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对太阳能热水工程项目的实地调研,测试比较不同类型集热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效率和太阳能保证率,同时比较直接换热和间接换热的集热效率大小,并分析影响集热效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针对上海市生态住宅示范楼中的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瞬时热效率进行了实验测量,并通过全年不同季节的长期跟踪测试,分别对雨蓬一体化和阳台挂板一体化真空管式集热器这两种安装形式的热水系统的瞬时效率和日平均效率进行了测试,对比实际运行效果,分析影响集热效率的关键因素,从而探讨上海地区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斌 《建筑节能》2010,38(1):57-59
探讨了与建筑相适应的不同太阳能热水系统特点,提出了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过程中各专业协调配合流程,对比分析了太阳能热水系统成本及性价比,给出了当前不同建筑宜采用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形式。  相似文献   

4.
生活热水能耗在建筑能耗中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适宜性研究对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对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的实测调研对系统的运行现状进行研究。建立了太阳能生活热水逐时能耗模型,并基于实测结果进行校验。模拟分析了补水策略、用户使用模式、系统形式等因素对系统的能耗影响,给出了系统适宜性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5.
针对真空管式和平板式两种使用最多的太阳能集热器开展研究,选取两种系统对其效果进行实测,并对TRNSYS模拟软件的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然后对两种集热系统在不同太阳能辐射区间进行典型日集热效率模拟,进而进行全年辐射和温度条件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条件相同情况下,无论典型日还是全年平均值,平板式集热器集热效率均高于真空管式。平板式太阳能热水系统为47. 1%,而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全年平均集热效率为42. 9%;同种条件下,在有太阳辐射时,室外温度对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效率有影响,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翁学文 《山西建筑》2012,38(20):197-198
针对当前城市住宅建筑中原有太阳能热水系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不同形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改造措施和改造原则,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7.
以研究高层住宅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为目的,对天津市某单元楼太阳能热水系统进行现场测试,通过对比两种工况测试数据,分析了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运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工况下板式换热器平均传热系数分别为2 828.54W/(m~2·K)、2 919.05 W/(m~2·K),且换热器出口侧温差较小,换热存在不合理现象;工况一两个并联管路的平均流量分别为1.54 m~3/h、3.76 m~3/h,管路不平衡率为0.59;工况一、二(工况一、二分别代表系统在晴天、多云两种典型天气条件下的系统运行状态)室外环境温度分别为25.44℃、28.01℃,集热器平均集热效率分别为27.25%、30.33%,集热器集热效率受室外温度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市一个基于高效微热管阵列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太阳能热水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热性能检测和系统年热效率评测。研究结果表明,日有用得热量、水箱温升值分别超出国家标准GB/T 20095—2006《太阳热水系统性能评定规范》规定值的28.6%和13.2%,系统热性能优于国家标准要求。根据北京地区全年测试结果,系统瞬时效率截距为0.69,总热损系数为5.2,系统年热效率为46%,年热效率优于GB/T 50801—2013《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中太阳能热水系统系统年热效率的推荐指标。测评结果显示,基于MHPA-FPC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性能优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合肥地区数十个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项目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能效测评数据,综合各项目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形式分析其全年太阳能保证率分布,评价各项目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效果。同时,分析集热器类型、集热器倾角对太阳能保证率的影响,并结合实际工程测评数据验证分析结果,得出合肥地区阳台分体式太阳能热水系统最佳应用形式与安装角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不断进步,太阳能热水系统形式也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其中,集中集热-集中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公用建筑中的应用愈发广泛、成熟,系统形式、辅助热源的形式日趋多样化,控制系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控制越来越人性化。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热水工程项目采用集中集热-集中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根据实际条件不同楼宇采用了不同的辅助热源。  相似文献   

11.
结合工程实例,对热泵辅助太阳能供热系统的流程进行了分析。对不同朝向、倾角平板集热器的表面太阳辐照度、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效率、空气源热泵制热性能系数进行了实测及计算。对于青岛地区,平板集热器宜采取朝南安装、倾角为45°。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可再生能源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补贴政策的推行,福建省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工程项目迅速的增加,如何掌握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经济运行与科学管理,成为业主的当务之急。太阳能热水系统在不同季节气候条件下生产、储存的热水量是不同的,业主使用热水的运行模式也是不同的,且运行的费用也不同。在全年不同气候条件下,太阳能集热器和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如何各司其责,是管理者必须要掌握的。  相似文献   

13.
曹勋 《建筑节能》2016,(9):34-37
传统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受温度影响较大,光伏组件表面温度的急剧升高会严重影响光伏电池的发电效率。太阳能热电联产系统回收利用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热能可降低太阳能电池的工作温度,在提高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的同时亦可产生热水。充分运用热管导热技术,自主设计了热管型太阳能热电联产系统组件、太阳能光热系统。该系统运行两年来,年均产电2.37万k W·h,年产45℃以上热水2 000 t,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对典型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结合工程实例和长沙地区太阳能辐射特征,运用该模型分析了在给定单个家庭典型用水模式下集热器面积和贮热水箱体积对太阳能热水系统热利用性能的影响.优化集热嚣面积和贮热水箱体积,在减少投资的同时,提高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综合性能.集热器面积和水箱体积的优化匹配设计有利于提高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我国居住建筑热水的能耗现状,太阳能热水器在热水节能中的最新进展、节能性、经济适用性。太阳能热水器的经济性取决于气候条件、系统造价、能源价格体系等多种因素。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太阳能热水器性能,特别是提高气候适应性。改进建筑规划设计,实现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的有机结合.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应当细分市场,对于中国广大农村,整体式、平板型太阳能热水器更有适应力。  相似文献   

16.
徐玉梅 《建筑节能》2008,36(4):64-66
结合别墅式住宅用综合能源价格法对太阳能地板采暖与常规热源进了经济效益对比分析,又对太阳能采暖与生活用热水联合进行了节能效益分析、环保效益分析,得出别墅式住宅的最优采暖方案.  相似文献   

17.
对太原市某一住宅的太阳能热水系统进行了设计计算,并采用Trnsys软件建立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模型对所做设计计算进行了模拟验证。对太阳能热水系统各月的平均效率和保证率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系统一月份的平均效率和保证率最低,为辅助热源的选择提供参考。基于Trnsys软件,探讨了集热器面积、蓄热水箱容积和循环水泵流量对太阳能强制循环直接热水系统年平均效率和年保证率的影响,得出了系统年平均效率和年保证率随各因素变化的曲线,为太阳能强制循环直接热水系统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太阳能采暖技术及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能采暖系统是一种满足住户采暖和热水供热需求的新型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延伸。文中介绍了太阳能采暖系统的构成和设计方法,对太阳能采暖系统的成本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一种新型太阳能采暖系统。  相似文献   

19.
The solar domestic hot water (DHW) system is applied as a building energy saving technique. The centralized system, which is considered to provide both energy efficiency by exploiting solar energy and high-level services to the customers as the occupants could have access to the hot water at any time during the day, is widely used among the various forms of solar DHW systems. The real performance of a centralized solar DHW system is measured, based on which a model describing the solar energy collection, water supply, and terminal water use is built. The simulation reveals that the actual energy performance of the centralized DHW system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occupant behaviour, i.e., the water use patterns of the occupants residing in a building. This study concluded that whether the DHW system is energy efficient or not could not be evaluated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water use patterns of the occup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