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三环减速机的弹性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综合考虑了三环减速机输入轴和支撑轴的弹性、行星轴承的弹性、输出轴轴承的弹性、齿轮啮合弹性以及输人轴和支撑轴偏心套的偏心误差和分度误差,建立了三环减速机的弹性动力学方程。分析了三相齿轮的动态啮合力,揭示了三环减速机中存在的超谐共振现象。试图为系统地分析三环减速机的动力学行为,改善其动态特性建立坚实的理论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综合考虑了三轴式星形内齿传动的各轴的弹性、轴承的弹性、齿轮啮合弹性以及输入轴和支承轴的偏心误差,通过5个子系统的运动方程组装获得三轴式星形内齿传动的弹性动力学方程.为系统地分析三轴式星形内齿传动的动力学行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考虑高速轴变形、行星轴承变形、输出轴支承轴承变形、齿轮副变形及偏心套误差等因素的基础上,又计入了环板的变形,推导了各变形间的协调条件,建立了支撑轴偏心套自由回转的三环减速器传动系统的弹性动力学方程,求解了系统各环节的受力和固有频率,并与原结构的系统动力学性能作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取消支撑轴上的键联接,可以消除该轴上偏心套的微动磨损现象,且一般不会导致系统受力性能的恶化,但是此举会大大降低系统第一阶固有频率。  相似文献   

4.
少齿差环板式减速器的弹性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考虑环板、高速轴、齿轮副、轴承的变形和偏心套的误差,构造少齿差环板式减速器的变形协调条件,并结合动态子结构法建立该类传动系统的弹性动力学模型.通过求解系统的弹性动力学方程,获得减速器各环节的真实受力状况及系统的低阶固有特性.弹性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环板和高速轴支承轴承的弹性对减速器关键零部件的受力状况有较大影响,其中对高速轴行星轴承寿命的影响尤为明显;动力输入方式对系统的动力学性能影响很大,相同参数条件下双动力输入系统的受力性能要优于单输入系统.基于ANSYS的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与弹性动力学仿真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所建立的少齿差环板式减速器弹性动力学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5.
输出轴支承轴承刚度对三环减速机动态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基于已有的动力学模型,以SHQ4O偏置式三环减速机为例,分析了输出轴支承轴承刚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改善三环传动动态性能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已有的动力学模型,以SHQ40偏置式三环传动为例,对设计参数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这些设计参数包括:行星轴承刚度、齿轮综合啮合刚度、输出轴支承轴承刚度、内齿板质量、齿轮啮合角、输入轴和支承轴间距及输入转速等,根据这些分析,可以提出改善三环传动动态性能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
振动大、噪声高是三环齿轮传动存在的突出问题,线性的振动模型无法完全解释其动力学行为。在考虑输入轴和支承轴的弹性、齿轮啮合综合误差、时变啮合刚度以及齿侧间隙的情况下,建立了三环齿轮传动的弯扭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适当的坐标变换,将线性恢复力和非线性恢复力共存的动力学方程组转化为统一的矩阵形式,并对方程进行量纲一化处理,为进一步研究三环齿轮传动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RV型减速机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零件加工误差、装配误差以及间隙等因素的影响,依据D'Lambert原理建立系统的动态传动精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数值微分法对动态传动精度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研究表明:针轮齿槽偏差及其齿距累积偏差、摆线轮齿槽偏差及其齿距累积偏差、曲柄轴偏心凸轮的偏心误差以及摆线轮与曲柄轴间的轴承间隙等因素对其传动精度敏感程度较高。该研究成果对设计、制造高精度RV型传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环减速器支撑轴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三环减速器支撑轴的改进结构,分析了支撑轴的弹性变形协调条件并建立了这种改进结构的弹性动力学分析文程,对改进结构的支撑轴偏心套的受力和固有频率与原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这种结构克服机构死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外平动齿轮传动结构庞大、振动大、噪声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紧凑、完全平衡的内平动齿轮传动装置。在综合考虑偏心轴弹性变形,齿轮副处弹性变形及偏心轴行星轴承、输出轴支撑轴承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建立了该系统的弹性动力学方程,根据该方程求解出它的固有频率,齿轮啮合力及轴承载荷等一些动态特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优化齿轮传动设计,减少振动,提高机械性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磨辊轴过盈联接系统可靠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磨辊轴过盈联接设计参数的随机性,将磨辊轴过盈联接强度、辊轴强度、辊体强度三种强度的可靠度视为一个串联系统,提出了基于系统可靠度的磨辊轴过盈联接可靠性设计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就系统可靠度和重量而言,这里给出的六种设计方案均优于二种目前广为采用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在浮环转子轴承系统静、动力学分析中,环速比是影响功耗、温升及转子轴承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以水作为润滑介质,在工作转速1 000~10 000 r/min,载荷为45、75 N工况下,实验测量浮环轴承浮环的转速和环速比,并研究浮环转速和环速比随主轴转速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浮环轴承能有效减小轴颈与轴瓦之间的相对速度,环速比与工作转速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在重载工况下环速比随着主轴转速的升高快速下降,有进一步优化设计的需要,以维持环速比稳定,而在轻载工况下环速比随着主轴转速的升高而上升,说明浮环轴承更适合于高速轻载的场合。  相似文献   

13.
