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众所周知,有梭织机的噪声源主须集中于投梭机构。(包括了投梭与制梭两种运动)、而投梭机构的噪声则是由一系列不同部位的撞击声叠加而成。由于撞击部位较多,参与撞击的另件也较多,直接采用频谱分析的方法诊断声源容易造成混淆,很难正确制定。根据各撞击是依一定次序先后进行的特点,可采用时域分析的方法来测定噪声源。这里所述的时域分析法即指:将织机一个投梭循环中所产生的噪声从时间上分割成与各撞击部位相对应的片断,然后进行研  相似文献   

2.
投梭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将纬丝导入梭口 ,使经纬丝交织成织物。投梭运动是织机五大运动中作用最激烈 ,机构料损耗最大 ,最易产生故障 ,且发生噪声最大的运动。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生产实践探索 ,着重对投梭机构的二个故障进行分析。故障一 :织机投梭力不足织机投梭力的调节要求为 :“看梭子飞行情况 ,以梭子进入对侧梭箱既能到底 ,回跳为准。 (2 )有定筘护经的织机 ,要求撞舌抬高 ,不与撞块相碰。 K2 5 1型丝织机采用的是拉圈式中投梭机构 ,当出现投梭力不足时 ,常用方法是收短拉圈 ,以增大投梭力。但在生产实践中往往出现当拉圈收短到一定程…  相似文献   

3.
电磁投梭     
历来,阔幅织机的投梭一般都是用皮结的冲击力打击梭子的形式。众所周知,这种投梭方式的噪声和振动非常大,而且机器的消耗和损坏亦大。电磁投梭的发明,使织机的噪声和振动大大减小,而且梭子的运动非常稳定,产品质地优良。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目前我国的织机,投梭织机仍占有很大比例,这种织机不但噪声大,而且消耗高,特别是投打部分的消耗,其主要原因是在投梭过程的瞬间,梭子由静止到以较高速度飞出梭箱,需要很大的加速度,因而梭子由此产生很大的惯性阻力,而梭子以及投梭机构的惯性阻力的大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a)要减小投梭时的惯性阻力,一方面是减轻梭子的的重量,另一方面则是尽量减小其加速度的最大值,如何降低投梭过程中梭子的最大加速度值,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捷克因佛斯塔公司在布尔诺展览会上展出了新型号的片梭织机和喷水织机。 OK3型和OK4型片梭织机是诺伏斯塔夫型的改进产品。它采用压缩空气投梭,在投梭机构中,有一气缸和活塞,是形成封闭式压缩空气回路的部件,在织机的两边独立运转。同时用一根辅助杠杆使片梭进入正确的投梭位置。投梭从织机的两侧进行,每侧有四色选纬机构。另一种改进是织机的机架,如同大多数机构一样,是采用组件式设计。这便于调节各职能机  相似文献   

6.
重新设计织机的零件和采用新材料可以降低织机的噪声,但事实上并不能将有梭织机的噪声降低到规定的标准。 美国Liberty公司在半消声室的条件中检验了数十件织机零件,目的是定出是否有通过重新设计零件降低噪声的可能。发现有些零件很有希望,也有一些不能这样办。 工程人员在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共同工作中,深入地研究了投梭棒的设计问题,并从事了石墨投梭棒的试样测试工作,这是研究计划中到现在所取得的一项最有希望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毛志敏 《纺织机械》1996,(2):54-56,53
用声屏障控制有梭织机噪声的研究毛志敏(中国纺织大学)众所周知,有梭织机对操作工人及车间周围环境的噪声污染极其严重,解决织机的噪声污染问题,国外早就开始进行试验研究,国内也曾研制了一些隔声罩用来降低织机噪声,采用隔声罩在织机两侧把投梭机构封罩起来。不过...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纺织厂所采用的主要是1511型和1515型自动换梭织机。织机的投梭是关键运动之一。投梭时间和投梭力确定不当会造成轧梭,出现织疵。关于这两个参数的设计,一般是先根据类似品种的历史资料初步确定,待上机试织后加以调整。其优点是具有丰富的实践资料为依据,缺点是当离开了类似品种的历史资料则心中无数。那么是否可以根据织机的运动规律设计投梭时间和投梭力呢?为此做如下商  相似文献   

9.
我厂64台1515型75英寸多臂龙头梭子织机,内俱是圆形投梭盘,外侧是用50英寸格子织机上的双翘分裂式投梭盘。由于投梭盘直径小投梭力不足,用抬高侧板挂脚的方法提高投梭力,梭子飞行不稳,飞梭严重,打棒、皮结等消耗明显增多,仅打棒月耗最多达100多只。织机外侧投梭力要调到110毫米左右,内侧达230毫米才能开车,且双翘分裂式投梭盘经常发生破裂,销槽损坏,投梭盘松动等大坏车。  相似文献   

