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行垃圾分类,是走出"垃圾围城"困局的重要前提.然而,实行垃圾分类的口号喊了多年,相关管理法规也在逐步探索中逐渐成型,但难言成效明显.一件变废为宝、利国利民的好事,缘何叫好不叫座?究其原因,固然与广大市民没有形成垃圾分类意识或虽有垃圾分类意识但无垃圾分类常识等因素有关,也与垃圾分类的"出口"不畅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花都区围绕"人人懂、人人会"垃圾分类总体目标,面向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和实施工作,形成了在校知分类、能分类,校外懂分类、倡导分类的良好氛围. 高度重视.花都区将校园垃圾分类纳入重点工作.一是各学校按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完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建立垃圾分类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人.二是加强经费保障,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确保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宣传培训、垃圾运输处理工作有序开展.三是督促指导学校建立健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台账制度,对校内垃圾分类投放类别、数量、去向等情况精准掌握,做到精准溯源,推进校园垃圾分类达标.  相似文献   

3.
陈小龙 《城乡建设》2021,(15):32-33
实施垃圾分类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目前,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举国上下共同发力的民生工作,与14亿多人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广州市越秀区积极推进学校垃圾分类工作,总结相关经验,从教育做起,从校园出发,推动人人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做努力,实现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相似文献   

4.
荔湾区广雅小学作为广州市首批垃圾分类示范学校之一,坚持立足实际,积极创新,着力提高师生垃圾分类认知,全面营造垃圾分类浓厚氛围,推动良好习惯养成. 课程导行,小课堂,促大共识 (一)入校第一课 广雅小学将垃圾分类教育作为基本认知、基本道德、基本养成来抓,以"开学第一课"为契机,以点带面,逐步深化师生、家长垃圾分类意识.课程通过组织学生、家长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积极倡导"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理念,让全体家长、学生立下分类行动宣言,呼吁学生、家长从个人、从家庭、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好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  相似文献   

5.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治理工作.自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广州市居民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分类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针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工作的精细化水平,实现垃圾分类工作提质扩面,广州市增城区找到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天河区垃圾分类工作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垃圾分类系统建设和能力建设,夯实垃圾分类深度、精度和温度三个维度,以两网融合、监督考核、执法检查、共管共治四个抓手,形成垃圾分类的"天河经验".  相似文献   

7.
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生态宜居乡村的有效举措. 广州市花都区竹洞村,以"厨余垃圾不出村,循环利用有新招"的做法,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领域做出"出圈"示范.竹洞村创新处理模式,因地制宜解决厨余垃圾利用问题,同时全面提升农村垃圾分类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完善资源可回收系统,优化升级设施设备,解决了可回收物收运"最后一公里"问题.花都区"趁热打铁",将"竹洞村经验"推广至全域,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特色"蓝本".  相似文献   

8.
自广州市垃圾分类"两定四分"建设全面铺开以来,为进一步巩固生活垃圾分类成果,更高效、规范提升垃圾分类投放,2021年,南沙区启动891个星级投放点创建及生活垃圾分类星级投放点智能平台建设,按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三个标准,全面开展投放点星级建设管养提升工作,高要求高标准打造星级投放点,以"绣花"功夫,提档升级人居环境. 科技赋能 精细化监管促成效 智能垃圾分类是未来垃圾分类的发展趋势,南沙城管以信息化技术推动垃圾分类可持续发展,打造南沙区生活垃圾分类星级投放点智能监管平台,开启由人工模式转变为"智能化+大数据"的垃圾分类监管新模式,高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质扩面.  相似文献   

9.
今年,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垃圾分类居民自治试点活动》的通知,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作为工作理念,开展垃圾分类居民自治长效管理机制和模式的探索,强调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居民主体,进一步强化垃圾分类的基层社会治理.广州市番禺区委深入贯彻落实市级垃圾分类工作部署,选取辖区内洛浦街锦绣半岛小区、东环街金山谷领仕小区、石碁镇大龙社区一区小区、市桥街康乐园小区4个小区试点,鼓励居民参与"站桶"督导,开展社区垃圾分类居民自治.  相似文献   