While some elasticity in the coupling shaft between the driving motor and the machine input is desirable for attenuating the effects of misalignment, impact, etc.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resulting kineto-elastodynamic response of the machine for better design of the input shaft. One reason a flywheel is frequently used is to minimize the perturbations in the desired input motion. The elasticity in the coupling shaft interacts with the inertia of the flywheel to cause fluctuations in the desired machine motion. An improper selection of system parameters could result in adverse vibrations. In the approach described herein, an analytical indeterminacy arises owing to the fact that the input shaft motion dictates the requisite driving torque, which in turn controls the torsional vibration of the shaft. An iterative approach is used to arrive at the steady-state response of a machine with an elastic driving shaft. Once the vibratory response is known, a parametric study is conducted that would aid 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an optimal design of the input shaft and the flywhee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angular twist per unit length and the frequency and damping ratios has been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4.
将磨辊轴过盈联接强度、辊轴强度、辊体强度三种强度的可靠度视为一个串联系统 ,综合考虑磨辊轴过盈联接设计参数的随机性、广义强度安全与失效阈值的模糊特性 ,提出了基于系统强度可靠度的磨辊轴过盈联接模糊可靠性设计模型。计算结果表明 ,就系统可靠度和重量而言 ,本文给出的六种设计方案均优于二种目前广为采用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通过活塞环弹力参数对活塞环密封、振动和磨损机理影响的分析,指出弹力大小是其影响的关键;从而提出适当增大弹力来有效保证活塞环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浮动环密封瓦是氢冷汽轮发电机的轴端关键密封件,提高其浮动性可有效降低耗氢量和提高发电机运行可靠性。综述氢冷发电机轴端密封发展历程中的3种典型产品:盘式密封瓦、环式密封瓦和以分段碳环密封为代表的先进浮动环式密封,简述各种浮动环密封瓦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分析密封瓦浮动性和氢气耗量的关键影响因素,重点探讨围绕以降低耗氢量、提高浮动性为目标的各类密封瓦结构和密封油系统创新设计方案及适用条件,为氢冷汽轮发电机轴端密封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分体式直线轴承,应用于需要相对转动同时也需要作往复直线运动的两个零件之间。分体式直线轴承由外圈、保持架和滚珠、轴组成,保持架的托架根据运动形式选择在轴上或在轴承外圈。当保持架和滚珠在外力作用下移动到某一端时,分体式轴承仍然保证保持架有运动空间,轴和外圈之间相对运动的摩擦力比较小。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探究超低温工况下弹簧蓄能密封圈系统的动密封性能,建立弹簧蓄能密封圈系统的等效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对密封圈轴向装配以及径向装配2种典型数值装配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与比较,利用稳定装配后的构型计算在常温与超低温下密封圈在不同介质压力下的密封特性,并分析密封圈在不同工况下的动密封特性。基于数值模拟试验结果,对弹簧蓄能密封圈内唇表面结构、底座宽度以及弹簧刚度进行优化,并对3种优化策略进行评估验证。结果表明:在室温与超低温下,轴滑动的摩擦力都随介质压力的增大而增加;在超低温环境下夹套材料由于收缩而增大了对轴的压力,轴滑动时的摩擦力比常温下更大;随着介质压力增大,低温与室温下摩擦力差异减小。提出的3种优化方案都可在对密封性影响较小的前提下减小轴在工作过程中摩擦力,其中蓄能弹簧刚度的优化对于改善密封圈性能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