10.
1511织机是纺织厂中噪声最严重的机台。其中投梭机构发出的撞击噪声是织机中最主要的噪声源之一。我们就织机击梭机构中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几种打棒和侧板作了振动与噪声测试分析。并对各阶模态的阻尼率与噪声dB(A)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阻尼率ξ这个衡量指标。测试分析取得了与理论定性分析较为接近的结果。最后得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投梭工艺参数是织机织造的重要参数,它的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织机能否安全正常地运转。投梭工艺参数主要由投校时间、投梭力、制按力组成。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探索,就投梭工艺参数对织造的影响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一、投按时间丝织机上用投梭终了时间,即投按批头,把转子顶到最高时曲轴的位置角来表示投梭时间,一般取90o~125”,相当于钢钻至胸梁距离为250~270mm,一般来说,车速高,投梭早。门幅宽,投校早。1.同机型织同品种,投梭终了时钢站至胸梁距离与车速的关系。在实际操作时,工作人员习惯量钢拓至胸梁距离来…  相似文献   

12.
有梭织机投梭机构作用剧烈而又频繁,因此,投梭机构是织机上最容易发生故障的部分。投梭机构的工作状况如何,对提高织物的产量、质量,降低机物料消耗,影响很大。投梭机构最容易磨损的构件是投梭皮结和打梭棒。以1515-56型织机为例,速度165r/min,效率  相似文献   

13.
投梭棒为有梭织机的主要器材之一。五十年代我国开始生产竹投梭棒。竹投梭棒的原料为大围径毛竹,逐年采伐资源缺乏。且因织机高速,要求提高投梭棒性能。本文论述了压缩竹投梭棒的原理、工艺、性能和使用情况。压缩竹投梭棒在1515——280型、1515——250型和1515——75″织机上分别试用,完全符合实用要求。使用寿命最低限度可相当于普通竹投梭棒的2.5倍。与原工艺相比,可节约原材料60%。且缩短织机停台时间。节电,节约皮结。压缩竹材的生产工艺还可推广到综框木、吊综板、控制木和走梭板等的生产上去。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梭织机工作效能不够高,关键在于织机投梭机构工作效能低。为了研究投梭机构的工作以改进其效能,根据以往文献,我们设计了几种转换器,采用非电量电测法测定了投梭转子F_(11)对投梭鼻F_4的碰撞接触情况;侧板、投梭棒的受力和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5.
基于PLC的超重多臂织机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宝明  马崇启 《纺织学报》2008,29(8):101-104
介绍超重多臂织机控制系统的功能及软件与硬件构成,其多臂装置有20片综,分别由20支气缸控制拉钩升降,织机左右各有3个梭箱,且左右各有2个气缸控制梭箱升降传动装置,投梭方向则由安装在织机两侧的投梭吸铁控制。分析了利用PLC实现控制超重多臂织机的具体方法,采用光电编码器反馈织机主轴转角,TD200文本显示器作为人机界面,实现电子纹板的编辑输入和织机工作状态的监控显示,使织机具有电子多臂、电子多梭箱控制以及任意投梭控制功能,给出织机工作的时序图和控制系统主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16.
四、有梭织机的噪声分析与控制我国自动有梭织机车间噪声一般在95分贝(A)以上,有的高达105分贝(A),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1.有梭织机的噪声源识别有梭织机的引纬运动就是投梭和制梭,引纬梭重约600克,每分钟约有200次的投梭和制梭,这里都是一系列的撞击运动。据统计,一台织机约有100个运动部件,其中大部  相似文献   

17.
对现有宽重型织机的投梭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针对其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宽重型织机的新型投梭机构,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Sulzer-Rüti公司新近推出了PU-K2型片梭织机。K2型体现了新的结构设计,它能满足织造高支织物的需要。从K2型的主要结构特点来看,是一种特殊的片梭织机,其标准钢质片梭上包复一层经碳纤维加固的塑料体,这样可便于迅速更换。合成材料的使用可大大省却片梭织机循环系统中的上油。此外,投梭装置的某些部件由于摩擦部件进行过适当的表面处理,它受到高速纱线转移和投梭运动的压迫,仍能不上油进行运转。新设计的片梭织机接受一侧中的制动闸实际上无需维修保养(因为闸衬不会磨损)。  相似文献   

19.
在 K2 5 1丝织机上织造厚重织物 ,如95 0 87仿毛产品时 ,经常出现投梭机构故障多 ,机配件消耗大等现象。其中投梭转子芯轴两端断裂是较常见现象之一 ,它能造成投梭机构出现飞梭、轧梭等机械故障。投梭转子芯轴的断裂破坏 ,主要是由于投梭机构在击梭过程中 ,投梭转子芯轴在产生较大投梭力的同时 ,要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造成的。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对投梭转子芯轴做了试验和改进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调整转子芯轴结构尺寸投梭转子轴两端容易断裂 ,主要是由于强度不足、承受最大正应力超过材料许用应力造成的。通过力学分析可知两端容易断裂…  相似文献   

20.
台湾在积极开发无梭织机的同时,大明机械公司耗时八年半研究“有梭织机改装无梭织机”,并于1984年正式完成。主要是将传统的有梭织机利用改装原理,变更部分零件,使其为无梭系统,改装部分即在投梭与接收装置上的一种革新,其特征是: 1.价格低,每台约五千美元即可改装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