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都市农业在绿色住区中的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住区、都市农业是解决环境与粮食问题的重要途径,但长久以来这两个研究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是割裂发展的;把都市农业整合到绿色住区中去发展,建立都市农业型绿色住区可以促进城市从消费型向生产型转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从农业生产—消费—回收的行为特点和空间需求出发,分层次提出了都市农业在绿色住区中的发展策略,即空间整合策略、适宜技术策略、统筹管理策略,为我国绿色住区和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研究城市建筑与农业整合的4种模式,分别介绍各种模式的含义、发展概况,分析其优缺点、存在问题,并就某些设计中运用的技术手段及解决方式进行强调,对比思考利用建筑空间整合农业生产的各种方式,探讨未来城市建筑的发展道路,指出对都市农业的整合设计为新的城市建筑设计开辟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现代都市农业具有不同于传统农业的多种功能,其在实现城市的健康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受到了各国(地区)政府的普遍重视。本文着重对日本东京、韩国首尔、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地的都市农业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对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建议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环境生态、食品安全等问题的逼迫下,曾经割裂的城市与乡村二元结构受到质疑。同时我国房地产开发速度过快质量却不高,导致了社区功能不完善,空间没有完全发挥价值。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的都市农业试图消融城、乡二元对立的现象,进而对改善城市环境、增强食品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提供尝试性的解答。文章从社区规划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将都市农业纳入到社区设计中,梳理出其分布与城市的关系及与社区空间、功能整合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现代城市广场设计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晓彤 《华中建筑》2002,20(6):60-62,96
在中国,城市广场的概念是随着近代都市规划的开展,由西方(或海外)引入的,以后随着新中国建立,中国城市广场设计深受前苏联的影响。近年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城市对城市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令人瞩目,尤其是城市广场的建设热潮更是令人瞩目,透过这股热潮,可以看到我们的设计深受西方设计理念和手法的影响。该文试图以比较的眼光,分析中西方现代城市广场设计特点,指出我们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应秉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都市农业是一种在城市中进行食品生产的产业形式。通过简要梳理19世纪至今国外农业与城市关系的演变和发展,总结都市农业的研究历程及代表理论,介绍并分析规划和建筑领域应用都市农业理论进行的设计研究,探讨都市农业项目的建成实例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提出都市农业的研究和发展对于建筑师及规划师意义重大,且能有效推进中国城市向生态、可持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静文 《规划师》2015,(1):249-253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的快速发展对自然生态和原有农业格局造成很大的破坏。都市农业景观系统作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中一种独特的、连续性"斑块"类型,融开放性、参与性和生产性为一体,将城市和农业进行深度的景观营造耦合,成为平衡城市化与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成为城郊农业景观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从农业景观形成与发展入手,探讨城郊都市农业景观的组织,阐释都市农业景观功能与构成,重点探讨与分析城郊都市农业景观的组织途径与设计方法,寻求既可推动产业发展,又可保护与改善景观生态环境的城郊都市农业景观发展措施,以期为城郊都市农业景观组织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2015,(Z1)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的快速发展对自然生态和原有农业格局造成很大的破坏。都市农业景观系统作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中一种独特的、连续性"斑块"类型,融开放性、参与性和生产性为一体,将城市和农业进行深度的景观营造耦合,成为平衡城市化与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成为城郊农业景观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从农业景观形成与发展入手,探讨城郊都市农业景观的组织,阐释都市农业景观功能与构成,重点探讨与分析城郊都市农业景观的组织途径与设计方法,寻求既可推动产业发展,又可保护与改善景观生态环境的城郊都市农业景观发展措施,以期为城郊都市农业景观组织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980年代以来,现代城市农业的研究和实践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并在近年来开始影响我国的城市发展。本文围绕北美地区城市农业的规划整合与管控实践,首先梳理了北美城市农业规划整合与管控的主要特征与功效,其次从用地规划机制、帮扶政策、环境管理控制三个方面解析北美城市农业的规划整合和管控策略,进而结合我国国情,对应从增加规划弹性、健全政策体系和强化环境管控三方面为我国城市农业的有效开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215-220
针对中国城市发展的特殊需求和都市农业发展的特殊形态,中国学者提出的都市农业兼具区域性和功能性:一方面对都市农业的范围进行界定,另一方面对都市农业的功能提出要求。休闲农业是都市农业区别于农村农业最有特色的部分,都市农业的新业态和创新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休闲农业。从区域角度讲,都市农业紧邻城市,具有服务城市的先天优势;从功能角度讲,都市农业的生产、生态和生活功能,是城市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需求。根据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价值和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提出了围绕都市农业发展的六个关注。  相似文献   

