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二氧化硅和磷钨酸改性磺化聚芳醚酮,制得一种新型磺化聚醚醚酮复合膜.采用隔膜扩散方法测定复合膜的甲醇透过系数,结果表明,磷钨酸/二氧化硅/磺化聚醚醚酮复合膜的阻醇性能优于Nafion115;利用交流阻抗法测定了复合表面膜垂直方向的电导率,结果表明,复合膜的质子导电性略低于Nafion115,但复合膜的质子导电性能随着温度的提高有所增加;根据Arrhenius方程,计算出了复合膜的甲醇和质子迁移活化能.由于复合膜具有良好质子传导性能和阻醇性能,可作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质子交换膜.  相似文献   

2.
实验采用改进后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在片间插层磷酸后进而制得磷酸插层氧化石墨烯(PGO),通过流涎法将GO和PGO填充到磺化聚醚醚酮(SPEEK)基质中制备复合质子交换膜,系统测定分析了复合膜的物化特性和质子传递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膜在290℃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无水条件下,PGO的加入在膜内形成了高效质子传递通道,显著提升了复合膜的质子传递能力;在150℃下,SPEEK/PGO-50的质子传导率达7.92 mS·cm~(-1),是SPEEK空白膜的5.7倍、SPEEK/GO膜的4.6倍.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两性离子修饰的氧化石墨烯(ZC-GO),以聚苯并咪唑(PBI)为基体,ZC-GO为质子载体制备了PBI/ZC-GO复合质子交换膜,由于对氧化石墨烯(GO)表面进行了修饰,使得改性石墨烯形成了疏水-亲水结构.测试了复合膜的FT-IR、SEM、吸水率、离子交换容量和质子电导率等性能.结果表明:该质子交换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电导率,在100%相对湿度,80℃时,复合膜(ZC-GO含量为10%)的电导率达到2.2×10-2 S/cm.与纯的PBI膜相比,PBI/ZC-GO复合膜的吸水能力显著提高;其甲醇渗透率为(3.16~7.23)×10-7 cm2/s,虽然与纯PBI膜相比稍有增加,但仍大大低于Nafion膜的甲醇渗透率,有望应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  相似文献   

4.
用磺化二氟二苯酮、二氟二苯酮与苯并咪唑双酚进行亲核共聚,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磺化度的磺化(聚醚醚酮-苯并咪唑),用FTIR确认了其结构.聚物膜的水解和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SPEEK-BI膜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水解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聚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PAMPS)质子交换膜并对其进行交联改性,研究了膜的含水率、溶胀率、拉伸强度、高温保水率、质子电导率等性能.结果表明,PAMPS均质膜的质子导电率很高(0.32 S/cm),但溶胀率过高、机械强度差.交联改性后,膜保持高的导电率(3% MBA,0.076 S/cm)和高温保水性能,且膜的溶胀率大幅度降低,机械强度显著提高(3% MBA,23.6 MPa).  相似文献   

6.
针对聚醚砜亲水性差的问题,以氯磺酸为磺化剂对聚醚砜进行磺化,制得不同磺化度的磺化聚醚砜及磺化聚醚砜分离膜.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分析(TGA)对磺化聚醚砜进行了表征,并对分离膜水通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磺化度的提高,磺化聚醚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在质子性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增加,在非质子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降低;亲水性提高,分离膜的水通量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由于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道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质子导体在质子交换膜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为进一步提升MOFs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各项性能,MOFs材料在质子交换膜中的物理形态逐渐由颗粒状向连续相发展,MOFs材料的组分也呈现出由单一组分到双组分的发展态势。本文以质子交换膜中MOFs材料的物理形态为主线,将其划分为MOFs晶体/聚合物质子交换膜、第三相增强MOFs/聚合物复合质子交换膜和MOFs纳米纤维/聚合物复合质子交换膜,全面综述了MOFs材料在质子交换膜中的研究进展,并对MOFs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纤维复合磺化SBS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磺化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SBS)低温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和表征,并以S-SBS为基体,与经过偶联剂处理的玻璃纤维毡复合,制备出复合S-SBS膜。并研究了复合S-SBS膜与S-SBS膜的拉伸强度、质子传导性、吸水率、溶胀率、离子交换当量(IEC)等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纤维复合可在对膜的传导性能影响很小的情况下,大大提高膜的拉伸强度,并且膜的溶胀率明显减小,尺寸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将高离子交换容量(IEC)的磺化聚醚砜(IEC=1.83 meq/g)与低IEC的磺化聚醚砜(IEC=1.17 meq/g和IEC=0.92 meq/g)以不同比例共混成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表征了共混膜基质之间的相容性.对膜的吸水率、电导率、甲醇渗透率、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不同IEC的磺化聚醚砜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低IEC磺化聚醚砜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共混膜的溶胀性和甲醇渗透性能,并维持了较高的电导率,同时膜的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也得到了提高.当IEC为1.83 meq/g和IEC为1.17 meq/g的磺化聚醚砜以质量分数55和46共混时,共混膜各方面的性能达到了较好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应用时间分辨的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分别跟踪水与甲醇在磺化聚醚砜(SPES)质子交换膜中的吸附扩散行为,研究水、甲醇与SPES的相互作用及变化.结果表明,水和甲醇在扩散过程中与磺化聚醚砜膜形成3种不同状态的羟基,一种与磺酸基团-SO3H形成氢键,另两种是水分子之间形成的较弱氢键、较强氢键形式.与水浸泡的SPES膜相比,气相扩散过程中水分子之间更多地形成了较弱氢键,-OH伸缩振动吸收峰红移65 cm-1,同时-OH弯曲振动吸收峰蓝移.甲醇在SPES膜扩散中,表现出类似性质,但-OH伸缩振动吸收峰红移较弱,约为12cm-1.这种具有较弱氢键的水分子更容易与质子形成水合质子,有助于质子在SPES膜中的跃迁与传递.  相似文献   