10.
贺军 《城乡建设》2021,(12):42-4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实行校园垃圾分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美丽校园、文明校园的重要途径.广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标《广州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任务要求,按照"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总体思路,准确把握垃圾分类工作的社会文明属性,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垃圾分类样板城市,坚持教学、实践、管理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垃圾分类进校园的方法和路径,推动校园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何晟 《城乡建设》2018,(9):15-18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和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何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垃圾分类作为一种促进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的重要途径,被很多国家所采用,在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我国垃圾分类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国内很多城市从2000年开始垃圾分类,苏州市也从2000年开始垃圾分类,通过创新垃圾分类模式,不断完善垃圾分类的政策法规体系、收运体系和终端处理体系,苏州生活垃圾分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生活垃圾分类涉及到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等多个环节,与大量的垃圾产生者有密切关系,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需要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垃圾分类是文明城市建设、绿色校园创建的重要前提.增城区以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为突破口,通过强化社会行业责任意识,将社会、学校、家庭"三点一线"作为重要教育宣传阵地,不断优化垃圾分类投放设施,以创新特色宣传活动,开创校园垃圾分类新局面. 全面营造齐抓共管氛围 增城区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将垃圾分类作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辖区内350间大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开启校园垃圾分类工作序幕.  相似文献   

13.
罗卫斌 《城乡建设》2021,(24):72-73
企业是垃圾分类工作的主体之一,也是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广州市南沙区城市管理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社企结对共建,携手推动垃圾分类,'点亮'美好家园"主题宣传活动,推动垃圾分类基层治理与企业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实现社会各行业领域垃圾分类全覆盖,综合提升社区环境建设品质.2021年12月7日,南沙区"社企共建"结对仪式在蕉门公园垃圾分类宣传体验基地举行,标志着南沙区生活垃圾分类社企共建模式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邝冬梅 《城乡建设》2021,(12):46-47
垃圾分类是城市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人居环境的关键手段.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垃圾分类"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的重要指示,坚持党建引领,创新突破,结合城乡实际,重点补齐基础薄弱、财力困难等短板,扎实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打造独具特色的"江埔经验".  相似文献   

15.
2021年,广州市计划推进建设20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样板村.广州市番禺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创建广州市示范村、样板村为抓手,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积极统筹"两网融合"设点工作,完善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回收体系,探索适合农村垃圾分类减量的管理模式,打造乡村垃圾分类特色.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有必要也有条件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宁波市把生活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文明提升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抓手,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法规引领、设施保障、社会共治,积极稳妥、驰而不息推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就如何破解小城镇发展瓶颈,创新发展模式,张家港市凤凰镇、南丰镇实施的美丽小城镇建设可谓是一次较为成功的探索实践. 一、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把好生态关 (一)源头治理,推广垃圾分类管理 打造美丽小城镇,需要打破原有“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始终,并深度融合. 2013年起草的《张家港市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15年,张家港市将在原有“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垃圾清运体系基础上,升级建立“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集中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五级网络体系,通过源头进行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作为美丽城镇示范点,目前凤凰、南丰两镇已在建成区范围试点推广垃圾分类管理,两镇共设置生活垃圾中转站4座,垃圾分类点位120个,各点位设置四个不同颜色、标识的垃圾桶,并开展“垃圾分类”百家讲堂、积分换物奖励、公益行、系列晚会等活动,引导市民强化垃圾分类意识.  相似文献   

18.
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原有转运站已不能适应当前的转运发展要求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垃圾分类转运要求和环境要求,分析垃圾转运站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如何对城市小型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主要体现在对原有转运站总平优化、工艺改造等方面,以满足分类转运和时代的需要,实现经济、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比利时,“回收垃圾,保护坏境”已成为国民的共识,“从我做起,提高垃圾的再利用率”变成了人们的自觉行动。公众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离开了垃圾的科学分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实现将无从谈起,分装垃圾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大事之一。  相似文献   

20.
陈小龙 《城乡建设》2021,(22):58-59
目前,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两网融合"成为各地垃圾分类工作提质扩面的重点之一.各地积极开展探索,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广州市越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聚焦广州市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问题,梳理了越秀区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做法,形成了越秀区"两网融合"新模式,助力了广州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