井底静压,即用大庆地区的松Ⅰ法推算地层压力,而用三段流体计算流压,这是逻辑上的矛盾。在计算流压时,未区分泡沫液面,因而计算值偏高,甚至高于地层压力。地层压力计算值误差太大的原因,主要不在于松Ⅰ法,而是建立的一段流体状态数学模型不符合油井情况,及取用的流体相对密度不合理等造成。“液面在井口不计算压力”不合理。应该推广系统法计算压力。  相似文献   

19.
井底流动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储层流体呈单相原油流动;低于饱和压力时,近井地带出现气相流动区。二者油井产能公式大不相同。但可以通过本文给定的 (9)式, 在井底流动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利用测试的产量和相应的流动压力求饱和压力以上的采油指数,同时可以用提供的(?) 式中高于饱和压力下的采油指数,求取低于饱和压力下不同井底流动压力条件的采油指数。本文还写出了特殊情况下如新投产的完善井、井底流动压力等于零时的有关计算式。
这些关系式对确定和预测探井或生产井的产能是有效的,本文列举了两个实例作了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