11.
报道一个苯并冠醚和一个苯并硫杂冠醚的电子电离质谱。对它们的质谱行为进行比较。由于苯并硫杂冠醚聚醚环中硫原子的影响,使它们的裂解方式比苯并冠醚的裂解方式复杂。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截留分子量界限为6.8×10~4PEK超滤膜,讨论了聚合物浓度,添加剂浓度、凝胶介质温度等因素对膜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PEK超滤膜的物化稳定性。结果表明,在0.30MPa压力下,膜透水速度>100mL/cm~2·h,为PEK超滤膜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以太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新以太所具有的特性及正确测量以太风的方法,提出了以太确实存在的观点,并进行了论证.指出了在新以太中,时空观在逻辑上必须是自洽的,且能够消除机械以太带给人们的困惑.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共聚方法合成了一种聚醚型聚羧酸减水剂(RHW-1),考察了聚合工艺及单位配比对RHW-1分散性能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针对该产品分子量经时变化、总有机碳(TOC)、水泥净浆流动度等指标与国内外同类产品进行了对比,并合理的解释了聚羧酸减水剂在水泥水化过程中的吸附行为.试验结果表明,该减水剂对水泥具有高度的分散作用和分散保持能力,具有掺量低,减水率高,塌落度保持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HPLC法测定辣椒红色素中辣椒素及二氢辣椒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辣椒红色素中辣椒素及二氢辣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辣椒素在10~70μg/m L范围内,回归方程为:y=34 158x+974 053,r=0.999 4,测定结果 RSD为1.61(n=9),回收率为:94.23%(RSD=1.21,n=9),检测限为:0.5 mg/kg;二氢辣椒素在5~35μg/m L范围内,回归方程为:y=41 404+588 906,r=0.9 995,测定结果 RSD为1.55(n=9),回收率为:93.17%(RSD=1.28,n=9),检测限为:1.0 mg/kg.该方法简便快捷,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探索了用十六烷基溴化吡啶作滴定剂、亚甲基兰为指示剂,用两相滴定法对脂肪醇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混合物中活性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导出公式。结果表明该法原料易得,操作方便,重复、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7.
提出以对硝基苯酚和环氧乙烷为原料,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合成对硝基苯乙醇醚的新工艺.探讨了影响其质量和产率的各种因素,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摩尔比为对硝基苯酚∶环氧乙烷=1.03~1.05,反应平均温度为110℃左右,催化剂加入量为对硝基苯酚的3%,采用乙醇和水的混合物进行处理,产品收率可达到87%左右.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优于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其他合成方法,收率高、成本低、产品纯度高,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乙烯基醚活性阳离子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活性阳离子聚合的发展历史,总结了实现乙烯基醚活性阳离子聚合的两种重要方法。即:1.通过反离子使阳碳离子稳定;2.通过在体系中添加给电子添加剂使阳碳离子稳定。提出了活性阳离子聚合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以对甲酚和对氯甲苯为原料,经Ullmann常压缩合醚化合成了4,4′-二甲基二苯醚。研究了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碱类型、加料方式等对反应的影响。实验发现,碱的类型和对氯甲苯的滴加方式是常压醚化成败的关键。较佳工艺条件是n(对氯甲苯)∶n(对甲酚)∶n(氢氧化钾)∶n(氯化亚铜)=1.0000∶1.4200∶0.8400∶0.0125,反应时间10 h。在此条件下,产品对氢氧化钾的收率为67.3%,产品中目的产物的质量分数为99.7%。  相似文献   

20.
4-氯丁基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及药物中间体,由四氢呋喃、甲醇和氯化亚砜为原料合成4-氯丁基甲醚的较好工艺条件为:投料比为四氢呋喃:甲醇:氯化亚砜=1:1.1:1.6,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5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