11.
在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内部空间设计至关重要,通过对房屋建筑内部空间进行科学有效地整合设计,能够提供空间的实用功能以及使用性能。对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房屋建筑内部空间规划设计原则,然后对房屋建筑内部空间实用性设计要点进行了详细探究,以期为房屋建筑内部空间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西方城市商业建筑发展过程的介绍,分析了我国传统商业街模式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倾向。指出我国现阶段城市的商业建筑设计缺乏对消费者较为综合而人性化的考虑。希望通过借鉴中西方城市商业建筑的发展优势,能对我国现代商业建筑的设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都市农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都市农业是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紧密相联系的一种农业现象。它的产生和形成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是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的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对历史反思和选择的结果。日本是出现都市农业最早的国家之一。1930年出版的《大阪府农会报》较早提出了”都市农业“这一概念。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发表了《日本农业模式》一文,正式提出“城市农业”。由于日本把城市称为都市,所以我国沿用了日本的“都市农业”这一称谓。我国研究都市农业的历史不长,都市农业的提出与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上海、广州、北京、天…  相似文献   

14.
当代都市景象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各类新兴空间。拔地而起的楼宇、道路、桥梁将都市空间分割得形态各异,一些传统建筑也焕发出新的光彩。西方现代空间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西方大都市的面貌;当代北京也有不少建筑是现代空间理论的成果,它们构建了崭新的城市面貌,演绎着全新的都市文化。  相似文献   

15.
张亦弛  郑沐妍  秦晴 《园林》2023,(11):4-10
作为落实绿色城市的重要手段,都市农业正在中国各主要城市悄然兴起。由于中国城市治理中城市政府保持着关键主体地位,中国的都市农业形成了一条迥异于欧美各国推行模式的独特道路。研究旨在突破以往对于都市农业影响和设计的关注,转而对其在中国的运维治理模式进行考察,以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促进中国和国际绿色城市建设。通过分析广州农都里花城农园、上海创智农园和深圳白石洲自留地等三个都市农业案例,探讨中国绿色城市先行城市是如何利用城市治理作为手段发展都市农业。借由检视这些案例日常运维过程,发现中国绿色城市先行城市的绿色城市治理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市政当局主要依据不同城市区域的独特功能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这种实施策略不仅使得这些先行城市的都市农业展现出多样的运维方式,促进了城市韧性的形成,还激发了城市居民的参与热情,使得居民可以从不同层面出发践行都市农业,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快速城镇化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趋势,随着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以及城市食物供养模式则面临极大的挑战,国内外学者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案,都市衣业理念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本文主要探索都市农业理念的其中一种重要方式,即以建筑为载体的生态农业策略,着重探索建筑与农业整合的方式,以及对未来城市建筑中生态农业策略的应用提出几点思考,希望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最大发挥农业的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解决当前城镇化所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现实中的城市设计是渐进的,其形式在城市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呈现。当代中国城市设计的技术理性框架源自早期西方城市形态学理论,经过多年实践,在管控方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区别于技术理性,西方城市设计中人文内涵的意义表达和创作一直未能得到实质性的关注,导致设计一味追求纯粹、抽象的概念,与丰富、具体、多样的现实生活形成巨大反差。这也成为中国城市设计的一个基本矛盾。针对这一点,"日常"与"都市主义"这两个词——一个普通常见,一个抽象晦涩——被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通过城市生活来接近城市设计的新起点。本研究结合文献分析和实践案例调查来探讨日常都市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和在中国实践的现状,试图将日常都市主义理论与中国城市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结论指出中国蕴含了大量而丰富的日常实践知识库,这些知识远远超越现有专业技术知识的研究范畴,值得欣赏和分析。日常都市主义是对当前中国城市设计框架的补充,为现有城市设计提供灵感的同时也提出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18.
都市农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然 《小城镇建设》2007,(1):102-104,101
发展都市农业,不仅要立足于我国现实,从我国以往的做法中吸取经验教训,还要认真总结其他各国在都市农业发展方面成功的经验,从中得出对我国有用的启示。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在都市农业发展方面各具特色,并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地位的法国、荷兰、日本、新加坡四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思路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新型工业化战略背景下,在工业用地挂牌制度的导引下,我国的工业用地发生着深刻的内部空间重构,与此同时,扩张着的城市空间与重构的工业企业基地之间面临着空间整合的必要性,文章指出以产业整合为诱因,以空间整合为主体,以社会整合为目标,城市空间的发展经由低层次的有序向高层次的有序过渡,使组成城市空间的要素之间保持和谐、达到健康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9)
城市农业作为城市产业之一,有二个发展阶段,即城郊农业和都市农业。尽管在一些大中城市,都市农业有所进展,但我国总体上处于城郊农业阶段。存在的问题:在建设现代化的温室培育方面技术和资金投入不足;企业等市场主体规模太小,市场景气度不够,花卉园林业和城市休闲观赏业方兴未艾。要发展我国的都市农业,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科技支持体系,进行合理的科学规划,生产和流通并重,提供多种的农业产品和服务,发扬光大中国传统的花卉园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